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逼视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逼视  > 正文

论“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媒介伦理困境

作者:陈欣 时间:2016-10-21

【摘  要】:近年来,随着“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成为传媒领域关注的热点,这一新兴栏目形态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媒介伦理问题令人深思。对个人隐私的过度揭露、对冲突的放任和纵容、媒介的“道德审判”给当事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伤害,使媒体在追逐商业利润的同时不得不对“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的衡量:追逐商业利润不应该以牺牲对个体的尊重和泯灭电视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为代价。

【关键词】:情感真人秀,隐私侵权,娱乐性,窥私欲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the kind ofemotional reality showTV columns becomingthehotpotin the field of media, in the process ofthiskind ofcolumnsdevelopment,more and moremedium ethicsproblem have been founded. Revealingthe over-consump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allowing the conflict and encourage,doingthe medium of moral judgment to the partieshas effect on the participants.It causes muchnegativeeffectand damage.Chasingthe mediaprofits at the same time have to "emotional reality show" type to the measure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V program: chasing profits should not be the expense of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and devoid of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of humanistic care.

【Key words】:emotional reality, privacy infringement, entertaining, voyeuristic interest

【案例介绍】:

情感真人秀是指在节目中真实记录婚姻、家庭、情感的危机,探寻解决情感矛盾和问题为目的真人秀节目。如中央台的《心理访谈》、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台的《真情》、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等,这些节目大多通过专家和嘉宾座谈的方式,通过当事人现场的讲述、争论以及相关的图片、拍摄等方式,寻求解决家庭、生活中的情感矛盾和危机。这些都是属于带有真人秀色彩的情感类节目。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天津卫视2010年推出的情感心理节目《爱情保卫战》。节目将现实中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矛盾搬上舞台,每期2-3对在爱情道路上面临抉择的真实情侣,双方通过交流、沟通与争辩把各自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全盘托出。节目现场邀请资深情感导师专业知识,给到场的每对情侣提供客观理性的分析及双方契合程度的科学考量,并根据每对情侣的不同情况给予恋爱指导和情感忠告,再加上最了解他们的家人朋友站在旁观者角度的适时参与,共同帮助走在十字路口的年轻情侣为自己的爱情打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

纵观节目列表,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奇葩男女,姐弟恋、异地恋实属多见,多角恋、畸形恋也不足为奇。恋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升级为婆媳矛盾、母子矛盾等多种矛盾交相结合,普通人的恋爱经历如同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多重矛盾,多条主线,你声泪俱下地控诉他,他无可奈何地皱着眉。

作为一个情感调解类节目自然要在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才能够精准剖析矛盾的结点,基于此才能够给予合情合理的指导,并对症下药做有针对性的劝慰和化解。面对面直接的将对彼此的不满进行控诉和发泄,双方为了争取支持并站在道德评判的正面,不惜通过自曝隐私的形式以求详述还原事实真相。节目组为表明节目的真实性,也从未对节目中的男女嘉宾采取任何形式的隐私保护手段,在嘉宾上场时还会通过字母简要介绍一下男女嘉宾的情况,包括名字、地区、年龄等等。

此类节目所关注的话题我们从每期的节目主题上也能略知一二,往往基于私人生活、家庭、婚姻等敏感问题,通过暴露调解事件中的“隐私”问题,利用煽动性乃至挑逗性的字眼引诱观众,“投其所好”。比如一些节目的主题:

2012-08-30「爱情保卫战」第094期:两女共争腹黑男友,患难爱情感动全场(火热爱情季之劈腿男游戏男的爱情结局)

2012-09-01「爱情保卫战」第095期:房子压碎纯情初恋,姐弟恋遭遇前男友逆袭(请不要把我对你的好当作对你的控制)

2012-09-06「爱情保卫战」第096期:公主病女生每年过12个情人节吓跑男友(妈妈请您祝福我和她的姐弟恋)

2012-09-13「爱情保卫战」第097期:少年版林丹遭女友背叛,咆哮变落泪(为了孩子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2012-09-15「爱情保卫战」第098期:胸模女友爆乳裸露照引男友不满(我不想跟一个一事无成的男人谈恋爱)

2012-09-18「爱情保卫战」重编节目:你的公主病让我无法忍受(精编版)

2012-09-20「爱情保卫战」第099期:男友手机里发现前度裸露照片(我不能容忍你手机里存有前女友的照片)

在这样标题下的调解节目,是否真的与百姓生活贴近,起到解决矛盾纠纷,引发人们理性思考的示范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抓住观众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却是显而易见的。节目制作方深谙受众心理,瞄准了受众偏爱猎奇和窥私的软肋,所以,与其说是在着力挖掘生活的真实性,还不如说他们是深谙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案例分析】

打着帮观众解决困难的旗号,实际上则以取得高收视率为目的,节目制作粗制滥造,甚至忘记了作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这些节目过于追求“娱乐性”,故意放大矛盾,制造噱头,有些平时在人前难以启齿的事情,随着主持人的引导,随着矛盾双方的唇枪舌战,也渐渐成为观众娱乐的佐料。更有甚者为了达到更严重的戏剧冲突,或者是故意安排设计细节,把多个事例安插到一个当事人身上,或者聘请演员进行表演作秀,渲染激烈的冲突矛盾,博取观众的眼球,从而放弃了此类节目最根本的“服务性”原则。

总之,“情感真人秀”类型的电视栏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浸润,少一些商业主义的侵蚀。高收视不应成为媒体运作的唯一信仰,“情感真人秀”栏目不应以牺牲媒介伦理为代价换取商业利润。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个高收视的背后隐藏的是媒体对个体权利的侵犯和公众对栏目理念与价值取向的争议。媒体应以“人文精神”重塑电视的品牌形象,将重点由“情感抚慰”向“价值引导”转变,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实现平衡。

这种过量的负面信息传播,虽然能够满足受众的窥私欲,但是实在传递不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而这种只为赚取观众眼球,片面追求高收视率的做法,也有违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难以发挥其弘扬正义、正面引导的舆论作用,更有可能造成媒介环境的道德错位,危害社会秩序。作为节目组,面对负面新闻扎堆,应该以批判和整治的态度报道,帮忙寻找对策,解决纠纷,切忌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爆炸性效果,通过煽动、刺激性的字眼,故弄玄虚,无病呻吟。

诸如此类的还有安徽卫视的《第12夜》等。安徽卫视的《第12夜》就是一个直面危机婚姻和婚姻危机的情感真人秀节目。该节目通过12夜真实的电视拍摄,记录3个家庭30天的试离婚过程,努力探求和破解婚姻危机谜题,企图搭建起一个“让爱重生、心灵修复”的平台。然而在节目中我们却看到节目组在未取得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架着长枪短炮,带着男主人来到出轨妻子租住的房间,将当事人隐私完全暴露于观众面前,而恼羞成怒的妻子对丈夫的反叛和暴力,反而成了人们私下的笑料和谈资。

“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首先由德国著名学者、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哈贝马斯提出的。他指出在公共领域里,公民不仅可以讨论有关公共利益的事情,对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还可以通过合理的争论来解决对于不同观点的分歧,公共领域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而且丝毫不会涉及任何带有私人利益的私人化事件。但当今时代由于信息的飞速传播,整个社会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相较于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等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便捷性,使得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转化的事件增多。而私人化的问题如果带有了信息的新奇性、异常性,一旦被某人或某个传媒组织所发布,便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舆论风暴潮”就会淹没当事人,私人化的问题伴随着这种舆论潮的掀起便进入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城墙被推倒而公共领域的城堡被筑起。

过分模糊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私人话题过多进入公共领域的讨论范围,不仅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更不利于舆论的引导。民众凭自己主观臆断肆意发表看法,越来越少的人去思考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到底在哪里。而私人话题不加节制的进入到公共领域之中,不仅毒害了公共领域,更是对私人领域的侵害。

包括情感类节目在内的所有节目势必会把高收视率作为不断追求的标准。在节目制作时,一如果节目制作者为了争夺收视率,盲目迎合受众的窥私猎奇心理,突破底线和尺度,必然会对观众产生一种“麻醉”作用,人们慢慢的被这种媒体的迎合所麻痹,注意力的转移,使人们的追求越来越脱离实际,甚至热衷于被动的获知社会现实,而不去主动参与,注意力也从现实生活转移到一种虚幻的满足上。

总之,只有电视媒体正确看待收视率,增强媒体责任感;加强媒体伦理,凸显人文关怀;强化对社会文化的引导功能,端正传媒价值导向,优化节目质量;媒体工作者应加强职业自律,在面对物质诱惑和社会压力时,自觉抵制粗俗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良心,杜绝媚俗和迎合,端正传媒价值取向,优化节目质量,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传播媒介文化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使媒介文化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上一条:“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报道中的隐私侵权问题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