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暴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暴力  > 正文

以“柳岩伴娘门”事件看网络舆论的道德绑架现象

作者:黄鹤林 时间:2016-10-18

【摘 要】道德绑架现象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到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都屡见不鲜,本文将具体分析“柳岩伴娘门”事件中存在的道德绑架现象,从而探讨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对公众人物进行道德绑架?我们可以用何种方式减少这种行为,从而理性地对待热点事件?

【关键词】伴娘门;自净化;道德绑架

【Abstract】Moral kidnapping from the daily life of our side to the cusp of public opinion focus is not uncommon.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 moral kidnapping phenomenon in the incident of "Liu Yan maiden door", so as to explore why people are keen to moral kidnapping of public figur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moral abduction. How can we reduce this behavior to rationalize the hot events?

【Key Words】maiden door Self-purification moral kidnapping

【事件回顾】

2016年3月30日,娱乐明星包贝尔大婚,邀请同行好友参加婚礼。当日下午,网络某账号发布一则短视频,点爆了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潮。视频的内容是包贝尔和5位伴郎抬着柳岩,准备将其往不远处的游泳池里面扔。过程中,柳岩一直发出尖叫,展现出受到惊吓的样子,而伴郎们仍然起哄玩闹。贾玲作为同行伴娘团的成员之一,在伴郎哄抬新娘的过程中,阻止伴郎将柳岩扔下水。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贾玲放话“这件事情很简单,红包就能解决”,于是伴郎们看伴娘们的意愿坚决,才纷纷作罢。

3月30日,该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两小时之后,实时评论量就达2万,当日实时热搜榜排在首位。网友评论焦点由婚礼闹剧本身延伸到各地闹新娘的文化陋习,评论内容五花八门。接下来各个网络大V纷纷就此热点事件展开评论,激起网友义愤填膺的“键盘运动”。

3月31日,舆论持续发酵,伴郎团的个人微博已被网友的骂声包围,评论内容不堪入目,道德狂热分子加以挑逗公众的眼球,以“揩油”、“袭胸”这些字眼引发网友的炮轰。接下来对于新郎的各种“扒皮行动”开始,例如挖出韩庚曾经的黑料——年少时偷过电脑;杜海涛发布“骂人”微博继而秒删等等。

4月1日,柳岩本人发布视频表达歉意。大意是其本人与伴郎们都是好朋友,对这次婚礼所造成的影响深感抱歉,并希望网友们祝福这对新婚夫妇。视频发出以后并没有平息网友们的愤怒,话题走向变成了“错的的是伴郎,为何要柳岩认错?”当日,包贝尔在其微博上也发表了长文致歉,文中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其中提到了本来设计的撕名牌的游戏环节因为衣服被海关扣压所以临时改为推新娘入水。

4月2日,广州海关回应包贝尔称“这锅我们不背”,意指衣服被扣压的理由是借口,随之包贝尔本人被网友再度指责道歉不真诚。

直至9月中旬,包贝尔参加某档综艺类节目中将婚礼闹剧的整个过程全盘拖出。主要内容是:1、婚礼上没有邀请记者,闹伴娘的视频是有人故意拍摄发给公众号的;2、包贝尔本人和柳岩是私交非常好的朋友,闹伴娘是他本人临时起意的,并且丝毫没有借机“猥亵”的念头;3、衣服扣压在雅加达海关,和广州海关没有关系,但是当时网友并不相信这个事实;4、在事情发酵的过程中,他没有意识到严重性,也没有给予及时的积极地回应;5、事情过去后的几个月里,他认真回想了整个事情,意识到自己真的做错了,并且在微博上借生日之机发表了《心里话》的长文,给予致歉。

【案例分析】

关于道德绑架的定义中提到:大众出于某种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对公众人物施加舆论压力,迫使他们做出符合道德倾向,停止违背道德倾向的行为。几千年来,我国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熏陶,在普罗大众心里或多或少都埋下了“非黑即白”的二元价值观,即不按照传统是非观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并且应当受到指责。

网友调侃说,名人们最害怕的就是灾后捐款,不捐会有人铺天盖地骂你不爱国,捐少了会有人说吝啬、一毛难拔,捐多了还会有人说你看吧,这些名人赚钱就是容易,出手这么阔绰。作为公众人物,其让渡了一定的隐私空间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从这个角度来讲,名人们的确要更加谨言慎行,做好公众的榜样;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名人的所有举动都需要放在公众的“放大镜”之下,拿来细细揣摩甚至进行道德抨击。公众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人们对这类事情的关注度越高,就会失去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的兴趣。因为批判远比理性讨论来的更为容易,前者是情绪发泄,而后者是观点的博弈。

从“柳岩当伴娘被戏弄”的话题热潮中我们可以将舆论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就事论事类;这类网民多是为柳岩本人鸣不平,伴郎团太粗暴等方面发表观点;2、“立意”拔高类;这类网民的观点多是,柳岩走的是性感女星的路线,但不代表性感就可以被不尊重;伴郎团等等人物属于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应该起到引导大众的表率作用;3、挖祖坟类;将涉及此次事件的明星的往事特别是难堪的丑事扒出来,让大家更有力地对其本人进行道德批判;4、捕风捉影类;这类网民通常最擅长“大家来找茬”,哪里的细节和本人说的有出入,谁取关谁等等都可以大作文章。例如“包文婧(包贝尔妻子)取关柳岩”、“伴郎拉柳岩落水细节分解图”等等。

事情原委和网友们指责的内容在上文都做了简要的梳理,我并不否认对“闹伴娘”这个婚礼陋习的批判是一种正义之举,因为在文化沿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们的交流讨论去粗取精。柏拉图说,道德是整体高效地和谐。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才会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人们认为超越正常行为尺度的“闹伴娘”行为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现,并且对借机“猥亵伴娘”的行为更是怒发冲冠,因此“柳岩伴娘门”短视频发布之后才会引起激烈的社会讨论。公众人物做出有失偏颇的行为从而遭遇民众的舆论监督,是极为正当的现象,并且正因为有了民众的眼睛,才能让公众人物自觉地规范言行举止,发挥更好的社会引导作用。

但是,倘若理性的舆论监督和讨论演变成为了一场情绪宣泄的骂战,由骂战而滋生的种种猜想强加于公众人物,让其为莫须有的“罪名”道歉,就俨然是一场大众的“道德绑架”。闹伴娘固然不对,挖伴郎黑历史从而得出“出道前品德就差,所以现在闹伴娘的行为也不足为奇”的论断,这样的归因逻辑实在荒谬并且令人害怕。人性复杂,历史长河里每个人都会做过一些“错事”;人性的意义在于能够包容对方曾经的“不好”并且鼓励其往“更好”的方向走下去,而不是像记事本一般时不时拿出来翻翻并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你,从而获得道德优越感。铭记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警醒,这种扒历史的行为太过苛责。

人们总爱接受与其想法一致的判断而不愿意相信事实。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所有的舆论都是谴责的,没有别的声音。当面对同一个事实都是整齐划一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更该保持警醒,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包贝尔致歉中提到衣服被海关扣押的事实,被网友@广州海关,广州海关表示不背这个“黑锅”,意指包贝尔撒谎,于是这条微博同样被疯转,开始了又一轮的道德轰炸。数月之后的节目中包贝尔指出,他根本就没有提到广州海关,他们的行程路线也不经过广州,衣服是在雅加达海关被扣押。当时他们让雅加达海关出具的文书证明并予以微博说明,但是转发量却寥寥不到1千。人们往往偏向接受带有戏剧性地,符合自身心理期望的信息。

我们常借网络有“自净化”功能来应对网络的言论乱象,但是以“柳岩伴娘门”事件为例,这个“自净化”的过程周期很长,在面临大众情绪宣泄的那个当下,被批判方也许说什么都是错的。当公众的肾上腺素慢慢褪去之后,给予对方说话的机会,呈现完整的事实原貌,但当初的语言暴力所造成的伤害却无法挽回。

文明开化的标志之一是人们对于事情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人们有了更多的理智和包容。这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每个人有着外力束缚和内心的坚守。听取多方的声音,用头脑而非情绪去判断事情,不随意进行道德批判,或许人们在社会发展的空间里将会得到更多的宽容和爱。

上一条:从“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感受媒介逼视的力量 下一条:“未让座被骂”是道德绑架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