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闻《面条是橡胶做的? 邻居做完实验也不淡定了》为例浅析标题党背后的新闻失范
时间:2017-06-08
摘要:信息泛滥的时代,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成为趋势。新闻标题成了内容的便梯,受众仅通过浏览标题,由标签化想象进一步编造新闻内容,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近日一则关于“面条含胶吃不得”的新闻在朋友圈疯传,它实际上就是利用人们对饮食安全方面强大的防范心理和恐惧心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标题是稿件的眼睛。但通过恐吓性的标题,故意夸大事件背后的影响吸引眼球,增加文章的点击率和视频的收视率的方式则违反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它将是一种新闻失范。
关键词:标题新闻 橡胶面条 食品安全 新闻失范
【Abstract】In information flooding era, snackable and fragmented shallow reading become a trend. News headlines become the ladder of the content, the audience only by browsing the title, by the label of the imagination to further fabricate news content, it is easy to form the wrong inertia awareness. Recently, a "noodles with plastic can’t eat," the news in the circle of friends crazy, it is actually the use of people on the food safety aspects of a strong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ear. For journalists, the title is the manuscript's eyes. But by intimidating the title, deliberately exaggerating the image behind the event to attract the eye, increasing the way the article's click-through rate and video ratings are in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news authenticity, it will be a news anomie.
【key Words】Title of News ;Food Safety; News Anomie.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
案例简介:
近日,消费者爆料称,将干面泡在水中几个小时后,捞起后揉捏拉扯搓洗,最后剩下了一团类似“口香糖”一般的乳白色胶状物,洗不掉也无法溶解。而且,还很有弹性!由此视频中断言,“这肯定是橡胶!”记者也随即做实验,出现的结果的确是一模一样,新闻中间采访各类居民自己的看法,虽然多数对此半信半疑,并表示担忧。但以“清水泡面出现胶状物”“市面上的干面是橡胶做的”此类标题的新闻消息和视频还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并在网上引起热议。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直属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腾讯新闻“较真”专业事实查证平台联合发布“三月10大食药谣言”,其中提到,在网上和微信视频流传的“面条洗出胶不能吃”是谣言,所谓的“胶”其实就是面筋。不仅不是橡胶,而且因为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营养丰富。
虽然国家药监局事后辟谣,广大的新闻媒体也帮助澄清,但很少人会持续关注此事背后的真相,以及事件背后的涉及的利益群体等。很多人获取的还是对面条制品含有不明胶状物的初始错误认知,再深入一点,则是对整个食品行业安全问题的有一次担忧和恐慌。(新闻事件来源《重庆晨报》)
一、标题新闻传播
(1)初期传播
序号 |
新闻标题 |
媒体 |
日期 |
1 |
麦禧:今天,你吃“胶”了吗? |
搜狐 |
3-30 |
2 |
浸泡以后触感和橡胶一样,难道买到了假面条!?然而真相是… |
湖北经视 |
4-6 |
3 |
180万网友观看我们鉴定“橡胶面条”,结论是面筋还是橡胶? |
今日头条 |
4-9 |
4 |
泸州市民报料称面条里有橡胶 专家:实为面筋多加更筋道 |
泸州新闻网 |
4-20 |
5 |
【可怕】网传面条“掺胶” 这样的面条你敢吃吗? |
山东电视生活频道 |
5-9 |
从以上列举的部分新闻标题的中,可以看到关于“橡胶面条”新闻,在标题处理上,媒体都极大运用了受众的窥探欲和好奇欲,多采用疑问句的语气,例如“?”“你敢吃吗?”“你吃胶了吗?”一系列的疑问让本身不知情的受众产生了初步怀疑的态度,标题上用词模棱两可,不够准确。
另外核心词直接作为修饰来通过因引号的方式对面条下定义,“掺胶”“橡胶面条”“假面条”,引号的内在涵义对记者专业人士来说是与事实不符,在这条新闻中则是否定的态度,或待验证性的。但对普通受众来说,大多数是文字信息的简单接受者,他们获知的即是直观印象。从标题新闻的广泛传播来看,“橡胶面条”铺天盖地,真真假假已经分不清,媒体的价值导向已经出现偏差。
(2)后期辟谣
序号 |
新闻标题 |
平台 |
日期 |
1 |
专题辟谣:橡胶面条是谣言 躺枪背锅的面筋 |
新华网 |
5-9 |
2 |
食药辟谣:“橡胶面条”的真与假 |
今日头条 |
5-9 |
3 |
橡胶面条?塑料大米?你们再信这些,食品安全专家就要崩溃啦 |
今日头条 |
5-10 |
4 |
金沙河:橡胶面条?您别逗我 做面条我们可是认真的 |
北京时间 |
5-10 |
5 |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微辟谣“橡胶面条” |
中国网 |
5-12 |
“橡胶面条”新闻后期的辟谣时期主要在5月份,相比标题的发酵期则相对滞后。主标题的处理上,利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家等官方权威的人士和部门作为辟谣主体,对本篇新闻稿来说,橡胶新闻的谣言则被攻破。
二、食品安全相似案例分析
近期关于食品中惨加塑料、橡胶的新闻层出不穷,比如网传“九江发现‘塑料紫菜’?打汤后嚼不烂”、“粉丝能燃烧,是含有添加剂么”等借助标题迅速流传,而且通过视频的直观影像传播还原实验的真实场景,入目三分。节选新闻文字描写的部分:从“塑料紫菜”视频中看到,有人将紫菜撕碎泡在自来水中,泡软后拿出几块紫菜展开用手划在紫菜表面上,并表示紫菜公司是用塑料袋制作紫菜,同时告诫网友今后吃紫菜“要注意”。还有人使用了很大的力气来对紫菜进行撕扯,以示很难撕开。我们发现新闻直接引用未被验证的结论,多少具有模糊性,容易混淆网友视听。
我们发现,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报道一直充斥受众视野,原因之一是本身媒体作为社会的监督者和瞭望者,对食品相关企业和产品都有着极大的关注度,例如前几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经由媒体曝光,才引发广泛关注。基于监督食品安全领域的疆土,守护健康的出发点,媒体所发挥的正常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利用网民对食品紧张的心态,媒体过度的关注报道食品不安全,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则有些失当。
再来分析一则“毒豆芽”的冤假错案,其实“毒豆芽”以及各种导致性早熟的食物传闻被媒体传播的同时也被受众自身放大,引起不必要恐慌。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正确看待“植物生长调节剂”。事实上,后来专家辟谣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是让我们的食物生长得更好,也让我们的食物成熟期能够被控制,以方便采摘。
对于食品安全的公共议题,受众普遍对某种不明物质,某种添加剂的使用并不清楚,在这种不知情下,谣言滋生,广大的标题党在粗略的获取标题信息后,不假思索,并信以为真。
三、食品行业谣言新闻的成因分析
从内外因分析,新闻标题导致新闻失范的行为,受众在标题面前表现的认知惰性是标题新闻导致新闻失范的一个症结,即内因。大众媒体、以及网络新闻客户端则是外因,在传播学效果相关理论,法国学者诺依曼曾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同一时间段,对相同新闻的报道做多次同类似的报道则会产生“累计效果”、“遍在效果”、“共鸣效果”,这种强势的传播则反映其传播观。因而如何平衡食品安全相关议题的报道也涉及到新闻伦理角度。
关于食品行业的谣言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谣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蓄意编造、偷换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诱导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费者又常常缺乏科学判断。食品新闻对于标题“眼球博弈”效果的利用。为追求“10万+”而制造噱头、牟取利益,一些网络媒体、尤其是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自媒体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等扮演了“感染者”的角色,帮助谣言像“流行性病毒”一样扩散传播。
另外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个别境外势力意欲“唱黑”我国食品行业,也是网络谣言出现的重要原因。食品安全谣言具有有意编造、别有用心、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旧闻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占45%。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5日,有关机构监测到的数据显示,传播范围较广的涉及食品药品谣言达40余则,其中33则都属于食品类。
在如何处理因为标题新闻导致的失范,首先从源头上要严格审稿,加强对网络新闻标题的监督,新闻标题是新闻稿件的眼睛。同时法律体制上,也要完善新闻标题的法律法规,提高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例如有些标题与内容不符,利用噱头,产生社会恐慌,造成相关食品行业的名誉损失和企业物质损失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涉事主体如传播媒体、自媒体账号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姚魁.解读食品安全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4).
[2]尹金凤.食品安全传播问题初探伦理与传播的综合视角[J],伦理学研究,2013(64).
[3]柳旭东.中国国家电视媒体食品安全议题报道省略台——《新闻联播》十年报道的实证分析[J],新闻学与传播学,2015(1).
[4]徐协.新闻议题失真与对策研究以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为例[J],当代传播,2014(5).
[5]李丽英.食品安全新闻的平衡报道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
上一条:《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新闻报道标签化 下一条:从新闻《病人颅骨被取下1年多无人给装上》探讨标题党背后的道德与素养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