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泡面”真假之争,谁搅浑了媒介伦理?

作者:叶君 时间:2016-11-24

具有冲击力的独家新闻固然可以引起轰动的效果,但是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态度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养。本文通过对《云南鲁甸震中龙头山镇食品匮乏,救援人员用浑水煮面》这一案例的分析,来审视“浑水泡面”这篇反转新闻中被搅浑的媒介伦理。

关键词浑水煮泡面虚假新闻媒介伦理

AbstractAlthough the impact of the exclusive news can cause a sensational effect,but a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rigorous attitude is essential to the journalists.Based on the caseof"Yunnan Ludian the epicenter of the leading town of food shortage,rescue workerscookinginstant noodleswith muddy water",to examine the media ethics of cooking instant noodles with muddy waterinthis reversal in the news.

Key Wordscook instant noodles with muddy water;the false news;media ethics

案例内容

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牵动人心。8月4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发“云南鲁甸震中龙头山镇食品匮乏,救援人员用浑水煮面”微博,称震中龙头山镇的龙全中学目前食品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现在比较浑浊,目前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并配图一群战士拿着泡面等锅中浑水煮开的情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新闻迅速被广大媒体跟进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而后,问题也随之产生,关于“浑水泡面”新闻的真假,以及由此产生的救援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引起了极高的关注。浑水煮泡面,吃了会不会生病?浑水煮面引发的健康问题成舆论讨论焦点。

面对诸多疑问,8月5日,环球网先是发表文章《解放军救灾若用浑水做饭感动国人但暴露后勤缺陷》,当晚,环球网在事件中转向,发表辟谣文章《救灾部队:浑水泡面不属实,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称环球时报记者5日就此向前方救灾部队求证时得知这是一则假新闻。这一反转新闻无疑向舆论的漩涡中扔了一块大石头,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之后,现场的央广记者李腾飞6日上午针对网友的疑问及媒体辟谣再次辟谣。强调自己亲眼看见,部队要求只吃面不喝汤,他和同事都吃了。指责环球网不在现场就下了“假新闻”的结论,违背新闻原则,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闻再次反转。

最后,环球网道歉,证实新闻属实。今天上午,微博实名认证为“环球网要闻部副主任郝珺石”的网友在微博上道歉,称“看了视频,部队确实吃了浑水泡面,后勤是当地组织的,不是部队做的饭,浑水是自来水,放了消毒药片。”环球网转发了其致歉微博。

虽然事件发展到此告一段落,但是新闻一再反转以及媒体之间的互掐,引发的媒介伦理讨论还在继续。

案例来源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u7ai2191029_K4.html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1MzQzNA==&mid=201982217&idx=2&sn=9bbd5ab2707324bbd397f005e75a49cf&mpshare=1&scene=1&srcid=10193m84MRRcXlXxkJ6h4T9S#rd

案例分析

虽然环球网当事编辑已经道歉了,关于事件的真相也逐渐水落石出。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一句:真新闻怎么就做成了假新闻?

比如环球网这篇《救灾解放军浑水做饭感动国人但暴露后勤缺陷》,事实上环球网并没有记者在现场,所以只是环球网不了解情况的猜测,进而根据猜测写了一篇质疑文章。后来自己说别人是虚假新闻的新闻被反证成假新闻。事件不停地反转,官媒之间形成了“口水战”。

人们也开始疑惑?到底怎样才是真实的新闻。

其实,真正值得怀疑的,并不是这支部队救援的诚意和能力,倒是宣传工作者的老毛病——摆拍,作秀,最终好心办成坏事。如果不是拍摄者故意的组织,怎么会让一群精疲力尽的士兵,端着泡面看着一盆并没有感觉到热气腾腾的脏水围成一圈站着而不是争分夺秒地救人或者是坐下休息?泡面的水是浑的,舆论场于是一片浑浊。“浑水泡面”之争似乎成为一面多棱镜,从中折射出许多种社会焦虑。网络上意见不一,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立场:

有人反思:只是看了新闻图片就不认可“浑水泡面”,映射出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因为媒体人的不严谨,虚假新闻频频打脸,导致媒介公信力的逐步降低。媒体和受众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才会出现真新闻被当作假新闻的尴尬局面。恐怕不少人看到这一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官方的作秀吧?

有人问责:也许浑水泡面让观众知道了人民子弟兵在就在现场不怕吃苦的精神,但是这种情况不应该是歌颂而是问责。因此图片背后的军队后勤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公众对于抗震救灾应急机制,乃至军队应急补给能力都充满了担心和忧虑。环球网突然质疑,贸然断定是假新闻,而后又发表声明表示道歉,一场真假新闻之争以闹剧形式落幕。环球网对于新闻核实的不严谨值得反思,但是事件背后的隐忧也需要问责。

不少媒体人针对此事都发表了看法: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1、灾后初期,生死为大,因条件有限而用简单处理后的浑水将就,寻常事。2、中国之声传播无误,环球网标题不实。道歉者需深刻反思,被误解者宜轻装上阵。3、借此炒作他意,要么无知要么无良。4、灾区军民此刻用水状况如何,何时能告别浑水,需哪些具体帮助,望现场的媒体尽快调查为盼。中国之声杨昶:“浑水泡面假新闻”已经开始被人戏谑成“官媒大战”了。其实事实很简单,也很好求证,只是让有些人相信很难。想请您看看我们的孩子是怎么干活的,或许能够理解我们的愤怒。环球网,请向被你中伤的媒体和记者,做出道歉。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正面报道中,进行适当摆拍,或者夸张是可以被原谅的。但这恰恰是今天新闻宣传中最可怕的错觉,因为这动摇的是传播的基础——信任,难道今天我们部队最朴素最真实的一面,部队在背后为我们做出的牺牲都不值得让人感动,而是需要媒体的摆拍来呈现吗?当宣传工作者踏过了真实这条底线,就彻底辜负了子弟兵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这是真正的犯罪。当然,媒体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大反转,不只是新闻界自己的责任,读者也难辞其咎。实际上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群情激奋往往不是由传统媒体所挑起。冲动是新闻工作者的魔鬼,也是观众的魔鬼。社交媒体兴起后,对新闻的判断有一种危险倾向,认为及时比准确更重要,速度比深度更重要。来自新媒体受众超高的时效性的期待,让媒体坚守原则变得越来越艰难。社交媒体的曝料很多没有经过核实就直接出现在专业媒体的报道中,这种有闻必录,造成了更大范围的误导。事件调查总是需要时间。看到新闻报道时,一些读者受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没有耐心了解全面事实,就基于刻板印象和固化心理,仓促下结论。以至于媒体现在制造的都是一种撕裂的共识,所有人都站在自己职业的对立面,去批评别人,才出现那么多简单情绪化的内容。这就要求媒体在采用信息源时,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要有两个以上独立消息源交叉印证。

泡面引发的风波一直都有人在争论,不过与其打嘴仗,不如做点更实际的事情支援灾区。

其实这篇新闻无论真假,都没有真正的赢家。若是真的,军队后勤问题让人不可忍;如果是假的,军队配合新闻媒体拍照作秀同样也是让人反感。

在这场真假之争中,没有赢家。

上一条:以西安 “手术室自拍事件” 为例浅析媒体伦理失范现象 下一条:从“扶老人”系列事件看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化与污名化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