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逼视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逼视  > 正文

韩国人质绑架事件:关于国际传播中媒介逼视的新思考

作者:蹇雪瑶 时间:2017-06-08

【摘要】媒介逼视是新闻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国际传播中也有一定的显性表现。本文以2007年7月19日发生的韩国人质绑架事件为例,对国际传播中媒介逼视的形成和影响进行理论层面和事实层面的解读,以期引起人们对于媒介逼视的新思考。

【关键词】媒介逼视;国际传播;韩国人质事件

【Abstract】Media contempla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ess and has a certain manifest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Korean hostage kidnapping incident on 19 July 2007 as an example, and mak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influence of media observ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a view to attracting new thinking about media observation.

【Keywords】Watch intentlyof medi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Korean hostage incident

【案例简介】

2007年7月19日下午,23名韩国人乘坐一辆包租的公共汽车,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前往阿南部重镇坎大哈。他们在乘车途经阿中部加兹尼省时被塔利班武装绑架。塔利班随后要求韩国政府立即撤出驻阿的200多名韩国士兵,否则他们将杀死人质。7月25日,塔利班处死1名男性韩国人质。30日,塔利班再次杀死1名韩国人质。8月13日,塔利班释放两名女人质。28日塔利班同意释放剩余韩国人质。

“韩国人质事件”是一件让人揪心的国际新闻。就在韩国人质面临生死的关键时刻, 少数国际知名媒体却误报新闻。

英国路透社8 月 1 日首先发布新闻称阿富汗军方为了解救韩国人质已经针对塔利班采取了军事行动, 当天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新闻也宣称阿富汗军方派遣直升机向军事行动区域抛撒了传单, 英国 BBC 使用的新闻标题是《交战已经在进行之中》, 甚至还有记者称已经有 4 名塔利班武装分子被政府军击毙。

媒体的报道导致塔利班变本加厉地加害人质,以求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苏哈·毕斯娜称, 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媒体在国际社会上拥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塔利班武装分子也在时刻关注各大媒体对他们绑架韩国人质的报道。这些媒体的误报实际上使得遭塔利班绑架的韩国人质时刻面临被杀害的危险。苏哈·毕斯娜教授谈到的正是“媒媒介逼视”在国际传播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媒介恐慌”。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信息来源】

http://news.qq.com/zt/2007/tlbhrz/

http://news.ifeng.com/world/1/detail_2007_07/26/1175834_0.shtml

【案例分析】

关于媒介逼视,陈力丹教授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媒介逼视是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这种行为给被报道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同时也造成大众传媒的功能失调,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

而笔者认为,这一概念同样也可以被应用到国际新闻传播的实践中, 概念内涵也进一步扩大, 至少可以包含新闻当事者一方或者作为第三方的新闻记者通过新闻媒介, 借助新闻报道或制造虚假新闻对当事者另一方施加舆论压力, 迫使新闻当事者另一方或社会必须随时关注事件的进展并对事件做出相应的反应。

“媒介逼视”作为国际传播领域的新现象,合理使用或许可以起到以暴制暴的作用。以较小的非法代价换取更大的社会利益, 也是国际社会中不得已使用的非常规手段。但随意使用或过度使用“媒介逼视”, 制造“舆论绑架”,甚至助长“媒介恐慌”, 显然只能让外交努力适得其反。

【逼视新思考】

1.媒介创造新情境影响事实对象

媒介情境论。媒体理论家梅罗维茨指出,媒体可以展示或隐藏某些东西,从而创造出新的情境。媒体新情境可以轻易聚集起海量观众,并且具有“舞台化”效果。当国际媒体把处在某个国家领域的人不加保护地强行曝光于媒体新情境时,被报道对象在原有私人情境中的角色行为一旦不能适应媒体新情境的社会期待就会感到有压力(如韩国人质事件中的犯罪分子),在这样的压力下,个人或被迫改变原有角色行为以适应新的期待或因无法完成转变而感到窘迫和不安,使得遭塔利班绑架的韩国人质时刻面临被杀害的危险。

2.国际传播中媒介逼视负面影响扩大化

拉斯韦尔提出传媒的三大功能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社会传承。在网络传播时代,由于传播者的去中心化,相比较于传统媒体缺少把关环节,因此在信息的提供方面时效性更强,但是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仅有广度而缺少深度,网络传播引导舆论的功能弱化。所以面对国际新闻,各国受众的注意力有限,对别国领域的关注,必然是通过国际权威媒体的报道来了解事实,也必然会导致对涉及到公共问题本身的思考减少。由于媒介逼视热衷于对事件的细节渲染,着重营造“舞台化”效果,因而容易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忽略事件背后的公共利益。

3.媒介成为制造国际恐慌的潜根源

在国际传播中稍有不慎,“媒介恐慌”就会成为媒介制造国际恐慌的潜根源, 基地组织利用新闻媒介制造的恐慌触目惊心。因此, 媒介, 尤其是享有盛名的国际媒介, 更应站在国家和国际利益的高度, 不管是利益一方借助媒介对另一方施加压力, 还是一个国家借助媒介对另一个国家施加压力, 且不论信息的真伪, 媒介都要严格把关, 避免媒介制造国际恐慌, 甚至激化矛盾、引发战争。因此, 媒介要避免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帮凶。韩国人质事件”, 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 展开面对面的和平谈判, 才能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郜书锴:《国际传播中的“媒介逼视”》,《东南传播》,2007年第10期

  2. 陈力丹,王晨瑶:《“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新闻界》,2006年第2期

  3. 岳丹:《关于媒介逼视的新思考》,《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期

上一条:“吴京被逼捐”道德绑架产生与平息的思考 下一条:从英伊“水兵事件”看国际传播中的媒介逼视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