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伦理与“被算计”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算法伦理与“被算计”的人 > 正文
对推特新信息流排序的思考:算法偏见的消弭
时间:2019-01-08
【摘要】推特于2018年9月作出决定,首页信息流不再只是算法推荐的顺序,而是让用户可以选择,是按照时间顺序浏览还是按照算法推荐出的重要程度浏览信息。让用户能在算法的强力运转中保有一丝自主的权利,控制自己的时间轴,某种程度可能也将有助于消弭围绕算法偏见的争论。
【关键词】信息流算法推荐时间轴推特
【Abstract】In the era of the algorithm of 'fragmented' timeline occupying major social platforms, Twitter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the user this week, wanting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tradition in a certain sense. It also makes a lot of users forget the chronological information flow. On September 17th, Twitter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change the way user-side tweets are sorted. 'We are studying ways to give users better control over their timeline' and will be able to test in the next few weeks. Timeline for easy switching between sorting and chronological order.
【Keys words】Information flow; algorithm ;timeline ;tweet
【案例简介】
在‘支离破碎’的时间轴(timeline)占领各大社交平台的算法时代,Twitter在本周回应了用户‘我的时间轴我做主’的呼声,想要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原始传统却又令不少用户念念不忘的时间顺序信息流。
当地时间9月17日,Twitter对外宣布称,将改变用户端推文的排序方式,‘正在研究能让用户更好地控制自己时间轴的方法’,并将在未来几周内测试能在算法排序和时间顺序之间轻松切换的时间轴。
从当初Twitter在用户的反对声浪中义无反顾地拥抱算法排序时间轴,到如今时间顺序时间轴的再次回归,也不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而已。
2016年2月,Twitter推出算法驱动的时间轴,试图向用户展示更多优质的内容,从那以后,Twitter的信息流便逐渐和时间顺序渐行渐远。这种变化在Twitter用户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旧推文的涌入以及时间轴的混乱让很多用户感到困惑。
尽管如此,Twitter仍然坚持认为,人们更愿意使用Twitter的算法时间轴,以便能第一时间看到‘最佳推文’(best Tweets)。‘但是,我们也听到了那些有时喜欢看最新推文的用户的声音。’
Twitter称‘正在努力为用户提供一种易于访问的方式’,以便用户在算法和时间排序的信息流间自由切换使用,并会在未来几周内对此进行测试。也就是说,不久之后,Twitter用户将能‘鱼与熊掌兼得’般地同时使用两种时间轴。
与此同时,Twitter现在也已经开始为用户提供一套新版时间轴上线前的‘过渡’方案,更新了账号设置中‘给我优先展示最佳推文(Show the best Tweets first)’的选项。在用户取消对该项的勾选后,首页将只会出现关注账号发布的推文,并且按发布时间进行排序,不再展示未关注用户推文、‘以防你错过(In case you missed it)’等此前即便用户取消该设置勾选后依旧会出现的算法推荐信息。也就是说,Twitter用户已经可以提前‘享受’清爽的时间排序信息流了。
前不久,Twitter用户@EmmaKinema发布了一条‘详解如何屏蔽Twitter算法推荐内容’的推文,获得大量用户转发,并已经有超过5万人次点赞。
外界纷纷猜测Twitter此次时间轴改进计划是否受到了这条病毒式传播推文的影响,Twitter方面予以了否认,表示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时间轴的更新。
在宣布完时间排序信息流的回归后,Twitter又进一步透露称,还将对‘给我优先展示最佳推文’的算法时间轴进行改进,用户很快就能对算法推荐的内容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控制。
(图片来源网络)
无疑,对于已经在平台的各类运维上严重依赖算法的Twitter来说,算法的取与舍已经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包括Twitter在内的各大社交平台,都希望如此来通过算法向用户展示符合其兴趣的内容,但也往往会因此放大最具分裂性和情感操控性的内容。人性使然,这一类的内容往往在社交平台上是最具吸引力的。这对所有平台来说都是一件坏事,但在Twitter上,则是尤其令人注目,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Twitter是所有社交平台中新闻属性最为强烈的,往往会是他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管道。
回过头来看,在2016年2月Twitter推出‘拥抱’算法的时间轴后,超过100万人发布话题‘#RIPTwitter’表达不满,外界唱衰声不断,却没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阻止Twitter月活用户、股价等指标数据的上涨。
而现在,重新引入时间排序的新时间轴计划,似乎普遍受到好评,但它面对的已经并非当初那个处在上升期的平台。Twitter今年第二财季的月活人数较第一财季减少了100万,这份财报发布之后,Twitter股价暴跌超过20%。报道这一事件的《华尔街日报》称,这样的下降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窘境之下,时间轴的改变,似乎又一次成了Twitter‘涅槃重生’的期许。
【案例来源】
1.https://m.ithome.com/html/384465.htm
2.https://www.wdzj.com/hjzs/ptsj/20180922/798291-1.html
【案例分析】
在讨论算法如何对新闻价值、新闻伦理产生冲击的同时,应该看到一些资讯类平台针对算法中的弊端做出的改变。短时间之内要放弃算法的内容推荐模式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即使用户对于在客户端刷出来的不是最新的信息有一些不满,但是热点的信息,重要的信息具备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就具有生命力,也会带来可观的阅读量。
推特的做法重点在于试图在算法下的信息流和时间顺序流做一个平衡,这对以用户为主要内容来源的资讯类媒体来说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在新浪微博,有关推特这种做法的微博下面,全是@微博负责人的评论)。
信息流改变有望重新以用户为核心
根据外媒The Verge 的分析,如今,用户从 Twitter 上能获得的东西,大部分都要归功于算法时间轴。一方面,有更多的推文能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进行病毒式传播,另一方面,算法还能在不同的状况下为各类用户推荐有关联性的旧推文,推文的‘生命’也变得更长了。
算法推荐下的信息流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传播效果,用户第一时间看到的是经过计算过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但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传播手段和信息资讯平台的出现,让受众也不再是简单的接收者和阅读者,他们有了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平台对于自身信息获取习惯的满足感,这种用户体验不能够完全通过想用户提供最有热度和最重要的新闻得以实现。
所以,当算法推荐成为主要的信息分发模式时,看起来信息流里的资讯比以前更具有价值,但是以时间为顺序的信息流还是得到了用户的呼唤。
此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算法带来的伦理问题
目前新闻个性推荐算法主要有三种机制:一是用户画像算法,也称内容推荐;二是协同过滤推荐;三是信息流推荐,此外,越来越多的平台正在采取一种混合推荐算法,即赋予算法结果不同的权重,混合加权后向用户推荐信息。
无论是哪种算法推荐,即使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以时间为顺序的信息流推荐,仍然不可避免算法自身的传播问题与伦理问题。用户浏览的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未关注的领域或不感兴趣的领域被算法过滤掉,最终将会不断地在自己与整个世界之间筑起一座高墙,造成了所谓的信息茧房和娱乐至死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双阁,岳梦怡.新闻的“量化转型”:算法推荐对媒介伦理的挑战与应对[J].当代传播,2018(04):52-56.
[2]匡文波,陈小龙.新闻推荐算法:问题及优化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8(04):66-70.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