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后真相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后真相  > 正文

以“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为例浅析“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情绪化传播

作者:韩愈 时间:2020-10-09

【摘要】“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与社交网络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交网络为“后真相”提供了传播平台。网络的情绪化传播是“后真相”时代的显著特点,情绪化的观念成为主导,事实的真相被淡化。“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是发生在社交媒体时代典型的网络情绪化传播案例,通过此案例来分析“后真相”时代网民情绪化传播的表现,并进而探讨网络情绪化传播的成因,提出对策帮助新闻回归理性和真实。

【关键词】后真相;情绪化传播;徐州女教师绝笔信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post-truth" er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 which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spread of "post-truth". The emotional dissemination of the Internet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post-truth" era. Emotional concepts have become dominant and the truth of the fact has been diluted. The case of "Xuzhou Female Teacher's Absolute Letter" is a typical case of Internet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social media era. This cas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et user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ost-truth" era. Countermeasures help news return to rationality and truth.

【Keywords】post-truth;emotional communication;Xuzhou Female Teacher's Absolute Letter

【案件回顾】

2019年8月4日上午,江苏丰县周楼小学教师李秀娟通过“徐州民声”自媒体发布了一封题为《这封信发出时,我和丈夫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丰县派出所所长罗烈,教育局丁攀,这个世界的恶,你们占了一半》的绝笔信,讲述其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并声称“准备离开这个世界”。李秀娟在信中称自己女儿被同学伤害致左眼失明且并且未获得应有赔偿,自己因为此事被派出所副所长殴打、拘留,行政处分和长期监视;丈夫多次被谈话批评并且撤职。事情一出,引发全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9年8月4日下午,丰县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称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李秀娟同志反映的问题开展全面调查,并将依据调查事实,依法依规公正严肃处理。同时,夫妻两人已经被找到,没有生命危险。与此同时,舆论愈演愈烈,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网友纷纷发声,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李秀娟遭不公正待遇、斥责警察的暴力手段、政府的不作为、质疑审讯过程、执法记录仪没电等方面,并于4日18时前后达到第一次舆论高峰,舆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2019年8月5日,李秀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绝笔信”是有人帮忙操作。之前发文所称遭民警暴力殴打,致其腿部受伤,再次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也记不清了。舆论开始出现反转。同日,江苏徐州丰县政府通报“绝笔信女教师”事件调查进展,通报称李秀娟多次越级反映问题并存在寻衅滋事行为,腿伤为进行传唤时其拒不配合,逃逸中导致。经调查组调看相关视频,询问当事民警未发现有对其殴打、辱骂行为。李秀娟丈夫利用职务便利为其女委托伤残鉴定,违规使用公章,并存在稳控不力问题,因此才被停职。舆论反转态势进一步加强,网民观点也随之变化,教师品格、证据不足、碰瓷、利用舆论、谎言、讹诈、违规私用公章等负面词频频出现,网友纷纷指责李秀娟的做法,在5日21时达到第二次舆论高峰。

2019年8月6日,女教师李秀娟再发文回应质疑称不走司法途径因律师“都不代理”,从未放弃走法律程序,坚称遭民警殴打。政府通报将深入调查被殴打情况。双方各执一词,真相还未到来。

【案件来源】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7%A7%80%E5%A8%9F/23653230?fr=aladdin

 2.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9/08/06/612127.html

【案件分析】

《牛津英语词典》将“post-truth”(后真相)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后真相”释义: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在这个时代,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人们不再相信真相,只相信感觉,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与社交网络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交网络为“后真相”提供了传播平台。在我国,社会公共话题的“后真相”事件成为网民关注的重点,从江歌案、汤兰兰案再到如今的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情绪化的传播成为了“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情绪化的观念成为主导,事实的真相被淡化。

一、网民的情绪化宣泄

(一)敏感话题刺激公众情绪

“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是发生在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情绪化传播的典型案例。在传统媒体时代,受到社会经济地位,资源分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制约,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往往得不到保障甚至是处于“失语”地位。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传播的门槛降低,广大的弱势群体成为社交媒体的使用主体,话语权得到提升。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加剧,贫富差距大,弱势群体本身就对占据更多资源的人,如富人、官员等存在不满,尤其在自身利益被侵犯时,这样的不满会加剧甚至爆发。在“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中,最明显的矛盾就是弱势群体和官员的矛盾。起初在女教师发布绝笔信称自己女儿受伤学校不管不顾和警察局副局长殴打监视她后,舆论迅速引爆;一边是教书育人的女教师受到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决定自杀,一边是生活富裕,社会地位高的政府官员不作为甚至殴打普通民众,女教师和官员这一强弱的对比刺激了公众的情绪,并带起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广大的网民由女教师带入自身,害怕自己也会遭遇相同的事情,人们的情绪从同情他者变为了同情自己,害怕和愤怒的情绪被进一步引爆。这一案例涉及到普通民众,普通民众的子女安全,官员的不作为和对老百姓的压榨等敏感话题。所以一出来便引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关注,网民的情绪被瞬间点燃。

(二)舆论反转加剧情绪波动

舆情反转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现象。在事件的发展初期,舆论往往呈现一边倒的状态,随着更多证据和细节的披露,舆论的焦点开始转移,网民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舆论的反转导致网民情绪的不断波动。在“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件中,刚开始,随着绝笔信的公开,信中女教师自述的遭遇,受伤的照片,医生的诊断书都不断刺激着网民的情绪,同情、愤怒的情绪随之产生,并且在没有新的证据和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发酵,呈现越来越激烈和一边倒的姿态,如怒斥政府不作为,辱骂涉事的官员等。但随后,在政府发布官方通告和新京报的一系列采访中,网民纷纷转变立场质疑女教师李秀娟说谎、诈骗。在女教师继续发布声明回复质疑时,网民又开始质疑政府隐瞒真相,仗势欺人。舆情的反转导致网民情绪的波动,网民情绪在不断转变,但上一种的情绪却没有被真正的平息和消除。不同的情绪掺杂在一起,网民的注意力被不断的分散,案件也偏离了本身的轨道。到最后,关于政府不作为,普通人应不应该通过社交媒体维权等话题的讨论成为主流,这些讨论本身就是网民情绪化传播的产物,在强化网民情绪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解着网民对于事件真相的注意力。

二、网络情绪化传播的主要成因

(一)传播主体的复杂化

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传播主体开始变得多元,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这使得社交媒体的信息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完整的事情被人们切割成了碎片在社交媒体中传播,无法窥见事件的全貌。同时,人们在传播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信息在一次次的发布、转发中带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情绪,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把关作用弱,带有情绪性的信息在网络上泛滥,使得网民情绪难以控制,最终爆发成情绪化的传播。

在“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中,不少网民、自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只截取事件的一部分或者对事件进行二次加工,如在传播时将女教师自杀理由片面的归于受到警察的殴打。也有网民在参与过程中加入煽动性的词汇,如不断评论“作为一个母亲,她该有多绝望”等。这些带有情绪化的信息,在缺少把关的情况下在互联网上飞速传播,最终导致了情绪化传播的爆发。

(二)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造成“信息茧房”

社交媒体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等技术,实现了对用户的精准、个性化推荐,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用户,并且通过用户的不断反馈来加强这一效果。这就导致本身就受受众情绪和观念影响而产生的信息又重新影响着受众,这样的循环在不断强化着受众本来的喜好和认知,形成了“信息茧房”。

在本案中,当你倾向于认为政府存在过错时,媒体平台会不断向你推送和你持有相同观念的文章或是讨论小组。不同的声音被遮盖,固有的情绪和立场被不断强化,人们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最终导致情绪的不断强化和爆发。

(三)媒体恶性竞争抢夺受众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发布中来,媒体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生产出的信息远大于所需的信息时,信源开始变得比信息本身更重要。谁能抢夺更多的受众,谁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出于这个目的,很多新媒体开始盲目的迎合受众的需求,丧失了独立自主生产新闻的能力。此外,为了吸引眼球,不少媒体故意在报道中添油加醋,对新闻事件恶意解读,发布爆炸性的、偏激的言论来刺激受众。媒介的恶性竞争容易造成舆论的偏激,为网络情绪化传播推波助澜。

在本案中,部分微博营销号、微博大V为了圈粉,刻意放大官员和教师的矛盾,甚至夸大女教师的伤势。而在政府的公告和更多证据曝光出来后,他们又调转枪头,转而攻击女教师没有师德,女教师的老公仗势欺人等。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自媒体发布的文章被疯狂转载,激化了网民的情绪。

(四)受众的“从众心理”和“自我代入”心理

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会积极参与进和自己观念相同的讨论,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此产生“从众”行为。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构成了新的社群和圈层,个体在发表意见时,如果出现和自己情绪和观念相符的声音,大家立刻抱团发声,而不同的声音会被压制。群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声势,往往会在其中夹带更多的情绪。舆论的声势越来越大,甚至大到足以淹没真实的声音。

此外,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由于缺乏足够的现实体验,受众在接触到新闻事件时,往往会将自身经验带入去解读新闻,由于这种“自我带入”的心理,受众很可能对于新闻事件的对象产生先入为主的经验或是刻板印象。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很容易将自身的经历、情绪带入,造成情绪化的传播。如在本案中,人们对于女教师的同情很大一部分是带入自身后产生的感同身受,将对政府官员的刻板印象带入事件中,在没搞清楚真相前就痛斥官员不作为。这些受众心理都加剧了“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情绪化传播。

三、网络情绪化传播的应对策略

(一)媒体:提高自身责任意识

媒体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意识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放在首位,认真核实消息来源,不歪曲,不编造信息;在报道时斟酌用词,做到客观真实。对于自媒体来说,在强化责任意识同时,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做出人民真正喜闻乐见的新闻。对于专业媒体来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众声喧哗”时,理性发声,正确引导舆论。

(二)平台:落实把关制度,加强管理

社交平台的“低门槛”“弱把关”是导致网络情绪化传播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在维护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运用技术手段对于平台加强管理,落实把关制度,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核实,及时制止虚假、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三)监管层面:政府出面,强化监管

政府既要做好事前预防,也要做到事后及时追责。政府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规范媒介和受众的行为。同时,对于违法行为要及时追责,避免再犯。以此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用户层面: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后真相”时代网络环境更加复杂,对于公众的媒介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公众要提高辨别不同信息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而不是被情绪和舆论所左右。互联网赋予我们发声的权利,在履行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作为传播者,我们还要懂得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为营造一个健康的新闻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甘丽娅.弱势群体利用新媒体维权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7).

[2]骆正林,温馨.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传播机制及社会规治[J].传媒观察,2019(12).

[3]朱博文,许伟.大数据时代情绪对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19(04).

[4]宋凯,袁奂青.后真相视角中的网民情绪化传播[J].现代传播,2019(08).

上一条:以“被冤枉的赵宇”事件为例浅析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情新特点 下一条:从张扣扣案看后真相时代的媒体与公众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