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劝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劝服  > 正文

从“高铁霸座”事件看媒体劝服

作者:郭瑜鸾 时间:2020-10-09

【摘要】2018年8月,高铁“霸座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的一个月内接连有此类“高铁霸座”事件被曝出,“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婶”被网友戏称为“高铁三霸”、“霸座一家人”。各方媒体也多次就此类事件发声,从各种角度批评高铁霸座的行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肩负起了服务社会的功能,多角度对大众进行劝服,试图教化大众提高公共道德,或者促进政府法律法规的完善。

【关键词】媒体劝服;议程设置;铺垫效果;劝服方式

【Abstract】Since the "high-speed rail domineering" event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August,2018, this kind of "high-speed rail domineering" event was exposed in succession, "domineering man", "domineering woman" and "domineering aunt" were nicknamed "domineering family" by netizens. Media from all sides have also repeatedly voiced their opinions on such incidents, criticizing the behavior of high-speed rail hegemony from various angles. As a "social public instrument", the media plays the role of serving the society, persuading the public from many angles, trying to educate the public to improve public morality, o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Media persuasion; agenda setting; priming effect; persuasion method

【案例来源】

 1.http://news.sina.com.cn/c/2018-09-06/doc-ihitesuy8556116.shtml

 2.http://wfwb.wfnews.com.cn/content/20180921/Articel16002EL.html

 3.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8/09/20/506733.html

 4.https://mp.weixin.qq.com/s/t6p0rDZYf4UE_jVDMxwHvg

 5.https://mp.weixin.qq.com/s/S0CXHbS8p7O69B6mhEa_6A

案例简介

2018年8月份,高铁“霸座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的一个月内接连有此类“高铁霸座”事件被曝出,“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婶”被网友戏称为“高铁三霸”、“霸座一家人”。各方媒体也多次就此类事件发声,从各种角度批评高铁霸座的行为。

图1“界面新闻”整理2018年高铁霸座事件整理

霸座男:2018年8月21日当事男子孙赫霸占某女乘客高铁列车座位的事件。该事件发生于从济南开往北京的G334次列车上。孙赫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女乘客上车后,继续“霸座”,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经列车长和乘警劝说无果后,被占座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

http://n.sinaimg.cn/translate/154/w556h398/20180906/3OpZ-hitesuy8553798.png

图2“新闻1+1”评高铁霸座男行为

 

霸座女:2018年9月19日,在从永州至深圳的G6078次列车上,女乘客周某因“霸座”行为受到关注,该女乘客的座位靠过道,但却霸占了旁边靠窗的位置。被霸占座位的乘客投诉后,列车工作人员劝解“霸座”乘客无果。最终,周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被处以罚款200元,并被铁路部门限制180天内不能购买火车票、乘坐火车。

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866609540,958548529&fm=173&app=25&f=JPEG?w=574&h=535&s=E880B519022E60AD6B5175F10300A022

图3“人民日报”官微报道评论霸座女行为

霸座婶:“霸座女”的热度还没过,20日,有网友爆料火车上又出现了一位没座却霸占座位的大婶。根据网友描述,对于这位“霸座婶”,列车长劝诫了许久也无计可施。不仅如此,这位霸座大婶还振振有词,反问“我腰腿疼,年轻人站半小时咋了”,还称“年轻人就应该被‘教育教育’”“买这个座位你可倒霉了”……此时,一旁有热心乘客指出正是年轻人给这位大婶让座的。对此,这位“霸座婶”竟语带得意地回答:“让给我可不得就是自己倒霉么?”

图4“新京报”微信公众号评“霸座女”、“霸座婶”行为

自媒体公众号也从不同角度对这种不良行为作出评判。

图5自媒体公众号对高铁霸座的相关评论

【案例分析】

一、案例讨论

(一)多渠道设置大众议程——扩大劝服信息的到达范围

从前文的案列简介中图片内容即可看出,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联动效果。人民日报、新京报等报纸的“两微一端”,以及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多次通过新闻及评论提醒大众关注和谴责这种行为。

当各媒体在每个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都设置了此事相关的议程,公众仿佛被一张布满“高铁霸座”的网笼罩,不得不去关注这件事。就引发大众关注“高铁霸座”的“霸座男”事件,以人民日报为例来看:

1.微博

2018年8月22日到9月3日,人民日报官微围绕霸座男行为持续推送新闻报道和短评,新闻报道包括【男子“葛优躺”:帮我找个轮椅】、【高铁“霸座”男子回应:当时自己态度不好 现在很后悔】、【霸座男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 记入铁路信征体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高铁霸座男”笑坐“轮椅”拍调侃视频】、【干得漂亮!高铁霸座男限乘所有火车】,微评包括【人民微评:远离失信之人】、【人无信不立!乘坐火车飞机别任性,小心被拉黑】,睡前微博【你好,明天】仅对“霸座男”事件就发送过两次短评。

2.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8月22日推文《【提醒】男子高铁霸座:“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网友:拉黑!》、9月3日又发文《“霸座男”被限乘所有火车,网友:甚是喜悦!》。“人民日报评论”,8月24日晚上发文《高铁霸座,考验的不只是道德|睡前聊一会儿》、之后陆续发过《信用建设,治理体系新支柱|人民时评》等推文。

3.客户端APP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人民号”汇集了多家媒体号,“霸座男”事件被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在当时一段时间内客户端中可以多次看到此事的相关报道和评论,人民日报本身的报道评论保持了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基本同步和同质的内容。除了人民日报外,其他拥有两微一端的媒体也都有类似的多渠道联动报道的情况,不只是针对“霸座男”一人的事件,此后出现的“霸座女”、“霸座婶”也都受到了相同的“待遇”。

对于“高铁霸座”这一公共事件,这种新媒体的联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跳脱了一家媒体的多矩阵分发,更是近乎于一次全网的联动。电视新闻包括央视的《新闻1+1》、《新闻直播间》等,移动端包括人民日报等新闻客户端、微博热搜、微信公众号的“10万+”推文等,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评论。“选择性接触”在这里仿佛失去了其作用,当人人都在关注这件事,这已经达成了劝服的第一步。无论这种劝服后期是否产生效果,至少要把劝服的信息传达给尽可能多的公众。

(二)媒体长时间多事件“铺垫”下影响公众的认知——隐形的劝服

显然媒体并不打算轻易放过“高铁霸座”这个话题,在高强度的信息轰炸下还伴随着长时间的“铺垫”,以此不断激活公众脑海中对高铁“霸座”这种不良行为的负向价值判断,从而让受众在认知层面上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做这种有悖社会公德的事。

对于“高铁霸座”系列事件,舆论对此的批判态度基本一致,当“霸座男”出现后主流媒体的评价也很明确,批评男子的低素质行为。大众本身的负面态度被加深,通过“霸座男”事件大众已经对“高铁霸座”形成了一定的价值情绪反应。其后出现的“霸座女”、“霸座婶”、“第一个被拘留的霸座乘客”等,大众媒体的报道和评论都在不断激活大众脑海对“高铁霸座”行为的标签,如“低素质”、“没道德”等。

2018年,“高铁霸座”成为年度热词之一,媒体某种程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2019年,“高铁霸座”报道评论的风口不再,但这不代表媒体已经放过这一事件。这场旷日持久的隐形劝服到今天仍然在继续,隔三差五就会有高铁霸座相关事件被报道,2019年1月份春运期间媒体大力报道有关部门将会重视“高铁霸座”等不文明行为,5月、6月都有媒体报道又见高铁霸座,7月有媒体关注“霸座男”近况等。

(三)结合劝服理论的劝服方式—— “感性诉求”、“理性诉求”、“恐惧诉求”

对于“高铁霸座”的新闻评论或是自媒体的推文等更多的是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并辅以一定的恐惧诉求,让劝服更有效。以头条新闻的公众号推文《高铁三霸正式出道,高铁霸座何时不再发生?》为例。

1.感性诉求

文章中插入了乘务人员试图与霸座女沟通的视频,视频当然是客观记录了现场情况,但是也把乘务人员有理有礼的劝解和霸座女的蛮横无理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如在现场一般体会到这种对比,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对霸座女行为的愤怒等。文章结尾也出现了试图引起读者共鸣的话语,如“有人说:‘乘警不能动粗,铁路条例没有这个规定……’没有这个规定就不能改吗?没有这个规定好人就活该倒霉吗?”、“好人,是不是就活该倒霉?”

2.理性诉求

随后文中夹杂着少量明确说理的内容, “像霸座女这种罚款200元、半年限乘高铁的‘事后处罚’,需不需要?也需要。但这种事后处罚仅仅是事后,它并不能维护权利方的当下利益,作为权利方来说,他当下的利益是实实在在受损了……”类似的表达。

3.恐惧诉求

这篇文章引用了一些官方的“管理办法”,《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应予以行政处罚的行为。接着,文章提出“说到底,还是处罚,是的,只要处罚够重,人们才会警醒”。这种通过提醒读者事后惩罚的措施试图给读者敲响警钟。

二、类似案例

同样,在今年推行的垃圾分类管理中,也体现出了媒体的劝服。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1月31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7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措施”开始实施,到2020年底将会有46个重点城市陆续普及。一夜之间“垃圾分类”成为了网上的热词。

(一)相同之处

垃圾分类和“高铁霸座”的杜绝都属于公共事件,两例案例的最终诉求是一致的,无论是希望公众按类丢垃圾养成环保意识,还是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出行,都同属提高公共道德的范畴。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其中发挥的功能是一样的,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持续报道评论,并在其中运用各种劝服手段,最终试图起到教化大众的作用。

(二)不同之处

针对垃圾分类的媒体劝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发布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媒体通过报道让大众熟悉这一条例,从而遵守条例,有序环保。而杜绝“高铁霸座”的媒体劝服是自下而上的,社会中出现了“高铁霸座”的现象,被曝光后,媒体紧跟热点,通过报道评论让大众明白这种行为的是公共道德淡漠的体现,也让政府了解到在相关方面的治理体系还不完善,进而倒逼法律法规的出台。

三、案例思考

新闻媒介的角色定位包括信息器官、喉舌角色、市场取向以及社会公器。当面对一个公共事件时,大众媒介除了需要满足公众的基本信息需求外,还需要肩负起“社会公器”的责任,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并反映多数人的要求。具体到“高铁霸座”事件,像“霸座男”等只看重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以影响和损害他人利益为自己谋利或图谋方便的行为,是典型的公德意识淡漠、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也是社会公德机制不完善的反映。对此,媒体理应发声对社会大众进行劝服。这种劝服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促进了法律法规的完善。

总体来看,新媒介环境下,媒体劝服的根本方式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无论是文中提及的“情感诉求”、“理性诉求”和“恐惧诉求”还是其他的“两面提示”等劝服的方式,都只是在形式的变换下遵守根本的原理。而变化的是这种劝服到达大众的手段,从初始的三大媒介渠道:电视、广播、报纸,延伸到了互联网,占据公众的所有信息获取渠道,让这种劝服首先在无处不达的情况下,发挥各种劝服方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艳芳.劝服理论与我国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J].新闻知识,2006(11).

[2]徐锋.主流媒体言论劝服效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青年记者,2019(19).

[3]赵兰涛.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议程设置的心理机制——铺垫效应[J].新闻传播2019(03).

[4]陈雅娟.从“高铁霸座”看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6).

上一条:媒体劝服——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强制实行垃圾分类 下一条:以华为手机为例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品牌劝服传播过程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