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虚假新闻  > 正文

关于假新闻“四川大凉山孩子10年没吃肉”的解读

作者:乔雪颜 时间:2017-04-16

摘要:一则“四川大凉山孩子10年没吃肉”的新闻从天涯、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发起并飞速扩大传播,一时间凉山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快捷的传播途径,与此同时也极易造成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本文以“四川大凉山孩子10年没吃肉”为例,对虚假新闻的传播途径与防治进行解读。

关键词:虚假新闻;新媒体;媒介素养

Abstract:The news"Children 10 years didn't eat meat in Sichuan Daliang mountains"earliest appears from Tianya, WeChat and other new media platform, then it rapidly spread everywhere, for a time Liangshan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media reports. On the New media era, various social medias provide a faster way to spreadnews, at the same timeitalso easily lead to the spread of fakenews. In this paper,we choose"Children 10 years didn't eat meat in SichuanDaliang mountains"as an example,to analyzethespreadof fakenews and it's prevention.

Key words:Fake news;New media;Media literacy

案例概述

“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2016年10月23日晚,天涯论坛上一个名为“青年快报”的账号,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介绍凉山“贫困现状”的帖子。同时,公众号“青年快报”也发布了相同内容。因文中描述的情节比较详细,加上一些来源不明的图片,该网帖被大量社交平台和新闻网站转发,在短时间内引发全国关注。

网帖称,一批90后的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支教,被当地的贫困现状震惊:“十年以来,孩子的午饭都是冷硬的土豆和荞麦馍馍,更别提肉。他们住的宿舍也很破,被子很脏还有苍蝇。”

文中还提到,“一名7岁男孩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没厕所,连卫生纸都没见过。”“村民没有钱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冻死,所以一家7口跟牛马同住混居……”网帖还以“凉山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为例,配发了多张图片,描述当地现状,并称当地“把大山深处孩子的最后一点教育权利也剥夺了。”

10月24日下午,凉山州教育局发布了此事的官方通报。通报称,该网帖通篇没有提到文字和照片内容的准确年份,还伪造了地名和学校,纯属造谣。通报称,帖子中列举了“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但事实上,普格县根本没有则约乡,也没有前进一贯制学校。在文中列举的其他几所学校,其现状也并非如此,教学设施和学生住宿条件要比网帖中好得多。通报指出,这篇网帖还犯了一个基本常识错误。彝族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婚丧嫁娶要杀牛宰羊,家中来了客人也要杀鸡,学生在学校也经常吃肉,“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

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马可村索玛花园小学老师金子黑,一人一校,已经在大山深处当了20年的老师。谈起“孩子十年没吃肉”,他连说了几个“不可能”。金子黑说,多年前,凉山的条件的确艰苦,但近年来好多了。彝族家家户户都养有牲口和家禽,逢年过节都会有肉吃。特别是在高海拔高寒地区,蔬菜不易种植,吃肉比吃菜反而更容易些。

10月26日,凉山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了编造该信息并散布的嫌疑人易某。经审讯,易某承认自己为了博取网民关注增加公众号人气和广告收入,在网络上搜集拼贴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进行散布谣言的违法事实。目前,凉山警方对易某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案例来源

http://news.sina.com.cn/s/pa/2016-10-30/doc-ifxxfysn8092312.shtml

 

案例分析

1.微信成为这一假新闻的传播新路径

该新闻最初是在青年快报、天涯社区与微信平台上被转发,逐渐向微博、各门户网站传播,可以说微信这一新媒体保留了完整的假新闻流变过程。

如果说过去的新闻传播是以各个网站为枢纽,继而向微博、社区等新媒体辐射,并引发热议,那么如今,微信几乎是开拓了另一个平台,自成体系。也就是说,微信平台信息的传播包含了从消息发布到扩散以及热议的全过程,各个网站可以直接从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新闻。但是,这并不是说,微信公众号的发布与各个网站的新闻发布没有关系。一方面,各个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公众号在发布消息之前,都需要在网络上搜集与此相关的信息,既可能是从网站,也可能来自其他公众号。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公众号直接转载网站的新闻,并注明出处。

可以简单与该事件相关的新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传达的信息是四川凉山十分贫困,当地的孩子10年没有吃过肉。第二类新闻是官方对第一类新闻作出的回应,否定了第一类新闻的真实性。第三类是与“拘留发帖男子”相关的新闻。

三类新闻反映出了整个舆论的发展与演变。由于最初的新闻在各个平台已经删除,所以无法考察这条新闻最初是在哪个平台产生。第二类新闻的产生源自于凉山政府在多个平台上作出的回应,并且从微信传播到天涯论坛,由门户网站传播到微博,但是相比门户网站,微信作出的反应更为迅速,消息传播到微信比传播到门户网站提前了一天。在这个事件中,微信和门户网站都扮演了政府与民间沟通桥梁的作用。

微信作为近年来的新兴平台,在舆论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媒体、个人及其他组织都可以在微信平台拥有公众号,也正是通过公众号,舆论得以大规模地传播,并且并不必然依赖于门户网站,可以自成体系。

2.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控制虚假新闻横行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生命的新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虚假新闻不管处在哪个时代都是新闻界的毒瘤,对社会危害极大,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它会错误引导舆论,制造假象,蛊惑群众,引发严重的群体事件;同时,新闻媒体作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在公众心中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一旦出现虚假新闻,就会严重破坏媒体的公信力,使社会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所以必须杜绝虚假新闻。

(1)加强法制监管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渠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加上传播的范围速度快,一旦出现关系社会、关系人民、关系国家的虚假新闻,其危害远远超过单个媒体的影响。同时,由于互联网发展快,国家的监管制度跟不上,致使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我们首先就是要有法可依,公民才会有法必依,相关管理机构才会执法必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必须健全新闻媒体行业的准入制度,加强网络新闻的法制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即时查处追责和惩罚机制;新闻机构要严格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制度,从多方面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敢于接受社会监督。

(2)提高媒体人的职业道德素质

虚假新闻出现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记者为了抢独家新闻,争夺受众,不加核实和查证就盲目刊登。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更新快,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媒体人员成了一套固定的新闻模式,不管事件是不是真实的,先发布出来,抢夺眼球再说。有的媒体记者甚至为了获取暴利,蓄意捏造新闻。所以,我们要提高媒体人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要做好新闻传播的教育工作,重点加强新闻媒体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媒体记者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创新新闻报道采访模式,不盲目跟风,不转发起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取信于民,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

(3)增强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

虚假新闻会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信息甄别能力降低,把关人的缺失。特别是互联网给受众提供了海量信息,由于受众的知识面狭窄,对信息真实性的求证欲不高,加上猎奇心理,在面对热点话题时不加防备地参与了讨论,无意的接收和传播了许多虚假新闻。因此,网民要自觉遵守相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文明上网,不瞎起哄,不做制造社会混乱的造谣者;同时,加强信息的甄别能力和舆论监督意识,要有质疑精神,对虚假新闻要勇于举报和坚决杜绝。

3.小结

近年来,凉山州的热点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从2015年的《泪》《我的凉山兄弟》《大凉山美姑县教育投入严重不足,12年没考出大学生》,到2016年的纪录片“天梯上的孩子”,再到“凉山孩子10年没吃肉”的谣传,每一个事件都引起了网上的轩然大波。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对凉山州的持续报道,无疑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到凉山州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凉山州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但是,仅有这些报道并不足以让人们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以至于有人能够在网络上制造谣言。

应该说,关注和讨论这些事件的参与者可能包含社会上各个群体,但是唯一缺席的却是生活在凉山州的这些事件的当事人,而如果整个新闻的传播和演变都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极有可能使得新闻离凉山越来越远,离新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因此,在诸多这样的网络事件中,我们最需要听到的是凉山人自己的声音,需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当媒体成为我们认识凉山的唯一通道时,我们便无法识别事件真伪。因此,让凉山人在网络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政府、媒体、民众等主体都参与到事件当中,才有助于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凉山,也有助于杜绝像“孩子十年没吃肉”这样的谣传。

参考文献:

【1】张敬、万光明:《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东南传播》2014年第8期

【2】刘磊:《浅析新时期虚假新闻的特点、成因和整治对策》;《中国广播》2009年第5期

【3】刘雪英:《虚假新闻的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2期

【4】徐煜涵:《自媒体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冲突与交融》;《中国报业》2017年第2期

上一条:虚假新闻成因分析屯留县纪委书记为何“被免职”? 下一条:​从假新闻“北大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看新闻从业者素养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