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标题新闻  > 正文

对张锡峰“土猪拱白菜”比喻的恶意扭曲造成的网络热议事件

作者:刘康 张志浩 李天尧 唐雨蒙 时间:2022-08-26

【摘要】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新时代,制造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成为网络新闻获得者的必然选择。但不少网络新闻标题却也表现出了夸张、刺激显眼、文不对题等特征,置新闻伦理于不顾。本报告将对高三学生张锡峰的一段演讲词“土猪拱白菜”被媒体恶意曲解以吸引流量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总结煽动性标题新闻的错误原因,结合新闻伦理应坚持的原则,并对煽动性的标题新闻的成因和利弊得失作了初步探究。同时也进行了相似案例的比较,得出启示。最后从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煽动性的标题新闻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闻标题;新闻伦理;大众媒介;媒体素养;煽动性;自律性原则

【Abstract】In this new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making eye-catching headlines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network news winners. However, many network news headlines also show exaggerated, stimulating conspicuous, irrelevan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regardless of news ethics. This report will analyze a case in which a speech of Zhang Xifeng,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was maliciously misinterpreted by the media to attract traffic. By summarizing the wrong causes of inflammatory headline new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 ethics, this report will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caus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flammatory headline news. At the same time, similar cases are compared and enlightenment is obtaine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inflammatory headline news from two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raising the entry threshold.

【Key words】Headlines; journalistic ethics; mass media; media literacy; seditious; self-regulation principles

案例简介

“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不是教育畸形,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近日在一档语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中的一段演讲备受关注。张锡峰回应了外界对他们衡水中学的古板印象,直言衡水中学的学子们的心路历程。而在演讲的过程中,张锡峰也飙出了“金句——“土猪拱白菜”。这样的话语一出,立马引起极大的质疑与纷争。这个比喻在演讲者的表达中更多的是指代对于资源的争夺,对于阶级上升的渴望。而部分不良媒体则曲解其意思,故意制造吸引人眼球的颇具争议性的煽动性题目,寄希望于引发地域冲突与性别冲突的矛盾,以获得流量,收取利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045605754936221&wfr=spider&for=pc)

案例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512557988318031&wfr=spider&for=pc&searchword=

张锡峰演讲

https://xw.qq.com/cmsid/20210605A085DL00

案例分析

一、事件全局简要分析

事件的起因是在距离高考仅剩数日的时候,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的一段演讲中,张锡峰一句“我是乡下土猪,去拱城里的白菜”的言论引起了舆论和网友的不同看法。

起初只是部分人们认为这种比喻有些不恰当,有些偏激。人们只是觉得这种"自取其辱"式的比喻,将自己和乡下同学比喻为“土猪”,让人有些许不快。

但在后来部分无良媒体的传播中逐渐变质了。媒体们大肆宣扬臆想中负面的部分。张锡峰在演讲中所传播的积极的态度,对未来的期望,对拼搏人生的解读都被这些无良媒体忽略了。广受舆论传播的这一部分也被扭曲了,从原本的将大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比喻为“白菜”,扭曲成了将女性比喻为“白菜”,扭曲成了地域之间的冲突。以此来激化矛盾,妄图获取更多的流量来获取利益。

在如今的社会之中,很多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关注度,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常常使用各种手段曲解原本的意义,构造更大的冲突。而在这次事件里就是如此,我们必须更加关注传播媒介本身的成分,努力避免这种标题新闻,扭曲事实的现象。

二、事件原因探析

(一)媒体导向导致矛盾激化

此事件最初只是因为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而火。却被媒体导向了地域歧视、性别对立的方向。在如今的这个时代,流量便是最大的追求,众多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自然是要不断竞争,而竞争便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偷换概念以及跟风。如今诸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添油加醋,进行恶意解读,发表一些容易产生摩擦的话题来刺激大众,通过一些偏激的言论在强化情绪。众多媒体往往只在意了自己能否获得利益,而淡化了事件的真实性。在此事件中便是因为有地域歧视和性别对立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能实际地带来大众的关注,因此便发生了媒体恶意引导话题的问题。

(二)话题本身的敏感性刺激了公众的情绪

此事件中本身的比喻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使用的比喻本身不是十分恰当。“土猪拱白菜”这一象征本身就常被用于性别、地域上。在如今的网络平台中,人人都可以是一个传播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而因为每一个人接触信息的媒介不同,传播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同,往往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片面性。大多数个人、自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将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只传播片段的信息,导致大众无法获得时间的全貌,只获取到了片面的极端的信息,进一步刺激了情绪。

并且在如今的大的网络环境中,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贫富差距,以及性别对立这些本身就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当一个事件与这些问题联系到了一起,自然会更加严重的刺激到公众的情绪,使得原本不那么严重的问题遭到激化,进而引发重大的社会矛盾。

(三)新闻伦理丧失,媒体预设立场

各种媒体在传播此事件信息时,往往使用了偏激的标题,通过夸张的,吸引人眼球的标题来博取关注。如“土猪拱白菜,是谁扭曲了学霸张锡峰的灵魂”,“为何衡水中学学霸演讲反应出畸形的教育,病态的心理和人性的扭曲”等的恶意标题体现出了新闻作者自身的立场问题。各种媒体作者在撰写新闻时便以失去了媒体人应该保有的客观性,从一开始便以带有主观定论的认识去撰写,自然会导致原本事件含义的曲解。

甚至有些媒体人在撰写稿件时用到了“不寒而栗”,“扭曲”,“反社会“等等词语。他们从一开始便抱以一种恶意的态度去看待事件。认为自己身为新闻工作者自然有一种看破一切的狂妄,试图以自己浅薄的见识去评判一切,丧失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谦卑。仅仅从一个演讲便看出了学生人格上的不健全,学生内心的自卑,学校教育方式上根本的错误,这如何不是一种过分的揣测,这如何不是一种狂妄的体现?如今的诸多无良媒体,过分在意新闻的爆点,却忽视了最基本的伦理问题,忽视了最基本的真实性的问题,忽视了自身应该有的客观立场的问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045605754936221&wfr=spider&for=pc)

三、煽动性的标题新闻的利弊得失

(一)高效获取经济效益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当中,相对于泛滥到过剩的信息,人的注意力反而是极为稀缺的资源,通俗地讲既是所谓的“眼球经济”。而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流量实则成为了衡量内容所吸引的注意力的最泛用的评价标准,继而与内容的经济效益挂钩。

相对于正面客观地报道新闻,在新闻标题与正文中对事实进行不同程度的扭曲、隐瞒与夸张,借用话术、联想与共情煽动阅读者的情绪,则是一种更有效果的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而吸引的注意力最终则会通过流量反映在短期的经济效益上。

(二)使阅读者偏离真相

基于煽动性新闻的目的和手段,其读者将接触到被部分隐瞒、夸大或扭曲的事件报道,同时收到其预设的观点与立场的影响。这对于读者理性地看待和解读新闻实则是相当不利的。

(三)促进或激化矛盾

煽动性新闻往往会借用已存在的矛盾煽动读者的情绪以获取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激化矛盾。

以张锡峰“土猪拱白菜”的比喻为例,部分媒体通过对事件的裁剪或夸大,甚至隐晦地添加“性”的要素,将张锡峰打造成将要进入城市与城市男性争夺异性资源的出身贫寒又有一定竞争力的青年男性代表,引发小市民的忧虑与敌视,激化地域矛盾;或是以将“白菜”解读为城市女性,试图给张锡峰扣上一顶“物化女性”的帽子,以挑拨性别对立。

四、对煽动性的标题新闻的对策

(一)加强对自媒体账号的监管

加强平台的审核责任,平台应对于群众举报的一些自媒体违法行为,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处理。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如何认定和划分平台及相关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二)提高自媒体的准入门槛

对于以部分领域内容的自媒体运营方,应要求其具有在该领域的相关资质。如金融、医疗类别的自媒体运营者应有相关的学习经历或是从业经历。

网民自身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要减少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还需要广大网民的努力。广大网民应当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理性对待问题,全方位客观地看待问题,不随波逐流。

将部分官方媒体打造成大型独立媒体,提高其独立性与战斗力。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如今部分官媒的娱乐化过度,且所有官方媒体都在行政上受到政府的各级约束,官方媒体的工作者的公务员属性明显高于媒体人,政府各级领导层的变动会影响官媒的立场和舆论导向,这使得官媒的战斗力与延续性不足。信息时代的多数自媒体运营方都受到资本和利益的驱动,在逐利前提下难以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在此前提消防下可以将部分官媒独立出来,作为国有资产的同时通过国家立法统一征税支持运行,不接受广告和注资,政府不得干预日常工作,以十年(举例)为周期接受政府对该法条的审查,确认该媒体是否还应该存在。

五、自身启示与体会

(一)媒体发达时代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身言行

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被网络媒体报道,传播速度极快,难以控制。公众人物特别是明星的言行在被网络媒体获得后,更是会被放大后再迅速传播出去。在这种时代下,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老百姓,遇到有可能被网络传播言论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是因为网络传播范围广,一件事、一次发言会迅速通过网络传向全国各地,不会像传统媒体收到距离阻碍;二是网络媒体传播受众广,只要是拥有可联网设备的人皆可以接收到,明星的言行更是能影响到低年龄段、心智三观未发育成熟的粉丝;三是传播速度快,如果是比较热门的事件,一两天内就会人尽皆知,对公众人物的形象影响极大。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无良媒体导向其他方向

受眼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媒体、编者只注重流量的获取,不遵循新闻的基本伦理,比如“标题党”,把内容选择性的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吸引眼球的新闻,引诱用户的点击,比如恶意导向,本次案例即是如此,本来是一个衡水中学高三学生的演讲,在恶意媒体的导向下,案例本是对本身演讲词的讨论,逐渐变成了网友们关于性别言论、地域言论的战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新闻报道,应该去看更客观的新闻报道,不被他的标题、媒体刻意导向的语句所影响,抛开主观的影响去了解事实的情况,得出自己思考的结果。

(三)媒体应当注重新闻伦理

本次案例正是因为媒体的不良导向、自媒体在传播时的添油加醋、偏激夸张的标题才成为了一个热门事件,媒体应当更注重新闻伦理,坚持新闻报道的无害原则。新闻报道需要对受众、对有关当事人和整个社会负责,要做到对受众和对社会有利或者至少无害,即不误导公众,不曲解当事人的想法,不有损公众的利益。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不容许使用带有侮辱性、蔑视性语汇,尽量避免二次伤害,也不能利用掌握的版面、节目时段等资源刊播以贬低、攻击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新闻。切实加强对近年来出现的新闻伦理新问题的研究,对社交媒体、融媒体、自媒体上的新闻伦理新问题进行研究,找到适合不同平台的新闻的处理方法。

六、相似案例比较

相似案例:杨笠普信男

脱口秀演员杨笠在节目《脱口秀大会》中说:“就是他明明,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在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引起巨大讨论。

相似点:

(一)媒体恶意导向。

在媒体的引导下,网民们的讨论重心变成了关于男女性别对立、性别歧视,偏离了原本的新闻,媒体也乐此不疲,继续恶意导向,以此获取流量。

(二)话题具有敏感性。

两个事件中当事人的语句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在现代网络传媒的传播下,语句本身的问题被放大,更多的人开始参与讨论这个敏感的话题,这个话题进而成为热门话题。

结论:公众人物应该更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媒体应该更注重新闻伦理。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刘夏阳.中国民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27.

[2]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3]周国平.网络舆论何时休[N].人民日报,20060712

[4]杨景,冯湜.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N].人民日报,20181018

[5]万静.严格监管自媒体账号将成常态[N].法制日报,20181116

[6]田传进.教育之重,该如何立德树人[J].心理与健康, 2021(9):2.

上一条:以商务部关于“鼓励储存生活必需品”的通知为例浅析新闻标题偏误问题 下一条:引流背后的“偷梁换柱”:从标题新闻视角浅析“全红婵遭队医警告”事件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Copyright ©2012-2013 Jc.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