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23菲律宾人质事件”为例看突发事件中的新闻道德伦理

作者:杨宇轲 时间:2018-01-14

【摘要】2010年8月23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黎剎公园内基尼诺大看台前宽阔的大道中央,一辆旅游车被劫匪劫持。闻讯赶来报道事件的媒体,却因为行为不当间接成为了劫匪的帮凶,导致案件恶化,因此被菲律宾政府和各国媒体同行指责。本文以此次案件为例,分析媒体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利用波特方格推导,做出适当的选择。

【关键词】波特方格; 拯救生命

【Abstract】August 23, 2010, the Philippine capital Manila Rizal Park Neijinuo grandstand before the wide road center, a coach was hijacked. Heard the news came the media, but because of improper behavior indirectly became the accomplice of the robbers, lead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case, so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and national media counterparts accused. In this paper, the case,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media encounter unexpected events how to use the Porter box derivation, make the appropriate choice.

【Key words】Porter squares ; save life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案例回顾】

2010年8月23日当地上午9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黎剎公园内基尼诺大看台前宽阔的大道中央,一辆来自香港康泰旅行社的车牌号为TUU-799的旅游巴士被劫持。巴士全车共23人,包括20名团友、1名领队、1名当地导游、以及1名司机。劫持者为被辞退的前菲律宾国家警察高级督察罗兰多·门多萨(Rolando Mendoza)。门多萨手持M16自动步枪挟持车内23名游客以要求菲律宾政府立即取消针对他的革职令。在僵持过程中,劫持者先后释放车内老人和小孩以及菲律宾籍人质。事发近10小时之后约当地时间19点38分,因为劫持者被告知其要求不能被满足,并且在车内电视中亲眼看见弟弟及儿子被警察逮捕,劫匪被彻底激怒并开枪射杀两名中国香港籍游客。菲律宾国家警察马尼拉警区特种武器和战术部队及特别行动队展开突击救援行动。从突击开始到20点43分,在耗时1小时零5分的突击救援行动中,造成车内剩余15名人质中8人死亡,7人受伤,另外一名10岁围观儿童及一名香港无线电视新闻部工程人员中流弹受伤,唯一劫持者门多萨被当场击毙。

9月20日菲律宾政府在公布的人质事件调查报告中对未能实施更好的救援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在报告的最后,菲律宾政府建议对参与报道人质事件的两名记者等12个人以及3家媒体提出起诉,因为调查显示两名记者等12人以及3家媒体对人质救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直接推动了最后劫匪枪杀人质的悲剧发生。菲律宾媒体不仅被菲律宾政府起诉,还遭到了各国主要媒体的批评。

【案例分析】

回顾被起诉的菲律宾媒体在当时案发时所做出的新闻举动,首先,媒体对警方的救援行为进行了现场直播。可是媒体没有想到的是,直播在吸引了公众关注的同时,也吸引了旅游车内的劫匪。通过车载电视,门多萨看到了警方的救援部署和策略,甚至得知了狙击手的位置以及特警部队的行动,这对于门多萨的逃亡无疑是有利的。同时,媒体直播了门多萨弟弟被警方拘捕的画面,这一信息无疑激怒了门多萨,使他第一次朝人质开枪了。其次,媒体对门多萨进行了电话采访,而媒体的长时间采访占用了警方与门多萨交流的电话线路,导致警方同意恢复其职务的信息还未来得及传递到门多萨耳中,失去耐心的门多萨就已射杀人质。最后,失控的门多萨被击毙,警戒线外的媒体工作者为了抢到新闻,涌入被劫持的旅游车,以至于前来医疗救援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被堵在外围,无法及时救援。

一、媒体播报导致事件的悲剧性结局

在人质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被起诉的两家媒体,为了抢到新闻的首发,将警方的部署以电视播报的形式被劫匪知悉,采访劫匪从而耽误警方的救援,拍摄人质照片而阻碍医疗救援……这一系列的做法,丝毫没有考虑到人质的安危。在这些媒体眼中,人质的安危并不重要,他们在乎的是怎么样抢到这一条引发关注的大新闻,甚至其直播行为,就是在造势吸引关注,以便制造出大新闻。对解救被绑架人质这样的案件进行直播,到底有没有必要呢?从媒体本身来说,这样做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吸引关注。但是如警方所说,媒体这样的做法对救援是没有帮助的。在劫匪可以接受电视信号的情况下,媒体将救援方案等进行直播,导致劫匪提前得知警方的计划,对警方的救援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关注新闻的媒体从职业道德上说,没有错误。但是媒体忽视最为关键的一点:这次的事件关乎人质的生命安全,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悲剧。与数条人命相比,新闻的时效或者现场感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遗憾的是,被起诉的两家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新闻至上,至于人质的生命安全,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二、利用波特方格分析此事件的媒介伦理选择

以波特方格来分析,不难发现被起诉媒体在媒介伦理选择时存在着很多弊端。在波特方格模型下,媒体的选择应该有以下四个步骤:(1)理解事实;(2)概述决定的内在价值观;(3)运用相关的哲学原理;(4)清楚的表明一种忠诚。

首先是理解事实,即媒体需要了解基本事实的发生,不仅仅要了解事实的现状,更要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甚至是潜在的影响因素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从表面上看,媒体进行大量的报道,甚至进行现场直播,采集大量现场的信息,是对事实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但是,媒体似乎没有认识到此次事件的恶劣程度,这是一起人质劫持案,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人质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媒体的立足点一直都是企图以最新的报道吸引受众的观众(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如果媒体认清了事件的本质,那么就不会表现的那么冒失,造成悲剧的发生。其次,在概述决定的内在价值时,媒体选择的是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报道高于一切。但是,这样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狭隘的专业主义,将排挤其他的价值观,使媒体很难做到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当媒体对于一方过分看重的时候,难免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度不够,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在人质劫持事件中,解救人质,保证人质的生命安全,将损失降至最小,是最合理的价值选择。但是这两家媒体却背道而驰,不顾人质的安全而选择近距离报道新闻,他们的价值选择决定了他们不能很好处理这个事件,最后遭到 警方起诉,也是自食恶果。再者,在运用哲学原理时,媒体选择了功利主义,即为了获取新闻满足大众的需要,可以牺牲掉小部分人的利益。可是,媒体在第一时间也没有想到这小部分人的代价,居然会是生命。功利主义,把新闻价值放在首要地位,是一种很理想的选择。但是,社会生活很复杂,许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背后牵扯的因素有很多。也许新闻价值是突出的一方面,但是其他方面并不能被忽视,新闻并不是因为他是事实而被广泛关注,而是因为它还与人、社会有关,况且,我们都知道绝对真实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功利主义很多时候都是打着新闻真实的幌子,享受媒体不应该有的“特权”。因为所谓的很多人利益,而忽视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是这部分利益和其他人的利益是一样的,也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功利主义一直受到诟病,不宜作为新闻伦理选择时的道德准则。基于前面三步,菲律宾媒体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以直播的方式客观反映案件的发展。只是,为了如实报道,媒体进行了错误的价值选择,利用狭隘的专业主义作为伦理选择的基础,为劫匪提供足够的信息,使得救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实际上成为了劫匪的帮凶。

在面临道德伦理困境时,不妨利用波特方格((1)理解事实;(2)概述决定的内在价值观;(3)运用相关的哲学原理;(4)清楚的表明一种忠诚。)来推导一下每一步行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怎么样报道才能兼顾各方的利益。新闻是有时效性的要求,但是也要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思想的报道不会是一篇好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报道之前进行一下伦理推导,对于媒体避免伦理纠纷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责任——以菲律宾人质事件为例[J]. 张国平. 新闻爱好者. 2011(24)

【案件来源】

[1]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012/17068766516.shtml

[2]http://blog.renren.com/share/246674143/3100021464

上一条:以2018年山东寿光洪水为例看新闻报道与拯救生命 下一条:媒介引发的冲突:丹麦《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事件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