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工同酬”假新闻背后的“真民意”
时间:2017年06月23日 点击:
2009年10月28日,多家媒体相继刊登的《人保部正在制定工资支付法规 要求“同工同酬”》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随后人保部澄清此报道为虚假新闻,引起媒体对此假新闻背后“真民意”的热议。本文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从大众、媒体与政府层面,来探讨这...
详细内容新闻当事人状告媒体 "爱心报道"何以引出索赔风波
时间:2017年06月23日 点击:
2007年8月1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黑龙江省铁力市一名癌症下岗女工因不满媒体在操作帮助自己的“爱心报道”中的失实报道,而将媒体告上法庭,索赔450万。此事件给媒体敲了最响最重的一记警钟——对于负责任的媒体来说,动机与愿望,并不是失实的理由。...
详细内容
以广西孤儿杨六斤生活环境被媒体夸张报道为例:善意的谎言是否有悖于新闻真实?
时间:2017年06月23日 点击:
【摘要】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的,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伦理抉择也是不曾断绝的。谎言自古至今就是一个被人讨论的焦点问题。说谎是真诚的对立面,一般是为人所批判的行为,但谎言中有一个特例:善意的谎言,关于善意的谎言,人们众说纷纭。广西卫视的记者在报道...
详细内容从“叙利亚小男孩”事件看战争地区的媒介失范和恶意摆拍
时间:2017年06月23日 点击:
从媒介专业主义角度,摆拍行为严重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应该杜绝新闻摆拍。但实际上“摆拍”是当今新闻界中常见的现象。一个合理的标准是,当摆拍以还原客观事实为目的,出现在非纯新闻栏目中的,是在可接受的,否则应该严格杜绝。本文具体将通过“叙利亚小...
详细内容
以“武昌斩首血案”为例看反转新闻中“链条式”的素养缺失
时间:2017年04月06日 点击:
摘要:从2016年初的“上海女和江西男”到年末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再到今年2月的“武昌斩首血案”,一次次新闻反转已让受众烦不胜烦,“让信息再飞一会”几乎成为受众的一种共识。但是,造成新闻反转现象频发,并不仅仅是新闻传播中某一个环节出了...
详细内容
从“赴日游客顺走酒店马桶盖”事件分析反转新闻的传播特性与规避策略
时间:2017年03月16日 点击:
近几年,每年国内知名媒体都会总结一年内国内出现的假新闻、反转新闻事件,这类乱象已经突显出部分民众媒介素养的缺失和新闻失范困境。本文通过对《赴日游客顺走酒店马桶盖》这一事件来探析反转新闻的传播特点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深层社会问题。
详细内容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中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时间:2017年03月16日 点击:
中国媒体报道阿多尼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答案揭晓美国民谣歌手鲍伯·艾伦获奖。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工作者依然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应对网络的能力。
详细内容
“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学生被批冷血无知”中的新闻反转现象解析
时间:2017年03月16日 点击:
现如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已成普遍现象,人们浸润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对事实真伪的判断往往会位居于次位,取而代之的是情感先行,由此社会上便频频上演舆论反转的闹剧。本文即以2016年初发生的一起“江苏女教师监...
详细内容
从“抹香香”事件看反转新闻中的媒介失范行为
时间:2017年03月14日 点击:
自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和“抹香香”事件后,"反转新闻"成为热词进入公众视野,而且愈演愈烈。在信息与技术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传播速度和阅读量的极致追求导致了反转新闻的频繁发生。本文将通过分析“抹香香”事件中的媒介失范行为来探究反转新闻产生的...
详细内容
以丽江被打游客事件为案例思考新媒体时代下关于反转新闻与网络舆论
时间:2017年03月14日 点击: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反转剧频频发生,不仅损害了自媒体的公信力,而且网络暴力等也使得新闻当事人不堪其扰。网络舆论的一片嘈杂折射出监管体制的匮乏以及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本文将以丽江游客被打为案例,以期对反转新闻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增加一些多样化的思考。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