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事件报道中看自媒体的伦理缺失
时间:2021-10-30
【摘要】
2020年10月1日,一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留下一封遗书。该事件发生后,大小自媒体账号纷纷进行报道和评论,表达对该男生的哀悼。但在这些报道中,大都出现了对自杀事件报道的伦理缺失问题,包括展示遗书、美化死亡、错误引导读者、未能提供相关援助等。中国自杀事件发生概率较高,不正确的自杀报道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模仿自杀或心理创伤等负面后果。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分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自杀报道;媒介伦理;自媒体时代;黄色新闻
【Abstract】
On October 1, 2020, a graduate student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mmitted suicide in the laboratory, leaving a suicide note. After the incident, we media accounts of all sizes reported and commented on the incident to express their mourning for the boy. However, in most of these reports, there is a lack of ethics in suicide reports, including the display of suicide notes, beautification of death, wrong guidance of readers, failure to provide relevant assistance and so on. China has a high probability of suicides. Incorrect suicide reports may lead to a series of negative consequences such as imitative suicide or psychological trauma.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phenomenon and proposes possible solutions.
【Key words】
Suicide reports; Media ethics; We media era; Pornographic news
【案例简介】
2020年10月13日凌晨,网友@红烧土豆叶 在微博发布疑似遗书,称自己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三年级学生,因课题实验长期受挫可能面临延期毕业的压力,选择在实验室结束生命,希望下辈子做一只猫。对此,大连理工大学在10月14日上午发布公告确认了事情的发生并作出简要回应。
随着事件发酵,大连理工大学的情况通报已经获得9千余次转发。事件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大连理工通报一研究生实验室身亡#这一微博话题已获得6.5亿次阅读和3.4万次讨论。该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遗书也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案例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aG4mM-Rc0A0hqpq_il-elQ
2.https://mp.weixin.qq.com/s/hsFV7RRMBoxbWAHGLeRTlw
3.https://mp.weixin.qq.com/s/_crUAZQoS02LMTjS73SFNQ
4.https://mp.weixin.qq.com/s/b1abxrBdF7XJR7c1pcn7vg
5.https://mp.weixin.qq.com/s/CW6_NhnwhCuaTZg1iCBrvw
【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治疗关怀的普及,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能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但在此次案例中,许多公众号文章在报道评论该事件时为了追求煽情感人,出现了展示遗书、美化自杀等违背新闻伦理的情况,在此做一简单列举。列举内容仅代表原文公众号观点。
(一)将自杀报道放在公众号头条
(图片来源:公众号青年计划)
(二)展示遗书
(图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实验室自缢身亡,遗书曝光,4大细节惹人痛心,微信公众号:研究僧)
(图片来源:大连理工研究生实验室自杀:孩子,迈不过去的坎儿,可以不迈,微信公众号:河南省教育网)
(三)展示自杀场景
(图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实验室自缢身亡,遗书曝光,4大细节惹人痛心,微信公众号:研究僧)
(四)美化自杀
我想,如果他来世投胎又成人,应有一个让他不那么怀疑自己的环境。
(来源: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自艾的遗书也是一场控诉,微信公众号:新德益新传考研)
第4个细节,来生愿做一只猫。遗书中写下辈子的,都是对世界、对生活还留有遗憾的。最后,没有对家人的叮嘱,只留给亲人朋友一句“顺顺利利”。然后祝愿国家繁荣昌盛。让人想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实验室自缢身亡,遗书曝光,4大细节惹人痛心,微信公众号:研究僧)
(五)错误地造成“一死成名“的假象
标题:百万网友揪心!研究生凌晨发遗书“再见”:自己心态一块块碎落下来
微博发出后,相关话题阅读量达2.9亿,讨论3.8万,不少网友留言宽慰他,希望他不要想不开。
(微信公众号:新闻坊)
(六)缺少正向引导,报道在哀伤痛苦里结束
文章结尾:小坊不知道他有多少个自我纠结又难熬的黑夜,放弃自己生命的念头又是从何时开始盘旋于他的脑海中。下辈子愿你……
(来源:百万网友揪心!研究生凌晨发遗书“再见”:自己心态一块块碎落下来,微信公众号:新闻坊)
一、自杀事件报道伦理规范缺失成因分析
(一)事件特殊性,更容易引起过度共情
本次事件是一位研究生由于不堪学业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生命。而微信公众号作者中高级知识分子较多,大多经历过同样的学业阶段,有过类似的经历。即使是没读过研究生的人,经历高考、期末等时段,也很容易在此次事件中共情。这导致了作者在新闻写作中没能保持理智,过多诉诸情感,并试图同样引起读者感同身受的悲痛感。
此外,该生在微博发布的遗书也比较特殊,内容比较轻快,透露出无奈和不舍,更容易激起人的感伤情绪。许多新媒体作者一方面为了全面展示事件过程,一方面为了借这封遗书传达出情真意切的伤痛感,便不假思索地完整将遗书摘录在公众号文章中。以达到煽情感人的目的。
(二)试图表达人文关怀,但过犹不及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治疗关怀的普及,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能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媒体不再对自杀者冷嘲热讽,而是表现出理解和心痛。但公众号在表达“理解“的过程中,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在言语中透露出些许对自杀行为的认可,甚至表达出”下辈子会更好“、”下辈子会成为一只猫“等内容。这种美化自杀、赞美来世的表述无疑没能正确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正确含义。尽管该生确实在遗书中表达出对来世的向往,但媒体不能就此一味抒情,而应当进行澄清和引导。
同样地,一些文章为了表现事件热度,展示了该事件极高的轰动性和讨论度,试图表现人文关怀。但这种报道方法会容易使人产生“死了才会有人关心“、”自杀就会被关注“的错误想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三)自媒体账号注重流量和煽情,缺少伦理规范
不可否认的是,当日该事件讨论度很高,不少自媒体账号为了点击量和阅读量,争相报道该事件,直接以“自杀“为大标题,并放置在头条,配以煽情动人的文字。
大多数公众号一味渲染此生的痛苦和来世的幸福,将文章结束在“这辈子很痛苦了,愿你来世能幸福“之类的语调中。在上述五篇案例中,没有任何一篇公众号文章提供了自杀援助热线,仅有一篇对心理状况的纾解做了点到为止的两句劝解,这显然是不够的。这些种种乱象都表明了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博热度,生产煽情”黄色新闻“,缺少伦理规范。
二、自杀事件报道的伦理思考
自杀新闻或自杀报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自杀新闻是指的是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广义的自杀新闻包括自杀资讯性报道、事件性报道、治疗性报道等,如对自杀及自杀干预相关的救治、预防、专业性救助信息、危机干预科普知识。
本文采提到的“自杀事件报道”值得是狭义的自杀新闻。此类新闻在报道中需要尤其谨慎,否则会造成无法预料的负面后果。
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目前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逾80万人自杀身亡,成为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二大死因。
我国的自杀率近几年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自杀身亡者的绝对数在世界上仍然排名靠前。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2012年的自杀人数在世界上占第二位 。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170万人因亲友自杀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 ,是自杀人口大国。
1974年,美国传播学者菲利普斯首次提出“维特效应”的概念,指出“自杀”在公共话题中的出现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模仿现象,引起了人们对“自杀”事件作为一个公共议题的警醒和反思。此后,“维特效应”被广泛讨论。
国内一个经常被用来证实该效应的例子是著名香港影星张国荣自杀。2003年4月1日,香港明星张国荣跳楼自杀被报道后的9小时之内,仅香港就有6人以同样的方式自杀身亡 。
该效应主要表现在:自杀一经媒体报道实际自杀事件明显增多;自杀事件的增多发生在自杀新闻报道后而不是发生报纸报道前;而且持续影响时间主要在十天内。
之后又有学者证实了特定时间段内媒体自杀报道量与随后的实际自杀数量之间有某种联系,其中电视媒体产生的影响最为强烈,同时建议,精神健康专家、自杀专家应该与媒体专业人士合作,以减少伤害。
三、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出台针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的规定或指导性意见。而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一旦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忽视问题,会对社会、自杀者家属等造成不良影响。而全球超过 100 项研究发现,传染风险是真实存在的,负责任的报告可以降低额外自杀的风险。仔细报道自杀可以改变观念,消除神话并使公众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当媒体报道包含有用的资源以及希望和康复的信息时,可能会导致寻求帮助。这说明了正确处理自杀报道的重要性。
此次事件中,各大官媒对次事件比较谨慎,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百家号平台和微博平台进行搜索,均未找到大篇幅分析报道。针对该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自媒体账号中。这里针对自媒体自律和行业监管两方面提出建议。
(一)自媒体在自杀事件报道中斟酌生命分量,不一味煽情
网站https://reportingonsuicide.org/为自杀事件报道提供了全面详细的指导,包括报告内容的选择、语言的使用和资源的提供等。具体操作方面包括避免分享遗书内容、避免将自杀作为对困境的常见或可接受反应等、避免将自杀美化或浪漫化,而应当报道应对技巧、支持和治疗对大多数考虑过自杀的人都有效等。
博客作者、公民记者和公共评论员可以通过发布帖子或治疗服务链接、警告标志和自杀热线来帮助降低传染风险。比起渲染感同身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更应当介绍希望和康复的故事,分享有关如何克服自杀念头和提高应对技巧的信息,提供自杀帮助的信息。
自媒体在报道自杀事件中应当自觉主动学习相关技巧,这不止是对报道的负责,也是对生者和死者的负责。
(二)监管部门加快立法步伐,必要时进行舆情监测
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制定正式的新闻法规来指导和约束新闻报道活动,法律上的漏洞导致新闻媒介在行使新闻自由时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社交网站常常成为对死者的纪念,应该监控是否有伤害性评论和其他人正在考虑自杀的言论。留言板指南、政策和程序可以支持删除不适当的帖子。同时,应当对自杀等文章进行规范审核或敏感词设置等,进一步明确报道规范。
四、结语
除大连理工自杀一事外,高校学生自杀报道比较普遍,只要出现校方通报,自媒体账号们就闻风而动,表达哀悼,渲染痛苦,博取热度。媒体需要正视“自杀“一事,重新对生命和死亡进行理解,除了避免冷漠、嘲笑或不理解,也要避免歌颂来世、美化死亡等不正确的生死观的报道风气形成。
【参考文献】
[1] Reporting on Suicide. 2021. Home - Reporting on Suicide.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reportingonsuicide.org/> [Accessed 5 June 2021].
[2]周红.创伤性报道伦理规范研究——以2009-2013年《新京报》自杀报道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02):116-120.
[3]朱自立,许燕,单雯,张宏宇.媒体自杀报道对象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3):299-301.
[4]陈昌凤.如何报道与传播“自杀”事件——“直播自杀”的传播伦理问题[J].新闻与写作,2015(01):52-54.
上一条:以甘肃越野事故中媒体对遇难者黄关军的关注为例浅谈对听障群体的标签化报道与伦理失范 下一条:以巴南幼儿园伤人事件为例探讨社交媒体语境下灾难性新闻信息传播与新闻报道的现状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