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传播与女性污名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别传播与女性污名化 > 正文
女博士的污名化及其伦理困境
时间:2019-01-09
【摘要】随着女博士群体的日益壮大,社会大众对于女博士群体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女博士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显。首届“媒介与妇女”跨界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琴指出,在信息良莠不齐的飞速传播的时代,某些领域里对女性的污名化在加重。把关人的缺失,确实在某种程度使得女性的形象在媒体中受到损害。笔者将以《女博士的生育困境》为例,对女博士的污名化机制做出系统阐释,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媒介研究视角下分析女博士在社会媒介中的的印象以及伦理困境。
【关键词】女博士;污名;伦理困境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number ofdoctress,the public's attention to the female doctoral group has also increased, and the dilemma faced by female doctor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t the first “Media and Women” Cross-border Forum, Wang Qi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Media and WomenResearch Center of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era of rapi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stigma of women in certain areas is increasing. The lack of gatekeepers does, to some extent, damage the image of women in the media. 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female doctor's fertility dilemma" as an example to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stigma mechanism of female doctors, and analyze the impression and ethical dilemma of female doctors in social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research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doctress;stigma;ethical dilemma
【案例简介】
(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8月21日,科学网博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引发了关于女博士生生育问题的大讨论。截至发稿,仅该网站已有十多篇相关博文陆续发表。由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博士生人数为132132,占博士生总数的38.63%。教育追求和生育本能之间的矛盾投射到这一高知女性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参与女博生生育问题探讨的,不只是在读博期间生娃的女性,还有博士生导师、男博士生、女博士生的丈夫,以及和本议题没有直接联系的旁观者。他们思考的维度非常丰富,大家认为这事关“权利”“平等”“歧视”“公平”“承诺”“声誉”“标准”……
【案例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3297
【案例讨论】
2018.8.21,一篇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上的文章,《女博士的生育困境|为什么我不愿生二胎》引发众人关注和议论,从以下来源各摘录了一些典型评论。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4477&do=blog&id=1130374
科学网公号https://mp.weixin.qq.com/s/_N8xnhcm65PjPn-gWLKKrA
募格学术https://mp.weixin.qq.com/s/vGfRwHinvrVPwGSvVCuceg
按照评论人的身份,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女博士本身,包括准备读、正在读和毕业了的各种样本,是文章的主要受众。当然这还分为三派。第一派没对象、没结婚、不想生,是自由派,表示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第二派,轻轻松松一胎甚至二胎,不影响学业,内功深厚,是逍遥派。第三派,感同身受纷纷比惨,是名副其实的丐帮。第二类本身不是女博士,但是多少有些关联。有读博期间配偶生育的男博士,由青年教师,有导师。第三类可能不是科研圈的,或者不是博士圈的,或者没有遇到过相似处境的,是不可或缺的旁观者。
后来原博客作者又跟进了第二篇文章《女博士的生育困境2|我在诉求什么?》以及第三篇《女博士的生育困境 3 终章|群像》,并且在终章篇,搜集了评论中50位活生生的例子,作为身处生育泥淖中的女博士群像。
【案例分析】
在《辞海》中,女博士的释义,是指有才学的女子。虽说,如今的女博士还是代表着有才学的女子,但更大程度上,女博士这一名词带有污名化的特征。网络上,常有人将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种:男人,女人,女博士。由此可见,女博士被第三性别化。
表1:人民网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关注女博士的主要方面
表2:搜狐网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关注女博士的主要方面
表3:人民网和搜狐网中女博士正面、中立和负面形象报道百分比
由表1和表2看出,官方媒介和综合媒介报道最多的三项内容是女博士的婚恋、职业和日常生活。报道的方式多采用积极的态度。报道的内容从多维度建构女博士形象。从总体上看,负面形象主要体现在女博士自杀、性失范、受骗、求职难;正面形象主要体现在女博士优秀品质能力和在职业岗位上的突出表现。正面、负面和中立兼具的形象体现在女博士婚恋状况。由表3可知,半数以上的新闻塑造女博士的正面形象,注重优秀女博士人物报道,有意淡化甚至纠正人们的刻板印象。这说明近三年媒介对女博士报道采取正面形象的引导。关于正面形象的报道,官方媒介高于综合媒介;关于负面形象的报道,综合媒介稍高于官方媒介。[1]
一、女博士社会媒介负面负面印象形成的原因
探究女博士社会媒介负面负面印象形成的原因,为何一提到女博士,就很难用客观正常的角度去评判事情,女博士为何会被污名化,并且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在人人发声的时代,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加剧恶化。
(一)媒介制造“行进刻板”的社会思辨
信息环境时时处于更新之中,时时要经历“新质”与“旧质”的冲突和交锋,因此,关于某一类人群的刻板印象及其媒介形象的刻板化,都要在人与信息环境的持续互动中发生变化。但媒介究其属性仅仅是信息传递的技术平台,作为“物”的媒介之所以能够实施符号暴力于女博士这一-群体,且不断根据自身需求来建构其形象意义的走向,是因为“行进刻板”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男性中心的价值观已成为“集体无意识”,女性被置于附属和观看的位置。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角色定位的伦理秩序,让女性终身无法逾越家庭和才能的冲突。女博士的高学历恰恰挑战了传统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将女性对事业.才能的追求置于与家庭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其被无意识的社会认知排斥在对普通女性的理解范畴之外,认为其跳脱常规的角色定位必将导致性别特征的失衡,成为“第三类人”。这样的社会语境下,学历反而变为一一种身份的限制,甚至是被嘲弄的因素,不少女博士便被动地伪装或谈化自己的高学历,以期获得不被异化的普通女性评价。
(二)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使女博士“被消费”
当女博士敏感的身份象征遭遇媒介市场的传播价值,那么就唯有“颠覆”和“解构”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消费的需求了。于是,女博士这个群体在商业化的“强迫”下“沦为”媒介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贡献者”,在不断反复的刻板颠覆中弥合了公众对娱乐消费的通俗欲望,进一步使自身成为“被看”的对象。女博士在当代遭遇的婚恋和就业问题,也不只是女博士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折射。伴随着教育过度、学历过剩和文凭贬值,高学历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角色的定位该走向何处?家庭结构的转型与不稳定性使青年人在择偶问题上更为实际与谨慎。职业压力对女性传统家庭角色的不断施压,如何在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中权衡,保持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和谐,也将是高学历女性面临的问题。
二、媒介应当正确塑造女博士的社会形象
女博士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在知识积累、学术视野、自我实现等方面理应比低学历女性更加自信。但迫于滞后的社会性别理念和消费化、商业化的媒介趋向,她们反而成为深陷符号暴力之中的“弱势群体”,频频向主流社会和男权主义示弱和顺从。这种自我矛盾的心态和行动无疑使“内在焦虑”构成了女博士群体的社会表达。这是高学历女性的悲哀,更是社会发展的悲哀。因此,修正媒介强加于女博士媒介形象之上的意识形态,提升社会个体对性别意识的觉醒,不仅是女性主义的理念延伸,更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媒介新闻在女博士社会媒介印象的塑造过程中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任何一种问题都离不开社会事实的土壤。媒介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真实报道女博士的状态,不要以娱乐至死的心态增加女博士的社会舆论压力。社会媒介要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还原真实的女博士社会印象。
【案例观点】
在中国知网上关于女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婚恋方面。周思佚通过观察法、个人深入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对女博士的情感状况进行调研发现,非女博士群体对女博士群体形象的看法是大家普遍认同社会上对女博士的偏见,尤其是婚姻方面的偏见,并认为这些偏见都是通过周围人或媒介的传播形成的[2]。
沈洋从事业———家庭偏好的角度,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得出不同类型的中国大陆女博士在男女智商、依赖另一半的差异性[3]。
【相似案例比较】
2018年09月17日中国青年报一篇《女性读博+生娃 两全or窘途》的文章,也同样在互联网上引发众人关注和议论。
【参考文献】
[1] 杨英.女博士的社会媒介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5):65-70.
[2]周思佚.女博士情感问题调查[J].青年记者,2005(5):77- 78.
[3]沈洋.女博士的事业—家庭偏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