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东南亚海鲜食品业奴役事件思考

作者:王壬壬 时间:2021-10-31

【摘要】

美联社四名女记者麦克道尔(Robin MacDowell)、图森(Esther Htusan)、梅森(Margie Mason)和门多萨(Martha Mendoza)经过18个月的跟踪调查,用10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系统地揭露东南亚渔业普遍存在的强迫劳动、滥用奴工的系统性问题,最终解救了2000多名被囚禁奴役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东南亚渔民,8名施虐人员也已被定罪并判刑。这四名女记者考虑到报道中所涉及到的劳工的生命安全,冒着可能被其他媒体抢先报道的风险,联系官方救人,推迟报道。

本文以2016年普利策奖“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为例,讨论记者面对先做报道、抢发新闻,还是先联系救人、延迟报道的选择时,如何权衡生命与报道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 拯救生命 人文关怀

Abstract

After an 18-month follow-up investigation, four women reporters of Associated Press, Robin MacDowell, Esther Htusan, Mei Sen and Martha Mendoza, systematically exposed the systematic problems of forced labor and abuse of slave labor in Southeast Asia's fisheries with more than 10 illustrated reports. Finally they rescued more than 2,000 Southeast Asian fishermen who had been imprisoned and enslaved for years or even decades, and eight abusers were also convicted and sentenc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afety of workers involved in the report, these four female journalists risked being reported by other media, contacted the authorities to save people first and delayed reporting.

Taking the Pulitzer Prize "Southeast Asia Sweat Seafood Factory" in 2016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wei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nd reporting when journalists choose to report first, grab news, or contact to save people first and delay reporting.

Key wordsSeafood from slaves, Save lives,Humanistic care

【案例简介】

美联社四名女记者一直在关注受迫害的缅甸穆斯林群体罗兴亚人,期间她们听说印度尼西亚被困的外籍渔民数量在不断增长,2014年她们决定开始对此进行深度调查。

2014年11月 ,美联社记者到印尼偏僻小岛本吉纳(Benjina),这里有数以百计被“奴役”的劳工,甚至有5名劳工被关在笼子里,部分工人被以1000美元的价格进行交易。他们每天长时间工作,吃不饱、被迫喝脏水、睡在仅能勉强躺下的狭小空间里。

2015年年初,美联社联系了国际移民组织和泰国、印尼政府,要求他们前往解救。在美联社的协助下,320名与记者们联系最密切的劳工得到解救。

2015年3月24日,第一篇报道发布。

2015年4月,美联社报道了本吉纳的状况之后,来自印尼、泰国等国的警方前往本吉纳调查渔业劳工情况,并解救了数百名被迫从事劳动的工人。缅甸当局表示会设法帮助自己的国民返国。而泰国方面则主张泰国的渔船上都是本国国民,不存在外籍奴工,并声称“我们检视了这些渔船跟船员,他们大多过得很好,只是其中有些人生病了、想要回家。”这与美联社的报道及印尼当局的调查相左。

2015月4月22日,记者门多萨发表报道质疑了美国法律的漏洞和美国政府的失职。美联社上述报道发表后,引发美国国内外的剧烈反响。美国国务院开始向缅甸政府施压,要求他们出面接回滞留泰国的缅甸渔工。有不少美国议员在国会召开听证会,探讨如何对泰国政府施压。

2015年7月1日,梅森报道了一位在班吉纳被奴役22年后被解救的缅甸渔工Myint Naing的故事。他在1993年18岁那年从缅甸被哄骗到印尼,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成为一名40岁的中年人。其中有一个视频记录了他在22年后与家人重聚时喜极而泣的情景。

2015年7月27日,美联社记者继续追踪,她们发现,尽管上百名奴工得到解救,但是34只仍然载有奴工的渔船在救援到来之前就已经消失,去了新的捕猎基地。东南亚的一些渔业公司通过改变公司名称,重新装饰渔船,悬挂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其他国家的国旗继续生产“血汗海鲜”。其中,银色海洋(Silver Sea)的集装船在泰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进行频繁运送。

2015年7月30日,美联社报道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有关机构在一艘泰国集装船上解救了8名渔工,同时还展开了对其他几十只船只的搜索。

2015年9月17日,美联社又报道称在过去6个月里,共计2000多名渔工得到解救。

2015年12月14日,美联社发表最后两篇关于“血汗海鲜”的报道,曝光了泰国有上百家剥虾工厂使用奴工的现象。其中一家名为Gig的剥虾工厂,禁锢了近100名缅甸劳工,其中不少是要站在椅子上才够高的童工。这些劳工没有姓名,只有编号,不论伤病每天被迫工作。由于长期把手泡在冰水内,剥掉虾的头尾和外壳,不少人双手因为被刺到或过敏而受伤。

2016年4月21日,根据美联社的报道,Pusaka Benjina Resources渔业公司的Hermanwir Martino等8人被定罪并判刑,另外还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货物被收缴。

【案例来源】

1、【专访】美联社普利策奖得主:被解救的东南亚奴工又去接受奴役了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20146.html

2、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黑幕,为奴22年捕捞“血虾”

https://www.gelonghui.com/p/59643

3、东南亚何以存在“海鲜奴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4/21/content_631832.htm?div=-1

4、An AP investigation helps free slaves in the 21st century

https://www.ap.org/explore/seafood-from-slaves/


【案例分析】

一、波特四方格分析

(一)事实

东南亚海鲜产业一直存在着非法奴役工人的现象,但无人深入报道。四名女记者听说印度尼西亚被困的外籍渔民数量在不断增长后,对此展开深入调查。她们花了18个月的时间发现一群来自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的男子遭诱骗俘虏后,被囚于印尼偏远岛屿本多纳(Benjina)。那群人每天被锁在铁笼和简陋居所,遭人殴打强迫捕捞和加工处理海产,有时需连续工作22小时。四名女记者将追踪所得的视频和图片材料,整理成10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揭露了奴役现象,受到世界关注。

(二)价值

东南亚捕鱼行业存在剥削劳工的现象,黑心商人虐待劳工,为美国餐厅如Red Lobster、超市如沃尔玛,以及宠物店等供应虾等海产的运作流程。这一极不人道的事件涉及到多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新闻价值,一旦发表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在追求新闻价值时,美联社记者选择兼顾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适当舍弃新闻的时效性,

(三)原则

据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美联社四名女记者在发现东南亚存在奴役现象的时候,没有一味蛮勇,进行报道或者强行救人,而是在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后,先联系救人,确保渔民安全再发表报道。几名记者考虑到渔民的人身安全,选择最大程度保证弱势群体利益。根据密尔的功利主义,她们做到了追求最大多数人幸福。

(四)忠诚

四名女记者选择忠于生命为先,宁可被其他媒体记者发现,抢先报道,也要先将资料证据交予相关政府部门,代当局采取救援行动,保证渔民安全后再发表报道,为不能发声的人发声。

二、生命至上

这次报道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伦理。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报道与拯救生命相冲突时,应该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以拯救生命为先,以人道主义的方式对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也是新闻报道具有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这次报道中,四名女记者决定一定要确保报道中的那些人获得安全后才发表报道。调查完成后,她们向国际移民组织寻求帮助,随后他们同印尼海洋警察局取得联系,后者去班吉纳岛,解救了这些渔民。她们的作品拯救了这些被奴役在偏僻小岛上的劳工们的生命。在抢先报道与拯救生命之间,她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最后不仅解救了劳工们,还赢得了大量的赞誉。

三、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伦理原则。它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伦理原则,以人道主义的方式平等关爱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最小伤害原则,公正对待那些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与同情,把伤害降低到最小;良知原则,捍卫事实与真相,尊重被报道者的正当要求,维护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

但是在市场化转型和利益驱动的冲击下,新闻记者在报道时存在着盲目追求利益和时效性,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他们将生命伦理置之不理,违背新闻道德,这是记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体现。在突发事故和灾难性报道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媒体为吸引眼球,以过多的篇幅展现事故与灾难,对受害者本人及其亲属的感受不够重视。在采访受害者及其家属时用冷漠、轰炸式提问 ,造成二次伤害。他们忘记尊重生命,尊重死者,不同情受害者及其家属。

(一)成因

一是新闻从业者主观方面的问题。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不够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利益至上。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新闻记者很容易被利益蒙了眼,盲目追求时效性和新奇,为了吸引眼球,做出触及新闻道德伦理底线的文章。这种文章在发出后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是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不见。这些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不考虑公众利益,一心追求商业利益,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从而忽视了人文关怀。

二是宏观环境的影响。在媒体行业竞争激烈,这导致新闻的道德理念和利益诉求发生冲突。为了媒体盈利,部分从业者选择牺牲大众利益而进行报道。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人文关怀变成了难以追求的目标。在大环境的驱使下,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频现,一些新闻工作者甚至胡编乱造,伪造新闻事实,制作假新闻。

除了新闻媒体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社会监管力量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缺乏行业规范、国家监管。相关的新闻传播机构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措施严重落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再是新闻的唯一生产者,一般大众也可以生产新闻,尤其是自媒体、营销号、微博大V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一般媒体管理范畴,目前也没有完善的政策制度对其进行制约和规范。

(二)建议

对此现象,首先要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和伦理道德修养。新闻工作人员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和道德修养是保障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群众,做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追求人文关怀伦理原则。

同时有力的法律法规是治理和规范的重要一步。制定出台详细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关制度,也要细化奖惩措施,依靠法律约束新闻工作者,推动我国新闻行业朝着体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规范。从外部和外部来进行约束和规范。不仅仅是传统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也要严格把关采写编三个环节,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并且没有伤害采访对象。在审核阶段也要强调社会道德伦理,避免不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内容出现。

参考文献

[1]王军,李曼霞.抢发新闻,还是先联系救人——记者当如何权衡生命与报道之间的关系——以2016年普利策奖“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为例[J].中国记者,2017(04):48-50.

[2]翁巨斌.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人文关怀伦理原则的缺失及实践途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4):23-25.

[3]陈曦子,陈丹丹.人文关怀离席:从“章子欣事件”看新闻伦理的失范与建构[J].科技传播,2021,13(07):80-83.

[4]栗雅娟.浅议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67-68.

上一条:杭州现实版樊胜美事件:一场意外死亡的罗生门 下一条:以甘肃越野事故中媒体对遇难者黄关军的关注为例浅谈对听障群体的标签化报道与伦理失范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