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真实与记者选择:男孩打外国女孩家长拒道歉

作者:范思璇 时间:2021-10-31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对于人们的日常信息获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是对于各个新闻平台来说,竞争性也大大增高,要求记者能够更快的获得一手消息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记者追求了“速度”,却忽视了“质量”。2020年12月18日发布在《新京报》官方微博账号上的《男孩打外国小女孩家长拒道歉:小孩子打人很正常》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因为这一条报道发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反转”现象。本文将从信源真实与记者选择的角度,对该报道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伦理;信源真实;男孩打人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the dissemination speed of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is also accelerating. This is undoubtedly a good phenomenon for people's daily access to information. But for each news platform, the competition is also greatly increased, requiring journalists to get a first-hand source of information faster. In this process, many journalists pursue "speed" but ignore "quality". On December 18, 2020, the official Weibo account of the Beijing News, "Parents of boys hitting foreign little girls refuse to apologize: it is normal for children to hit people"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netizens, because in the period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report, there has been a "revers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uth of the source and the choice of the reporter.

【Key words】New ethics; Source real; The boy hit the girl

【案例简介】

2020年12月19日,微博网友安娜小A发布了动态:12月18日周五晚上,我们四个小朋友约在蹦床公园玩(吾悦广场)。有个小男孩看到四个外国小孩就骂她们“死老外!不要在我们中国的地盘上!滚出去!”女孩反过来和他对骂,他过来打她们,把这四个小女孩全部打哭了!男孩父亲看完监控,明知道是他儿子打人在线,还拒不道歉!还说道什么歉!你不服报警好了!态度极其嚣张!我想说,孩子也许不懂事,但是看到这位父亲,也不难看出你的孩子为何是如此素质了! 并在最后附上了一段视频。

2020年12月20日,《新京报》发布题为《男孩打外国小女孩家长拒道歉:小孩子打人很正常》的消息:浙江金华,微博网友安娜小A爆料孩子在蹦床上玩耍时,无故被旁边的小男孩胖揍,在场的4个外国小孩都被他打了,男孩还骂道:“死老外,不要在我们中国的地盘,滚出去!” 孩子父亲看完监控拒绝道歉:“小孩子打人很正常。不服,那你就去报警啊。” 并且附上了一段视频。

2020年12月20日,《头条新闻》、《红星新闻》、《侠客岛》、《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头条》等媒体纷纷转载此事件,不少关于此事件的舆论快速发酵。

2020年12月23日,微博网友小小小六7发布动态:请还我真相,最近由于儿子大家的视频被网上疯狂转发,一片骂声,也有人站在我们这边,首先谢谢你们,其实事情经过很小的,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有吵闹,是对方小孩先骂人,用球砸别的小朋友,可能我儿子做法不对,动手打了四个小朋友,这是不好的,但大人被欺负都有还击,更何况他是个7岁孩子,他是有错,错在打的是外国小朋友?可是游乐场那么多人,不只你家几个外国小朋友,为什么打了你们四个,事情是有缘由的,你用了歧视种族,殴打,无缘无故被打。我知道错在父亲说了几句维护孩子的话,可是视频看完我们首先有说话的理由吧,你们给了吗,我一直没出来说话,我没有对方那么强大,动用媒体去发,再说孩子小不想造成很多不好的。我老公选择电话道歉过,我一直不肯的。我孩子还手,我会让他道歉的,我看了全视频,可是你们欠我孩子的道歉呢?

由此,2020年12月23日以后,男孩打外国女孩家长拒道歉事件呈现反转,舆论的导向也开始反转,原本指责男和他父亲的网友纷纷开始“倒戈”。

【案例来源】

  1. 安娜小A在微博上发布的帖子,控诉男孩打四名外国小女孩,家长还拒不道歉,并提供了视频。



2.《新京报》、《头条新闻》、《红星新闻》、《侠客岛》、《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头条》等媒体在官方微博账号上纷纷发布的对该事件的报道。(文案类似,就不赘述了。)

3.微博网友小小小六7发布动态澄清此次事件,使事件发生反转。


【案例分析】

一、描述事件

此次事件发生于2020年12月19日。起因是一名男孩儿在玩耍时和四个外国女生起了冲突。可是外国小女孩儿的家长却故意在公开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夸大男孩儿打人事件的动态,指责男孩儿父亲教育的同时,更是贴上了“种族主义”的标签。可是后来经过男孩儿口述和监控证明,是这四名小女孩儿先动手打人,还用球砸别的小朋友,这个男孩儿才还击的,男孩儿的父亲也是被激怒,保护孩子情急之下才说了那些话。至于网友安娜小A提供的视频,也有明显的经过剪辑的痕迹,而记者却没有严格和当事人进行核对,也没有检查视频并且去获取完整的视频,更没有主动弄清楚整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就将新闻发出,给小男孩以及小男孩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困扰和舆论压力。本篇文章接下来就将分析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相似情况的发生以及对信源真实与记者选择此类情况提出意见。

二、分析原因

2.1媒体之间的竞争增强

当前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新闻传播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借助网络力量,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另一方面,社会新闻呈现出娱乐化和庸俗化的不良倾向。

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媒体为了赢得市场,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将一些带煽情性、刺激性的色情新闻、暴力事件突出呈现,标题制作哗众取宠,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有的媒体热衷于报道公众人物的花边新闻,出轨、打架等新闻层出不穷。这不仅降低了社会新闻的格调和价值,还影响了媒体的权威性,不利于新闻媒体健康发展,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2.2新闻报道存在的信源选择问题

从此次“男孩打外国女孩,家长拒道歉”相关报道出现的乌龙来看,许多新媒体在进行消息的发布前,并没有做很多对于相关事件的信源的真实性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此次报道中采用的视频,也是网友安娜小A提供的原视频,有明显的剪辑痕迹媒体也没有注意到,也许注意到了但也没有调查清楚。可就这样的消息,他们也选择了相信,没有在进行过多的审核,就传递给了受众。

2.3新媒体平台严谨的新闻报道审核把关机制的缺失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缺失了很多严格的审核机制,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消息源的确认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出现了省去这一步骤的现象,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编辑是新闻报道活动的“设计师”与“建筑师”,在新闻报道活动的各个流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是传播活动最重要的“把关人”,能够对本平台要传递给受众的消息先进行一轮审核和检查,以免传播出去的消息出现很大的纰漏,误导群众的价值判断。

传统的媒体一般都会有新闻编辑这一“把关人”的灵魂人物,在新闻报道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监督作用,对于信源真实与记者选择这一块儿也是层层把关,有很大的保障。而新媒体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大多数是没有新闻编辑这一角色的,特别是在微博、知乎、抖音等平台上,注册账号即可发布消息,缺少了“把关人”这一角色地监督,除了没有“把关人”这一角色,新媒体平台也缺乏了自身的严格的审核机制,所以这也导致许多消息未经严格地审核就发布了出来,出现了许多失实和不实消息的出现。再来看此次“男孩打外国女孩,家长拒道歉”报道事件,出现失实报道的乌龙情况其实也不乏自媒体平台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

2.4后真相时代群众理性的缺乏

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的传播,让网友安娜小A发出男孩打人视频,家长拒不道歉的态度,文案贴上“种族主义”的色彩之后,引起了大量网友的愤怒。受众理性的缺乏在这个事件中可见一斑,安娜小A的微博中其实有许多疑点,也缺乏官方的回应,但很多受众仅凭一腔热血就发表见解,主张正义,这正体现了受众在整个事件中理性的缺失。

三、相似事件:袁隆平院士去世报道

2021年5月22日上午,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中文别称中国环球电视网)发布消息称,袁隆平院士因病抢救无效在医院逝世,各大媒体看到该消息后纷纷转发,但22日上午十点五十八分,通过拨打袁隆平院士秘书杨耀松的电话,对方称此事为谣言,没有此事,正在准备辟谣。经此证实后,CGTN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道歉声明,宣布此前发布的“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为不实信息。直到5月22日13点07分,经与医院及袁隆平院士的秘书、家属确认后证实,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相同:没有对消息源进行多个方面的核实,出现了报道失实的情况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后,一方面使信源更加多,传递消息的速度更加迅速,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在利益的驱动下,让很多消息发布者缺少了对消息的求证,导致新媒体时代下,各个新媒体平台呈现追求利益的庸俗之风,忘却了自己对于消息传播者这一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不同:“袁隆平院士去世”报道事件在澄清乌龙方面做得更加到位,尤其是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在5月22日上午11:41发文辟谣,文中表示该报记者已向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工程院和袁隆平院士秘书等多个渠道获取确切信息。一般来说,上述三个渠道都是非常可信的信息来源,但由于事关重大,人民日报也不得不多方求证。此后,多家媒体相继发布了辟谣文章。

但“男孩打外国女孩家长拒道歉”事件中,并没有媒体主动去挖掘事件本身的真相,而是等到男孩的妈妈自己发微博发声证明,这体现了记者选择真实性的缺失。

四、解决方法

4.1增强求证和挖掘意识,提升社会新闻价值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专业门槛,在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使信息真假莫辨、鱼龙混杂。庸俗新闻、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让受众深受其害,也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新闻贴近生活,又包罗万象。社会新闻工作者要拓宽新闻线索来源,但是要注意对线索来源,尤其是网络信息进行求证,严格把关。要慎于思而勤于行,对热点新闻冷思考和深思考,多到新闻现场进行核实采访,以获得权威准确的信息。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对一个事件要探索新的报道角度,让采写更深入,新闻更有深度,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一些好的社会新闻题材,往往会淹没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需要新闻工作者提升新闻敏感度去发现和挖掘,从而让社会新闻厚重起来,提升新闻价值。

4.2建立新媒体新闻报道审核机制

现在几乎在所有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都是没有门槛的,不会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剔除不当信息。因此,自媒体平台应该成立相关小组,对于一些没有“实锤证据”的消息加以审查;除此之外,各大官方媒体也应该在新媒体新闻报道活动中确立“新闻编辑小组”,作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审核部门,来确认在被高速传播前的信息有没有出现差错和不当之处。

4.3提升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与其对各种新闻的判断能力

必须不断提升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与其对各种新闻的判断能力。在面对多种多样的新闻信息时,受众要吸收其中的有益养分,摒弃不良信息。在网络时代,处于新媒体终端的受众,还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抵制和举报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对社会良性发展有害的新闻信息,要勇于打击和反对新媒体的不良风气,为创造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4.4主流媒体关键时刻不失声

在信息更迭速度以秒记的今天,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上需要更多技巧,以此次事件为例,主流媒体在澄清男孩的过程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性。

4.5提高受众的“把关人”意识

新技术与新媒体使普通公民获得了参与新闻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在职业“新闻把关人”的控制范围之外广泛传播,因此,受众必须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介环境下擦亮眼球,提高辨别能力,担负起“把关人”的新角色,减少不实信息更加广泛的传播。

4.6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非处于割裂的状态,而是逐步实现互通和互融。针对当前网络上社会新闻庸俗化、虚假新闻泛滥的问题,社会新闻工作者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客观性和独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信息源越多,越繁杂,社会新闻工作者在发现、采写新闻时越要擦亮眼睛,不要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而是应当立足于新闻本身进行分析和采写,对新闻负责,对社会负责。

社会新闻具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因此,社会新闻工作者还要加强政治素养和文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让社会新闻报道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社会新闻关注百姓冷暖、记录时代变迁,在新闻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新闻工作者来说,唯有迎接挑战,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慎于思而勤于行,对于信源要多方面核实,更加仔细审慎地选择,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社会新闻作品。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和各大媒体、以及自媒体用户对于消息的发送,也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传播效益,做好新媒体新闻报道的审核制度,受众也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在后真相的新媒体时代做好“把关人”的角色。

参考文献:

钟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闻世界,2020

高玉玲:《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思路》,人民论坛,2018

上一条:“7岁女孩遭37名家长联合驱逐”事件:信源选择与事实核查 下一条: 谁有权宣布一个人的离世:袁隆平院士去世报道的信息来源分析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