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虚假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祝福军恋“翻车”事件:主流媒体事实核查漏洞分析

作者:洪赟 夏亮 时间:2021-04-28

【摘要】新媒介技术背景下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加之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新闻报道零时差的过度追求,不得不遗弃新闻背景调查,导致新闻反转的丑闻频频发生。人民日报祝福援鄂女护士军恋事件便是主流媒体“翻车”报道的典型案例之一。在该案件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为形塑“援鄂女护士”于鑫慧完美形象,未对人物本身进行深度信息挖掘,在疫情期间对其个体奉献的新闻报道过于完美,让公众的期待值过高,于是,后来出现的于鑫慧援鄂存疑、婚内出轨等负面信息所带来的震动也就越大。本文将以该事件为例,用案件分析法分析主流媒体信息选择与核查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并分析漏洞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援鄂女护士;信息核查;新闻反转;虚假新闻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to some exten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journalism professionalism. In addition, mainstream media such as People's Daily have to abandon the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of news due to their excessive pursuit of the Zero differential in news reporting, which leads to frequent scandals of news inversion. The People's Daily's blessing on the love affair between a female nurse who devoted herself in the battle of COVID-19 and a male soldier is one of the typical cases. In this event, the People's Daily and other mainstream media haven’t verified the information deeply in order to shape the nurse Yu Xinhui a perfect image, which leads to the high public's expectations. Therefore, the shock brought by the neg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marital infidelity has become stronger. This paper will take this incident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loopholes in the information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mechanism of mainstream media by case analysi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loophole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Aid hubei female nurses;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News inversion;Fake news

【案例简介】

2020年4月25日,央视军事刊登一篇名为《单身兵哥哥快出现!援鄂护士小于姑娘想当军嫂》的报道,文章叙述了“95后”护士于鑫慧,以军人为榜样,逆行武汉抗击疫情,在隔离点坚守55天的故事,在报道中于鑫慧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嫁给兵哥哥,想成为军嫂”。

2020年4月26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对央视军事的稿件进行转载,并高调为于鑫慧“征婚”。

2020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全网祝福!那个想嫁“兵哥哥”的抗疫女护士如愿了》等相关报道,在文章中对于鑫慧的援鄂事迹再次进行报道,并对其与军人王林订婚给予了祝福。

然而,2020年10月12日前后,有网友爆出“于鑫慧早已结过婚”的消息,后经调查发现于鑫慧“离婚纠纷”案件开庭时间为2020年7月21日,即央视军事等媒体为其“征婚”时于鑫慧还处于已婚状态;除此之外,于鑫慧的订婚对象王林也被爆出“以不雅照片威胁前女友分手”的丑闻。随后,又有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文件表明,于鑫慧因欠债在1月份被冻结银行账户、列入失信名单。

2020年10月14号,南通卫健委证实,于鑫慧没有护士资格证,也不是医护人员。武昌区卫健委也表示其登记的志愿者中没有于鑫慧的名字。至此,于鑫慧从“神坛”跌落,各大主流媒体的官方媒体也纷纷悄然删稿。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截图)

【案例来源】

1.单身兵哥哥快出现!援鄂护士小于姑娘想当军嫂!》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3xyzFYrpGKL

2.《最美援鄂女护士人设崩塌:从“英雄”到“骗子”,她只做了这10件事》

https://mp.weixin.qq.com/s/HpcSNe-om8-scq7QivWSCQ

【案例分析】

  1. 主流媒体事实核查之困原因的思考

  2. 零时差的实效追求,事实核查缺位

    近些年来,由于主流媒体的盲目追求时效性的报道引发的新闻反转事件频频发生。从2018年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由于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将公交车坠江错误归因于女司机的逆行导致的新闻反转,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对于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的报道,引发的抢购风潮而后却被证明无疗效的反转,最后到此次人民日报关于援鄂护士身份完美形象的报道却被网友爆出身份造假的反转,如此高频率的新闻反转事件的发生,背后反映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抢新闻”的焦虑。

    客观上,事件的发生和后续是一个持续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复杂的新闻事件既需要及时向公众传达信息又需要加强连续性报道,一步步接近真相。因此,也会存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调查采访的新闻最终呈现出事实或者舆论反转的结果。但大部分情况下媒体是被时效性追赶或主观疏忽造成的,对于严谨新闻报道流程并没有严格遵守。

    在网络不同媒介主体对于新闻首发权的竞争倒逼下,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编辑片面追求报道速度而疏于证实,忽略了对于信源的审核调查。在此案中,如果记者在采访中多一些细心的背景调查,编辑对于“最美护士”的伟光正形象多一些对事实的核查,可能就会避免如此大规模的反转。

  3. 宣传高于事实,代入主观情绪违背客观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以正面宣传为主”为报道原则,“唱盛不唱衰”已然成为新闻机构的报道常态。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化让事物复杂性愈加凸显,新媒介赋权下,媒体报道与受众的互动显著性提高,民众对于完美人物形象不再迷信,加之网络搜寻的便捷性,使得查找出与新闻报道相悖的事实真相已然不是难题,这就导致新闻反转频频发生。

    对于“最美桥段”演绎,这其实是结构性表达中较为惯用的模式,也就是“好上加好”的完人逻辑。人民日报起初对于鑫慧的人设塑造来讲,其实是想通过“情缘的圆满”烘托“功德的圆满”,只可惜所谓的情缘圆满背后,却潜藏着一对“渣男渣女”。这种将宣传置于更高位置的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的违背。人无完人是常识,在媒体对于于鑫慧的过度包装下,个体变成“单向度的人”,美好面的无限放大带来阴暗面的岌岌可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阴暗面一旦被曝光就带来180度的大反转,“最美护士”从神坛跌落只是一瞬间,顺带附加着“吃瓜群众”的落井下石。

  4. 媒体之间重复转载,缺乏二次把关

    互联网上主流媒体的稿件发布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现象,特别是在某个热点事件爆出后,各大媒体之间互相转载,这些短期内重复、遍在的新闻议题是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但这种模式实际上在把关流程是存在明显漏洞的,因为一旦首发媒体存在把关错误,就会带动转载媒体多米勒骨牌式的连续错误,造成公众信任崩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本身具备极强的权威性为其信源可靠性背书,转载媒体在二次把关这一环节上往往流于形式,也就使得于鑫慧的形象反转如此让人大跌眼镜。

    把关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部分新闻工作人员的工作惰性,以及原创性的新闻创新不够和新闻背景调查缺失等问题,毕竟比起原创性报道和深度报道,转载来的更加轻松简单,但久而久之这就会造成各大新闻媒体之间区分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同质化的内容过多也会造成受众的阅读疲劳,加速受众的流失。在这个新媒介技术冲击下的媒介深度融合背景下,内容为王仍然是金科玉律。

  5. 监督机制有待完善,追责尚未落实

    在社交媒体社区的评论中经常可以看到受众诸如此类的评价:“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已被我拉黑”、“人民日报二流报纸”,这是在多次新闻反转后带来的公众的愤怒控诉。新媒体环境下,针对媒介的管控和后续责任追究的机制还不完备,使得很多媒介组织及个人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受到有力的规制。没有追责机制的束缚,就使得许多平台上反转新闻频频发生却没有充分反思和有效遏制。

    汤兰兰案中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就被指责“吃人血馒头”,挖掘受害人的隐私与痛处却不知反省,在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在没调查出事实真相之间就将公交坠江归咎于女司机逆行,给女司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人民日报也是在报道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翻车”后再次在报道援鄂女护士军恋事件中犯错。这些主流媒体应对新闻反转的措施似乎只有删稿,既没有对于公众诚恳的道歉,也没有透明的惩戒机制,最终的结果是错误一犯再犯,公众信任降到冰点、舆论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五)点击率至上,新闻泛娱乐化

    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思想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了报纸的责任问题。社会责任理论强调自由是与责任和义务相伴的,在我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更强调对人民承担责任。

    入情入理是新闻传播及报道形式的基本要求。“理”为新闻事件的客观发展态势,新闻事件的真实过程及结果;“情”为通过新闻的传播,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给观众以精神与思想上的启发。当前新闻形式取向“煽情化”,重情轻理。而在本事件中,人民日报等多家国内权威媒体为追求童话式爱情的噱头,吸引受众注意力,而将于鑫慧与军人的恋情娱乐化、煽情化,使其发酵为大众话题,然而这一事件并不具备公众性,因而追求该流量的主流媒体最终被流量反噬。

  6. 事实核查漏洞带来的负面影响

  7. 影响媒介公信力

    发生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的每一次新闻反转都是对媒介公信力的剧烈破坏,建立媒介公信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损坏它只需要朝夕之间。同时媒介公信力的损坏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次生危机,最直接的就是舆论影响力的降低,,主流媒体的社会整合与舆论引导功能被削弱,公众对于媒体提供的信息保持质疑,甚至带来新闻报道的“塔西佗陷阱”。

    更令人忧心的是受众中出现一种“期待新闻反转”的心理,即受众提升对新闻报道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真实性不置可否,期待反转发生反转的心理。部分受众因“反正新闻会反转”而开始对社会公共事务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甚至逐渐变得漠不关心。这体现了受众在各种信源混杂、不同传播力量交织的舆论场下的焦虑感。事实上,这种焦虑感理应由新闻工作者持有,即对每一篇报道都要怀有质疑之心,不断核实细节,不随意发表观点,把新闻真实性当成一个动态的、永恒的追求。

  8. 损害社会信任机制

    社会信任是指一定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认同、信任并进行真诚交往的现象。它存在于人们的共同活动之中,支持着人们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并发挥着提高效率的作用。如果社会信任崩塌,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一系列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它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塑造着社会现实,并对社会现实产生巨大的影响。公众一旦但媒介失去信任,就会附带的造成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媒体所倡导的价值观被抛弃,虚无和糟粕价值观接趁虚而入,这是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打击。

    在人民日报祝福军恋的报道中,同时对护士群体、志愿者群体和军人群体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无数兢兢业业为抗疫冲在第一线的护士、志愿者、军人没有收到如此大阵势的宣传和表彰,却将媒体的聚光灯投向身份造假、私生活混乱的于鑫慧,既寒了真正做出贡献的人的心,也带来恶劣的负面示范。

  9. 伤害新闻当事人

    主流媒体因为其广泛的影响力,其在网络上发布的新闻议题很容易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但由于互联网的准入门槛很低,网民可以自由地参与讨论之中,这使得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受教育程度差异巨大的信息主体被置身于同一信息广场,而理性的声音往往容易被感性情绪所裹挟。事实有其复杂性,而情绪往往简单,哪怕是少数人的非理性也可能煽动最大的集体无意识。在反转新闻中,处于风口浪尖的必然是涉事当事人,在情况未明真相未现的情况下,过多的新闻曝光会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和伤害。

    客观来说,对于于鑫慧本人的行为要一分为二地看。于鑫慧在武汉疫情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孤身一人前往武汉做55天的志愿服务的行为是值得褒奖的,虽然她对于自己的身份造假,但大方向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不应该对其上升到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我们应该理解人性的复杂,于鑫慧就是这样一个有善意、向往光环的普通人物,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小人物的性格缺陷或行为缺陷。

  10. 破坏舆论生态

    当新闻被一次又一次反转,受众心中会有一种被忽悠和被欺骗的感觉,比起于鑫慧护士身份造假的愤怒,受众更愤怒的是主流媒体“完美人物”的叙事方式“翻车”带来的被欺骗感。长此以往,他们面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会持有保留甚至排斥的态度,主流媒体将失去舆论引导力,这种情况下,整个舆论生态会呈现混乱的状态。

    反转新闻消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度,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媒体的资源空间也是有限的,当反转新闻频繁出现占用过多资源吸引社会关注度的时候,一些本应该受到公众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却被其覆盖,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现象,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消耗与浪费。

  11. 案例对策建议

    (一)牢记职责使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此,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需要牢记新闻使命,更需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对待新闻工作应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并提升自身新闻素养,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三大意识应同时具备,以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

    (二)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完善从业者的新闻伦理培养体系

    数字信息时代,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各大媒体为抢夺“首发”竞争激烈,部分媒体为时效性而放弃对基础信息的核查,新闻真实性面临严峻挑战。愈是如此,主流媒体愈应牢记“真实是新闻之生命”这一基本原则。失去了真实性与权威性,主流媒体也将失去立足基石和存在价值,沦落为二流媒体。

    因此,主流媒体应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自觉为民众输送真实信息。除此之外,主流媒体之新闻从业人员还需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新闻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的职业态度。近些年来,新闻背后所蕴含的商业利益诱惑日趋增加,多数媒体以及媒体人抛弃了职业要求以及职业初衷。所以,需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新闻伦理观念的培养,完善培养机制。

    (三)加强审核监管把关,多渠道求证新闻真实性

    由于数字时代信息呈井喷式爆发,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新闻审核环节中。不可否认的是,人工干预与人机结合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一种新闻审核模式。但客观上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远无法满足爆炸式增长、情况复杂的互联网内容审核需求。

    因此,对于主流媒体而言,一方面,要完善算法技术,提升人工智能的审核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控制内容风险,降低虚假新闻的转发发布,减少因媒体重复转载虚假信息而带来的新闻失格。另一方面,在智能化审核海量信息的基础上,人力也需及时介入以加强对事实的审核。主流媒体的各位专业人士需深度介入到审核环节之中,从源头上堵住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的通道。各大主流媒体应该在网络媒体上发布信息时就要对信息来源进行严格把关,在采编、发布等每个环节严把关、严要求,多渠道求证信息可靠性,加强信息的审核过滤。既不能在网络上随意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报道,也不能在实地调查时敷衍了之。当面对争议性较大的消息来源时,应对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深入调查,或者对新闻线索进行舍弃,从而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四)完善法规,全面建立虚假新闻危机后的问责制度

    如今,主流媒体新闻失实频频发生,依法对假新闻进行精准治理需提上日程。相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通过更加细化的手段堵住源头,抑制虚假新闻的散播。一旦出现虚假新闻的情况,就应立即开展虚假新闻事件的问责工作。所以,相关部门需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针对虚假新闻事件作出全面调查,还原事件真相,并且要求媒体公开道歉,对事实予以澄清,对违规媒体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公告;此外,提醒网络新闻媒体行业从中吸取教训,做好反省工作。

    全媒体时代,受众每天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网络媒体的发酵,许多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热点,引起激烈的舆论讨论,然后被推翻演变成反转新闻。这些事件经过反转,必然会对新闻当事人、新闻媒体以及社会环境造成较大的伤害。为降低反转新闻带来的不利 影响,就需要主流媒体及时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在新闻传播的初期对信息来源进行合理把关、从源头上杜绝反转新闻发生。在反转新闻发生的过程中及时澄清事实,全面报道事件真相,帮助受众答疑解惑;在反转新闻发生的末期合理引导舆论,将偏激的舆论场引向正轨,从而维护社会舆论场的稳定。

    注释:

    [1]余林.大数据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防范新闻“乌龙”[J].科技新闻传播,2019,10(42).

    [2]李可可.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新闻传播,2019,10(103).

    [3]吴桐.全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的担当[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86).

    [4]刘田.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6):9-10.

    [5]左翊廷,洪弘毅.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娱乐至死》新解读[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17-18.

上一条:从“广西武鸣泡药沃柑事件”探析当下虚假新闻伤农问题和媒体道德伦理失范现象 下一条:从百度新闻发布章子欣父亲感言分析当下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和对策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