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与戾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暴力与戾气  > 正文

从“马嘉祺引粉丝攻击清华博士”事件浅谈以网络为武器的群众暴力事件

作者:胡雨渲 张沁玥 雷晓晗 陈羽 时间:2022-08-28

【摘要】时代少年团马嘉祺高考失利且其粉丝网暴清华学霸事件毋庸置疑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可以看到很多人都觉得马嘉祺是真的可惜,同样也有很多质疑,粉丝们和路人的大吵也惊动了官媒,而随着越来越多具有正义感的网民开始加入到了这一场舆论的战争当中。究于马嘉祺粉丝网暴清华学报的这起事件,我们对“明星人设”以及“明星人设崩塌”、“饭圈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明星人设;饭圈文化;网暴;

【Abstract】Times Youth League Ma Jiaqi fail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incident of his fans' online violence at Tsinghua Xueba has undoubtedly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t can be seen that many people think that Ma Jiaqi is really a pity, and there are also many doubts. The big quarrel between fans and passers-by has also alarmed the official media, and as more and more Internet users with a sense of justice begin to join the public opinion. During the war, In the case of Ma Jiaqi's fan network violating Tsinghua Journal, we analyzed and reflected on the phenomenon of "star person design", "star person design collapse" and "rice circle culture".

【Key words】celebrity set; fan culture; Internet violence

【案例简介】

2021年6月26日,马嘉祺在微博发布图片长文称自己高考成绩没有达到分数线,并向粉丝表示道歉,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在此之前,马嘉祺一直有着爱学习、爱看书的表现,公司、粉丝也帮马嘉祺立学霸人设。公众对于马嘉祺的印象也是“学霸”形象。粉丝在高考成绩出结果之前,长期在炒作马嘉祺中央戏剧学院成绩第六,也花费大量精力在微博制造热度称马嘉祺成绩优秀,引起人们对马嘉祺的成绩产生极大地关注。因此,在马嘉祺高考成绩未过艺考线后,产生了热烈讨论。

有网友找到马嘉祺所属公司时代峰峻于2020年12月31日在账号“别再炸我啦”发出的收入用途公示,马嘉祺有约30万的个性化培训课程(含艺考课程)。

2021年6月27日,网友“三国杀火树”转发网友“饭圈嘟嘟”的微博称“这钱不如给我”,因此马嘉祺的粉丝纷纷跑到三国杀火树的评论区对三国杀火树进行“责骂”,称火树为“九漏鱼”,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甚至还有粉丝公然质疑火树的学历,让火树去考个211/985的学校再回来说话。

对此三国杀火树及三国杀火树的粉丝回应,三国杀火树原名叶逊敏,是2006年高考泸州市理科状元,清华博士。马嘉祺粉丝随后私信三国杀火树除了分数外是否还有胜过马嘉祺粉丝的方面,三国杀火树的回应是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设计工作。提出了针对核电厂内散体各向异性结构设备的易损性评估方法,弥补了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空缺。

但是三国杀火树还是遭到了马嘉祺粉丝的长期言语攻击。引起了各营销号以及网友的关注。

【案例来源】

马嘉祺高考事件愈演愈烈,编剧汪海林发文嘲讽,粉丝却无法反驳 (baidu.com)

马嘉祺高考失利时代峰峻再现“养成危机”? (baidu.com)

马嘉祺“高考事件”持续延烧,被湖北卫视点名批评,“学霸人设”成“污点”|马嘉祺|文化课 (qq.com)

马嘉祺落榜事件,“养成系之光”的坠落|学霸|艺考|高考成绩_网易订阅 (163.com)

【案例分析】

一、成因

(一)明星营销人设

明星人设背后承载的,是“一种消费的期待”,大众消费和吸收的不仅是他们的戏,他们的歌,也同样在消费和吸收明星人设所设定的价值取向。娱乐工业之下,人设是一场社会打造的共谋。——《圆桌派》

人设,即人物设定,这个词最初来自于日本动漫界,后来适用范围不再严格,逐渐从虚拟的角色人物发展到现实的个人形象。人设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我提供一个人设,人们喜欢他,变成了人们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人设。现如今人设在明星中非常普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甚至有些明星不承认自己有人设的其实也是一种人设。他们通过人设来标签化自己,自己向外展现的行为规范都是按照人设来进行。

一直以来,马嘉祺作为时代少年团的队长,在粉丝眼中是一个帅气,有责任心,学习优秀,业务能力突出的形象,这使得粉丝们非常欣赏他。这次高考落榜,让他在外界中聪明优秀的形象有极大出入,对此他也向粉丝们道歉。粉丝们也接受了他的道歉,并为他的失利给予安慰。

但是群众不是粉丝,对于明星的各种行为他们都是有着自己的判断。马嘉祺的团队在他高考之前一直营销的是学霸人设,最终落榜后营业失败。实际上,明星人设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是明星、娱乐资本、大众和粉丝多方力量共同互动的结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吸金,而不是明星本身所拥的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就如同危楼,随时有坍塌的风险。

(二)粉丝的盲目维护

粉丝对明星人设的想象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就是说很多粉丝将自己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特殊情感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偶像身上。【1】其实大多数网友都明白,偶像明星事务繁忙,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更何况马嘉祺要走歌手,演员道路,时间都用在锻炼自己的技能上面,高考没考好也不难理解。只是粉丝未免太过强势,将偶像艺人打造为毫无缺点的神像,不允许路人说一丝缺点,这也是网友们所不喜的一点。

粉丝虽然知道明星“人设”有可能是假的, 但宁愿相信其包装设计,一旦消费期待落空,如发现“人设”与真人存在出入差别,就会产生“上当受骗” 的感觉,甚至觉得感情受到伤害。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主观想象,他们会攻击打破他们幻想的人,这才产生了本次的网络暴力事件。

(三)网络暴力监管制度不严

本次事件之所以能有大量的粉丝对网友进行网络暴力,其实与网络暴力的监管也有很大关系。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的匿名、虚拟性等为网络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在网络传播中,人们所处的传播情景是虚拟的,网民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他们是“无名的大多数”,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传播中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网民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风险趋近于零。粉丝们利用这个特点,加上群体数量庞大,很容易对网友三国杀火树进行网络暴力。

二、影响

普通人考上清华,可能都会烧高香感谢天地,更何况火树在毕业后,还能继续读研读博。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谁家有个考上清华的孩子,全市都有可能为他挂横幅,可就是这样一位学霸,竟被马嘉祺的粉丝网暴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消逝,火树竟然还在被网暴。时代少年团马嘉祺高考失利且其粉丝网暴清华学霸事件毋庸置疑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可以看到很多人都觉得马嘉祺是真的可惜,同样也有很多质疑,粉丝们和路人的大吵也惊动了官媒,而随着越来越多具有正义感的网民开始加入到了这一场舆论的战争当中,马嘉祺的粉丝眼看大势已去,最终选择了闭嘴,这场闹剧终于结束了,其实在这些年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曾经那个因为不知道知网是什么的北大博士翟天临,在造假事件被传出之后,粉丝仍然要硬洗,这种现象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有一些追星群体的心理似乎与我们公众所倡导的价值观出现了出入。

官方为此还发出了一篇文章来批判马嘉祺,而且标题“高考数学25分的学霸人设,别来误人子弟”非常不留情面。官媒说明,时代少年团马嘉祺的总分只有307分,还把马嘉祺的单科成绩也罗列出来了。官媒表明,本来没必要对一个年轻人成长中的挫折过分关注,但是这个刚刚满18岁的少年,长期以来被娱乐工业包装成了学霸人设,甚至还不停地宣扬。确实,马嘉祺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学霸,都是粉丝们不停地给他造奇怪的人设,不理智地发表言论。而且,官方还丝毫不留情面地表示马嘉祺的演技凑合、舞艺一般,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代表作,所以才贩卖学霸人设,呼吁不理智追星的粉丝们都醒一醒,做这些事情不会长自己一分的高考分数,也不会长自己一分钱的工资。总之这个当初的正能量偶像团成员,现在也让官媒失望了,但其实官媒更多地是在斥责给马嘉祺造人设的人。但是没想到马嘉祺的反黑站对官媒的说法不满,还争先恐后地要为马嘉祺讨个公道,完全没有听到官媒的呼吁。但是总得来说,官媒发微博批评马嘉祺高考失利事件,给娱乐圈的偶像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揭开了娱乐圈爱豆学历的遮羞布。

虽然说不是上了大学才有前途,但是喜欢这些爱豆的粉丝基本上年龄段偏低,爱豆对这些粉丝来说应该是传播正能量的,是好榜样,而不是自己没做好,然后又让粉丝来效仿的。明星不一定非要是学霸,也不一定要是非常完美个体,只是作为公众人物要为粉丝们以及大众起到一个正面引导的作用,误人子弟的行为做不得。当然身为一名偶像,也要学会平衡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学好文化课也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马嘉祺高考失利的事情,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教训,毕竟受教育是很重要的。毕竟如果这些低学历爱豆的粉丝都效仿他们的爱豆不接受教育,不努力学习,甚至幻想自己一夜成名该怎么办,这显然是不利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

追星自古有之,大家都喜欢站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员,但是我们要正确的追星,演员和粉丝都是平等的个体,但是如今却有一些粉丝过于将演员神化,无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缺点就是需要大家去批评了,尤其是作为公众人物。但是如今的粉丝却非常不接受对于自己偶像的批评,如果外界有了一些批评的声音,他们就要一拥而上去将那个批评者的嘴堵住,长此以往,就会使得演员越来越不思进取。

记者深入采访多位资深“饭圈”人士,“饭圈”乱象背后的原因就此呈现出来——大量粉丝,年龄太小,甚至没有基本的判断力;一些偶像没实力,徒披着“美丽废物”的画皮,只能靠粉丝送出道;经纪公司、网络平台、自媒体营销号等各方只想从中赚钱。“我们看到的是偶像美好的一面,当然这可能都是经纪公司等故意塑造的,在青涩的年龄追一个偶像,看着他一起成长,难免越来越投入感情。”粉丝们说。但这并不意味着粉丝都是无辜的,也有个别粉丝的确素质不高,在网络上找存在感,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作为粉丝,在追星的时候,也要适当的保持理智,控评打投恶意攻击他人,不仅并不可取,同时也会为偶像抹黑。追星时最好保持“佛系”,一定要理智消费。个人认为追星追的是一个人的才华和身上的正能量,所以默默的欣赏他、适度的关注他就好,而不是要倾尽自己的所有把一个人捧上神坛。所以,所有因为追星而对自己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以及给别人造成困扰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三、启示

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富有的基础上,我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处在一个极其娱乐化的时代。在闲暇之余,我们多愿意花时间去讨论,去八卦明星的私生活。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个娱乐行业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去从素人中发现、发掘明星,而更多地是去花时间包装一个明星,使之成为大众所喜爱的“理想”形象。

但是近几年来,明星人设的崩塌更加显示出了明星人设产业链的脆弱性。一旦人设收到破坏,不成立,之前稳定的粉丝、明星与商业之间稳定的关系也会被轻而易举推翻,之前无限捧爱的粉丝甚至会比投资人更加冷血与无情。

从表面分析,一方面,明星人设作为自身的卖点,自动吸取流量,而另一方面,“人设”必定代表单一性,被扣上人设的明星只能饰演这一个“角色”,不能像大众展示出其他多样的面貌。同时,营造受大众喜爱的人设,能够快速收获一大群粉丝的喜爱与支持,相比起利用优秀的作品来吸引粉丝更加快捷,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都更低。因此,对于明星而言,尤其是刚出现在大众视野,并没有过多优秀作品作为保障的“流量明星”,他们如果不能维持粉丝所期待看见的面貌,就等同于自己毁掉了自己的明星生涯。

更深层次分析,明星人设崩塌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设造假。一些学位造假与学术造假,挑战的不仅仅是粉丝的信任,更是大众的底线,这也形象反映出了娱乐公司对于明星人设的营造已经向病态在发展。

“人设是粉丝经济的核心,粉丝经济是人设的基础”。粉丝群体具有特别强的行动力和传播力,也正是通过粉丝群体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与物质成本,明星们“人设”所影响的范围也才会不断扩大。因此,明星“人设”的崩塌绝大部分也都是从粉丝群体间出现,进而引发社会轰动。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扮演多重角色,个体会随着场景和身份的变化选择适当的“人设”来扮演,不同“人设”之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人设”的崩塌是为必然。而明星也是被媒体披上各种光环和标签的普通人,明星“人设”的崩塌是社会快速发展下一种正常现象,也将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明星“人设”的崩塌会对明星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影响资本的循环和再生产,也会深深影响粉丝和社会大众的角色认知和文化认同”。以“人设”为代表的偶像文化有利有弊,应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肃清不良社会风气。在这方面,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娱乐界也应加强自律。从偶像自身着手,在享受“人设红利”的同时,也应着力自制。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将文化素质考核纳人艺人训练机制,以此提高准人门槛,间接实现对粉丝的正确引领,传递正面价值,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同时,在明星“人设”的建立、维持以及崩塌的几个阶段中,都需要明星本人及其团队、粉丝、传媒以及政府等各个权利主体的集体参与,积极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规范明星“人设”,营造良好的大众文化环境,促进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刚.“饭圈文化”的道德批判[J].中国文艺评论,2021(10):12-19.DOI:10.19324/j.cnki.zgwypl.2021.10.002.

[2]胡淑云.明星人设崩塌现象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传播,2021(19):25-26.

[3]刘诣,汤国英.生产、维持和崩塌:明星人设的三重逻辑切.中国青年研究,2019(12):80-86.

[4]胡宇泊.从融媒时代的明星“人设”看偶像文化的变迁[J].视听,2021(05):19-20.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1.05.00

上一条:看“秦皇岛17岁少年救人事件”中负面情绪主导下的网络暴力 下一条:学姐查寝事件:网络暴力下的舆论失焦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