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性事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涉性事件  > 正文

以“河南西华遭老师强奸案”反转事件为例浅析舆论预判中的自媒体信息核实

作者:林愉淳 时间:2017-10-31

作者: 时间:2017-7-30

【摘要】2017年7月, “河南省西华县12岁女学生被教师强奸”由女童姑姑首先在微博上作为自媒体发声,短短几日内吸引大量网友关注。随后事件出现反转,女童在多方压力下承认此事件为虚假事件。自媒体时代下的注意力经济中带有民众思维定势和新闻情绪的成分,并会凭借以往社会经验和社会思维对事件做出预判,形成“舆论预判”。自媒体传递的信息真实性如何核实,以及将信息放在何等优先级的位置进行处理,是当今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强奸;反转事件;舆论预判;女童.

【Abstract】At March in 2017, the event ”Xihua county town in Henan province witnessed that a 12-year-old female student raped by a teacher” exposed by the girl’s aunt on Weibo. The post attracted a big number of netizens’ attention in a few days. However, the event turned out fake. In self-media era, there came out attention economic while netizens often takes stereotypical view and self-emotion when reading news. At the same time, they judge events with social experience and social thinkings that they got before. The truth of the message posted by self-media how to verify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 are the questions should be answer nowadays.

【Key words】Rape; Reverse news; Public anticipation;Female child.

【案例简介】

2017年7月4日,网友“白衣天使茉莉花”晚二十时在微博上曝出消息,称河南周口市西华县的奉母第一中学,有两名教师强奸12岁女孩何某多次。这名网友自称是女生何某的姑姑,她表示在得知情况后选择了报警,但警方却认为强奸案事实“不存在”,自己只能无奈通过微博求助。何女士通过微博发布了有关涉事女童、中学、派出所、派出所不予立案通知书等相关照片,并晒出女童寝室带有精斑被褥的照片。7月4日晚,河南西华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西华”发布关于网民“白衣天使茉莉花”在新浪微博发布严重失实消息的情况通报。次日,周口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接手对该举报案情的调查。

据何女士讲述,从一个月前开始,侄女在学校就遭到了包括副校长在内的两名教师的性侵,当她知道消息,已经是6月25日下午5点左右。在当时何女士报警后,警方在6月26日带女童及其父亲做了笔录,次日陪同女童前往西华县里的医院进行相关鉴定。经医院鉴定,“无明显裂伤”,后警方表示女童遭强奸一案事实不成立,并出具了不予立案的通知。

2017年7月10日,有网友披露的“河南省西华县12岁女学生被教师强奸”一案有了最新的进展。在医院检查后得知女童何佳佳(化名)的处女膜“未见明显裂伤”。后续中,女童承认(强奸的)次数是她随便编的,同时不存在教师强奸她一事,“对不起老师们”。公安机关将澄清事实真相并对信息发布者依法严惩。

7月19日,女孩的叔叔和姑姑被警方控制。

【案例分析】

一、注意力经济

网民“白衣天使茉莉花”(即女童的姑姑)7月4日晚首次于微博发声后,此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的关注,相关微博转发及点赞量破万。在新浪微舆情利用大数据对2017-07-04 20:00至2017-07-11 24:00时段进行监测,全网信息量为34010(微博声量为30672,微信声量为335),显示7月4日当天的热度指数达到最高8.89(热度指数所呈现的数值为0-100,数值越大,表明其网络关注度越高)。

如今,曝光某新闻事件,在自媒体平台上争夺“流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过去社会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信息匮乏,人民的注意力相对过剩。但如今资金、劳动力、信息和知识供应充足,短缺的是人的注意力。网络空间中,吸引眼球的信息片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众多的超文本链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到来。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商家或是意见领袖争夺网友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媒介经济学家曹鹏博士认为,对于受众时间的争夺是传媒营销与竞争的本质所在。哪种媒介形式能够赢得受众足够多的时间,这种媒介就会具有活力,市场的生命力也就越强。曹鹏把媒介竞争中的这一现象概括为新闻传播的“磁铁理论”,他指出,受众的时间就像是大小铁块或是铁屑,而不同的媒介就是同时并存的一组组磁铁。喻国明教授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对于受众的影响力能够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进程、影响社会决策、影响市场消费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是其市场价值的一部分。

此事件“河南西华遭老师强奸案”一经微博网友“白衣天使茉莉花”,由于其事件涉及的敏感性以及平台的优势性,立马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在事件发起、发展(反转)到事件定案的过程中,网民的关注热度在7月4日以及7月10日(相关公安部门定案)达到顶峰。

2017-07-19监测词云

2017-07-04 20:00至2017-07-11 24:00监测词云

二、思维定势、群体极化及真相核实

思维是在主体生物构造的功能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而建构起来的。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其模式化,是社会实践结构的“内化”,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是社会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和集体性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同时,主体已形成的思维又去同化或顺应客体,使思维定势不断得到建构、巩固和重构。

本篇新闻属于涉性新闻,在百度中搜索“强奸”一词,搜索结果显示有五万多篇相关新闻,教师强奸学生的新闻报道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受众接触此类新闻过多,先入为主,或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此并没有质疑此信息的真实性。受众思维模式被固化,会给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核实带来一定的阻塞,可以称之为“舆论预判”。

另外,自媒体写作经验之一,或许正如咪蒙在其文章《如何写出阅读量100W+的微信爆款文章?》一文中分享的那样,“偏激的观点才具有煽动性”。因此,她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中,常放大情感,去引发共鸣。对其读者来说,这些文章能引起内心的波动,因此也不管论证推理的逻辑是否经得住推敲。自媒体时代,个人或各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常利用群体的情绪来带动自身某种信息的传播。微博蓝V人民日报的官微,发些学习性、安全性、情感性强的微博会在内容里加上“转发”、“转存”两字,其实也是以另外一种方式鼓励受众进行信息的传播,追求其流量面的扩大。

看新闻看文章时,受众不可抑制地将自身情绪代入,在事件中形成以情绪情感为指向的舆论共同体,在事实发生反转后,看客会感觉到一丝荒诞,当初越是深信不疑,后来的荒诞感便越强烈。

《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入选为2016年度词。《纽约时报》将“后真相”定义为“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在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有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情感和观点。民众的情感一旦被“操纵”,真相的核实也就会变得困难。与此同时,新闻反转事件在2016年、2017年屡有发生,例如“上海女子跟男友回江西老家过年”事件、罗尔事件等等。建立在某种模糊或扭曲事实基础上的感情纽带很容易因为新的事实细节浮出水面而断裂,乃至转向。然而,不管是最初的情绪还是反转后的惊讶愤怒,情绪都是真实而饱满的。

而“舆论预判”在信息时代是不可避免而存在的,人脑倾向于把曾经接收到过的信息统合、分类、记忆。与此同时,舆论预判存在其自身的价值,但其无疑为一些虚假信息或新闻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三、对策思考:对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实性与优先级处理

尼尔·波兹曼曾说,媒介更像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这个世界。此次事件由网民在微博上发声,通过二级传播的方式获取更大范围的关注。

此次“河南西华遭老师强奸案”反转事件由于其涉事人员和通过自媒体平台报案人员的关联性,令笔者想到另一事件。在该事件中,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称其被父母以其患有精神病为由强制服药7年,相关主人公在豆瓣小组和知乎上发帖求助,并有众多志愿者对其施助,后事件反转,该主人公确实确诊有精神疾病。两事件均在自媒体上曝光,集结了网友的关注和关心,发生反转后令人唏嘘。

因此,在不限制自媒体所发消息的重视级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查明其真相,并对紧急程度高的消息进行优先处理是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位有媒介素养的公民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只有在正确处理好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处理的优先级的关系后,才可能得以建立健康的网络秩序。

【参考文献】

[1]王惠娟.新媒体在注意力经济中的角色分析——以微博的影响力为例[J]. 声屏世界.2016(2):49-50.

[2]丘有光.论思维定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J]. 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1):12-15.

[3]望清秋.后真相时代:情感太多,事实已经不够用了[EB]. 微信公众号:南周知道.2017-01-06.

【资料来源】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214127971454661945

上一条:从小猿搜题“涉黄”事件浅析媒介从业者的伦理失范问题 下一条:媒体起底郭美美,“性交易”成吸睛利器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