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边界:灾难报道下新闻采访的伦理问题探讨

作者:罗鹏宇 时间:2021-11-05

【摘要】灾难报道是当下媒体和记者报道的主要题材。随之而来的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的探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7日的事件为背景,探讨在新冠疫情时期下媒体和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伦理失范现象。文章选取国内六家主流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从选题、采访和加工这三个角度切入分析。导致媒体和记者新闻生产行为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受众的窥私欲和选择性理解;记者专业能力和新闻伦理的缺失;媒介组织的逐利性。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强调新闻伦理和人文精神,为规范记者的采访行为提供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闻采访 新闻伦理 道德规范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news value and news ethic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selects six domestic mainstream media reports on the event as the sample of content analysis,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topic selection, interview and processing.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anomie of the media and journalists' news production behavior: the audience's desire for privacy and sel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lack of journalis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news ethics; the profit seeking nature of media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standardizing reporters' interview behavior by emphasizing news ethics and humanistic spirit.

【key words】News gathering;News ethics;Moral norms

【案例简介】

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医生在有150人左右的同学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称中心医院急诊科隔离收治了7名SARS确诊病人(随后更正为冠状病毒感染),提醒多在武汉医院工作的同学们小心防范。他的发言被截图发到群外,在网络广泛传播。当天深夜,李文亮医生就被武汉市卫健委叫去询问情况。

2020年1月3日,李文亮医生以“传播谣言”被派出所训诫。

1月8日,李文亮医生在接诊时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随后自己也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1月12日,李文亮医生因发烧、咳嗽在武汉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监护室接受隔离治疗。

1月27日,李文亮医生接受“北青深一度”采访时称:“16号之后呼吸困难加重,完全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转到重症监护室药物和高流量吸氧治疗。”

1月30日,李文亮医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呼吸困难,插着氧气管,不能起床、说话,偶尔看看手机,打字与别人交流”、“被训诫这个事情没有给我带来特别的影响”。财新记者采访李文亮医生时,“他还躺在呼吸与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此前他的病情经历了一次恶化”。

当天下午5点左右,以打字方式接受“南方都市报”1个小时采访。

1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还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李文亮。——“他由于插管呼吸,无法说话,只能打字和外界交流。在文字回复过程中,李文亮多次暂停采访,接受治疗。‘不好意思,刚才在打针’在一次二十多分钟的中断后,李文亮回复道”。

2月1日, 上午10:41分,他发微博称正式确诊。下午,他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李文亮目前呼吸困难,插着氧气管,不能起床、说话,通过打字与别人交流”。李文亮向“深一度”记者描述自己的病情:“还是呼吸困难,肺功能恢复比较慢。”当日,他拒绝继续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有点累,我想先好好养病”。

负责护理李文亮的一名护士表示,李文亮发烧很严重,经常都是39.6度、39.7度,打针用药都没用,而且呼吸困难。“严重的时候,他表情痛苦,上气不接下气,面色紫绀,我就给他戴上面罩,高流量吸氧。”

2月7日凌晨,感染新冠肺炎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而媒体和记者在报道该事件的过程中,记者获取信息手段的激进、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当,引起了公众及部分从业者对媒体伦理的质疑。“李医生抱薪,众记者点火。”、“李医生被记者密集采访采累死的”。

【案例来源】

[1]韩谦 杨宝璐 宋建华.受训诫的武汉医生:11天后被病人传染住进隔离病房,之前群内言论被断章取义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2639

[2]韩谦 李东 佟晓宇 曹慧茹 魏晓涵 郭慧敏 梁婷 陈威敬 杨宝璐 宋建华.李文亮医生7日凌晨去世, 有人因他而“避过一劫”

https://xw.qq.com/cmsid/20200207A05LJY00


[4]覃建行.新冠肺炎“吹哨人”李文亮:真相比平反更重要

http://www.hxxkw.org/dujia/xkgs/96902

[5]毛淑杰.对话被训诫的武汉医生李文亮:我没被吊销执照,身体恢复还上一线

http://www.oeeee.com/mp/a/BAAFRD000020200130255882


[7]吴悠.送别李文亮医

http://www.infzm.com/contents/175955

[8]李文.疫情“吹哨人”李文亮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0-02/08/content_4982

[9]孙凌宇.纪念我的同学李文亮

http://www.infzm.com/contents/176090

[10]辟谣知真相.李文亮医生病重期间媒体频频采访等相关情况汇总

https://weibo.com/1837234894/ItYZBwzKY?type=comment#_rnd1610704008201

[11]董点国学.转你会如何采访李文亮和管轶?几道选择题测测你的新闻伦理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66894

[12]刘名洋 赵凯迪.对话“传谣”被训诫医生:我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20/01/31/682076

[13]许雯 吴娇颖.李文亮医生去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845044334557688&wfr=spider&for=pc

[14]佘宗明.致敬李文亮,以及那些平凡着的良知与善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850443489872000&wfr=spider&for=pc

[15]王言虎.致敬李文亮:在平凡中通往“不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858756528300527&wfr=spider&for=pc

[16]张家振.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每天都要打抗生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386307065341675&wfr=spider&for=pc

[17]李峥苨.李文亮医生去世 市民自发献花悼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2-07/doc-iimxyqvz1053562.shtml

[18]杨海.与“吹哨者”李文亮的最后对话: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说

https://news.ifeng.com/c/7trthoYMTLh

【案例分析】

(一)媒体如何报道“吹哨人”李文亮

一、事件发展阶段报道量

(报道量各阶段发布情况)

(一)发现阶段:2020年1月27日,“北青深一度”最先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这是国内最早对这起事件进行报道的主流媒体。它在27号当日于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名为《受训诫的武汉医生:11天后被病人传染住进隔离病房,之前群内言论被断章取义》[1]的文章。需要明确的是,在此篇文章将李文亮医生匿名,没有暴露其私人信息。

(二)发展阶段:2020年1月28号开始,事件报道进入发展阶段。“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其他5家媒体,相继加入采访的大队伍中来。据不完全统计,在1月30号至1月6号,李文亮医生前前后后接受了共8次采访,每次采访时长大约在一小时左右。

(三)爆发阶段:2020年2月7日凌晨,李文亮医生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该消息引起社会剧烈反响,被大量转发并引起网友热议。当日,李文亮医生登上热搜,微博留言超过一百万。并于2月7日,国家监委决定派调查组赴武汉,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据统计,上述6家媒体共刊发15篇文章纪念李文亮医生。且在后续报道中,李文亮医生的更多细节被披露出来,如李文亮医生还有一个怀有身孕的妻子,其父母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等等。

(四)冷静阶段:2020年2月13号,微博博主“辟谣知真相”,对李文亮医生病重期间媒体采访等相关情况进行汇总,并对媒体采访过程进行评论和反思。该篇文章认为,媒体的频频采访严重影响了李文亮医生的康复于休息,是导致其最终死于新冠肺炎的主要原因。此后,一些网友、自媒体纷纷反思媒体和记者的采访行为,并认为这有悖于新闻伦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竟没有一家主流媒体对自身进行反思的相关报道。

二、报道主题:被训诫的医生

报道阶段

报道主题

篇目

发现阶段

受训诫的武汉医生:11天后被病人传染住进隔离病房,之前群内言论被断章取义

1篇

发展阶段

“训诫”、“吹哨人”、“真相”、“谣言”

8篇

爆发阶段

“哀悼”、“送别”、“致敬”、“英雄”、“正名”

15篇

冷静阶段

“频频采访”、“新闻伦理”

2篇

(二)媒体如何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访方式和时间的不当

坦然承认,李文亮医生作为被训诫的“吹哨人”,大众的确很想知道他身上发生的一切。然而,记者采访他的时间又是否得当呢?

2020年1月27日时,李文亮医生就表示:“16号之后呼吸困难加重,完全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转到重症监护室药物和高流量吸氧治疗。”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媒体和记者在明知被访者被病魔缠身的前提下,仍选择对其进行密集的、车轮战式的采访。无论如何,对于当事人李文亮来说,频繁提及伤心往事对他的康复都是无益的。记者的提问不仅会影响其正常的休息,更会让他心情抑郁、更感冤屈,从而加重病情。

这种高强度、长时间和车轮战式的采访,无疑大大耗费了李文亮医生的精力,对其康复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2020年2月1日,负责护理李文亮的一名护士表示,李文亮发烧很严重,经常都是39.6度、39.7度,打针用药都没用,而且呼吸困难。“严重的时候,他表情痛苦,上气不接下气,面色紫绀。”

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大部分人只要早期发现后,保证充分的休息,并配合进行治疗,就不会有问题。此外,2020年2月6日,即便是高龄的李文亮父母治愈新冠肺炎出院。换言之,正值壮年的李文亮医生,只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本不会离开我们。

讽刺的是,媒体和记者一开始打着为“吹哨人”正名的旗号,以“惩恶扬善”为目的,最终却牺牲了受访者最宝贵的休息时间和生命健康——对事件的报道,也随之变得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可言。

媒体和记者在获取信息时,对受害者应有关怀与尊重的缺乏。让人不经反思,受众对某些信息的知情权与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相比,孰重孰轻?新冠疫情如此凶险,媒体是否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

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重复采访、密集打扰灾难事件中人,尤其是处于生命危险关头的人。

(二)内容的同质化

及时追踪最新动态、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本是媒体和记者的职责。然而,笔者通过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新闻内容重复率极高,呈现同质化的特点。

过多的新闻媒体采取进ICU进行专访的行为有失妥当,新闻工作者应秉持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新闻伦理,而不是在李文亮医生接受治疗期间频繁发声。在“北青深一度”已经对李文亮医生深度专访后,其他的新闻媒体的跟进式报道并没有更多收获。

短时间内的高频率高强度的采访,很明显不利于李文亮医生的身体健康。众多媒体挤在同一天采访,但在事实报道上基本是大同小异的。即便有些不同之处,也是在于表达不同或者对于李文亮医生的心里想法的探索。从后来各媒体发布的报道来看,其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

(三)报道的倾向性易误导大众认识

根据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可知,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方式会影响受众对社会的认知。他强调,媒体在报道中体现的价值观,会影响受众对社会的认知。

在有关李文亮医生的报道中,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简单地给“医院”和“警察局”贴上“强权”和“暴力”的标签,给李文亮医生贴上“吹哨人”、“言论自由”和“弱势个体”的标签,这在文本中营造出国家和个人的身份对立。

“你觉得自己在微信群里说的是谣言吗?为什么要签字?”、“如果整件事重新来一遍,你会怎么做?”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让人怀疑,媒体是真心想为这八个蒙冤的“吹哨人”昭雪、塑造他们崇高的医者形象呢?还是想利用这个被炒得火热的话题,去刻意地凸显政府的“颠倒黑白”从而去迎合一些负面的舆论导向。媒体和记者仿佛在强调,李文亮医生在向全社会大声疾呼新冠肺炎时,医院和警察局对其进行迫害,才造成如今新冠肺炎肆虐的现状。

而这类讯息传递给受众时,正如拟态环境所指出的那样,受众会在心中构建出强者压迫弱者、国家权力压倒个人自由的社会图景,从而挑动大众敏感的神经,使其纷纷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本能冲动。

然而,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大前提下,我们本该团结一致对抗疫情。这样的报道却挑动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对立,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使得西方国家得到了可乘之机,以此贬低我国不尊重人权,降低国际形象。

在李文亮事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李文亮医生本人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坦然承认,他只是想提醒同学注意防护,从来没打算向社会公众公开过,还特别强调了不要外传。而媒体和记者为了增加看点、制造轰动,有意将其进行拔高和升华。第二,李文亮医生的事件并不能推导出“谣言无害论”。李文亮医生的事件确实让我们惋惜,如果我们在早期重视他发出的警告,也许新冠疫情也不会肆虐全球。然而,有些网民却推导出“谣言无害论”,认为任何真理和谬误都应该在社会上传播,并得到尊重和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的舆论环节更加混乱和污浊。对于此问题,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一方面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网络媒体管控。

三、新闻记者行使采访权的失范原因

(一)受众的窥私欲与选择性理解

人本能的对未知的事件有一种好奇感和八卦欲,而李文亮医生因为向外发出疫情警告,却被训诫的强烈反差,极其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更何况,疫情期间大家必须在家隔离,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在了疫情这与自身高度相关的突发事件中。

在2020年1月27日,“北青深一度”采访报道李文亮医生时,采用了匿名的方式,较好的保护了受访者的私人信息。然而,这篇文章一经刊发,马上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大众急切地想知道李文亮医生身上发生的一切。受众强烈且急切地求知欲望,驱使着媒体和记者去一探究竟,纷纷对李文亮医生进行车轮战式的、密集的采访,这无疑对李文亮医生的身体健康和病后康复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越来越多的相关报道刊发出来后,在选择性理解的机制作用下,一些自媒体和网友将新冠疫情肆虐的原因对外归因,把李文亮医生推上神坛,认为“一开始按李文亮说的当非典防控就可以解决”,指责政府由于未能重视“吹哨人”的警告而酿出惨剧。于是乎,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大众在情绪的引导下纷纷宣泄本能的冲动,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力。

对于受众的窥私欲与选择性理解,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环。

(二)记者的专业能力和新闻伦理的缺失

正如上述统计数据显示,从1月27日“北青深一度”记者采访李文亮开始,到2月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李文亮为止,短短六天里有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青报-中青网,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美国CNN等好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密集性突击采访了躺在病床上的李文亮。

在受访中,李文亮医生多次对记者表示自己呼吸困难,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从李文亮医生作为受访者角度来说,他作为一个病重的普通医生,是完全可以拒绝采访的。但是李文亮医生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事实仍然选择受访,这一点是很值得敬佩的,我们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医生的坚韧和善良。

需要明确的是,根据新闻伦理中的知情同意原则。在行使采访权之前,记者要确保李文亮医生对采访此事知情并同意。此外,记者必需告知李文亮医生,采访对其身体健康和休息康复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各大媒体没有顾及受访人的身体状况,既没有停止打扰李文亮医生,也没有选择联合采访这种伤害更小的方式,而是只顾新闻采访的时效性话题度。这样密集的采访,无疑会对受访者的身体造成伤害,防止其接受治疗。

在我看来,采访和报道不能妨碍对伤病员的救治,不能损害伤病员的身心健康是每一位媒体工作者都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再有价值的新闻也不应该以伤害为代价。对于重症患者的采访,新闻记者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采访和发表新闻是否会对其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二次伤害,是否会对受访者添加额外痛苦或增加生命威胁。

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应当是每一个人之为人的基本。我们难以想象作为正式的新闻工作者,竟会出现如此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盲区与污点。不难发现,媒体和记者的专业能力和新闻伦理,出现了严重的了缺失。

(三)媒介组织的逐利性

令人疑惑的是,与李文亮医生一同被训诫的“八君子”其余七人,对他们的采访却是寥寥,媒体几乎将他们无视。

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推测,毕竟李文亮医生的遭遇是传奇性的。他在无意中向公众发出了新冠肺炎传染这一警告,后因造谣被训诫,何其可怜!而后,新冠肺炎被证实,且确实存在人传人现象,又何其无辜!更传奇的是,他还偏偏染上了他自己预警的新冠肺炎,最后更是死于这新冠肺炎之中。试想这一环扣一环,不正扣住了受众的心弦,不就随即引发了轰动的效果吗?

不禁让人追问,这样的新闻采访,是否仅以利益、以爆点为目的?

如果不是,为何不去采访和报道一同被训诫的“八君子”其余七人?抑或是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医生?为何偏偏逮着身患险疾李文亮医生不放呢?也许这一切都难逃利益两字,大概是因为李文亮医生的传奇故事更能带来流量。

笔者认为,媒体频发采访李医生的出发点本就是错的,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永远不能在商业利益面前让步。

四、新闻记者行使采访权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自律,规范采访行为

记者在行使采访权时,时常要处理新闻道德与新闻价值的关系。以“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为例,假如你是记者在采访李文亮医生之前,会冒着完不成采访任务被领导骂的风险,善意提醒他采访会对其康复疗养产生不利影响吗?

笔者认为,当新闻道德与新闻价值发生冲突时,只有首要保证新闻道德,才能让新闻的价值有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闻价值高低取决于能否满足受众需要。当二者冲突时,若媒体以新闻价值为先,逾越道德底线,将导致受众对媒体的失望与指责,拒绝认可该新闻,新闻价值再高,失去了服务的主体,也就毫无意义。当“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事件进入冷静阶段后,微博博主“辟谣知真相”,通过整理李文亮医生在重症病房所接受的媒体采访,质疑和指责媒体和记者采访的正当性。其评论区下,诸如“李医生抱薪,众记者点火。可叹可怜可惜。”、“李医生确实受了迫害,是被媒体迫害的”等等言论数不胜数,媒体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这种不规范的采访行为加剧了民众的媒体和记者的不信任感。

如若在冲突时保证新闻道德,虽然牺牲一部分新闻价值,但换来的是长久的受众公信力,媒体才能守住新闻的核心意义,服务于公众。这一选择也形成了学界共识,学者提出博克模式、波特方格等模型,皆是以新闻道德为基础,框定、指引新闻价值。根据波特方格,面对二者冲突的困境,媒体必须依次进行四个步骤:理解事实、确定价值观、寻找对应的伦理原则、表明忠诚。换言之,应牺牲部分新闻价值,以保证报道在新闻道德框定的底线内。

综上所述,加强自律,规范采访行为。当新闻道德与新闻价值发生冲突时,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始终将新闻道德摆在第一位。

(二)理性思考,慎重对待受众需求

媒体和记者要担当“把关人”的角色,根据受众的需要并遵从思想性原则,对事实进行选择和报道。

面对新冠肺炎期间大众的求知欲,对李文亮先生的采访确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一方面,李文亮医生作为疫情的“吹哨人”,在民众心中,等同于“英雄”,关注李文亮医生身体情况的人非常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记者通过采访来告知大众李文亮医生的身体状况,是具有必要性的。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在武汉肆虐,而李文亮医生也是武汉前线抗疫人之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众关注中心和焦点,所以采访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在“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事件中,核心的争议点在于,采访目的的正当性和采访手段不恰当之间的矛盾。而到达让受众知情,并减少伤害的方式太多太多。举例而言,媒体和记者在“北青深一度”已经爆出大部分信息后,可以等李文亮医生病情好转再去采访。虽然,新闻时效性稍差,但能把对受访者的伤害降到最低。若真的急不可待,这几家媒体也可以采用联合采访的方式,一次性将想获取的信息采访到手,减小对被访者的伤害,而不是密集的、车轮战式的采访。诸如此类的方式还有很多,笔者也不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平衡与兼顾专业与人文观怀,是媒体和记者需要永恒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永远把新闻三大原则铭记于心:第一,生命第一,新闻第二。第二,新闻不应以伤害为代价。第三,尽最大可能减少新闻的伤害。

结语

新闻道德与新闻价值的争辩,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1993年,记者凯文卡特拍下了饥荒中正在被秃鹫等候觅食的苏丹小女孩。纵使这则作品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公众却毫不接受,炮轰凯文卡特没有放下相机救助女孩,缺乏记者的良知,凯文卡特最终在愧疚中自杀。可见,媒体对新闻道德的坚守决定了受众是否接受新闻价值。这也警示着我们,永远要将新闻道德摆在第一位,新闻价值要服从新闻道德。

眼下,我们还未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对新冠病毒的防控仍是要摆在重要位置。疫情相关的采访与报道,对我们战胜病魔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冠疫情灾难报道的背景下,笔者希望媒体和记者能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与边界,把新闻道德摆在第一位。希望“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事件,会改写很多媒体和记者的常规与操作,希望每一次流血留下血的教训,都能被深刻反思,并带来改变。

【参考文献】

[1]刘斌.权力还是权利——采访权初论[J].政法论坛,2005(02):118-126.

[2]戴丽.新闻采访权性质刍议[J].新闻记者,2003(11):38-39.

[3]刘自贤.新闻采访权的政治性质——对《新闻采访权性质刍议》的一点补充[J].新闻记者, 2004, 000(005):50-51.

[4]《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陈力丹.采访权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延伸[J].现代传播,2004(03):29-30.

[6]王军.从戴安娜之死看隐私权、知情权与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5):55-58.

[7]陈翔.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J].新闻界,2001(05):34-35.

[8]周莹.记者采访非规范性视角下的新闻采访冲突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00(010):98-98.

[9]姜澎.新闻采访与新闻伦理如何统一?——亲历抗震救灾报道的若干思考[J].新闻记者,2008(07):44-47.

[10]赵志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J].当代传播,2006(06):16-17.


[1]韩谦杨宝璐宋建华.受训诫的武汉医生:11天后被病人传染住进隔离病房,之前群内言论被断章取义[EB/OL].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2639,2020-1-27.

上一条:栏目释义之拯救生命与新闻报道 下一条:杭州现实版樊胜美事件:一场意外死亡的罗生门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