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伊拉克情报门”新闻源被迫自杀
时间:2018-01-07
【摘要】在BBC与英国政府关于情报门进行争论之际,卷入斗争的新闻源凯利博士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BBC未经凯利同意将其作为新闻源,并曲解凯利的言论为自己的观点服务,随后又同英国政府公开凯利新闻源的身份,使凯利陷入压力的旋涡。媒体需要正确对待新闻源,尊重新闻源的生命,避免下一个凯利的悲剧诞生。
【关键词】新闻源;保密;情报门
【Abstract】At the time the BBC argued with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bout the intelligence portal, Dr. Kelly, who was involved in the struggle, had already left forever. BBC did not use Kelly as a news source, and misinterpreted Kelly's remarks for his own point of view, and then with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o open the status of Kelly news source, Kelly pressure into the vortex. The media need to correctly treat the news source, respect the life of the news source, to avoid the birth of the next Kelly tragedy.
【Key Words】News source;confidential;information case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事件回顾】
2003年5月22日,从伊拉克返回的BBC军事记者吉利根,以介绍此次伊拉克之行为由,在伦敦市中心一家旅店约见了英国国防部生化武器专家凯利博士。5月29日,吉利根在BBC“今日”节目报道中称,一位了解内情的资深消息来源透露,英国政府为了争取公众支持,在一份政府文件中人为的加入了伊拉克可在45分钟内部署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说法,而授意这样做的人,是布莱尔政府的新闻主管坎贝尔。节目播出后,在英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是否误导议会和公众,成为焦点问题,英国“情报门”事件继续发酵。
就在英国政府与BBC长达两个月的唇枪舌战之间,凯利博士感到自己很可能就是报道中所说的消息来源,于是他给国防部写信说明了与吉利根见面的情况,并表示自己无意诋毁政府的对伊政策。接到信后,国防部官员对凯利未经允许会见记者一事进行了质询,并对他无视纪律的行为进行了申斥。但国防部承诺,将为凯利保密,不对外公布此事。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国防部官员承诺的那样。国防部长胡恩马上将凯利与吉利根见面之事告诉了政府新闻主管坎贝尔。随后,首相府和情报部门经数次磋商后决定,凯利需接受议会外事委员会质询。7月8日,英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国防部一名官员已承认与吉利根见过面。当晚国防部通知凯利,他的名字有可能在媒体曝光。得知身份将被公开后,凯利显得心事重重,更加沉默寡言。第二天,又一意外事件进一步增大了凯利的精神压力。晚上7点30分,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尼克·卢福德未经预约突然到访,并提出《泰晤士报》准备为凯利找一家宾馆暂住一段,条件是为他们报纸写一篇文章。凯利当即回绝,但他也意识到,媒体不会再对他“手下留情”了。为了摆脱媒体的追逐,凯利夫妇来到了英格兰东南部的康沃尔半岛。然而,秀丽的自然风光并没有减轻凯利的压力。7月11日,凯利电话得知即将出席的听证会将被电视转播。这一消息令凯利深感不安,因为这无异于在公众面前继续公开对他进行申斥。7月15日,凯利在议会外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公开亮相,并受到了一些议员类似审讯般的严厉质询。在这次调查中,凯利承认曾见过BBC记者吉利根,但否认自己就是吉利根报导的主要消息来源。他说,吉利根报导中所说的,并不是他们当时的谈话内容。这与吉利根所言正好相反。这次听证会凯利表面虽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紧张,但内心深处却受到了沉重打击。听证会后,凯利变得疲惫、紧张、孤僻。没有人给他打电话,更没有人和他交谈,他得不到外界的任何支持。那段时间,凯利感到非常痛心,他没有想到,曾承诺为他保密的国防部和BBC都欺骗了他。他辛辛苦苦勤于职守这么多年,在最需要关心和支持的时候,等到的却是死一般的沉寂。在此期间,他几次向夫人提到,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对眼前的一切都很失望。不幸的凯利,最终选择用生命来控诉BBC与国防部的背叛,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痛苦。
【案例分析】
一、新闻来源保护
“情报门”事件中的凯利博士死了,成为了英国政府与BBC斗争之间的牺牲品。在悲痛凯利死亡的同时,还有一件事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凯利的身份----BBC所谓的新闻源。可以说,保护新闻源,是西方新闻界若干伦理准则中的最高准则。即:除了报社内部人员外,新闻源不能对外公开。即使司法部门要求报界交出新闻源,也不得违背新闻源保密的原则与权利。但是,无论是BBC还是英国新闻部门,都没有保护好凯利,反而把他公诸于众,让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首先,BBC在没有经过凯利的允许下,将他作为新闻源,成为报道中的资深消息来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凯利成为了BBC的信息来源,卷入了一场媒体与政府的战争中。同时,根据凯利的交待,BBC的报道与他接受采访的内容存在很大的不同,BBC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凯利的谈话进行了蓄意夸大,BBC在引用信息的真实性上,也没有保证还原新闻源的语言。
而导致凯利自杀的,也正是这两个原因。由于凯利莫名成为BBC的新闻源,导致凯利遭受了来自政府的压力,上级含蓄的责怪,新闻部门要求公开听证会,都使凯利生活在压力中。更严重的是,BBC的报道曲解了凯利的意志,直接让凯利与政府站在对立面。接着,其他媒体也纷纷涌来,BBC的导火索,让本应该与此事无关的凯利成为了“情报门”的中心。明显,势单力薄的凯利斗不过政府和媒体,在两者的摆布中走向死亡。
二、对策与建议
在引用新闻源方面,媒体应该十分慎重。将新闻源的信息真实无误的反映出来,是媒体的职责,也是新闻源存在的意义。媒体引用新闻源,需要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无误的反映新闻源的信息。同时,媒体对新闻源要提供必要的保护,不能过分暴露新闻源的信息,不得影响新闻源的正常生活。
在引用新闻源时,保护新闻源可能使媒体利用这个规则捏造、编造新闻。但是暴露新闻源,也会对新闻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媒体的报道时,尽量不要引用匿名新闻源,报道经过证实的、真实的信息。在不得不引用时,媒体又会陷入伦理困境。这个时候,媒体可以选用中庸之道,在新闻源保护与新闻真实性之间把握适当的度,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霍速.新闻源失实与记者采访的法律责任[J].新闻传播. 2006(06)
杨保军.简论隐匿新闻源主体中的道德问题[J]. 杨保军. 新闻界. 2010(01)
【案例来源】
http://tech.sina.com.cn/me/2003-07-21/1157211624.shtml
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1000/20030719/11508991.html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