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遭37名家长联合驱逐”事件:信源选择与事实核查

作者:颜欢 时间:2022-08-25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竞争空前激烈,流量经济甚嚣尘上,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呼唤与反思。2021年10月,贵阳某小学“7岁女孩遭37名家长联合驱逐”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媒体的系列报道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情,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将从信源选择、事实核查与舆论引导等层面对此次报道进行分析,以期警醒新闻业恪守新闻行业准则、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关键词】信源选择;事实核查;舆论;新闻专业主义义。

【Abstract】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on in the media industry is unprecedented and the flow economy is on the rise, so the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t is urgent to call for and reflect on it. In October 2021, the event of "a seven-year-old girl was jointly expelled by 37 parents" in a primary school in Guiyang aroused hot public debate, and a series of media reports caused widespread public opinion and a great social impact.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se reports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source selection, fact-checking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so as to alert the journalism industry to abide by the standards of it and adhere to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information source selection; fact-checking; public opinion;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案例简介】

2021年10月15日,据红星新闻报道称,贵州某小学一名家长因反对教师给孩子布置过多书面作业,与教师发生冲突,结果遭全班共39名家长中的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这名家长的7岁孩子(妞妞)转学。事后,当地教育局对涉事教师做出师德处理,并对学校相关领导进行约谈。但该处理通报发出后,仍有不少家委会成员和家长为涉事老师“叫屈”,要求这名家长“给大家一个交代”。此事一经报道,很快便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并对此发表了多篇追踪报道和评论文章。

IMG_256IMG_256

10月17日,新京报发布一则题为《37名家长联名“请愿”7岁孩子转学,家长不“鸡”娃反被排挤?》的报道。报道认为,事件中的这名家长实质上是为了给孩子“减负”而被其他家长所孤立,大部分家长仍默许学校违规布置作业、补课,甚至本该维护学生与家长利益的家委会也成了学校为学生“增负”的“工具”。通篇报道聚焦于“双减”政策,对事件中该名家长被孤立的现象表达了同情。其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对该事件做出专题栏目报道,围绕“不‘鸡’娃的家长被排挤 新教育观如何慢慢传递?”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将该事件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

随后,该事件继续发酵,华商报、北京头条、大河报等媒体均转载报道此事件。一时间,微博话题#37名家长联合请愿7岁孩子转学#迅速登上了热搜榜。

IMG_256ECE354DE196FCF468890F05F489A392DIMG_256

IMG_256

事件舆情在10月27日钱江晚报的一篇报道后达到了高潮。报道题为《贵阳名校37个家长联名要求7岁女孩转学,对话妞妈:不从众是被驱逐的真正原因》,该篇报道大部分是妞妞母亲的自述,讲述了自己因不鸡娃、不从众,引来其他家长的排挤等一系列前因后果,大量的篇幅和情绪感染力均让人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名母亲“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同时让人对报道里的翟老师和家委会产生极大的反感,虽然文章最后也有对班里其他家长的采访,但信息量很小,也无法让读者知晓事件的真相。紧接着,澎湃新闻以及诸多自媒体均通篇转载了此文,再一次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微博话题#7岁女孩遭37名家长联合驱逐#也无疑登上热搜。

IMG_256IMG_256

正在网友的呼声一边倒向事件中的妞妞母亲时,来自同班家长@小小草的发文带来了事件的反转,这名家长正是全班除妞妞母亲外唯一没有在请愿书上签字的那一位。在这位家长的述说中,妞妞母亲一家人的性格和行事实际上非常自我且傲慢,不仅多次要求老师认可并实施妞妞母亲所谓的快乐教育,还强行要求全班遵从自己的教育理念,遭到了其他家长的反对。同时,妞妞父母还经常干扰教学秩序,对老师大吵大闹,强行翻越校门接走孩子,给学生安全问题带来威胁。最后,这名家长也澄清,“请愿书不是老师主动诱导的,而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而且后来老师也制止了这件事。老师一直很受家长们的欢迎,也不存在“家长跪舔老师”的情况,反而是妞妞母亲不断扰乱教学秩序、举报,导致老师受罚,人人自危。”

IMG_256IMG_256IMG_256

IMG_256IMG_256

该事件经过反转后,舆论风向出现了新变化,许多网友转而指责妞妞母亲的偏激行为,一改此前一边倒的现象。但是,其他家长和老师遭受的网络暴力也不容忽视,依然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

【案例来源】

红星新闻《37名家长联合要求7岁女孩转学 一所“顶流”小学里的家长之战》

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110/3b0544b33cdadafa7057e2aac4b1ecf4.html

新京报《37名家长联名“请愿”7岁孩子转学,家长不“鸡”娃反被排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828990431827762&wfr=spider&for=pc

中国教育电视台《不“鸡”娃的家长被排挤 新教育观如何慢慢传递?》

https://m.weibo.cn/1852893050/4693411116356286

华商报《贵阳一小学37名家长联名要求7岁女孩转学 班主任严重违规被处分》

https://m.weibo.cn/1717833412/4693559796827666

北京头条《37名家长联合要求7岁女孩转学100秒还原事件经过》

https://m.weibo.cn/1644948230/4694095325564032

大河报《母亲回应女儿遭37名家长驱逐》

https://m.weibo.cn/1734530730/4694454079853554

钱江晚报《贵阳名校37个家长联名要求7岁女孩转学,对话妞妈:不从众是被驱逐的真正原因》

https://www.thehour.cn/news/477461.html

澎湃新闻《7岁女孩遭贵阳“顶流”小学37名家长联合驱逐,母亲:因为不从众》

https://m.weibo.cn/5044281310/4696895525749063

知乎@小小草《给妞妞妈妈一封信》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3880712

【案例分析】

一、问题探析

(一)信源选择单一、报道角度缺位

信源,也称消息来源,是指新近事实的提供者。记者获得信息的来源被称为新闻源。新闻源可以分为两类:(1)向记者提供信息的知情人、目击者、官员、学者专家或其他人员,即信源。在采访中,信源就是采访对象。(2)出版物、报纸、杂志、文件、论文等。在这两类新闻源中,以人为新闻源的消息更重要,也更具有时效性和戏剧性。依靠他人提供的信息来构建新闻,既体现了新闻的功能,又突出了人物作为新闻事件主体的特征。信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彰显媒体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新闻是否客观公正的主要标准。

在本文讲述的事件中,红星新闻、钱江晚报等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均大篇幅采用了妞妞母亲的自述,以妞妞母亲的第一人视角来呈现自己为何与老师发生冲突,孩子遭到何种孤立以及家委会联名请愿要求其孩子转学的前因后果。首先,这种单一的报道视角在信源选择上有失偏颇。虽然妞妞母亲为当事人,但整篇报道均站在妞妞母亲一人的角度上“发言”,难免给人一种半信半疑的感觉,使新闻真实性遭到挑战;其次,作为信源,妞妞母亲提供的消息可信度也不够充分。在整个事件中,直接受害者是妞妞,而作为妞妞的监护人,妞妞母亲在陈述这段经历时是否能保持较为客观的态度、理性提供事实也同样值得考量。媒体在没有掌握多方有力信源的前提下发布了这样的新闻报道,其结果必然是漏洞百出,争议不断。

(二)事实核查不够、内容真实存疑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质属性。在传统的新闻生产中,为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事实核查是新闻工作者把关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新闻事实核查,最早源于新闻机构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所进行的核实和验证。新闻媒体机构在内部专门增设新闻事实核查人员,主要对即将刊登的新闻报道在专业知识、报道信源、使用的数据和背景资料等方面进行新闻事实的核查。新闻事实核查人员可以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与报道记者和其采访对象进行再次核实确定等多种核查方式,确保即将刊登的新闻报道信息准确、真实和可靠。面对后真相时代虚假新闻泛滥异化的现象,新闻事实核查制度则尤为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受众对媒体的信任依赖提供了制度设计。

在这个事件当中,媒体的报道显然没有做好新闻生产工作中的把关和新闻事实的核查。首先,媒体对妞妞母亲的自述并没有进行多方面求证,即使采访了其他家长的看法,也仅仅呈现的是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并未对相关事实的细节再次进行确认;其次,在家长联合写请愿书这件事上,媒体未寻求学校、相关教育部门等权威机构的证实,未明晰该请愿书是否真正递交给了上级领导,是否真如同妞妞母亲所说是老师唆使家委会进行的等等重要的细节。这样,家长联合要求孩子转学便成了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噱头,不仅给事件中的老师和家长带来了无端的舆论困扰,更使得整个事件的真相模糊不清,误导受众。

(三)媒体争相转载、舆论风向一边倒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一个事件要引起广泛关注,必定要经过多重披露转发,增强其曝光度和影响力。新闻事件作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要经过层层选择才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这种新闻事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会逐渐成为媒体为公众设置的“议程”,从而引发广泛的舆情。

此次事件最初由红星新闻报道。随后,新京报、华商报、北京头条、大河报、网易新闻等诸多媒体争相转载,且未对原始报道中的事实进行二次核查和确认。在话题流量的驱使下,媒体不顾自身行业准则和新闻专业素养盲目跟风带节奏,多重转发和报道使得这一话题迅速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形成了铺天盖地的网络舆情。同时,在本不真实的报道下,舆论风向一边倒的趋势更是误导了大众对事件真相的探知,导致网络骂声一片,造成了对事件中家长和老师的网络暴力。

二、原因剖析

(一)媒体环境颠覆、行业竞争加剧

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有两个特性:实时性和扩散性。一方面,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新媒体报道的传播速度较传统媒体大大提高,往往在几个小时内即可获得大量的曝光度和浏览量,传播速度极快。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传播的网状特征,信息的扩散路径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多元化。一条信息可以经过上百上千次转发,从而到达空前广泛的受众范围。

基于此,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的行业竞争也愈加激烈。许多媒体为了获得一时的流量和关注,往往跟风转载或报道同样的题材,以此为该话题增强声势,也顺带博得公众眼球。但是,恰恰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临着巨大挑战,虚假新闻也因此层出不穷。

(二)流量经济至上、逐利乱象横生

新媒体的获利方式主要是依靠广告分成,阅读量越高所获得的收入也越高,这种获利方式本质上是“流量经济”。因此,在逐利心理的主导下,许多新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在报道新闻时故意制造噱头,即所谓的“标题党”,甚至有一些新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不择手段,炮制虚假新闻以获得用户关注。

在此次事件当中,媒体因事实核查不严造成了新闻报道的无意失实。虽然其直接目的可能并不是故意制造虚假新闻以赢得关注,但根本原因仍在于媒体行业的这种逐利之风。它们在心理上将“流量至上”作为“信条”,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似乎只能看得见流量带来的经济收益,却听不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内心的声音。

(三)新闻生产革新、专业素养缺失

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算法推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新闻生产超越了传统意义层面的内容优化,迎来了新媒体时代下的范式革新。现代新闻生产借助科技的力量,不仅在内容选择、加工、整合和生成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各环节上体现出全方位的进步。可以说,许多以前只能由新闻工作者完成的任务如今仅靠机器就能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代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报道要真实、具体、客观、公正。但在新闻生产模式大幅革新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的能动性与创新性部分让渡于技术工具,作为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却在逐渐弱化。传统的新闻生产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层层把关,以过滤虚假事件,维护新闻真实;但在现代化新闻生产中,依靠技术收集数据、整合事实、形成新闻报道的生产机制已屡见不鲜,把关机制因而遭到挑战,新闻是否真实客观也迎来质疑。

三、对策分析

(一)新闻工作者提高信源敏锐度、增强求证和挖掘意识

在现代信息社会,人类拥有的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整个社会的巨大信息量造就了势不可挡的信息洪流。互联网的诞生不仅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也使得各种真假信息充斥新闻市场,混淆公众视听。

因此,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专业媒体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树立对新闻报道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尤其在选择信源的过程中,偏听偏信一家之言绝不可取,而要在充分采纳多方主体说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报道篇幅和比例,做到尽可能客观、公正。同时,对于信源提供的事实性信息,新闻工作者要秉持新闻专业素养,积极求证,以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可信。

(二)媒体机构严格落实新闻事实核查制度、维护新闻真实

新闻事实核查是新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把关环节,也是保证新闻真实、彰显媒体公信力的基本途径。新闻事实核查机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亟待加强和落实。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机构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应严格进行新闻事实审查,例如成立专门的新闻审查小组或部门,对相关事实性信息进行求证与核实。此外,在重视群体智慧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蓬勃发展的新传播技术使事实核查更加精确与高效。

(三)受众提高媒介素养、主动辨识信息真伪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和接收的不同节点,形成了信息社会的网状结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给人带来更多发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对其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不仅需要提高对新技术、新媒体的掌握和运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学会在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灵活选择、主动辨别和有效利用信息。信息的极大丰富不意味着人们一定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维,只有培养辨认信息真伪、判断信息利弊的能力才能不被其裹挟,并保持理性。

(四)新闻工作者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树立价值观念

新闻工作者承担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传播真实、具体、客观、公正的信息是保证人们及时了解外部变化、正确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报道坚守客观性和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这不仅是用以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更是一种自觉服务公众的精神和态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市场化运作逐步成熟、流量经济渐成主流,新闻业呼唤新闻专业主义更加刻不容缓。面对时代的考验,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行业准则,强化媒介自律,坚持报道真实的新闻、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为维护社会共同价值观而担负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曹开研.当下新闻事实核查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J].青年记者,2017(16):49-50.DOI:10.15997/j.cnki.qnjz.2017.16.024.

[2]李和平.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原因与破解路径[J].青年记者,2019(11):15-16.DOI:10.15997/j.cnki.qnjz.2019.11.009.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201304.420.

[4]李希光.如何挖掘与用好“新闻信源”[J].新闻与写作,2012(11):82-85.

[5]邱立楠.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新闻事实核查的转向与困境[J].中国编辑,2020(09):92-96.

[6]王军,王鑫.国内外对失实新闻的核查机制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9(02):42-45.DOI:10.16017/j.cnki.xwahz.2019.02.010.

[7]朱雪.信源对于新闻传播公信力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3(32):4-5.DOI:10.15997/j.cnki.qnjz.2013.32.037.

上一条: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源困境:以哈尔滨男子被烧身亡事件为例 下一条:信源真实与记者选择:男孩打外国女孩家长拒道歉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