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虚假新闻  > 正文

“中国一名上海游客因不文明记录而被美国遣返”系虚假报道

作者:段曦 时间:2016-12-23

【摘  要】已被广泛传播的“中国一名上海游客因不文明记录而被美国遣返”的新闻并不属实,该游客被遣返的真实原因为多次在美停留记录被疑为与观光签证目的不符。

【关键词】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媒体

AbstractThe news which has been widely spread of "a touristfrom Shanghaiwas sent backby the United Statesfor hisuncivilized records" is not true.The true reason is thatthe tourist’s purpose didn’t refer to the purpose on the visa.

Key Wordsfake news; false report; the media

【案例来源】

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150921/058588.htm

【案例简介】

2015年9月21日,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新闻网报道称,一名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由于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了“不文明记录”,被美国海关遣返回国,并废除了其十年有效的美国签证。如果事情属实,该男子将成为第一个因“不文明游客记录”而遭美国遣返的中国人。还有的网站直接将标题拟成《一上海游客因“不文明游客记录”被美国遣返》。

被遣返中国游客的亲友18日表示,其上海亲友16日从上海飞到洛杉矶入境美国,准备观光旅游,万万没想到入关时,海关官员查了电脑,当场拒绝他入境,然后直接遣返中国。

据指出,海关官员说明,电脑资料显示,这名中国游客7月旅游欧洲时,留下“不文明游客”纪录,因此决定将他的十年美签作废并遣返。该新闻被各大门户转载后,被跟帖数万条,引发国人关注。有网友称此“大快人心”,还有的表示“要好好反思一下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同时还有网站刊发评论“中国游客被遣返,你怎么看?”“游客被遣返实属活该”等等文章,一时之间舆论炸开了锅。

但经核实后发现,该游客被遣返属实,但并非因“不文明记录”,而是因“不良记录”,因为,该游客赴美旅游停留时间和入境目的不符,违反了美国的联邦入境法。该游客承认,9月16日入境美国时确实被拒入境,“当时,移民官在电脑里查了下,先是问我为什么那么短时间又来了,然后又问我为什么没有买回程机票,在美国住哪里。”当她告诉对方自己住在朋友家,因此没有酒店预订信息,因为不确定游玩线路,所以返程机票打算过后再订。“但他们不信,认为我有移民倾向,拒绝我入境。”

【案例分析】

中国游客的素质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随着互联网的变革,信息传播呈现出快速化、碎片化、短期化的特点。而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为谣言滋生、传播提供了丰润土壤。

在这一虚假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网络的热议可以说是话题的敏感性、新媒体用户的活跃性、媒体的助推力三方面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游客素质”对于网友来说,属于比较敏感的字眼,极易上升到国民素质的层面,从而触动国人的神经。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的不满和愤慨,是因为游客的素质和国民的素质是挂钩的,中国游客不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以“中国人不文明”的印象,一旦出现游客素质低下的相关新闻,接踵而至的就是大批网友的批斗和声讨。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也作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存在,人们也在为国民素质的提升付出着努力。不论是国内的名胜还是国外的景区,中国游客的不良旅游行为往往能立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发网络舆论。这则“一上海游客因‘不文明游客记录’被美国遣返”的新闻一经扩散,便立即引发网友热议,该中国游客十年签证在洛杉矶国际机场遭到取消的消息,19日在美中两地迅速传开,各种猜测也随之发酵。话题的敏感性,是这一新闻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目前,虚假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即新媒体平台,尤其是微博、微信。尤其是在微信平台上,我们不乏看见一些标题党文章,通过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来制造新闻、制造热点,从而博取关注度,从中获利。技术本无过,它天生是把双刃剑,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媒体借助新的技术实现了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甚至近乎无缝传播,受众也由此享受了极大的信息福利。但是与此同时,新媒体渠道也成为了虚假新闻滋生的温床,新媒体越来越成为虚假新闻的首发地,令人遗憾。但是新媒体的使用者是人,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的高级生物,应对是非对错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应当具有审慎的品质,在没弄清真相之前,不应该肆无忌惮地去传播扩散,我们应当合理、正确地使用新媒体,加强媒介素养,使新媒体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在这一事件中,媒体在没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对事件导向以及舆论发酵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转载内容,润色文章之外,有些自媒体人还借机写起了评论文章,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嘲讽,发出“上海游客因不文明游客记录被美国遣返,你怎么看?”“上海游客被美遣返,实属活该”等文章,更大地激发了网友的情绪,引发网友声讨,这不仅是对虚假新闻的纵容,对于事件主人公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巨型的网络暴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为拥有麦克风的人,适当地控制自身情绪、管理好手下的键盘是做为一个理智、客观的发声者的前提;作为媒体人,弄清事实真相、探寻事件来龙去脉是我们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准则。在网络平台愈发完善的今天,我们只有保持理智的心态,才能防止虚假新闻“钻空子”,扰乱新闻行业的秩序。

【参考文献】

[1]苗蕾.虚假新闻的特点和危害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6(16)

[2]郭军胜.浅谈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新闻爱好者. 2016(09)

上一条:报道失实 天价学区房吓坏群众 下一条:“小女孩为清洁工阿姨撑伞”事件:新闻报道应防止落入炒作陷阱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