新闻专业素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专业素养  > 正文

从“奥马巴”?错别字风波看新闻业内耗

作者:黄春燕 时间:2017-11-24

【摘要】网络时代,复制粘贴让信息传递更快。媒体在转载报道新闻时,也复制传播了错误。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出席了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国内多家媒体将相关报道标题写成“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马巴”。一时间,“‘奥巴马’和‘奥巴马’,傻傻分不清”的调侃声在网络上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如今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错别字却越来越多。是便利的自动生成输入法让我们忘记了如何写字,还是媒体工作者的散漫和懈怠让文字作品不再严谨。错别字看起来是小问题,折射出的是对待一份工作的态度和责任。

【关键词】见报差错;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

【abstract】Internet era, copy and paste make informationtransmissionfaster.Media reprinted in the news, but also copied and spread the error.November 30, 2015 National President attended Climate Change Paris Conference,a number of domestic media reports related stories as "Xi Jinping will meet with U.S. President Omaba.

For a time, "Obama and Obama, silly can not distinguish" ridicule in the network overwhelming.Nowadays people's knowledge level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ypo is more and more.Is a convenient automatic input method that has made us forget how to write, or the slackness and laziness of media workers to make writing works no longer rigorous.Typos seem to be minor problems, reflecting the at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for a job.

【key words】the report error;Professional norms;News professionalism

【案例简介】11月30日在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其中。新华社11月30日19点38分播发的通稿标题将“奥巴马”错写为“奥马巴”。尽管在随后的20点25分,新华社发了改稿通知,对错误进行了更正,但一批手快的门户网站却被“坑坏了”——“奥马巴”生生地出现在中国网、中国政府网、财新网等多家门户网站页面。

最令人不解的当属第二天出版的报纸。据不完全统计,《烟台晚报》《银川晚报》《东南快报》《青年时报》《今日早报》《巴渝都市报》等多家报纸集体“中招”,任由“奥马巴”见报。

【案例来源】

多家报纸对误登“奥马巴”责任人进行处罚--传媒--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1208/c192374-27901751.html

【案例分析】

出版界有句自我宽慰的话,“无错不成报”,是说编辑校对工作的不易和繁杂,因此有一些小错误也是可以容忍的。但是这种错误层出不穷,越演越烈,让人不禁担忧起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越来越多的专业新闻人对职业规范的不以为意和漠然懈怠的状态,则是对整个行业的内部消耗。

一、见报差错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

对新闻的“新”的定义,在网络媒体时代,发生了变化。一件事从发生到报道出来的时间差越短,这条新闻也就越“新”。为了追求时新性、新奇性,为了抢在其他媒体前把消息报出去,编辑对于文稿的审查也就过于粗略和简单,有时候甚至忽略了新闻事实的真实性。现在的新闻采编已经实现无纸化操作,稿件的传递和更改都在网上完成,给校对工作带来了困难,编辑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对报社、对公众负责。

2.主观原因

实际上,大多数见报差错都是由于记者和编辑的粗心大意。现在的输入法都可以自动生成连词,如果不细心检查很容易打错字,当然也有记者文化水平不够造成的差错。更严重的是现在的媒体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不负责和漫不经心。在以前那个物质生活并不那么富裕的年代,记者们满怀着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一笔一画亲自写下稿件。对探索事实真相充满热情、对新闻工作充满激情,从而大大减小了出错的几率。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闻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些媒体裁撤了深度报道部门,似乎让不少从业人员丧失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将职业规范和新闻专业主义也抛在了脑后。当然这些外在原因都不能成为我们渎职的借口,既然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就应该恪守这个行业的准则,不应该为其抹黑。

二、见报差错的弊端

报纸上的错别字一开始只会成为网友们调侃的对象,如果这些错误屡屡见报,则会影响媒介的公信力。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要服务社会公众,但前提是这家媒体具有让公众信服他的能力。传媒业不负责不认真不仔细的印象若是在社会中成为一种常态,那媒体各种功能的发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媒体的言论不准确、不权威,那它的新闻也不会有读者相信,从而就丧失了其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监督社会等功能。

另外,在业界形成的这种对职业规范的漠然态度既不利于媒体的发展,也不利于从业人员的进步。尤其是会给那些刚进入媒体的新人和渴望进入媒体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方式,进而影响媒体的业内风气和运作。如今传媒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危机时期。新的传播环境下融媒体的发展,给新闻生产秩序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大规模的业余化生产,也给传媒伦理的遵守带来挑战。“而媒体人经济犯罪案件频发,有偿新闻的“潜规则”屡禁不止,传统媒体低级差错不断,都在不断消解着媒体公信力,也让新闻业的转型变得愈发困难。”[1]如果优秀的媒体人离开新闻业,而留下来的新闻人却对职业规范越来越漠视,对新闻专业主义越来越不敬畏,对新闻工作越来越不负责,这将会从内部瓦解新闻业。[2]

三、重拾职业热情,重振职业规范

对见报差错这种看似小问题的问题,简单的处罚只是办法之一。但每个媒体都应该完善自己的惩奖制度,让每一份付出都有所回报,也让每一次错误都受到惩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是让一个媒体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

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倡导职业精神,遵守职业规范。特别是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要把新闻专业主义时刻牢记心中。每一个编辑、记者、校对人员等都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恪守本职,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产生一条高质量的新闻。新闻人应该时刻关注业态变化,做好应对新环境的准备,才能在面对一个更先进更复杂的传媒环境时做到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融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对新闻业充满信心和热情,应该依然怀抱着新闻理想,认真对待新闻工作,而不是懈怠。我们拿着的是笔杆子,文字是我们表达和传播思想的重要工具,要对文字树立敬畏之心,细细斟酌每一句话,才能减少错误。[3]

【参考文献】

[1]2015年十大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6.02.02

[2]吴晓波.《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N].浙江新闻,2015.12.26

http://zj.zjol.com.cn/news/235734.html

[3]《见报差错的主要类型及成因》[N].南方报网,2009.08.20

http://www.southcn.com/nfdaily/media/content/2009-08/20/content_5599793.htm

上一条:从女主播车祸现场微笑摆拍事件浅谈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伦理素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