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虚假新闻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成因与危害

作者:李嘉新 时间:2018-01-07

摘要《外国小伙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诈》新闻组图一经发出,便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报道者颠倒是非,未核实事件真相,导致新闻失实,给当事人造成伤害。因此,本文以案例为依托,分析其报道失实的原因、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从中进行反思。

关键词外国小伙;大妈;讹诈

AbstractOnce the news of " The foreign guy was blackmailed when he helped the old woman who had fallen on the street "came out, it gained wide attention from cyber citizens.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the reporter inverts right and wrong, not verifies the truth of the incident, causes the news to be inaccurate, and causes harm to the party.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ase,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its report, and reflects on it.

Keywords The foreign guy;The old woman;Blackmail

案例回顾

2013年12月3日,由“国际在线”发布了一组“外国小伙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诈”的图片,图中大妈一脸痛苦,外国小伙一脸无辜。报道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最终双方在调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支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才作罢离开。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当天也转载了这组图片。随后,这条新闻被广泛传播,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许多人认为这种讹诈行为丢了中国人的脸。但事情很快发生了逆转。据新京报记者走访事发地点,对当时两位目击者重新进行采访举证后,证实大妈并非“碰瓷”,当时老外骑一黑色无牌摩托,车上还带有一名女子。其中一位目击者还提供了视频,老外不断用流利的中文骂人。随后,“平安北京”发布了官方调查结果,经过调看路口监控视频等调查手段,最终给出了权威结论: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倒地女子称身体不适,民警立即拨打120送其就医。经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老外无证驾驶,车辆被扣且受处罚。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分析

一、虚假报道成因

(一)新媒体时代,海量且碎片化的特征弱化对消息的真假甄别能力

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快捷、迅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的特点使我们在短短几年内迎来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各大主流媒体也迅速作出反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媒介变革,开通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号,不断拓宽自身的媒介传播渠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变革虽然给媒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新闻的生产、监管远远跟不上媒介传播渠道拓宽的速度。一方面,互联网强大的自由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转载、分享使得信息在短时间迅速扩散。另一方面,在信息发布中,在数量上又具有海量性。往往导致信息来源难以查证。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假新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受众在享有信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二)记者职业素养的不严谨

以这个案例来看,图片是整个新闻的线索支撑,最初给事情定性的就是拍摄照片的媒体人。在还原真相之后,他也向当事人李女士及广大网友进行了公开道歉,称:“在此事报道上,我使用了不严谨且不详实、有倾向性且夸张的描述,导致了一场网络风波,致使李阿姨被冤枉、网友误读、部分媒体误报,虽然我并不是故意炮制新闻以博眼球,但是我给你们带来的伤害,确是实实在在的。”从中可以看出,在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记者并没有对事实的真相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还原,而是单单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直接对事实进行报道,明显缺乏作为一名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现今的新闻市场中,作为一名记者,不管面对怎样的商业利益或者市场诱惑,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单单为了提高点击率,吸引流量为由,故意误导大众。相反,应拿出一个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专业精神,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信息,给人以正确的指引作用。

(三)对“中年女子”群体的报道偏见

在网络时代,“中年女子”,“大妈”等群体似乎已经成为负面的代名词。在对他们的新闻报道中,多以无知、蛮横、爱占便宜等形象出现。大众眼里每天充斥着这种负面消息,日复一日,这种负面的印象就会刻在大众的头脑中,导致网民甚至是社会公众对这些“大妈”们都嗤之、避之。就是由于这样的报道偏见,当外国友人与中年大妈同时出现在新闻事件中时,记者会不自觉的利用这种偏见对新闻事件进行再加工。同样当“中年女子”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时,受众脑海最先出现的就是负面形象,因此,在新闻事件发酵时,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受众已经基本认定新闻报道的就是事实,而不会主动去加以考证,最终大众解读出来的信息就带有媒体成见和大众成见双重成见的信息。

二、报道失实易使舆论集聚衍生网络暴力

在新闻事件迅速发酵后,网友的评论也一条比一条犀利。比如:“国内没生意了,做海外营生了。”“这位大妈是第一个逼着外国人签下 ‘不平等条约’的人。”“我们的良知,就是被这样的事一点点击穿。”“这些是怎么造成的?我们要自我反省了。”据《新京报》报道,被指“讹诈外国人”的当事大妈李女士情绪激动,她称:“好多老家人给我打电话骂我,说我在北京碰瓷!”不实报道让她压力很大,使当事人的名誉受损,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倘若事件没有及时得到澄清,事件没有及时还原真相,网民的舆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舆论就容易聚集衍变成网络暴力。通过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得知其真实身份和家庭住址,进行骚扰。不仅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危及到了其家人朋友,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虚假新闻,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尽相同的。作为新闻的生产者,要严格核实事件的真实性,以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将事件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三、启示与反思

(一)新媒体时代,媒体更需谨言慎行,对新闻生产严格把关

媒介融合新时代,作为主流媒体的各大官微,更应该明白自己发布新闻的权威性,不以偏概全,不胡编乱造,谨言慎行,加强对新闻采编、转载的严格把关,尤其对网站登载新闻要设置相应门槛,对网络新闻源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假新闻的出现。

(二)互联网时代,加强对网民素质的建设,不盲目跟评

在当前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变得简单、快捷、高效,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但是也正是由于网络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网民的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常常会产生一些不恰当的网络舆论。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对网民整体素质的建设也刻不容缓。作为网民的每个个体,也应从自身做起,不盲目跟评、不盲目传谣,净化网络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裴扬. 探析网络暴力成因及危害[J]. 新闻世界,2013(8).

[2]马智龙.“中国大妈”负面形象的建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

案例来源

http://news.163.com/13/1203/06/9F5CQ93200014JB5_all.html

上一条:特朗普与媒体的“战争”:媒体与政客的互相利用 下一条:以每年都有几个圈内名人“被死亡”系列事件为例看虚假新闻刷屏事件谈媒介素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