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失语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失语  > 正文

以山东苟晶案为例探讨维权报道的媒体失范现象

作者:张青 时间:2023-03-09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下,媒体报道追求快节奏以便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目光和网络热度。但是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中,部分媒体的新闻报道却缺失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部分媒体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惜运用博人眼球的标题以及哗众取宠的媚俗手段,报道一些未经官方证实或者毫无根据的新闻信息。还有一类是在报道重大的社会性事件时,对事件中的当事人或者事实细节不够重视,进而误导了广大群众并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番波浪,影响到了舆论的走向。本文将以山东苟晶案为例,探讨移动互联时代下媒体在维权报道时的失范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新闻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如何更好地客观呈现事实,以更好地向大众发挥新闻媒体传递信息的基本职责。

【关键词】维权报道;新闻伦理;报道规范

【Abstract】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media reports pursue fast pace in order to attract viewers' attention and network heat in the first time. However, in the mixed Internet, some media reports lack the authenticity and accuracy of news. When reporting news facts, some media even use eye-catching headlines and sensationalist kitsch means to report some unconfirmed or groundless news information. The other is that when reporting major social events, they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parties involved or the details of the facts, thus misleading the masses and setting off a wave on the Internet, affecting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ase of Shenj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anomic phenomenon of the media in reporting rights protection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analyze the causes behind it,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 how the news media can better objectively present the facts when reporting such incidents,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basic responsibility of the news media to convey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Key words】Rights protection reporting;News ethics;Reporting standards

【案例简介】

2020年6月22日,山东济宁女子苟晶发帖称,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山东高考中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其中1997年顶替者为此前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儿。

1997年,她称第一次高考拿到的成绩是假的,最终她的班主任老师承认,他让他的女儿顶替她的名字上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矿业大学。班主任女儿毕业后,在济宁一所中学教书,现任后勤部老师。

2003年,苟晶的高中班主任老师曾寄给他一封信,信中阐述了苟晶当年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事,他在信中表示“我的女儿没有像你这样聪慧,智商有点欠缺,她不争气。我作为一个父亲,非常不容易。1997年,我在很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让她顶替了你的成绩去上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我这样做的确有违师德,但是请你原谅我。”

1998年,苟晶又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再一次落榜。按她回忆来说,她曾经在全区模考中拿到了优异的成绩,最后却在高考时考了一个极差的成绩。她不愿意相信这个成绩,因此怀疑第二年高考时也被顶替了。

2020年6月24日,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此时的情况通报。7月3日,山东省纪委监委发布《关于苟晶反映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与济宁市、任城区有关单位一起,对苟晶反映的“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

根据调查结果,1997年7月,苟晶在济宁市实验中学以农村应届理科生身份参加高考,成绩为551分(满分900分),在济宁市任城区1588名理科生中排名308名。苟晶1997年高考成绩,达到济宁市中专(理科)委培录取分数线,但其本人未填报志愿,选择在原就读高中复读。1998年7月高考成绩为569分(满分900分),在任城区1710名理科生中排名265名,达到济宁市调整后的中专(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苟晶当年填报了泰安人口学校、武汉生物工程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并选择了服从调剂。最终,被调剂录取到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苟晶在该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习2年,并完成全部学业,学校为其发放了中专毕业证书。

1997年,苟晶的高考成绩虽然达到了济宁市中专(理科)委培录取分数线,但其本人并未填报志愿,她的个人身份及成绩被邱小慧冒用。1998年,苟晶被系统正常录取到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并不存在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邱小慧、邱印林、邱印水等15人被依规依纪依法给予相应处理。邱小慧被给予开除处分,邱印林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公安机关已对二人涉嫌犯罪问题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案件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7CRV4CwEdnDE3mdRqQesXA

【案例分析】

一、苟晶案中媒体报道失范现象

(一)断章取义、夸大其词

根据苟晶在其微博中的自述,自己高考前摸底考考过全区前几名,但在媒体”凤凰星“的报道中却变成了全区第四。除了凤凰星对细节的改写,还有部分自媒体号为了博取流量,将苟晶被冒名顶替的事件节节放大,并用煽情的写作手法以勾起普通观众的同情进而放大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在未证实事情的真相之前就将当时只是苟晶的一面之词加以夸大放到网上,虽然激起了普罗大众的愤怒让事情能够快速被调查,但是此类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何尝不是将事件当事人置于各种审判之中,从而使得这桩维权事件在不断发酵的热度中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在事件逐渐火热之后,一些网友就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堪的言论,甚至部分网友 还对苟晶本人进行道德审判及人身侮辱,质疑其言论的真实性并“扒”出了许多“证据”以反驳苟晶。媒体对维权事件的不规范报道不仅有失新闻的严肃性,也会让事件的性质在舆论的风向标下发生改变。

(二)媒体报道的失衡与失声

媒体报道应该要客观、平衡,不能只采访一方的观点,而是要多方求证,在对事实进行反复核验以及多方调查下做出负责任的报道。然而在苟晶案中,一是媒体报道失衡。事件发生后,“凤凰星”很快作出反应并发表了一篇名为《农家女23年前疑遭两次顶替上学,班主任:我让女儿顶替了你,求你原谅》的文章,全文以苟晶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两次高考的经历,此篇报道中没有任何官方的视角,也没有其他可以佐证的第三方观点。随后,“凤凰网”对苟晶进行了视频采访,#苟晶8位同学也怀疑自己高考有问题的#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但此视频中仍然只有苟晶一家之言,诸如“班上第一名应该上北大却上了曲师大”等言论也是没有做出核实就直接发出,不符合新闻报道的规范。

二是媒体的失声。回顾事件的始末,有关本次事件的媒体报道、持续发声的媒体以及做出深入报道的媒体并不多。尤其是山东本地的官方媒体,都集体选择了沉默。2020年7月28日,本次事件的热度达到了高潮,但是济宁本地纸媒《济宁晚报》《济宁日报》,和山东权威大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都为就此事做出任何报道,调查结果出来后《大众日报》才刊登了官方的声明。

媒体报道的失衡与失声,网友无法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同时具有权威的媒体没有在调查结果出现之后展开深入的访问也使得网友对官方声明产生了质疑进而导致了事件在后期出现了舆论反转:“而在7月3日调查报告出炉,苟晶在直播中回应网友对她夸大其词的质疑后,抓取“新浪新闻”相关微博下的3456条微博评论生成词云图发现微博的评论风向随即转变。“撒谎”“不要脸”“炒作”等高频词表达了网友对苟晶夸大事实的气愤,对其直播中的态度的不满。但也有部分用户对苟晶保持同情态度,认为他不得不撒谎。”

二、失范现象背后的成因

(一)后真相时代遵守职业规范意识淡化

后真相时代下,人们不再关注事实本身,更在意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本身,观点和情绪充斥着舆论场,事实却非常有限。而在这种背景下,追求时效忽略事实、追求点击忽略客观、追求利益忽略公正,标题党大行其道,虚假新闻屡见不鲜。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下,却缺乏了对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最基础的认识,专业媒体为能在汹涌的信息大潮中生存,很难做到及时鉴别真假,事前核查也逐渐转为事后核查,诚信意识、道德良知、社会公德等最基本的新闻职业精神元素正在被消解、淡化。在苟晶案中,媒体报道的不专业、各种小道消息和造谣的混入都导致了事件逐渐失去了维权的本质,到后期舆论的关注点不再是高考顶替的问题而是转为探讨苟晶是否撒谎、官方通报是否真的查明了真相上。媒体职业道德规范的淡化一定程度上也损坏了其公信力。

(二)经济利益的驱使

部分媒体为了创收,不顾原则与底线,打擦边球,踩红线,有意将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特意开辟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为了经济利益疏于把关,只顾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记者写稿时只求稿件的轰动效应,编辑编稿时故意以偏概全或拟惊悚的标题,全然不顾事实的真相,也全然不顾被报道者的基本权益。不论是以“新京报”等为主的主流媒体在报道中的情绪化表达和偏向性报道,还是以各类“大V”和自媒体中的自我揣测的推断性文章,都是在没有完整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的一面之词,而这些都能够瞬间点燃网络,获得巨大的流量,从而给媒体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这种报道不仅不能够帮助肃清网络上复杂的舆论,反而使舆论失焦,不利于塑造更好地网络环境。

(三)“官本位”思想下的报道缺位

随着新媒体的高度发展,我国的新闻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但是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却越来越少,“在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党性原则贯穿始终,我国的新闻队伍所宣传的内容需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媒体是国家之公器,我国新闻队伍不能只为经济利益服务,最重要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媒体要坚持以真实为主导,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新闻报道应是为大众所服务的,是为公共利益而服务的,而不是为经济利益,更不是为官方为政府而服务的。

苟晶案中,山东本地的权威媒体在事件发生后集体沉默。作为山东的本地媒体,本应是最具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但高考顶替一事属于当地政府的一大“丑闻”,新闻媒体机构在“官本位”思想下的影响,害怕担责也害怕报道之后被政府机关“传唤”影响到媒体机构的正常运营,纷纷选择了不发声。但这种操作何尝不是一种掩耳盗铃,媒体集体选择沉默,人民大众只会更加怀疑当地媒体和政府是不是在相互勾结,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媒体和政府都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三、维权报道避免新闻失范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媒体人员素养

新闻伦理道德准则是新闻工作者须时时刻刻牢记于心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纸媒时代的消亡,传统新闻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坚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情况以及快节奏的新闻“制作工业”,媒体人更应该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增强“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社会效益第一”的社会责任感,做一名有思想、能写作、审时度势的新闻工作者。同时,

在新闻的采写编评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不断地学习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习近平新闻思想,为人民为党服务,努力写出真实、客观、准确并有社会意义和深度的报道。

(二)净化媒介业内风气

新闻媒介的失范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维权报道上,在社会上的各个舆论事件均有着新闻伦理的失范报道,因此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有多,一方面新闻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部分媒体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伦理道德原则等有关系。少部分媒体内部把关不严、对新闻采编人员疏于管理、 内部机制流于形式,是造成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最大因素之一。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瞭望人,一定要履行其社会职责,要从内部解构净化新闻生产过程,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同时,,在互联网以及5G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媒体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防范欺诈、利用科技加强把关环节的审查、使用区块链技术审核新闻采样和编辑的各个环节,争取让新闻生产过程能够做到高校、透明,净化媒介内部风气。

(三)调查报道的“顺时代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的兴起都让全民进入了“人人可以发言”的时代,但是这样的进步也同样是有代价的。

纸媒时代时,调查报道是“精英化写作、精英化阅读”,深入报道成为了纸媒时代媒体的“观察者”和“深入者”,但是自媒体话语下,人们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篇幅较长的深入调查报告则失去了其竞争优势。再加上政策的变化,优秀的深入报道则更为稀缺。以往,例如《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就曾红极一时,许多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起因、内幕、结果等都是优秀的调查记者展开深度挖掘而得来的。尽管在时代的变换中,调查记者和深度报道似乎已被时代抛弃,但是调查报道也可以利用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做出一篇能够查明真相,解决人民疑问的好报道,让新闻真正发挥其监督者的职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逐渐快餐化和模式化,但也正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环境中,诸如苟晶这样的平凡人物才能拥有发声和维权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才更应该审视和自查,每一篇新闻报道都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及准确,正确履行好媒体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唐斌.微博舆情反转事件的博弈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DOI:10.27157/d.cnki.ghzku.2021.005023.

[2]高铭泽.浅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J].新闻传播,2020(02):66-67.

上一条:栏目释义之媒体失语 下一条:迪奥抄袭中国马面裙事件中失声的媒体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