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逼视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逼视  > 正文

从“二舅走红”事件发展后续探析媒介逼视问题

作者:曹一贺 时间:2023-03-04

【摘要】媒介逼视是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这一现象在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中愈加严重。本文以二舅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该事件中媒介逼视的成因、影响来探讨媒介伦理中的价值取向,分析流量思维与公众窥私欲共同影响下的新闻媒体道德伦理失范。媒介逼视给被“窥视”的个体带来了本不该承受的压力。新闻媒体还需厘清新闻价值标准,将目光放在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上。

【关键词】媒介逼视;新闻伦理;舆论;

【Abstract】Media stare is an over-open reporting behavior in the private sphere. The phenomenon of media star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where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 is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Taking my second uncle's incid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edia ethics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media's stare in this incident, and analyzes the moral and ethical anomie of news media under the joint influence of flow thinking and public voyeurism. Media' s stare has brought undue pressure to the "peeping" individuals. The news media also need to clarify the standard of news value and focus on news events closely related to public interests.

【Key words】media's intent-watch;Journalism ethics;public opinion;

【案例简介】

今年7月25日,B站一则标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一经发出便火遍全网。在11分钟的视频中,up主“衣戈猜想”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出了自己二舅的一生。这个命运多舛、坚强不屈且积极乐观的残疾老人一时间成为当代人们的“生活典范”。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

二舅小时候很聪明,各种考试都考第一,但因为高烧被村医误打几针而落下残疾,放弃高考,后来他自学了木工手艺,一瘸一拐地行走在乡村间,靠这门手艺养活了自己和养女,赡养母亲支撑起这个家,还帮助了村里的很多居民。

视频发布后的火爆是up主没有想到的,上千万的视频播放量,5.8亿的话题词阅读量,二舅的坚强感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而爆火之后带来的是大批记者对二舅生活的打扰,以及视频内容不真实、有升华苦难之嫌、文本抄袭等争议。

争议引发了网友对二舅的人肉搜索,接踵而来的是大批记者的走访与自媒体的打扰。同时UP主“衣戈猜想”的过往经历亦被人熟知,他叫唐浩,曾是猿辅导的历史老师,后来才做了B站科普UP主。之后又有人造谣二舅和姥姥已经去世。

7月27日,作者“衣戈猜想”发文称,二舅和姥姥已被从小山村接走了。他表示:知道二舅的人这两天越来越多,多到让我有点不安了。

图片来源:微博

爆火之后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作者亲人、附近村民都进行了刨根问底的采访,虽然大部分记者真实报道了采访到的事实,但仍对二舅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了打扰,对村民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案例来源】

https://b23.tv/j36R7UJ

https://b23.tv/vHgv97t

https://mp.weixin.qq.com/s/KAMpNS518cOy6JwLsk94ag

【案例分析】

媒介逼视的概念是2006年学者陈力丹在《“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一文中公开提出的,媒介逼视是指新闻媒介在进行报道时过度进占私人领域的行为。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种:一是以追踪、偷拍等方式介入,未经报道对象同意过度挖掘报道对象隐私,过分侵入当事人私人领域;二是媒体的报道内容未掌握好尺度,给当事人带来了困扰,使其深陷道德困境和话语困境,无辜遭受舆论谴责。

一、成因分析:二舅事件中的媒介逼视

(一)流量思维裹挟下的热点探寻

在流量至上的互联网环境中,任何吸引人眼球的热点事件都会成为有报道价值的报道对象。尤其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兴起对自负盈亏的新闻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新闻媒体的市场价值不再由报道价值决定,而是由报道汇聚流量的程度来决定。在这种环境下,记者更易被流量思维裹挟,一味追求热点而忽视传统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讲述“二舅”的视频通过引发网友触动内心同理心而加速传播达到巅峰。“二舅”成为一个现象级的自媒体热点,其爆火之后带有一定的显著性,极强的讨论度也为其赋予了一定的新闻价值,因而成为记者争相调查报道的对象。同时,本就靠流量营利的自媒体更不会放过这一关注度极高的话题,为了“蹭热度”不断设置议题或直接进行实地探寻,这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媒介逼视行为的严重程度。

(二)内容生产者媒介素养参差不齐

当下内容生产者的道德素质也是造成此次媒介逼视的原因之一。一方面,一部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新闻专业主义,过度侵犯报道对象的私人生活,把报道对象当作了博眼球的工具却缺乏了人文情怀,还有一部分媒体对未经证实的信息进行报道;另一方面,一部分自媒体从业人员行为不当,为获取二舅信息而不择手段。在二舅走红之后,大批新闻记者、自媒体从业人员涌入二舅生活的山村,在采访不到二舅后遂对村民进行采访,对村民生活造成影响。此外,还有记者通过收买村民获取信息。以上种种都是媒体人员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

(三)公共窥私欲与舆论博弈激发网友非理性行为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用户中心”策略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首要准则。信息时代激化了大众的“知情欲望”,使得大众的窥私欲极大增多,而网络环境中场景的融合提供了满足其欲望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二舅的走红极大的激发了大众的窥私欲。大众对走红视频中的文案与画面反复推敲,甚至对二舅的个人信息进行“人肉搜索”,要求二舅出来“自证残疾”,种种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窥私欲。而这种介入事件的方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偏激共振”,在议题讨论中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其言论和行为混乱无序,引发媒介暴力,会损害媒介公信力。

另外,二舅爆火后网络舆论出现情感化倾向,一部分人表示从二舅身上获取了某种精神价值;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二舅的故事虚假、在歌颂苦难,以及认为视频是对二舅的消费和利用。双方的狂欢式参与和争端使得舆论进一步发酵并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行为的出现。

二、影响探究:带来连续不良反应

(一)被逼视者“后台”受侵犯

媒介逼视把被逼视者原本属于“后台”的行为暴露至互联网“前台”,对个人隐私权带来了极大侵犯。二舅走红之后,大量媒体试图获取二舅更多信息。例如封面新闻从多个权威部门获悉二舅确为河北某村村民,系肢体三级残废。一方面,采访的内容是对二舅隐私权的侵犯 ;另一方面,采访方式也侵犯了个人隐私。UP主“衣戈猜想”在回应时提到,有记者通过某种方式取得了他的手机号以及真实姓名,并在他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采访。这种行为同样干扰了up主日常生活。报道对象有权利生活安宁而不受外界干扰,除非报道对象主动公开自己的生活细节。新闻工作者干涉他人的生活行为和生活自由,侵犯私人空间与私密信息,忽略报道的公开化尺度,轻视公民的合法人格权,造成公民精神和心理的痛苦,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

(二)网络舆论失控

媒体逼视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舆论场的风向转换。在二舅刚走红时,网络舆论风向几乎全部是对二舅自强不息精神的歌颂,舆论总体偏向正面。而随着媒介逼视行为的进一步发酵,公众对二舅信息的进一步深挖,更多负面的评价出现。更有许多人认为二舅故事是虚构的,是up主为了流量凭空捏造的,各种声音的出现使得舆论场上争论连连,整体的舆论风向从一开始的积极正向转为矛盾连连。而在主流媒体下场之后,舆论讨论更加激烈,网友抨击主流媒体一味美化苦难却不对苦难根源做深度报道,有涵化受众嫌疑。媒介逼视加剧了失控的舆论状态的形成。

(三)媒介功能失调

在一定事件段内,媒介报道的信息容量有限,公众接受议题的容量也有限。因此若媒介过多将注意力放在“二舅”这一类“软新闻”上,只注重披露该事件更多细节,必定会使得对公众更应当关注的“硬新闻”的报道减少。媒介报道内容的失衡则会进一步导致媒介功能失调,新闻娱乐化现象加剧。并且,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提供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广度大大加强,但在涉及内容深度方面功能减弱,舆论的引导能力也大大降低。在“二舅事件”中,部分媒体对未经核实的信息进行了报道,随后删除,损害了自身公信力。还有部分媒体一味将二舅的精神进行歌颂,却忽视了其苦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遭到了网友的质疑与批判。

(四)损害个人名誉,引发网络暴力

媒介逼视行为除了侵犯个人隐私之外,对于被报道对象的个人名誉也有所损害。以“二舅事件”为例,媒介对于二舅的过度关注使得某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并发行名为second uncle coin(二舅币)的数字货币,且发行人疑似诈骗130万美元后跑路。此类行为无疑会对二舅名誉造成不利影响,对当事人带来伤害。另一方面,媒介逼视易使被逼视者遭受网络暴力,它使得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事件带有了公共性,大众开始随意对私人事件进行评判,个人则被迫接受公众审视与舆论压力,媒介本身的暴力特征凸显,对报道对象带来伤害。在二舅事件中,对二舅的造谣、质疑二舅残疾让其证明、对视频作者的辱骂等种种事件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三、反思规避:把握新闻报道平衡

(一)选题中厘清新闻价值标准

导致媒介逼视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价值标准的偏移,当下公众的阅读习惯已从深阅读向浅阅读偏移,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有从趣味性向媚俗性偏移的趋势。诚然,贴合网络媒体的特性进行新闻价值要素内涵的扩展无可厚非。但也应明确新闻媒体从业者需要在选题过程中厘清最根本的新闻价值标准,正确衡量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平衡新闻选题的重要性与显著性,而非以关注度高作为新闻选题的唯一标准。在选题中也应注意,避免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进行窥探。

(二)报道过程中加强自律

新闻从业人员需在报道过程中加强自律,将新闻伦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在新闻信息的采集以及新闻的生产、报道当中,尊重报道对象的人格与隐私,遵循适度员职责,避免侵犯其个人利益,认证核实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在此次二舅事件中,有记者为获取信息而给村里的“酒蒙子”买东西,还有部分记者半夜还在敲二舅家人的门,这些都是新闻从业者职业操守缺失的表现。新闻工作从业者作为新闻生产的专业人士,应当从严格要求自身开始,在当下的互联网内容生产大环境中起到带头作用,树立媒体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增强新闻行业的专业性,保证媒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注意新闻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避免舆论失焦。

(三)公众提高媒介素养

公众的“纵容”使媒介逼视在近几年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上自官绅富户,下至普通百姓,均是媒介逼视的“潜在”对象。在接受新闻信息时,作为网络参与者的网民应当提高自身识别与筛选信息的能力,加强网民在转发扩散信息时的把关能力。同时,公众应培养理性判断与思考的能力。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共景监狱”的大背景下,公众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弊端则随之而来。互联网信息繁杂,使用人数繁多,极易带来激烈的舆论争端,并引发引发相应的“人肉搜索”、“人身攻击”等行为。而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受众可以遏制至少不会纵容媒介逼视现象的上升势头。因此,提升公众媒介素养,能够配合多主体共同努力维护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源头减少媒介逼视现象的发生,规避媒介逼视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力丹,王辰瑶.“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越[J.新闻界,2006(2):24-26.

[2]方佳辰,罗彬.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J].新闻世界,2016(12):82-84.DOI:10.19497/j.cnki.1005-5932.2016.12.026.

[3]魏铭.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与防治——以“7·23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案”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5):192-196.

[4]岳丹.关于媒介逼视的新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0(03):8-9.DOI:10.16017/j.cnki.xwahz.2010.03.031.

[5]鲁文禅.媒介逼视现象的媒介伦理分析——以深圳“杨武案”为例[J].视听,2018(02):129-130.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18.02.070.

上一条:从东航遇难家属发声被网暴事件简析媒介逼视问题 下一条:从“山东拉面哥走红”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逼视问题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