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更新病历泄露事件”看个人信息保护
时间:2018-11-2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同时个人在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和数据都会被记录,公民的信息保护成为了一种奢望,普通大众的个人信息遭到了严重的泄露,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热衷于偷窥明星的隐私,并且对明星的个人信息进行大肆的传播,大数据时代,明星更是毫无隐私可言。本文通过“林更新病历泄露事件”来探讨为什么明星以及普通公众的个人信息会被无底线的泄露,同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 明星隐私 自媒体 大数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everyone has a microphone, 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data of the individual on the network will be recorded.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luxury, and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has been seriously leaked. For various reasons, people are keen to peek into the privacy of the stars, and to spread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the star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stars have no privacy.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elebriti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ill be leaked without a bottom line through “Lin update medical records leaks”,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Key words】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Star privacy;Wemedia;Bigdata
【案例来源】
搜狐新闻:http://www.sohu.com/a/246789739_111395
今日头条:https://www.toutiao.com/i6590508497782178308/
资料图来自网络
【案例介绍】
林更新于2018 年8月9日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8月12日,有网友在微博披露演员林更新的病历信息,这份医院住院病历迅速在互联网上流传,引起了六千的评论和三万的点赞,在这份病历中,不但涵盖了林更新的个人信息(年龄、住址、主诉既往史),甚至其中的婚姻状况一栏也被登记为“已婚”,导致林更新已婚的消息在微博上热传。当天,林更新通过微博怒斥“个别无良医务人员公开病人病历资料”。13日,林更新工作室发出声明,澄清林更新目前未婚,“相关不实言论纯属个别人员不负责任的错误填写、违法泄露住院记录、手术麻醉系统所涉个人信息造成”。林更新到医院看病,却被登记为已婚,而他的病历信息也遭到曝光。这件事情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对林更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即涉事医院中日友好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最新的声明,承认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不严谨,泄露了病人的私密信息,并在医院内部开始进行调查。中日友好医院表明“已婚”是未完成的病历模板。工作室转发了中日友好医院的声明,并表示感谢医院对由于个别人员泄露病历及录入病历模版未完善等问题给林更新先生造成影响事件的高度重视和恰当处理。但是网友们对比并不买账,认为医院泄露了患者的个人信息却并未道歉。
【案例分析】
在“林更新病历泄露事件”中,最初可能是因为对于明星的追逐,大众对明星个人信息的好奇,所以会因为“已婚”的信息而将林更新的病历传播的人尽皆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只是出于对明星私生活的好奇,才会使得这份病历引爆网络,但是明星同时作为一个公民,他也是拥有隐私权的,病历中的年龄、家庭住址,都彻彻底底的暴露在大众的眼前,甚至是去就诊的科室都被曝光在网络上,从而引发了一些不理智粉丝的骚扰,严重的影响了明星的个人生活,医院泄露个人信息是属于违法的,而泄露明星的个人隐私可以说是为了博取眼球,将患者的隐私公诸于众,于情于法都该受到处理。医院说这起泄露事件是实习生所为,但是不管是不是实习生,就医院来讲,保护患者的隐私是他们的责任。医院既然接受了病患的就诊,就应该对病患的信息负责,一方面是出于法律,而另一方面则是医护人员的医德。
近些年来,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越发严重,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透明的存在,而明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的隐私比普通公众更要少的多,因此个人信息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原因分析】
一、窥私心理的驱使
以明星为例,人们日常很难近距离接触明星,对于明星的了解,大多也是电视荧幕中的形象,对于明星的私生活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当网络上曝光了明星的隐私,大众出于一种窥探的心里,就会在网络上进行围观,这就是如今网络上所谓的“吃瓜群众”,他们出于好奇,也会不断对隐私信息进行传播,而这种传播是很迅速的,几秒钟这个消息会向所有的人袭来,他们不会分辨信息的真假,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也是谣言的开始,他们在其中得到了窥探别人隐私的快感,但是却给当事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对于普通公众也是如此,人们出于猎奇,以及他们的兴趣,同样会去挖掘别人的信息。
二、社会交流的需要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也都是受传者,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屏幕进行的,而不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往,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于“沉默的螺旋”的影响,大家并不怎么喜欢发表意见,因为害怕意见不同会引起孤立,这样人们之间的讨论会减少,而在社交媒体中,由于具有匿名性,大众会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意见交换,从而达到交流交往的目的,融入意见的洪流中去,甚至有些人更加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使自己的观点成为意见领袖,得到社交满足感。他们是话题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对于明星或者是普通公众隐私讨论的热情只增不减。
三、经济利益的追逐
当某个明星的隐私被媒体曝光,那么这个媒体将会获得较多的关注,成为头条之后,会得到较多的流量,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为了经济利益,某些媒体会不择手段挖掘“独家新闻”,或者将明星的隐私信息售卖给不理智粉丝,之前在网络上曝光的就有,某某明星的航班信息包括出发地、目的地、哪一次航班并且详细到时间,明码标价。导致了明星们的私生活遭到了打扰。普通大众的个人信息也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售卖,多少钱打包多少人的个人信息。这一方面不仅使公众们受到广告推销商的骚扰,另一方面,也给电信诈骗留下了后患。但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法分子毫无忌惮的贩卖公民的个人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公民个人信息意识的薄弱。
【案例思考】
一、公众应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自媒体时代,互联网赋予了公民发布新闻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珍惜这项权利。因为在网络上,人人都有麦克风,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对明星隐私信息的炒作已经成为了大众狂欢的盛宴,公众应该提升自己的审美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恶意传播他人的信息,尽管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确是不可小觑的,正是千千万万个自媒体用户的力量才造成了大众的狂欢。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被泄露的受害者,因此我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权利,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的隐私。
二、个人要树立信息保护意识
对于明星来说,树立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因为明星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会刻意炒作,泄露自己的隐私,由此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提高自己的关注度,引得人们的注意力,正是因为有一些明星不注重自己的隐私,导致了一些娱乐媒体就肆无忌惮的继续曝光他们的隐私。普通公众也缺乏信息保护的意识,在朋友圈以及公共社交领域,晒图以及发布各种消息,被别人转载或者传播,在填写问卷调查或者办理会员卡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和职业以及住址,不知不觉中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公众都应该高度重视自己的信息保护。
三、国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言论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必为自己的言行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人们好像对自己所说的话不会做太多的考量,于是不加辨别的制造谣言、传播谣言,把事态推向了更加严重的地步。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降低了,这一方面也反映了法制的不健全,网民们泄露传播他人的信息,或者是传播虚假信息,都不会为这种行为买单,所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很有必要的,净化互联网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泄露公民隐私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追究违法人员相应的责任。
【相似案例比较】
2017年,吴亦凡因腰伤就诊于上海某大医院,随后其就诊记录、X光片、个人检查信息也遭到了泄露,随后该医院发布正式情况通报,对吴亦凡进行了道歉,并说会严厉惩处个别违法人员。
近几年来,全国顶级的医院频频发生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事件,的确让人触目惊心,医院能泄露明星的病历,那么普通人的可能就更容易了,但是作为公民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隐私不被公开的权利。在我国,在《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机构病例管理规定》也中有保护患者隐私的条款。但是既没有患者隐私的判定,也没有对泄密者进行处罚的各种条例。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随手发布的一条微博故事、一条微信朋友圈都有可能泄露患者各种信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公民要提高媒介素养,树立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互联网空间,只有每个人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换位思考,保护好个人的信息,减少伤害。
【参考文献】
[1]尤晓萌.自媒体时代下明星隐私权的保护[J].法制传播.2016(9):179-180.
[2]王佳华.新媒体时代明星隐私权问题浅析[J].新闻传播.2015(11) :104-105.
[3]刘小霞、陈秋月.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J].现代传播.2014(5) :125—128.
上一条:从支付宝“内鬼”事件浅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 下一条:“葛优躺”表情包案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