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失语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失语  > 正文

从 2016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民调失准看媒介失语

作者:李轩晨 时间:2017-12-06

【摘要】美国大选期间,国内各权威媒体会进行民意调查,用以作为预测总统大选的最终结果的依据,统称“民调”。2016年11月7号即大选前一天几乎所有有报纸民调都说希拉里必定当选,但最终结果特朗普以274票高票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权威媒体所做的民意调查本应作为意见领袖以确切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见,但多家媒体在多次调查中的失准已经远超过“失准”这一范畴了,这充分的暴露出了美国多家媒体在这次大选中的“失语”问题。本文从2016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民调失准看媒介失语问题。

【关键词】美国大选;民调失准;媒介失语

【Abstract】During the United States election, the domestic authoritative media will carry out public opinion polls, as the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poll"". On November 7, 2016, one day before the election, almost all media polls said Hilary would be elected, but in the end Mr. Trump was elected the new US President by 274 votes. The opinion poll conducted by authoritative media should be regarded as opinion leaders to reflect certain social opinions. But many media in many tim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salignment has been far more than the "misalignment" in this category. This fully exposes the “Aphasia" problem of a number of American media in the el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media aphasia problem from the fifty-eighth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poll error in 2016.

【Key words】American election; Poll inaccuracy; Media aphasia

【案例回顾】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而在此之前,以美国CNN等多家“主流媒体”,在每一次总统辩论后所公布的民调结果数据,都是希拉里以60%—40%的巨大优势“完胜”特朗普。而在,2016年11月8日,最后一次大型全国民调中,路透社、华盛顿邮报、NBC新闻网、CBS新闻网、FOX新闻网等机构公布的民调结果,都显示希拉里领先特朗普3-6个百分点。民调数据预测的结果严重不符在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仅在1936年出现过一次。

所谓“媒介失语”,就是大众传媒在面对一些新闻事实时由于,政治、经济或者某种社会舆论的原因,对新闻事实不予报道,评论或报道不及时,在其广义概念下,美国民调“普遍失准“所反映出的媒介”部分失语“同样适用。美国大选的民调,主要是各大媒体独立展开,或与民调机构合作进行的。当大选临近,民调机构就会采用分层抽样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民意调查,如果绝大多数民调机构的数据都显示预测趋于同一方向则结果便不会出现太大意外。不同于以往的人工统计,信息时代下的大数据统计方法所能代表的意见群体范围更广,抽样代表性也更强,因此民调统计结果中一家、两家出错是可能的,但要绝大多数都出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极低的可能性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因为“失误”或是“统计范围不足“可以简单解释的清楚的。希拉里所代表的美国精英阶层以及其”正确“的政治观获得了绝大多数传统媒体的支持,而这些媒体因“政治正确”而沉默和妥协下的“失语”也引发而出更深层次的思索。

【案例分析】

一、“叫醒作用“失灵下的政治正确

媒体的叫醒作用即媒体能够及时的反映出社会新闻动态及其背后的社会情况的作用。美国的新闻媒体人培养体制成熟而系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即系统的培养,且相关领域的媒体从业人员也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相较于特朗普,作为美国前第一夫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的希拉里具有更纯粹的“政治血统”,在竞选期间更通过接收采访等方式拉进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关系,且她提出的核心竞选理念“审视妇女儿童权利并为之提供更多机会”也更符合传统媒体的主流价值观,因此,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会更倾向于支持希拉里。事实也是如此,在共和党与民主党提出候选人后,媒体的风向标一边倒的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美国日发行量100强的报纸当中,公开支持希拉里的报纸达43家。但是新闻从根本上讲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必须真实而客观。而民意调查更是需要如实的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民众对某个或某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倾向,就总统选举结果而言,这次的民意调查显而易见的并未切实的反映出正确的民意倾向,直至11月7号最后一次民意调查仍然反映的是希拉里会获得大选的最终胜利,恐怕直至特朗普当选的前一刻大部分媒体仍然不认为他会取胜。

不得不说,媒体在面对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社会状况反馈上出现了极大的疏漏,因“政治正确”的缄口不言,所谓的“政治正确“可以用布莱德利效应(Bradley effect)来解释,即当选举中有黑人候选人时,民意测验的调查对象,尤其是白人,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种族歧视的一面,通常会向民意测验撒谎,表示会支持黑人候选者,但是到了该投票的时候,他们则会从白人候选者中挑选投票的对象。政治倾向也是如此,普通受测人员更愿意在民意调查时对看上去合理的提案进行支持,而媒体在发现了民调结果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差异化范围的调查,也事实上将自己摆在了支持希拉里较多的”精英派“一方,而忽略了一部分选民的意见,造成了这部分选民的意见无法得到表达,致使民意调查”部分失语“。

二、媒介“视野局限”忽视多数群体

媒体的“民调”是采取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调查,而参与民调的大部分是政治参与度较高,愿意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选民,反之,许多美国工人阶级蓝领并不会选择在民调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此外,特朗普提出的竞选政策例如移民改革和移民墙等“种族”政策,因涉及到“种族歧视”问题导致许多白人选民不敢在公开的民调中予以支持,但美国社会日益增长的恐袭发生率使得底层国民迫切渴望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来确保社会治安,因此结果是73%的白人蓝领男性和63%的白人蓝领女性都投票给特朗普。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还赢得了属于精英阶层的多数富裕、受到高等教育的白人男性的选票。

因“沉默的螺旋”现象,这部分人选择在民调时闭口不言,而在最终选举的时候才明确表达了自己支持的意见。同理,媒体也受这种现象的影响,选择性忽略“极端”的言论以及支持它的群体,而这部分声音却在美国当下的社会现实中扮演了大多数,这也就造成了媒体因忽视了多数群体而发出了不正确的声音。

三、媒介实行“信息机会主义“

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1 985年定义机会主义行为:“自我利益的狡诈追寻行为”。延伸到媒体领域,可以将信息机会主义理解为是为了自我利益而进行的信息筛选与加工行为。美国学者麦克切斯尼说,“商业至上原则已经全面掌控新闻,成为多数记者和编辑追逐的目标。虽说全面掌控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在西方,商业性已经成为媒体的突出特征,许多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会优先报道吸引人注意力的“奇闻”,报道经济价值较高的新闻。

在这次的“民调”中,媒体选择支持希拉里的政见,更多的是为了彰显主流,毕竟希拉里作为一位老牌的政客,在政见上提出的更符合美国的政治习惯。反之,在大选最后一场辩论的前一天,美国主流媒体也严词炮轰:《纽约时报》发表题为《特朗普蔑视民主》的文章,认为他不仅侮辱美国选民智慧,更侮辱了民主本身;《华盛顿邮报》认为特朗普的言论是对民主的“惊人否定”;《华尔街日报》认为,特朗普对大选结果的看法是其犯下的最大错误。而特朗普则在推特上予以回击。这样的媒体策略一方面反映了媒体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媒体希望通过这样的对立冲突来吸引眼球和流量,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但是这样单一倾向的发言方式却使媒体将严肃的大选儿戏化,权威性全面丧失,同时也使得另一方的意见被淹没在了对特朗普的抨击和调侃中。

四、新时代下媒体应增强责任感

媒体拥有极强的社会性,其责任感要求媒体本身应当充当发表公众意见的平台,作为反映社会现象的载体,如果媒体成为了某一种言论的发声器,或某一阵营的代表,那么媒体所具备的公正性、社会性、权威性就会荡然无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民族、多意见融合的社会状况也会越发复杂,媒体在当下情况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日益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不应选择性报道言论或是对某一阵营“站队“,而应担起责任,全面而不失实的对社会状况进行报道,对社会意见进行表达。此次美国大选中大部分美国主流媒体公开站队,用人为影响的民调和违背媒体伦理道德的词汇来吸引热点,在报道上大量违背专业标准,只能空留笑柄,这也应当为世界各国媒体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1]庄猛.由“媒介失语”谈新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J].新闻知识,2017,(01):96-97.

[2]庹继,光李缨. "媒介失语"比"媒介审判"更可怕--以一个典型的个案为例[J].新闻界,2015,(04):60-61.

[3]学术宅. 2016年美国大选的投票结果中,有哪些数据值得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42120/answer/130685749

上一条:探究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的媒体却未现象 下一条:从“厦门PX项目事件”看传统媒体的话语缺失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