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标题新闻  > 正文

从“旅日留学生机场刺母案”看“泛标签化”的转换

作者:何源源 时间:2017-06-08

【摘要】“90后”、“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种标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是过于泛滥,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习惯性地贴标签,使其形象化、典型化甚至刻板化,这极大地影响着受众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媒体不应过度标签化,在信息本身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媒体应转变报道思路,避免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关键词】机场刺母案;泛标签化;刻板印象

【Abstract】“ 90s", "rich second generation" and "officer the second generation" and so on all kinds of labels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has been too readily, habitually label when media in reporting news and events, make its visualization, typical, and even rigid, this greatly affect the judgment on what happened. In this era of diversification, the media should not be excessive label, on the premise of information itself believable, media should change ideas, to avoid the "negative stereotypes of the labeled, deepen the audience”.

【Key words】The airport stinger; Generic label; stereotypes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案例回顾】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焦点是因为家人寄钱晚了。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2011年10月19日,备受瞩目的“浦东机场刺母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10月31日就“浦东机场刺母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犯罪工具两把尖刀予以没收。12月27日下午,“机场刺母案”二审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案中行凶人汪某不服一审判决,认为刑期过重,提出上诉。在二审过程中,汪强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个病人,目前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年3月12日就“浦东机场刺母案”作出终审宣判,决定维持原判,认定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案例来源:http://baike.so.com/doc/5439007-5677328.html

【案例分析】

“泛标签化”是为一个新的新闻找一个“老筐”。先前旧的事件,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刻板成见,当新的新闻事件事件发生,这个事件只要和先前的事件有一丁点的关系,媒体就会把先前的所有刻板成见代入到这一事件中来看待,参加讨论的人会手持一个或几个已有“标签”,试图贴在这一新闻上,并撕下或掩盖其他人贴上的标签,为新闻事件定义。

4月1日,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这一新闻,在1980年会被标记为“文革余毒”,在1990年会被标记为“独生子女问题”、“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2000年会被标记为“80后”,现在他被标签为“药家鑫们”。有趣的是,药家鑫一直被标签为“富二代”、“官二代”,现在他从一个被标签的对象,成为了一个标签。 当机场刺母案的事实真相还没有调查清楚时,媒体已经开始大肆渲染此事与澳洲华裔高材生残忍弑“虎妈”、8岁乖儿子因发生争吵欲掐死母亲的联系 ,报道中多次贴上“80后”,“温室花朵”,“啃老”等标签,让舆论讨论偏离了事实本质。像一些“不健康家庭教育”的讨论,固然是应该被提及的,但是由于太过于依赖刻板印象的“老筐”,使得讨论将这些事件一概而论,忽略了每个事件特殊的本质。所以媒体在解读新闻,以及引导舆论,讨论新闻的时候,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诉求,尊重事实本身。不要过多的将围观人的意识强加与某一新闻事件之上,更不应以“标签化”的观点抹杀复杂的事实。

首先,媒体应恪守职业道德,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尊重客观事实,客观实在、公平公正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媒体往往为了吸引读者进行阅读,不顾报道主体的个别性和特例性,生搬硬套地给报道安上一个标题,夸大了、曲解了甚至是丑化了事件,这样就会导致受众对所接收信息的不确定,导致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其次,规范新闻标签的媒介选用机制,避免以偏概全,避免极端片面化的词汇的出现,避免无休止的热炒这类事件。媒体有意无意的泛用新闻标签,不假思索的用“草根语言”亲近受众,在一轮又一轮的新闻报道轰炸中,最终导致受众出现反感情绪,引导受众产生错误、片面的意识。

最后,让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对新闻媒体进行监督。现在媒体在进行传播工作的时候就很注意与受众的互动,所以大众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提升媒体。

总之,正确客观地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最大程度地减少主观情绪的注入,避免无休止的标签化传播,要让受众在了解事实的同时进行科学正确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良好传播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要求主流媒体树立公信力,提升传播水平,避免新闻“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参考文献】

[1]向冰洁:《新闻报道的泛标签化及矫正》;《新闻世界》;2012年第8期

[2]卿志军:《标签化:负面新闻对事件形象污名化的策略》;《当代传播》;2014年第5期

上一条:“民警殴打教师”新闻标签化加深刻板成见 下一条:《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新闻报道标签化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