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逼视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逼视  > 正文

从白百合离婚事件看“消费明星”时代的媒介逼视现象

作者:王召君 时间:2017-06-07

摘要】在“消费明星”的时代,媒介逼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本文以白百合离婚事件为例,分析媒介逼视明星隐私现象的本质、存在的原因。明星隐私逼视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有存在的必然性,对受众、明星个人以及媒介来说,明星隐私的报道都有合理之处。但是媒介逼视是媒体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及明星隐私权三方追求平衡的过程,其中仍有问题值得商榷。

关键词】消费主义;明星;媒介逼视

【Abstract】In the "consumption of stars" era , the media’s intent-watch is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 In this paper , by taking the Bai Baihe’divorce for example , we analyze the nature and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phenomenon that media intent-watch to stars’privacy . Which phenomenon is inevitableas far as the consumption context concerned and reporting the privacy of stars has its reasons for the public , the stars themselves and the medias . However , intent watching over star’s private field is a process that we should keeping a balance of the power of media reports , the right ofpublic acquisitionand the privacy right of the stars , there remains something unconscionable .

【Key words】Consumption;stars;Media’s Intent-watch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案例回顾】

4月12日,资深媒体人“第一狗仔卓伟”微博爆料白百何婚内出轨,与男模张爱朋同游泰国。据视频显示,白百何与助理同赴泰国,入住某别墅酒店。第二天上午,白百何携一白衣男子与助理共同进餐,随后与该男子在酒店泳池边嬉戏玩闹,期间举止亲密。

4月13日,再被曝出视频第二弹,白百何与张爱朋在泰国街头再次亲密互动。

4月14日,白百何老公陈羽凡首次在微博发声。微博图片中陈羽凡身挎绿色小包,站在一个好似鸡蛋的雕像旁,做着禁声的手势。微博中写到:蛋疼的,都快回家过节吧~貌似是在对网友讽刺。

4月15日,陈羽凡微信朋友圈截图流出。陈羽凡发文写到:毁我家者必让你亡。貌似是对爆料人的愤怒回应。但是,“白百何出轨事件”的爆料者,狗仔队卓伟称:陈羽凡指的不是我,而是另有其人。

4月16日凌晨,白百何老公陈羽凡先是在微博上发小视频,证明两人已于2015年协议离婚。4月16日下午,白百何发声,称:“希望大家给我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把我们的家事留给我们自己处理。”

案例来源

新浪网:http://ent.sina.com.cn/s/m/2017-04-16/doc-ifyeimqy1946909.shtml

网易新闻:http://c.m.163.com/news/a/CI3OQG900517C98L.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案例分析

“白百合离婚”本来属于一件普通的离婚事件,但是由于白百合作为明星公众人物,其本身的新闻价值性引发媒介的一场大事件,各大新闻网站报刊争相报道,挖掘内幕,一度引爆社交网站热门。在商业化、市场化运作下的传媒中,明星的隐私俨然成为一种时下最“热销”的商品。传媒从不同方面对明星的隐私进行挖掘,马不停蹄地向广大受众推出一轮又一轮的“明星隐私大餐”。全名星探卓伟接连爆出第一弹到第二弹第三弹,白百合事件一次又一次刷爆我们的社交网络。在娱乐新闻圈中,媒介逼视明星隐私已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跟踪、偷拍获得公众人物隐私的新闻在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总是激起人们对新闻伦理的探讨,而媒体对于明星隐私的报道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明星隐私又是如何被消费的?媒介逼视明星隐私是否合理、合法呢?这是本文试图寻找的答案。

媒介逼视明星隐私现象是消费明星时代产生的次生物。随着消费主义在社会盛行,“人们进行消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一种无休止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被商家、广告商及大众传媒不断刺激出来的欲望”。这种欲望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分析,是因为媒介介入明星隐私能够满足受众的一种“认同”的需求以及窥视的欲望。明星由于其职业活动所带来的名、利和社会地位,使其从属于一个大多数平凡人遥不可及的世界。但是大众传媒通过向受众展示明星们的隐私,让受众感觉到这些不同世界中的男女与他是同类,也会生病、遭到背叛、遇到不幸和挫折。所以大屏幕上光鲜亮丽的白百合也会在婚姻上出现变故,立马能引发普通大众的关注,受众对明星隐私的追踪和热爱,是基于一种深层次认同的需要。同时好奇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窥视癖是好奇心的一种变异形态。人们通过窥视别人的隐私,洞察他人最隐秘的私生活状况,以达到缓解自己内心压力的目的。在当代,明星毫无疑问地成为公众窥视和消遣的最佳对象,大众有许多正当的理由消费明星隐私,从而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窥视欲望。

明星由于其独特的身份地位,在消费时代变成了被观玩和消费的物件,从消费明星的作品到消费明星的身份再逐步渗入到明星的个人和隐私。白百合、陈羽凡两个都是知名的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作品是大家关注和消费的对象,其工作、生活、婚姻状态等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联系,他们本人及其言行随时都可能具有新闻价值,符合公众的合理兴趣。他们的新闻一经报道不仅是新闻,更是重要的消费品。从媒介的角度看,此次的爆料者卓伟等媒介是大众了解他们事件的渠道和途径,在商业化运作的今天,媒介采集的信息也是消费的商品,白百合事件带来的新闻的浏览量点击率都是价码,由于有利可图的本性,自然免不了成为媒介逼视的对象。媒介逼视明星隐私是在消费主义的社会风潮下,随着消费明星风靡和传播。从明星的角度来看,“让渡”部分隐私,也是成名的自我需求以及经营媒介形象的一种手段。在大众传媒社会,媒体的宣传是使成名权由潜在权利变为现实权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明星在享受万千追捧的同时,必须“转让”生活中的一部分隐私作为媒体宣传和炒作的新闻素材,这就难免媒介会关注明星隐私并开始逼视明星个人生活。媒体的报道权是和公众的知情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媒体的职责所在。而娱乐记者工作重点就是围绕着明星所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赢取尽可能多的受众,从而获取尽可能大的商业利润,媒体必须竭尽所能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向大众提供明星的各类隐私,这些隐私包括明星的衣食住行、婚姻恋爱乃至各类“丑闻”。从先前陈羽凡、白百合结婚秀恩爱到两个被爆离婚,都是被媒介报道出来给受众消费的明星隐私。

媒介介入明星隐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公众知情权、明星隐私权、媒体报道权三者寻求平衡的过程。这次白百合事件中,媒介报道事实一方面是媒介行使报道权的体现,也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消费欲和知情权,但是另一方面记者通过跟踪、偷拍去获取白百合“出轨”证据的报道,拍摄白百合与张爱明的亲密视频,逼视个人隐私,虽然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但是,将其发布到公众视野,则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害,这种对受众知情权的满足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媒介的社会角色定位在此也存在错位。大量的媒介资源都用在明星个人隐私的报道上,各大网站争相转载报道是否应该也有待商讨。然而,在消费明星时代,媒介逼视明星隐私现象就会存在,它的存在的必然性决定了:只要有“明星”的存在,在“星光闪耀”的天空下,明星隐私消费现象就会相随相伴,媒介逼视明星隐私就会无疾而终。

参考文献

[1]蔡新宇.明星隐私报道:媒体究竟该走多远?[J].传媒观察,2003(10):27- 29.

[7]杜筠.当公众人物隐私权遭遇新闻自由——冲突与调和[J].新闻世界,

2010(7):20- 24.

[3]朱锐.传媒消费主义下的明星隐私消费现象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

年10月第5期.

[4]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M].张萍,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

上一条:从“戴安娜王妃之死”看媒介伦理的建构 下一条:“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报道中的隐私侵权问题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