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标题新闻  > 正文

《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新闻报道标签化

作者:童天玄 时间:2017-06-08

【摘要】: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新特性,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在当今注意力经济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习惯方式,读者和受众倾向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用的信息,因此给新闻事件或人物贴标签以迅速抓住读者眼球的报道方式逐渐凸显,媒体人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眼球效应”,迎合受众碎片阅读的习惯,对新闻进行标签化报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效果,标签化新闻在激烈媒体市场竞争中愈演愈盛。

【关键词】:新闻报道 标签新闻 僵尸肉


【Abstract】:Due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ead of new media, fragmented read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abitual way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in today's attention economy. Readers and audiences tend to get the most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Or people tagged to quickly grasp the reader's attention to the way the newspaper gradually highlights the media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ye effect" to meet the habit of debris reading, the news of the label of the report, by virtue of its strong communication effect, New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edia market more and more Sheng.    

 

【Keywords】: news reports, tag news, zombie meat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案例回顾:

2015年6月底,一篇名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文章拉开了“僵尸肉”事件的序幕。在此之前,“僵尸肉”从未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说,这篇文章创造了“僵尸肉”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给“僵尸”下的定义是“僵硬的死尸,常用来比喻腐朽的事物”按之前人们的使用惯例,“僵尸”特指人的尸体,这篇文章首次用“僵尸”来形容食用动物二从这篇文章来看,“僵尸肉”存在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走私人境。二是龄长的冻肉,有些肉甚至冷冻长达几十年二三是卫生状况堪忧,肉质存在严重问题二四是经过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后低价销售至市场。

自从这篇报道将“僵尸”与“肉”联合起来使用后,“僵尸肉”一词大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二据粗略统计,截至3015年8月1日,直接以“僵尸肉”为标题的新闻达49300条,文章内容出现“僵尸肉”的新闻达55000条二这些新闻报道均以“僵尸肉”指代那些冷冻时间长,肉质存在问题却仍在市场上流通的冻肉二就这样,“僵尸肉”成为又一个典型的新闻“标签”。

案例分析:

“标签化”成为近些年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态,“中国大妈”、“官二代”、“富二代”、“钉子户”等标签化词汇在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二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具有高度概括性,往往以一个词语或者简短的一句话来表现整个事件或者某个群体。

新闻报道“标签化”是指记者、编辑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无视新闻的传播的客观真实原则,通过对新闻人物及新闻事实等核心要素进行提炼概括,有意套用网络流行用语,社会敏感词汇以及一些既有的带有思维成见的标签用于新闻报道的写作,利用夸大、歪曲、突出等标签化表现手法对新闻内容进行主观性暗示,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以迎合民粹。“僵尸肉”一词,最早出现于新华网《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一文,是一个典型的标签化词语,起初是用来表达冷龄超过几十年的肉。自从“僵尸肉”被媒体使用在新闻报道中,在随后的后各种报道中,只要是涉及冷冻期过久的肉,无论其是否可以安全食用,无论其冷冻时间是否超过十年以上,都会被媒体习惯性的冠以“僵尸肉”的称号,严重误导了歪曲了受众对冷冻肉的认识和理解。在“僵尸肉”事件中,报道者以"70后”猪蹄、“80后”鸡翅引出标签“僵尸肉”新闻,获得了巨大的关注。然而,随着事件的深人发展,有记者开始质疑“僵尸肉”的说法,在随后的系列报道和跟踪报道之后证明走私冷冻肉的确存在,生产日期过长的问题也存在,但并未达几十年之久。在该事件中,记者过分夸大事实,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虽然获得巨大的关注和曝光,但媒体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媒体对新闻“标签化”[]的滥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标签化新闻不但会固化既有的成见,还会对一些新人物新事件形成刻板意见。其次,标签的“放大效应”歪曲人们对社会真实的认识,经过“标签化”处理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拟态环境,由于标签化报道往往将新闻事件的人与物以极端化突显,使他们遭到受众的厌恶和讨伐,而由此形成的强大舆论会干预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思考,产生盲从或乱站队。最后,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对社会现实产生不良影响,标签的片面性及错误导向致使其无法正确反应社会现实,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混乱。

参考文献

[1]李雪.贴标签行为的形成机制与刻板印象趋势[J].新闻知识,2014(06).

[2]赵雅文.网络传播“新闻标签”的价值及作用[J].新闻大学,2010(03).

上一条:从“旅日留学生机场刺母案”看“泛标签化”的转换 下一条:以新闻《面条是橡胶做的? 邻居做完实验也不淡定了》为例浅析标题党背后的新闻失范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