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虚假新闻  > 正文

从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事件看虚假新闻的危害性

作者:刘雅婷 时间:2018-01-12

【摘要】自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事件出现后,虚假新闻的危害性又一次引起了重视。由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度欠缺,给政府形象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危害,更是对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事件出发,剖析虚假新闻造成的社会危害。

【关键词】 虚假新闻;政府形象;新闻专业主义

【Abstract】 After Wenzhou’s merchant Lin Chunping’s fake acquisition of the U.S. Atlantic Bank, the damage of fake news earn widespread mentioning. In view of the lack in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the media and journalists, this news had hurt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in such a degree. Even more serious, this news adversely affected the whole society. This article is an analysis on how Wenzhou’s merchant Lin Chunping’s fake acquisition of the U.S. Atlantic Bank endanger the whole society seriouly.

【Key words】 Fake news; Government image ;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林春平被押解回温州(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案例回顾】

2011年12月20日,林春平在温州商报刊登大篇幅广告《高薪招聘启事》,号称招聘者有“年薪5万~20万美金”在美国银行工作的机会。

2012年的1月5日,“富于新闻敏感”的《温州商报》“挖掘”出了第一篇报道——《“春平”提供的美银行工作机会令人心动》,文中首次公布了“春平集团收购美国特拉华州的一家银行,并更名为‘美国新汇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新闻。

1月12日,《温州日报》推出《温商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东方犹太人”抄了西方犹太人的底》,详细报道了林春平收购美国银行一事,并首次点出林春平收购的那家银行叫“美国大西洋银行”。

此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纷纷开始介入,如1月20日都市快报推出《温州人林春平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1月21日温州都市报推出《温州人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林春平的知名度急速上升。凭借此举,1 月 18 日林春平当选为温州市九届政协委员,并任温州市瓯海区慈善总会副会长等。1月31日,《浙江日报》头版推出《温商买下美国大西洋银行》。

2月2日,网易最先提出质疑。此后时代周报刊发质疑文章。3月7日,潇湘晨报记者获得美国特拉华州政府回函,林春平的牛皮被捅破。与此同时,质疑的网友也越来越多。对此,林春平称网上所言均不属实,他已向警方报案。无奈质疑声浪越来越大,3月21日,林春平召开媒体澄清会,说自己提前将“预计中”的成果当做成功事实来宣布,向媒体表述的情况不完整、夸大了事实,给公众造成误解,鞠躬致歉。3 月29 日,温州市政协同意林春平辞去市政协委员。5 月 23 日,林春平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而出逃,6 月 10 日晚 10 点 30 分,潜逃广东省珠海市的林春平被押解回温。

【案例分析】

一、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推波助澜了“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这场闹剧

在这场浙江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美国银行”的闹剧中,正是由于媒体未经核实就进行大规模报道,才推波助澜了整个事件。

2012年1月12日,温州双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平在温州商报刊登广告,自称“收购了美国大西洋银行”,需要招聘员工数人。此后,林春平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透露,他收购的“美国大西洋银行”有85年历史,位于特拉华州,花费6000万美元。此后的林春平,开始频频接待各地媒体,并反复讲述自己的收购过程和发家故事,但对于其收购细节和部分关键信息,林春平始终有所保留,甚至美国大西洋银行的英文全称也不愿公开,理由是“商业机密”。在新闻实践中,记者通过采访各个消息来源,进行新闻报道,形成了一系列专业性新闻规范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通观这则假新闻的流传过程,主要信息都来自当事人本人,除此之外,能够证实收购银行事件的直接证据完全不存在。

媒体有些报道还引用了很多无法考究的细节,比如林自称是“安南儿子的同学兼室友”、“在加纳为国家领导人做翻译”等。在这些自说自话的论调面前,媒体主动放弃了查实这些内容真伪的责任,抛弃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神圣使命,从而为虚假新闻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追求眼球经济的媒体让虚假新闻占了上风

根据林春平此前的公开说法,因为特拉华州公司法最健全,政府极少干预企业的发展,且税收优惠力度很大,所以他选择了特拉华州;随后,根据规模大小等情况,林春平最终敲定大西洋银行。

可据随后新华网的报道,针对以上调查到的事实,林春平解释称:“大西洋银行就是一个代号,代表我买的这个企业。你叫它大西银行也可以,大洋银行也可以,都没关系的,具体银行的名字我不好跟你讲,因为这个牵涉到我们股东的隐私,因为我跟他签合同有个保密(承诺),如果我给你们媒体公布等于违反了承诺,也违反了特拉华州的法律。而且永远不能回答你,因为我们曾经写过保密协议,牵涉到法律,因为对方是上市公司。”

在春节后,数十家媒体跟进了“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这一新闻。而让他成为新闻人物的核心在于,“第一次有中国人收购美国的银行”,这被解读为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业左冲右突十年却未有结果的一次破冰之旅。

由于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急功近利”和追求眼前的“眼球经济”,给金融街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与严重的影响。这种“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是虚假新闻的温床所在。

三、虚假新闻严重危害了媒体与政府的公信力

“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这一虚假新闻给政府形象造成恶劣影响。2012年1月18 日,林春平当选为温州市政协委员;2012年1月30日,浙江省领导在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脱稿赞誉:“温州有位企业家林春平,收购了美国银行,了不起。”作为首位在海外完成银行收购的温州商人,加上正值温州申报“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关键时刻,此事立刻成为业内业外一大热点话题,而此前寂寂无名的林春平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了2012年开年以来中国民营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接下来的2月1日,温州市委书记在首届“世界温商大会”上说:“现在温州人把犹太人的银行买下来了,说明温州人天然具有金融家的脑子。”

政府官员的种种言行举止是政府形象头上时刻悬着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当他们作出错误示范时,将会极大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而从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这一虚假新闻事件中,我们能够发现,相当一部分数量的类似案例其实是在媒体和记者习焉不察的情况下发生的。正如“年度虚假新闻”课题组所分析的,虚假新闻之所以久禁不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新闻操作常规。这些常规是为保证新闻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形成的一系列规则、流程和工具,但它们并不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新闻,也有可能成为媒体和记者制造虚假新闻的帮手”,而这套常规的形成,则是媒体缺少自治、自律机制的具体反映。

【参考文献】

[1]刘艳霞: 假新闻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探析——以山东非法疫苗案为例[J]. 数字传媒研究, 2016(7): 35-38.

[2]秦芹. 新媒体环境中新闻报道的失实与应对[J].新闻研究导刊. 2016(13): 48-49.

【案例来源】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308/104911542462.shtml?from=wap

上一条:从“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的虚假报道看虚假新闻与新闻人 下一条:从“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谣言事件分析虚假新闻如何出笼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