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杀医案
时间:2016-10-12
【摘 要】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生杀医事件。如今,中国式医患纠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闻媒体大量地集中报道“医闹”、“杀医”事件,扩散暴力情绪、引起大众恐慌、激化社会矛盾。媒体在报道医患冲突时应该增强解释力和公信力,促进专业的医学知识在公众中的接受和积累,提高公众的医学素养和的分辨能力。
【关键词】哈医大杀医案;医患冲突;媒介报道;现实暴力
【Abstract】In March 23, 2012,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a medical incident occurred. Nowadays, Chinese doctor-patient dispute has become a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A lot of media reports focused on "medical" and "medicine to kill" event, spread violence mood, cause mass panic and intensify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media should enhance the explanatory power and public credibility, promote the accept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knowledge in the public, improve the public'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edical and medical.
【Key words】kill medical eventin HMU;doctor patient conflict; media report;realistic violence
【案例回顾】
2012年3月23日下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患者捅死、捅伤多名医生的事件。其中,一位前程无量的年轻医生无辜被害,其他三名医生、护士也不同程度受伤,而凶手还是一个未满18周岁的少年。
杀人嫌犯李某某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曾经在2011年4月到哈医大一院的风湿免疫科进行过住院治疗。来自当地公安机关的通报称,2012年3月23号9时许,李某某乘火车再次来到该院治疗,医生经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专治肺结核病的哈尔滨胸科医院检查治疗。当天下午,李某某做完检查后再次来到医院找到医生,并带来其在胸科医院的检验结果。医生认为,该患者的肺结核病经过前期治疗业已好转,但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3个月,才可进行进一步治疗。该医生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陪同杀人嫌犯看病的家属——名老年男子与她沟通得较好,并未产生矛盾,而患者本人一直在屋外等候。该医生接待完该患者几分钟后就离开医院,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李某某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离开医院半个小时后,又返回诊室伤人。2012年3月24日,哈医大一院对此事的情况进行了通报:“16时30分左右,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医务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时,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大家躲避不及,一名实习学生颈部鲜血喷涌。”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行凶后,又向自己身体捅了三刀,并逃至哈医大一院门诊部的急诊室包扎伤口,当场被接到报警而来的警察抓获。
血案凶手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希望用药物“类克”治疗。但是因为凶手此前已经在肺科医院确诊肺结核,所以医生建议凶手先抗痨治疗后,再来用“类克”。凶手对此不满,认为这是医生在变相拒绝治疗,由此动了杀机。查阅相关医学知识可知:医院医生绝非有意刁难患者,而是根据其身体状况,给出了一份专业的诊疗建议。然而,这样的建议却被患者误读了,冲动的暴力下终酿悲剧。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案件中被刺死刺伤的几名医生,此前根本没有为凶手进行过任何诊疗。也就是说,这并非一起典型的医患纠纷事件,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过节纠葛,只是纯粹的暴力伤害案件。总之,这既不是那种医患关系长期紧张之后处心积虑的报复,也不是当场爆发激烈对抗后的失控之举。凶手很可能是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始终无法看到治愈的希望,精神上焦虑过度,求医不顺之后心理防线随即崩溃,以一种报复社会的疯狂心态,向无辜的医生举起了屠刀。
在该事件发生后不久,人民网发出这条新闻,并在原因可能没查明的情况下,用了“疑因医患纠纷”字眼,某网站转发之后的一项调查“读完新闻后心情如何”显示,参与的6161人中高达4018人选择了“高兴”。对此,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反思:传媒人不应在报道中有意识地确立甚至鼓励一种仇恨。
【案例来源】
http://wei.sohu.com/20120326/n338979854.shtml
http://www.jcrb.com/IPO/yjjj/201204/t20120417_844546.html
【案例分析】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用“生、老、病、死”四个字来概括。而有这样一种职业可以完整地贯穿这个过程——医生。然而,也就是这个民众接触最多、依赖最深的职业之一的从业者,其被杀、被伤的事件却屡屡被摆上新闻头条。而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每次相关事件发生后,在绝大多数人强烈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为时,少数人却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在腾讯网的一项调查中,对某一杀医事件的态度表示“高兴”的竟然占比例高达65%。相信这样的结果绝对会令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感到心寒、心碎。中国式医患纠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患者与医生互相指责,充满怨气。最高法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等犯罪案件155件。这其中还未包括搭灵堂、烧纸钱、拉横幅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些愈演愈烈的“医闹”事件,混合着社会对于医疗现状的不满情绪,却总能发酵成为舆论热点。
医闹惨剧让人悲痛,患者暴行让人愤怒,但悲痛和愤怒之外,更需要的是反思。从新闻伦理来看,上述事例一起媒介暴力的典型案例。新闻媒体不仅一窝蜂地、大量地集中报道“医闹”、“杀医”事件,扩散暴力情绪、引起大众恐慌、激化社会矛盾;还进行了偏颇性的导向,鼓励仇恨——正是媒体应该为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买单。大量的血腥杀医案报道,会影响到受众对现实世界认知的重构,增加受众对“黑暗世界’的臆想。“这一观念将提升社会公众对暴力的普遍容忍,对控制暴力希望渺茫,继而认为使用暴力是在暴力社会中求得生存的必要手段。”[1]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以及医患矛盾的剧烈度,与媒介对该类事件的负面曝光是成正比的。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眼球经济”时代,不管事实究竟是如何,新闻媒体只要打出“医患纠纷”的幌子就可以使得群情激昂,就可以引来无数点击率。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是没有是自主思维的,只是盲目地跟着媒体走。更何况医患关系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群众里有不少人的亲朋好友、家人相熟有过因病致贫或者因贫放弃治疗的遭遇,他们在尚未弄清楚抑或是根本不屑于弄懂医疗过程,就已对医院充满了恐惧、怀疑和怨恨。这种恐惧、怀疑和怨恨,一经点燃,就可以一呼百应了。
趁“医闹”消费脆弱医患关系的媒体最无情。媒体似乎是为他们理所当然认为是弱势群体的患者振臂高呼,却从不会为新闻的煽动效应而引起的民怨和使决策者犯错而负责。“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事件中,媒体的报道乐于揭丑,这本是媒体的职责,无可厚非。可在大量的医患对立事件的后面,还有许多医患和谐的事实。”[2]媒体增加对医患和谐关系的报道,可以传播社会正能量,让血腥和暴力远离社会。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新闻对医患冲突事件的建构需要提供可以被证明和证伪的专业医学知识,增加新闻的解释力和公信力,同时促进专业的医学知识在公众中的接受和积累,提高公众的医学素养和对医患冲突新闻的分辨能力。”[3]如此方能构建一个健康传播的环境,并使媒介暴力远离你我他。
【参考文献】:
[1]石义彬,张卓.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04(12): 116-119.
[2]张帆.媒体报道的负面效应分析——基于杀医事件的思考[J].青年记者, 2014(8): 43-44.
[3]涂光晋,刘双庆.社交媒体环境下医患暴力冲突事件的媒介呈现研究[J].国际新闻界, 2015(11): 33-47.
【观 点】
白岩松:一定要再次强调一下,这不是什么医患纠纷,因为他杀死的这个医生其实跟他的治病过程都没什么关系,而且医生对他的诊治,我们通过各个方面去了解,没有问题。但是他失控了,也许是长期以来不管是媒体还是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一种仇恨在逐渐的累加,在这个孩子的脑海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于是他掏出了刀子,伤害了别人,其实也伤害了自己的一生。我觉得我们要自身也要反思,我们传媒人恐怕也有责任,在过去很多的事件当中,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哪儿有问题就批评什么,而不是在报道当中去有意识地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在确立一种仇恨,甚至在鼓励一种仇恨,我觉得从此之后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来源:http://news.cntv.cn/china/20120326/123448_2.shtml)
曹林:我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舆论在反思医患关系时的摇摆。当发生一起患者被伤害的事件后,舆论会高举道德大棒,把医生当成敌人,一边倒地站到患者那一边,严词谴责医德的堕落和医风的败坏。而过段时间发生一起医生被伤害、被羞辱的事件后,舆论又会站到同情医生的那一边,谴责患者的蛮横、偏执和极端。关于医患关系的舆论风向,随着这些极端的个案,不断发生着周而复始的情绪化摇摆:患者被伤害了,就同情患者,谴责医生;医生被伤害了,就批评患者,同情医生。
(来源: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5688938.html)
上一条:《深圳晚报》记者进入太平间偷拍姚贝娜遗体 下一条:“抗日神剧”中的传播伦理问题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