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后真相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后真相  > 正文

以“被冤枉的赵宇”事件为例浅析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情新特点

作者:陈宛吟 时间:2020-10-09

【摘要】2016年底,《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英语世界年度热词,该说法甫一问世,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网络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后真相带来的舆情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舆论场域上的极端性、内容上的真假同构性、评判上的情理倒序性是其最鲜明的表征。我们应从巩固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回应受众的利益关切和完善监管体制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助力。本文以2018年底发生、2019年初引爆舆论的“被冤枉的赵宇”一案为例,关注媒体在其中的报道失范和受众关注点的偏移。

【关键词】后真相;网络舆情;“被冤枉的赵宇”

【Abstract】At the end of 2016, the Oxford Dictionary named "post-truth" an annual word of the year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nd as soon as it came out, it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oday, the public sentiment brought by the post-truth also presents new characteristics: extremenes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opinion, true and false isomorphism in content, and logical reversal in judgment are its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 We should strengthen our work from three aspects: consolidating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respon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audience, and improving the regulatory system, so as to help build a clear cyberspac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ase of "Unjustly Zhao Yu", which occurred at the end of 2018 and detonated public opinion in early 2019 as an example.

【Keywords】post-truth; online public opinion;”Unjustly Zhao Yu”

【案例简介】

2018年12月26日,福建省福州市一所公寓内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事件起因是当晚一男一女李某和邹某饮酒后共同回到邹某住的公寓,李某意欲在邹某家留宿,但邹某不同意,便将李某挡在门外,李某趁酒劲踹开门对邹某实施暴力,住在楼上的赵宇听到楼下邹某的喊声后下楼制止李某的暴力行为。其间,李某揍了赵宇两拳,当过兵的赵宇随即将其推倒在地并反手打了李某两拳,准备拿起凳子砸向李某时被邹某拦下,随后赵宇被其妻子劝离现场。事后,李某经法医鉴定,腹部横结肠断裂,伤情属重伤二级。当晚邹某因太恐慌向公安机关报了警,公安机关先是以防卫过当不起诉,但要追究赵宇一定的民事责任,到最后以正当防卫发布了通告。

2019年2月17日,赵宇用微博名“被冤枉的赵宇”详述了自己的经历,以求网络舆论支持,网络上迅速形成了对“赵宇案”的强烈反响。短短两天后,该条微博已经获得了57万的转发、8万的评论和24万的点赞,“被冤枉的赵宇”也在当晚登顶微博热搜,引起极大的舆情反响。大批网友表示:“为什么见义勇为的人坐牢,而施害者却逍遥法外?”甚至有极端发言例如:“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3月1日,@福州公安在微博发出案情的最后调查结果及处理公告,仅仅只获得8千转发,1.5万的评论和1.4万的点赞。

IMG_3187(20200111-083332)

(该条微博现已删除)

【案件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TNm6M7_77euFoboFN-7lFg

 2.https://mp.weixin.qq.com/s/wz-4qh5syse8OdjqgTT3HA

【案件分析】

随着英国脱欧成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两个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后真相”(Post-Truth)成为《牛津词典》2016年的十大新词,意为“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当前,“后真相”现象在网络空间中时有目睹,其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影响非常大,致使“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更加复杂多样。

一、“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一)舆论场域上的极端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越来越大,网络空间成为信息的集散地、舆情的发酵池

与各种思想交锋的主阵地。詹姆斯·斯托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容易走极端,即群体极化。群体讨论使群体成员所持观点变得更加极端,即原来保守的趋向于更加保守,原来冒险的趋向于更加冒险。同时,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在被冤枉的赵宇案中,极端性得以鲜明地体现出来。在“被冤枉的赵宇”的微博评论里,“强奸未遂打麻将,见义勇为十四天”的评论得到了超过5万点赞,紧随其后的是“杀人放火金腰带”等质疑政府的言论,在短时间内都达到了1万赞。201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关注】小伙“见义勇为反被拘”刷屏,最新进展来了》的报道,在评论中,“正能量在哪里?在舆情里?”“这个社会让好人心寒”等评论,几经公众号的平衡精选,也依然获得超过2万点赞。

官民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点,在官方媒体的客观报道下,舆论已经如此极端,哪里经得住自媒体平台的“煽风点火”呢?2019年2月19日,公众号“e互助”发表推文《赵宇:“见义勇为后,我蹲了14天监狱”》,并且在文章中写道:“今天福州检方做出回应:以作不予逮捕决定,说得好像恩赐似的,关了14天怎么说?”“那十四天和他老婆一个人生产的日子,请问拿什么赔?”这些媒体话语无疑是让舆论场言论更加极端的催化剂,甚至出现了“强奸未遂犯必须死”“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下岗”等不理智的极端言论。

(二)内容上的真假同构性

网络空间是个万花筒,其中充斥着各种谣言、八卦、谎言等无稽之谈,并且通过夸张的标题、耸人的话语、煽动的词汇、戏谑的态度呈现于众。一些媒体为了炒作、吸睛与谋取利益,不惜成为“标题党”、“戏精”,甚至出现了虚构细节以博取关注度的情况。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后真相”时代网上的舆论呈现出第三种事实:亦真亦假,抑或半真半假,“即信息内容介于真实与虚假之间,不完全客观也不完全虚构,是一种情绪化的现实”。在新闻报道的写作中,这种“情绪化的现实”更多地体现在一些没有根据的形容词的使用和一些主观情感的表达上。

同样是微信公众号“e互助”的这篇报道中(这篇报道至今仍是赵宇相关报道中阅读量最高的报道),作者写道:“意图施暴的男子李先生”“被踹成重伤还能生龙活虎打麻将,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吗?”标题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官方媒体“中国新闻周刊”直接以“强奸未遂打麻将,见义勇为十四天”作为标题(相关报道中阅读量第二),凤凰weekly也用“人心倒了,就不相信公权力了”(相关报道中阅读量第五)等等情绪化的、“真假同构”的事实作为标题,这些情绪化言论的发表和形容词的使用,骗到了受众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更加激化了舆情,无疑是有悖于新闻专业主义、有悖于新闻行业规范的。

(三)评判上的情理倒序性

“后真相”时代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情感、个人信念优先,理智与事实真相滞后,在判断上呈现情理倒序性的特点。在网络空间中,在反智主义、民粹主义、犬儒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推波助澜下,使用“道德绑架”、“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的“键盘侠”时有耳闻,给客观事实“添油加醋”、“涂脂抹粉”、“改头换面”的“戏精”屡见不绝,“后真相”现象俯拾即是、样态百生。

在“被冤枉的赵宇”案中,民警执法仪画面曝光、赵宇被授予“见义勇为”称号、福州公安给予赵宇10万元被拘留补偿等后续事实的关注度远比不上初期报道的关注度,甚至不如之前的百分之一。尤其是关于给予拘留补偿的报道,除了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官方媒体有所报道外,大部分的自媒体(也就是之前不遗余力地替赵宇“鸣不平”的媒体)都选择性忽视报道,抛弃这些会让网民有一个完整认知、进行理性思考的机会。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在注意力经济下,媒体都更侧重于报道能够获得评论点赞、能够刺激到受众的“部分”事实,而抛弃那些让受众觉得索然无味、一眼略过的部分。这种选择上的倾向性更加加剧了受众在评判上的情绪化,“情”的部分远远高于“理”,造就了非常不健康的舆论场。

二、“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在“后真相”时代的新的舆论场里,面对新的特点,也应该采取新的策略,从媒体、监管体制和满足受众的利益关切三方面入手,营造更为理性和清爽的网络空间。

(一)巩固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舆论是把双刃剑,舆论能凝心聚力,鼓舞人心,也能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关键要看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网络舆论的内容异常庞杂,舆情的发酵非常迅猛,特别是在“后真相”时代,诸多假新闻不但不被网民所批判反而受到他们的追捧,假新闻成为部分人的牟利工具,沉溺于浏览假新闻成为一些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样的境遇下,我们必须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主动构建网络舆论阵地,让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场域蔚然成风,才能做到“顶得住、打得赢”。

(二)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

“后真相”现象得以产生的因素形态各异,诸如网络技术的推动、人们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等,不管是情绪的对抗与任性,还是政治谎言的制造,究其本质,其最核心的驱动力是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表达、追逐与博弈。舆论虽然发生在网络空间,但其根源是在现实生活中,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与反映,为此,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既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分配、共享与共建等问题,也要注重在网络空间对网民的引导与关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就是要求让人民群众从国家改革发展中获益,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助力。我们应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他们在参与劳动、参与国家建设与改革中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应当畅通利益的表达渠道。若官方的主流渠道未能表达人民的利益诉求,那么,他们就会寻求各种“旁门左道”去表达利益,甚至会出现不听“真理”而听“谣言”的现象。党与政府部门要构建多种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运用官网官微等网络平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构建和谐的群众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信息的监管机制

在假新闻盛行的“后真相”时代,对信息进行核查与检验的工作变得愈加重要与必要。我国当前主要以国家的行政力量来监管,如中央网信办、宣传部等,还需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来协助信息核查的完成,以便激浊扬清。舆论引导要全方位、全过程地对舆论信息进行监控与管理,不断地完善监管体系,从而更好地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参考文献】

 [1]江作苏,黄欣欣.第三种现实:“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悖论[J].当代传播,2017(04).

 [2]曹林.后真相传播中的“戏精”现象[J].青年记者,2017(28).

 [3]马璇,焦宝.后真相时代次生舆情的成因及其应对[J].中州学刊,2019(12).

 [4]杨荣智.“后真相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视听,2019(12).

 [5]黄建东,叶之宁.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失范与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19(11).

 [6]宋雅楠.后真相时代下:自媒体乱象治理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

上一条:情绪先行 理性滞后:后真相视角下的广州方圆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 下一条:以“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为例浅析“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情绪化传播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