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引发的冲突:丹麦《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事件

作者:杨宇轲 时间:2018-01-14

【摘要】近年来,在全球资讯传播过程中,因新闻报道或表达方式而产生的“媒体事件”,总是牵引着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乃至国际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2006年初间欧洲国家媒体因转载丹麦《日尔兰邮报》的一则讽刺漫画而引发危机,这便是“丹麦漫画事件事件”。透过“丹麦漫画事件”,我们不难看到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的对立,同时,有必要从媒体话语方式的迥异出发,直面在全球传播中媒体面临的种种问题及其社会责任的构建。本文尝试对此作一初探。

【关键词】传播方式 媒介伦理 文化碰撞

(资料图片 来自网络)

【案例回顾】

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事件是2005年至2006年由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引起的系列争议及政治事件。

2005年9月17日,丹麦《政治家报》(Politiken)以“批评伊斯兰的深层恐惧”为题,报道丹麦作家哥勒·布律根(Kåre Bluitgen)在找寻画家为他关于穆罕默德的儿童读物绘画插图时,基于画家恐惧遭受极端伊斯兰教徒袭击,而遇到困难。

2005年9月30日,丹麦销量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刊出了12幅漫画,该报的文化版编辑费林明·罗斯(Flemming Rose)表示,这是呼应布律根找不到插画师的事。当天报社就接到几个死亡威胁电话。

2005年10月14日,3,500 人在《日德兰邮报》哥本哈根分社门前举行和平示威。漫画家当中的两人在接到死亡威胁后接受建议转入地下。

2006年1月30日,有巴勒斯坦穆斯林武装份子闯入欧盟驻加沙办事处,要求丹麦及挪威政府道歉。

2006年1月31日,《日德兰邮报》主编卡斯田·尤斯特(Carsten Juste)发表公开信致歉。

2006年2月1日,德国、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报张也跟着转载这些漫画。《法国晚报》(France Soir)更以头版刊登一则漫画揶揄四大宗教的神。

2006年3月10日,丹麦外交部在哥本哈根主持了一次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学者参加的会议,以便改善同穆斯林世界的关系。

穆罕默德漫画的问题影响深远。瑞士神学家汉斯·屈恩认为西方应该为此反思。画漫画的人应该负起新闻责任,而阿拉伯世界同样也应该反思。另外,《为什么要民主?》纪录片系列的其中一部纪录片《丹麦漫画风波》(英语:Bloody Cartoons)就是以此事件作为其主题。

2015年1月7日,《沙尔利周刊》总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至少12人死亡,死者包括两名警察。《沙尔利周刊》因为刊登宗教类的讽刺漫画多次受到袭击警告,几年前其办公室就曾受燃烧弹的袭击。据法国媒体报道,在这次袭击中,有目击者听到袭击者高呼:“我们为先知复仇了”。袭击案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巴黎,造成的恐怖效果令人震惊

【案例分析】

在这场危机中,处于风口浪尖的对立双方各执一词,但其焦点非常明显,即双方对言论和出版自由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一些西方国家及媒体秉持“言论自由”信条,认为政府不能禁止媒体刊载的内容。事件始作俑之一的丹麦漫画家库尔特·维斯特加德坚持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一个文明民主社会的根本。而多数阿拉伯国家则坚称,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侮辱宗教,西方媒体的做法是对穆斯林宗教信仰的不尊重,是故意的挑畔行为,严重污辱了伊斯兰世界。

其实这起“漫画事件”恰恰凸显了媒体传播全球化时代面临的问题,即文化传播的全球化问题。首先,信息传播障碍减少了,但文化差异并没有迅速缩小。从技术角度而言,当前媒体传播进入全球化时代,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网络的开放性似乎可以抹去种族、年龄、派别、信仰等的隔阂和偏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及传播理念,各类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迅速缩小,当媒介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与诊释者处于完全不同的伦理观、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下时,异质文化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反而大大增加。这时,文化因素成为引起误解和冲突的原因。“漫画事件”中,西方媒体坚称维护“新闻自由”,认为自己的报道没有越过“恶意攻击”的界限。然而数几千年沉淀至今的宗教信仰使得穆斯林则认为西方的态度亵渎了自己的神灵。也许在西方媒体看来,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人人可以讨论上帝。但是在伊斯兰世界,真主安拉、先知默罕默德都是十分神圣的,不容侵犯的,没有人可以亵渎他们。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评判体系,伊斯兰世界的自由并非处于绝对的至高点,自由是在主允许下的自由,如果有人亵渎了他们的信仰,那么自由也要让步。拿伊斯兰的神开玩笑,穆斯林们会强烈的不满,这是西方媒体不能够理解的。文化上的差异,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陷入了碰撞之中。当今的媒体,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媒体,一条信息可以由互联网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到每一个人的信息接收终端上。那么,媒介更多的是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把平等对待受众的理念扩散到更多的地方,以当地人的文化去给当地人以关怀。

其次,网络交互性使得传播更为快捷,但对信息的控制力却下降了。网络言论的自由传播使各国对信息的控制力下降,当不同政治派别、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在网络上发生激烈碰撞时,理论的言论往往就成了“沉默的螺旋”,这使得冲突向着更大的方向发展。相信在西方世界的穆斯林也对漫画有强烈的不满,但是他们的不满消失在了自由的呼声之中。当主流的声音压过了穆斯林的抵制,便会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幅漫画没有问题。但是当漫画传到了穆斯林世界,在人人信奉伊斯兰的地方,这幅漫画成为了大大的不敬,简直是对伊斯兰的侮辱。可是西方媒体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反对的声音被主流声音盖过,媒介接受到了错误的反馈。就在这时,以前反对的声音得到了穆斯林世界的援助,能够与西方的主流意识相抗衡双方各执一词,矛盾就升级了。此外,网络的交互性还促进了信息的“畸形变化”,信息在从一个人,一个地区传向另一个人,另一个地区的时候,发生了变质,最终变成“三人成虎”的局面。也就是说,在传播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穆斯林世界的传播过程中,传播的 就不仅仅是一幅漫画了,中间还有不满、抵制的情绪,这些情绪就像滚雪球一样,积攒更多的负面情绪,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得不说,伊斯兰世界的媒体,也没有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的态度,使得事件更加恶化。

再者,国际间传播力量的不平衡,加剧了冲突的尖锐度。媒介传播全球化时代,媒介事件很大程度上可能意味着政治事件。在这起“漫画事件”中,西方国家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和先进的传播技术,在加强意识形态和经济渗透的同时,也对弱势文化起着侵蚀作用。正是西方世界拥有强大的互联网传播技术,才使得技术相对落后的伊斯兰世界被迫接受西方世界的技术帮助。在这个帮助的过程中,西方媒介又会不自觉的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企图在日常的传播中改变伊斯兰的信仰。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都认为自己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是世界少最先进的,期望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推行这一套价值体系。但是,这是文化霸权主义,是文化上的一种野蛮的侵略。毫无疑问,西方媒体推动了文化的侵略,将他们信奉的观念传播给其他国家。互联网的扩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文化侵略”,信息传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面对他国来势汹汹的文化侵入毫无招架之力。但是,穆斯林就是穆斯林,每一个穆斯林生下的婴儿天然就是穆斯林。西方通过媒介的文化入侵啃到了伊斯兰这块硬骨头,非但没有咽下去,反而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如果西方媒体能够放弃这种无孔不入的价值观宣传,尊重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的自由发展,那么这些文化冲突也不会如此尖锐,甚至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如何对待它民族、国家的文化,这是媒体应该反思的地方。

【对策和建议】

在全球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应该尊重异质文化,防止出现偏差。诚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漫画事件”发生后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都享有信仰、舆论和表达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包含最起码的责任,不应被用来侮辱和伤害其他团体和个人。我们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信息传播史,必须对不同社会文化因素有所了解,才能减少传播和交流的阻力。

我们要认识并且重视作为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责任,负责任地进行报道。我们必须认识到,新闻自由必须伴随着责任和判断力。我们应该明确我们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负责任地进行报道。

我们应该加强与他国媒体的沟通,做好文化交流的桥梁。跨文化传播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充分开展交流,让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缩短文化距离,彼此尊重,达到双赢的结果。正如西班牙第一副首相德拉维加指出:“当今世界,解决不同文化宗教和社会共存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对话”。

【启示】

媒体语境下,媒体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关注,媒体介入事件、改变事件的能力也随着传播的广泛而增强。那么,媒体应该怎么样做,才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因观念、意识形态等不同造成的冲突呢?这就要求媒体在报道中尽量保持客观、公正,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在新闻叙事中只作客观展示而不作主观讲述。媒体要遵循客观性原则,报道客观,不被其他的因素干扰,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掺进自己的主观意见。

【参考文献】

[1] 林如鹏、朱文丰.“丹麦漫画事件”解读:从博弈到冲突——反思全球化语境下的传媒责任[J].新闻知识.2007(3):41-42

【案例来源】

http://baike.sogou.com/v72548332.htm?fromTitle=%E4%B8%B9%E9%BA%A6%E6%BC%AB%E7%94%BB

上一条:以“8.23菲律宾人质事件”为例看突发事件中的新闻道德伦理 下一条:从叙利亚男童事件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