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蚂蚁呀嘿”短视频风靡事件:AI技术下的信息安全
时间:2022-04-28
摘要: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研究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试从“蚂蚁呀嘿”短视频风靡这一事件出发,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等方面,结合已有的个人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政府层面对个人信息法规法律的完善、平台机构层面建构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技术壁垒,健全管理系统、个人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策略,从而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治理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个人信息保护;隐私保护;AI换脸
Abstract:As Neil Bozeman said, every technology is both a burden and a gift. It is not the result of one or the other, but the product of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ivacy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risks and challenges.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tart from the incident of the popularity of short videos of "Ant ah hey",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dilemmas, etc., combined with exis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personal privacy protectio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to construct the security technical barriers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at the platform organization level,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by individual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governanc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ra. ability.
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privacy protection; AI face change
一、案例简介
2021年3月初,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成龙、蔡卓妍、任贤齐等明星等通过AI变脸特效模块,集体唱歌。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生成动态唱歌的简单操作,引发无数网友跟风传播。甚至有人做出了巴菲特、马斯克、雷军等中外知名大佬一同“蚂蚁呀嘿”的搞笑视频,形成病毒式传播。“蚂蚁呀嘿”所借助的AI变脸软件Avatarify在中国区的App Store登上免费榜榜首时,也让它依托的“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再度进入大众视野。
其实这款Avatarify软件最早出现在2020年初,已在国外火了一把。2020年疫情爆发,一位来自俄罗斯Skolkovo科技学院的程序员Ali Aliev根据deepfake(AI换脸技术)开发出一个视频会议换脸程序。在某一天的线上会议里,Ali Aliev真的伪装成马斯克,在开启摄像头那一刻,同事们瞧见屏幕里的马斯克,被震惊得无以复加,视频中的AI换脸从五官、发型效果非常好,看不出一点破绽。这则视频发布到YouTube网站后,受到了网友们热捧。
Ali Aliev自己介绍,只需导入一张静态图运行程序,你可以化身明星演唱RAP,也可以变成爱因斯坦,十分魔性。一脸得意的Ali Aliev,随后把这段视频和变脸程序上传到Github(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的托管平台)。
不到一周,该项目登上github热榜第一,,被众多开发者收藏使用。Avatarify固然好玩,可惜它只是一串串代码,不懂编程的普通人根本无法使用。过高的门槛赶走了大部分人,导致其很难出圈爆火,考虑到这一点,Ali Aliev就将Avatarify打包成一个APP,降低了大家的使用门槛。
目前,该应用已经在中国下架,原因或涉及隐私安全。“AI深度合成”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从实验室渗入大众数字生活中,“肉眼难辨真假”的背后对个人信息安全和社会信任体系重新审视的惴惴不安。
配图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二、案例来源
“蚂蚁呀嘿”太上头,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件事_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09229
http://shenzhen.sina.com.cn/news/s/2021-03-05/detail-ikftssaq1452849.shtml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3-03/doc-ikftpnnz1038820.shtml
三、案例分析
“蚂蚁呀嘿”视频的走红并不是AI换脸视频的首次亮相,比如,2015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电影,就用了AI换脸技术复活了主演保罗·沃克。2019年,b站上也有一位up主在一段视频中“将朱茵的黄蓉换成杨幂的脸”,引起热议。2019年8月30日,AI换脸软件ZAO在国内上线,宣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玩法,引来海量下载。不过,因“平台素材的版权问题及用户个人隐私的安全性”等问题,ZAO引起了用户的质疑,随后几天,ZAO的APP评分迅速从4.6分跌至1.9分。“蚂蚁呀嘿”背后的技术主要是AI换脸。AI换脸的技术并不复杂,近几年国内娱乐领域已广泛应用,譬如人脸识别、人脸试妆、人脸变换等。那这些应用背后,一定都有相关个人信息的采集,一旦被人非法利用时,许多让人担忧的状况就会出现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使用在移动支付、身份信息验证等领域,一旦照片泄漏、肖像被盗用,他人很有可能利用你的面孔进行“刷脸支付”、“刷脸打卡”;犯罪分子可以随意更改监控内容、骗过手机应用的人脸登录系统、诈骗犯可以换脸成熟人、伪造公众人物发言威胁社会安定……另外,制作换脸视频需要提前收集被换脸人的照片、视频等信息,其中包含个人生活、工作和交往的数据、图片等,大量而广泛的数据搜集势必会形成对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威胁。
(一)AI技术下信息安全问题现状
1.信息被过度采集、非法采集
在这个具有受众意识的时代,很多服务商或者网络公司为了打造独特的个性化推荐,利用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用户画像,采集了过多的个人信息,比如在登录时需要绑定电话号码,那么用户就会收到相应的骚扰短信,购物平台会时不时发送一些促销信息,平台根据搜索的内容来进行用户数据分析,更有甚者,利用非法的手段对用户进行监听,来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促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对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对于信息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2.信息被非法转卖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信息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数据的采集与利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政府治理、企业管理和个人娱乐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一定的资本,往往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想要牟利,利用网络的漏洞来赚取不正当的利益,将一些个人信息非法买卖。比如考研的学生会收到大量的关于考研机构的信息和电话,当考研结束后,又会收到一些留学机构的推销电话,在自己没有主动咨询的情况下,收到符合自己情况的短信和电话,这明显就是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转卖,这些个人信息成为某条非法产业链追求利益的工具。
3.用户强制性被迫收集信息
目前,用户使用的智能电子产品中,大量的软件需要进行注册,手机号码绑定以及勾选同意隐私协议才能正常使用,这种被迫收集信息成为常见现象。这样在用户并不明确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强制性收集的情况下,监管范围可能就会出现漏洞,用户的隐私安全就会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目前信息安全保护的困境
1.信息形式多样化
在以往信息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披露在大众视野范围内一般都是文字信息,在收集整理上比较方便。而在智能媒体时代下,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个人的信息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蚂蚁呀嘿”换脸视频中是图片信息,还有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等。如何将数量巨大,形式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收集,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在这些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隐私安全保护漏洞。
2.个人隐私信息与个人可公开信息界限模糊
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定义目前比较模糊,不同于以往的静态字条信息,也包括了个人在网络上的各种痕迹,定位等数据。到底该如何分辨个人隐私信息与个人可公开信息,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个人信息的内容越来越宽泛,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哪些可公开作为大数据处理,哪些不能,这样的界限不明朗也会产生一定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
(三)AI技术下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数据权的让渡
属于用户自己的数据,保存权却不在用户,用户本身也无法限制其使用范围,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对隐私权的一个巨大挑战,作为用户,无法明确知道提供了哪些数据,使用了哪些数据。棱镜门事件、Facebook数据门事件,更是引发了这方面集中的讨论。对公众来说,一个大的问题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隐私会如何被侵犯,被侵犯到何种程度。他们与那些掌握并利用甚至可能出卖他们的隐私数据的公司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在缺乏对自己数据的知情能力的情况下,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保障也就无从谈起。用户应该有权利知道,出让的是哪些隐私数据,能获取哪些便利,以便他们做出权衡。
2.人工智能使得个人隐私数据采集常态化
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变得异常简单,但是当我们享受着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的各种数据也将云集于机器中,机器知道我们的一切,在经过深度学习的机器面前,我们几乎变成了“透明人”。,生活在人工智能世界中的公众也无法知道哪台机器储存着你不愿意透露的个人隐私。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万物互联的趋势逐渐加强,各种机器要想变得智能化就必须联网,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公众,无论如何谨慎,似乎都避免不了人工智能对个人隐私数据的采集。那么有数据的采集,就有数据泄露的可能。
3.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缺乏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往往会面临着用隐私换取便利的情况,比如在购买火车票抢票需要加速包的时候,就需要登录购票软件,自然一些个人数据就会被采集。还有一些扫码注册会员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生日、甚至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就暴露得一览无遗。当然有些情况下是被迫用隐私换取便利,不能说公众完全没有保护隐私的意识,但是公众自己应该随时保持防范之心,做好权衡。
(四)AI技术下保证信息安全的对策
1.政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政府作为最高的监管者,应该要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做好相应的监管措施,法律法规是最具有效力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对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最有力的办法。在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对保护个人信息是一个重大举措。该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为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奠定了法律基础。
2.技术加持,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无法避免数据的被采集,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信息采集和分析,不能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就完全否定,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利用这项技术,不要滥用数据。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可以采用以一种新的技术来进行支撑。比如加密个人信息的数据,在信息的运输和存储方面,进行技术加固,无法轻而易举获取这些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全方面实时动态监控数据的储存、运输及使用,对于可能产生的信息安全风险及时预警,及时把控,及时处理。
3.个人加强信息保护意识
对于信息的源头个人来讲,提高自己的防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个体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很难很好地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就应该有一定的信息敏感,有意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必要时候能够利用正当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在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的信息隐私不被泄露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保护他人的信息隐私,相互监督,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4.加强行业自律
个人数据的收集者通常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用户数据,人是媒介技术的主体,他们更加清楚个人信息的运用与如何更加有效保护这些个人信息。防范外力驱使产生的隐私问题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从内源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行业中,技术开发者应该秉承着媒介伦理道德,在技术开发阶段就避免问题的产生,掌握大量数据的公司,应该坚决维护好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随意将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或者转卖他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社会效益,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对于规避人工智能时代下所产生的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的问题,应该要从政府监管部门、行业以及个人进行多方联动来共同努力,当然信息保护不等于数据不自由,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利用自由的平衡处理上,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雪慧.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与应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05):157-169.
[2]王长潇,刘娜.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危机与信任重建[J].编辑之友,2021(08):101-106.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8.015.
[3]高德胜,季岩.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21,39(08):53-59.DOI:10.13833/j.issn.1007-7634.2021.08.007.
[4]万旭琪.AI换脸视频中的身份解构、伦理争议与法律风险探究——以“ZAO”App为例[J].东南传播,2020(03):39-42.DO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20.03.01
[5]牛静,侯京南.基于人工智能的换脸视频伦理问题探讨[J].青年记者,2019(15):89-90.DOI:10.15997/j.cnki.qnjz.2019.15.045.
上一条:90林俊杰起诉B站和换脸视频UP主看AI换脸视频:被玩坏的“人体密码” 下一条:央美教师流调报告泄漏事件:特殊时期个人隐私保护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