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正文

从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中看从大众媒体中看公众情绪的表达

作者:张建朔 时间:2023-02-26

【摘要】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引发热议,插画中的人物设计不符合大众审美且具有触及原则性的问题,收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微博、知乎、抖音、快手等大众媒体的传播下,公众参与进此次事件并形成了公众情绪。当公众的情绪在网络空间中表达出来后,呈现了聚合性、累积性与传染性的特点,并推动了插画事件的解决。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公众情绪;大众媒体

【Abstract】The illustration incident of the mathematics textbook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has aroused heated discussions, and the character design in the illustration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public's aesthetics and touches the principled issues, which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Under the spread of mass media such as Weibo, Zhihu, Douyin, and Kuaishou, the public participated in the incident and formed public sentiment. When the public's emotions are expressed in cyberspace, they are aggregative, cumulative and contagious, and promote the resolution of illustration incidents

【Key words】Illustration events in mathematics textbooks; public sentiment; mass media

【案例简介】

2022年5月25日晚上,有博主发布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图片,并与以前的教材对比,引发热议。2022年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话题火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从早上到下午,微博话题榜相关话题的热度一直保持在千万以上,直逼两千万,十大热搜中有六个都是相关话题,相关联的人教社、北京吴勇工作室、教材局甚至插图作者的母校清华美院都登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于知网)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中所有小孩的面部,都具有两眼间距宽、斜眼、额头长等特征,似乎得了某种病,并不符合大众审美,有丑化中国儿童形象的嫌疑,该版本插图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更为过分的是插画中的人物居然是吐舌头的奇怪表情,身穿星条旗衣服、美国队长的盾牌标志和兔女郎服饰,甚至还暗藏裸露的隐私部位和纹身。这些图,已经超越了美丑的范畴,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

(图片来源于知网)

其实早在2017年和2021年,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指出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太丑、形态诡异的问题,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直到2022年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的相关话题霸占微博热搜榜第一,越来越多的人才了解到此问题,并表示出极大的愤怒。而公众之所以愤怒,除了对插画中人物的鄙夷,更是对于我国青少年、自己后代的担忧。而插画问题出现在每个家庭都极度信任的教材中,这无疑对公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当天,人教社发布“说明”,将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插画,提高设计质量;5月28日,人教版再次发布“说明”,表达歉意后并宣布新插画整改工作安排;5月30日,据教育部官网消息,目前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对插画事件全面彻查;经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主要存在不美观向上、不严肃规范与不细致准确的问题,责令相关部门迅速整改,并责惩了相关部门与人员,不再聘用吴勇、吕旻等人。

【案例来源】

https://m.baike.com/wikiid/7134474106682053903?baike_source=toutiao_share&should_full_screen=1&hide_nav_bar=1

【案例分析】

一、插画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的成因分析

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自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后,热度不减,受到广泛关注。那么插画事件为何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主要包括此次事件中教材教材本身的问题以及其所针对的人群是青少年人群和大众媒体不断煽动,促进了事件的快速传播。

(一)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被揭露以后,不少网友自发总结了其目前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不只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中所有小孩的面部,都具有两眼间距宽、斜眼、额头长等特征,似乎得了某种病,存在丑化中国儿童形象的嫌疑。更存在着人物身穿“星条旗”(美国国旗元素)与“兔女郎”“纹身的小学生”“秃顶小朋友的袭胸”“掀裙子”“裸露小孩子的隐私部位”以及“小女孩儿露出的内裤”等少儿不宜的插画设计。这些低俗的插画设计不只是不应该出现在大众文化中,更不应该出现在小学生的教材中!除此之外,还有画错的国旗、日军侵华战争中使用的飞机等等,这都充分说明了人教版数学插画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绝不能够被当作教材来使用。

(二)教材所针对的特定人群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教育不只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在生活压力较大的现在,每一个家庭尽最大努力来培养自己的后代,这其中包括一日三餐等的花费时间精力等的爱护,还有从年幼时的补习班、兴趣班,到小中阶段的辅导班、成年后买车买房结婚等事宜的操劳与金钱消耗,以此循环再到下一代,不少家庭为此节衣缩食,只希望后代能够健康长大,成为一个三观正的人,为祖国、人民与社会做贡献。而在每个家庭、每位学生最为信任教材中,出现了插画事件这样严重的问题,公众必然不接受此类事件的发生。

前不久,原新疆教育厅厅长沙塔尔·沙吾提等人因在教材编写中“去中国化”内容而接受了审判。从2003年至2009年,他们将大量宣扬一些内容不合适的文章编入教材。232万名维吾尔族在校学生及数万名教育工作者使用该教材,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后果。人教版教材是2012到2013年审定的,已经被使用了多年,已经有很多孩子在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些会影响他们审美、甚至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价值观的东西。

(三)大众媒体煽动下的事件传播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被爆出后,不只是普通大众在关注着,大众媒体也将其作为重要热点,实时关注着事件的发展进程。诚然,从事件的揭露到其中每一步过程的发展,都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及时传播信息,让公众能了解事件的最新进程,有效的填补了信息漏洞和制止了谣言的产生。但是不少不良媒体为了热度,脱离了事件中的插画问题,将矛头转向了插画的设计方与审核方,并以“阴谋”“黑幕”等关键词赫然展开报道。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的情况下,这一方面加剧了公众的恐慌,造成了公众对于相关部门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谣言的诞生,引发了相关部门公信力丧失的境况。作为大众媒体,他们急于寻求真相与报道尺度的把控之间产生了无法兼顾的矛盾。

二、插画事件中公众情绪分析

作为社会现象的情绪渗透在生活之中,人们所说所做的每一件事均包含着情绪的成分。在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和其他人发生交往,就一定会体验和表达情绪。正是这种复杂的、微妙的、通常也是无意识的过程赋予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以某种深度。

(一)公众情绪的表达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出现后引发了一场公众在大众媒体的集体控诉,微博、知乎、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纷纷沦陷,各大平台被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的各式各样的消息覆盖。有为人父母的家长对插画设计方吕旻、郑文娟、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的控诉、有年轻人努力去回忆自己当初是否也是在此种插画教材中接收的教育并表示担忧、有人去猜想插画事件背后是否有更大的阴谋,插画事件也成为部分网红、博主蹭流量的工具,他们或以猜想或以质疑的口吻来表达看法。出版一本图书要经过三审三校的严格流程,即一本图书产生之前,要经历责任编辑、副编审、编审三次审稿。此后,还要在校对部门经历3次校对,最终才能出版。不少业界人士也表示此次人教版数学插画中能出现如此重大的问题出人意料。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大家都很愤怒。大家在大众媒体中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希望这个事件能被相关管理部门严肃处理。

(二)公众情绪的特征

“公众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和受刺激的不同而变化。”[1]此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中,公众的情绪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聚合性。不少公众在了解到事件的相关信息后,都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主动在在大众媒体上发表观点并积极寻找具有相同情绪的评论与人群,以此聚合公众情绪。据统计,在此次插画事件中,愤怒、担忧与质疑成为了大众情绪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情绪也在不断向此类公众情绪聚合,而其他情绪则较少。第二,累积性。公众对于此次事件产生的愤怒情绪呈现出不断增多、增强的情况,如有网友在评论区评论一则表达担忧的评论,相关延申的评论会在此不断积累,并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第三,传染性。公众的愤怒情绪不仅存在个体、群体身上,还不同群体与个人之间进行飞速传染。特别是无名的公众聚集起来之后,个性完全消失,情绪就会飞快地在群体间传播,而且,具有宜点燃的特征。

(三)公众情绪的功能

公众情绪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公众情绪不会对个案的、片面的问题形成情绪,通常来说,公众情绪会指向和多数人有关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公众情绪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插画事件发生后,公众情绪成为了重要的纠偏力量,公众的各种情绪具有了社会动员的功能,即团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公众加入到此次事件的解决进程中,由此形成一定具有影响里的群体。在公众情绪的表达中,他们对于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不恰当行为予以矫正和惩处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诉求呼声最高。在公众情绪的巨大影响力下,相关部门也予以及时回应事件信息,并按照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去推进事件的解决。

三、案例启示及建议对策

(一)媒体及时发声,引导公众情绪

公众情绪对此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一开始事件的披露到后续的每一过程,都离不开公众情绪的推动。而此次良好公众情绪的形成,也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及时发声。插画事件虽已有了定论,但影响力大的大众媒体应该持续跟踪,及时报道,以帮助公众了解该事件的发展脉络,避免出现造谣传谣的现象。现在,该事件淡出大众视野之后,本着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大众媒体也应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关注并及时报道整改后的教材插画,为事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

回想一下我们上学之时,每次新学期发教材都是特别开心的。充满好奇心的我们看着漂亮的新书爱不释手,这也在侧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天天翻来看去的也是手中的教材,我们会给插图里的人画上胡子、画上翅膀,对插图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内容本身,这些都是我们美好而有趣的童年回忆。教材的插画由此显得十分重要,而它的设计与审核也应该经过严格的流程,对学生负责。

(三)进一步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此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充分显示了公众素养的重要性。公众参与对社会事件的监督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广泛的出现,这种权利资源的重分配途径,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他们真实的声音,维护自身权利。公众应有意加强对所接受信息的筛选判断能力,在接受信息后,审慎地看待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公众也应在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与监督时,理智发言,在维护自身利益与表达自身态度时有理有据,不要被一时的愤怒冲昏头脑,发表不当言论,被有心人加以利用,成为破坏社会安定,伤害无辜之人的利刃尖刀。

参考文献:

[1] 金应忠.国家对外行为:公众情绪的作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04):76-83.

上一条:以南京夏日祭事件为例探究公众参与与媒体公共空间扩展 下一条:“雪糕刺客”与“反刺联盟”:从钟薛高事件看公众参与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