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BC《重返武汉》纪录片看西方媒体的“视像霸权”

作者:刘子琼 时间:2021-10-31

【摘要】新时代国际竞争从传统安全领域转移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意识形态竞争、文化竞争成为主要形式。近年来,西方媒体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对中国推行“视像霸权”,在国际舆论场上不断抹黑中国。对此,中国必须更换“韬光养晦”的思维,对视像霸权进行斗争,掌握对外宣传的主动权,提高文化软实力,同时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增强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能力。

【关键词】视像霸权,编码与解码理论,文化软实力,BBC

【Abstract】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new era has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to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fields, with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mpetition becoming the main forms.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contain China's development, the Western media have promoted "video hegemony" against China and constantly smeared China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Therefore, China must replace the thinking of "keeping a low profile", fight against the video hegemony, grasp the initiative of foreign propaganda, improv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ivat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foreign cultural invasion.

【Key Words】Video Hegemony, Coding and Decoding Theory, Cultural Soft Power, BBC

【案例简介】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时隔一年,BBC借机推出一系类“重返湖北”视频报道,其中不乏使用了“阴间滤镜”的片段,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BBC中文版上,视频中的湖北色彩鲜艳亮丽,符合实际,但是到了英文版的节目中,视频就带上了一层“阴郁、冷清、压抑、缺乏活力”的滤镜,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图源网络)

事件一出,立刻招来中国网民对BBC的谴责,网友们细数了BBC在涉华报道中的其他“几宗罪”:

1.移花接木

(BBC:“警方用网蒙头拘捕民众”原图:疫情期间高速反恐演习)

2.“偷拍”角度

(故意选取不正常角度,营造偷拍效果)

3.断章取义

(BBC:一名身着白衣的香港警察在被抗议者“包围”(Surrounded)后,便掏出枪对准了抗议者。

原图:该警察先前被所谓的“抗议者”暴力袭击)

【案例来源】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305313

https://new.qq.com/omn/20210217/20210217A02YR600.htm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31THRV405159QGJ.html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00e69e1b15ec060a17fd3b9/

【案例分析】

一、案例讨论

(一)外媒在涉华报道中掺杂“意识形态”屡见不鲜。

不止BBC一家外媒,很多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都或多或少地掺杂了本国的意识形态。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政治漫画

政治漫画在西方政治宣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有:(1)图像简单、直观。传统的政治漫画多由简单的线条构成,解读漫画不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2)篇幅小,重点突出。例如美国公认的第一张本杰明·富兰克林创作的政治漫画《不联合,即死亡》(“join or die”),该漫画仅由一条被截成八段的蛇组成,每一段对应一个殖民地的名称。意为只要有一个殖民地没有联合起来,那所有人都得死。这幅漫画为动员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3)重要性与趣味性结合。不同于文字说明,漫画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揭示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受众免于思考;此外,政治漫画多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幽默或讽刺性的形象化表达,使受众乐意接受并追随漫画表达的观点。

2.带有偏见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包括各国智库的研究性文章,也包括各大媒体的报道性文章。在议题选择上,这些文章总是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对中国内政加以干涉。美国新闻界自诩为环境的“瞭望者”和“检测者”、强权的“制衡者”,但为了博取眼球、输送意识形态,不少记者放弃新闻专业主义,无中生有编造谎言攻击中国。

3.虚假视频

在很多外媒的视频中,中国总是一副灰蒙蒙的样子,城市没有活力,人民生活苟且。除了疫情期间BBC重返湖北时对武汉使用“阴间滤镜”。在“新疆棉”事件中,外媒更是通过剪辑,诱导采访的方式,制造新疆“强迫劳动”的谎言,后被受访者拆穿。除此之外,还有在视频中发表危害我国主权言论,传播不完整的中国地图等不当行为。

(二)“视像霸权”——媒介融合视域下西方国家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的手段之一

“霸权”在政治学中的定义为“一些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所显示出来的支配优势、权力和领导地位”,即对他国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视像霸权”是21世纪新媒介融合视域下,意识形态竞争入侵视像领域而产生的新名词。进入新世纪,通过技术来呈现或者再现的视像生产、分布与使用超过了上一个千年所未达到的高度:竞争者们运用视像象征符号、为了吸引眼球和注意力、为了合并与服从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各国为了达成跨文化的充分理解和全球的扩张,不遗余力地创造世界性象征符号。

究其根本,“视像霸权”的重点在于“霸权”,西方国家推行“视像霸权”的目的在于阻碍中国发展,是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的表现。二战前,霸权争夺多表现为战争和领土争夺;二战后,核武器的发明减小了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家安全也从以军事政治为主导的传统安全领域转到以经济、文化和生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领域。苏联解体使西方大受鼓舞,宣称这是“民主的胜利”,“历史已然终结”,中国作为现存的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了西方“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西方推行“视像霸权”的行为处处可见,例如向中国输送宣扬“普世价值”和“西方式民主”的影片,有针对性地向世界民众投放反中广告,资助恐怖主义分子传播分裂中国的音像制品等。

如果任由西方国家占据对我国国际形象的解释权,必然会导致外部国家对中国产生不友好的刻板印象。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西方国家大肆炒作“武汉病毒”“中国病毒”和疫情阴谋论,对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从编码解码角度理解西方“视像霸权”

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编码/解码》一文中将信息制造者看作“编码者”,将受众看作“解码者”,认为受众基于所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的影响会对编码者制造的符码产生不同的理解。针对解码者在面对编码信息时可能出现的三种地位,霍尔提出了三种假设,分别是“主导-霸权式立场”、“抵抗式立场”和“协商式立场”。“主导-霸权式解读”指编码者所希望传达的意思完全被解码者理解,解码者完全按照编码者所设想的状况来进行解码。“抵抗式解码”指解码者完全排斥主导符码,在解码的过程中对主导符码所提供的信息故意扭曲或者拒不接受。以上两种立场显然与现实情况背离,因此霍尔提出了第三种解码立场,即“协商式立场”,这种立场是对完全对抗符码和主导符码的一种调和:它一方面会对宏大意义的霸权性界定和合法性表示认可,另一方面解码者又会根据实际情况而作出和基本原则相背离的解读。

民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解读,为了更好理解这一现象,霍尔又引入了“信码”的概念,即解读者通过信码来对符码进行解读,信码是不稳定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民众解读不同。随着西方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增长,大部分民众对媒体采取的是“协商式解码”立场。所以,西方媒体寻求塑造统一的“信码”,即解码方式,从而达到视像霸权的目的。以“以龙暗喻中国”的漫画为例,西方媒体制造出这样一种信码,即规则:看到漫画中的龙,就可以将其与中国联系在一起。民众在潜意识中接受了这样的解码方式,漫画家就可以制造出很多与民众的“心有灵犀”,民众也更加愿意接受通过视像传达的观点,一方面是由于解码成功的窃喜,另一方面是被视像生动幽默的表达方式麻痹了独立思考的意识。

二、抵抗西方媒体“视像霸权”的路径探究

(一)把握对外宣传主动权,摘除污名化标签

西方社会在涉华问题上习惯性地抱有敌意,这一方面是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把握住国际宣传的主动权所致。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同盟,对国际宣传不甚在意;到了90年代,世界形势突变,为赢得国家发展的空间,中国选择了“韬光养晦”,等于又一次将外宣的主动权拱手让人。但是在当代,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韬光养晦”已不符合国家发展大势,如何在国际上树立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必须将对外宣传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发出中国主张、传递中国理念,让世界人民正确看待并接受中国的发展。在国际舆论场上,我们不能落入西方的视像陷阱,而是要主动出击,掌握宣传的主动权,对污名化中国的行为大胆说不。

(二)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文化吸引力

从硬实力方面讲,经济是一国发展的根基,也是国际影响力的直接来源,综合国力提升会带动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他国对该国际领导力的认可,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有助于外国企业家对本国加大投资,有助于国家积累国际政治资本。“视像霸权”也是文化战争的一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外宣传的投资力度。第一,国家可以对宣讲中国故事的个体进行奖励;第二,要探索宣传之道,借鉴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案例。第三,要整合现有的宣传资源,例如各大报社和电视媒体,提高他们应对国际舆论和宣传国家价值观的能力。

从软实力方面讲,当今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安全领域转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意识形态竞争、话语权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填鸭式”的意识形态灌输会引来受众的“符码抵抗”,即对符码解读采取不配合的立场,因此,我们要探寻更加为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农耕生活视频记录者李子柒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她在视频中几乎没有说过话,但在国内外收获一大片好评,激发了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原因就在于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因此,我国必须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结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生机的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以此来引导世界人民正确看待中国文化,进而喜欢并自愿探寻中华文化。

(三)确立正确的理论指导,提高文化自信

西方媒体“视像霸权”不仅会损害中国国际形象,也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一点我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感受过了。科技革命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城池,个人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无往不在制造信息的进程中。打铁还需自身硬,抵抗视像霸权既需要中国把握宣传主动权,又需要我们加强文化自信,加强自身对外来文化入侵的抵抗力,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塑造正确地社会价值观,乌合麒麟曾公开表示:“输出符合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正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责任。”只有心怀对传统文化与国家人民的热爱,才能创造出有影响力的视像作品。

【参考文献】

[1]包道广,魏星.何以破局:从“乌合麒麟现象”看意识形态国际机器的运转[J/OL].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2021-06-09].https://doi.org/10.16320/j.cnki.sdqnzzxyxb.20210429.001.

[2]本报记者殷铄.从讽刺漫画中看艺术与社会的“纠缠”[N].中国美术报,2021-01-25(006).

[3]鲍彬彬.斯图亚特·霍尔文化传播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秦红雨,董小玉.双向互动:视觉文化视域中的媒介融合[J].编辑之友,2012(07):48-50.

[5]缪晨霞.解读美国报纸政治漫画功能[J].传媒观察,2006(01):63-64.

[6]刘翠霞.当代大众传播视觉化现象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

上一条:从讽刺漫画中看艺术与社会的“纠缠”—乌合麒麟漫画事件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下一条:新冠疫情期间外媒对我国污名化报道探析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