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先行 理性滞后:后真相视角下的广州方圆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
时间:2021-04-22
【摘要】在后真相的时代,公众平台信息拥挤,公众对于寻找真相的耐心在逐渐降低,在事件真相披露前即展开对事件的评论,体现出一种“情绪先行、理性滞后”的特点。同时新闻媒体、自媒体、公众评论都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得新闻反转这一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以“广州方圆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为例,从问题成因、利弊分析、建议设想等多个方面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探索后真相时代引导理性网络舆论的路径。
【关键词】后真相;舆论;理性
【Abstract】In the post-truth era, the public platform is crowded with so much information that the public patience for finding the truth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At the same time, news media, we-media and public comments a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ent, which makes the phenomenon of news reversal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Taking the ca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Guangzhou Fangyuan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ase from the caus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uggestions and assumptions, etc.
【Key words】post-truth;public opinion;rational
【案例介绍】
2020年5月30日,微博@小岛里的大海连发多条微博,爆料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妍疑似体罚6岁孩子至吐血送至抢救。在家长已告知孩子有哮喘的情况下,刘老师仍然对其进行体罚,体罚很重,孩子后来在车上大口吐了很多血,高烧引发神经受损,留下手抖的后遗症,而孩子之前是小提琴演奏的小能手。甚至还向家长要了六万块的照顾费,收了很多高档礼。
12时31分,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广州白云教育”发布《声明》,表示“接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公安等部门迅速介入,成立专项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随后,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等权威媒体由此开始跟进这一事件。针对相关部门的首次回应,网络舆论以嘲讽和不信任的偏激情绪表达为主,矛头直指“维权靠舆论”。
5月31日1:44,广州市白云区公安局官方微博@广州白云公安通报关于网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名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一事,称“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以及“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刘某涉嫌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的相关证据”。随后,公众号@广州白云教育跟进警方通报,公布学校监控内容,还原事件真相,同时提出教育局将督促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月1日13:08,微博@广州白云公安再次通报关于刘某故意编造谎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事,警方已经进一步调查核实并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11月20日,微博@人民日报报道,当事家长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
【配图】
(当事人微博截图)(调查结果截图)
【案例来源】
案例介绍及配图主要根据微博@人民日报的报道进行梳理和跟踪。
1.对教育局声明的报道https://m.weibo.cn/2803301701/4510265930469320
2.对警方通报的报道https://m.weibo.cn/2803301701/4510543082236234
3.对教育局通报的报道https://m.weibo.cn/2803301701/4510631673852078
4.对家长被刑拘的报道https://m.weibo.cn/2803301701/4510994795244549
5.对案件宣判结果的报道https://m.weibo.cn/2803301701/4573394710307103
【案例分析】
2016年,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选为年度词汇。在“后真相”时代,真实与否已经降低到了次要位置,相较于客观事实,情感及个人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真相呈现出扑朔迷离的特点,新闻反转频仍。“情绪先行、理性滞后”成为了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人们在发表评论时首先被情绪支配,难以理性地表达对事件真相的看法。
一、网友“情绪先行、理性滞后”的成因分析
(一)当事人缺乏法律素养,片面追求流量最大化带来的红利
爆料者刘某利用网络快速传播的时效性,捏造事实。她的真正目的是想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一定流量的童星,同时再借机获取学校赔偿的医药费和多年的教育投资费用。而刘某本人却完全忽视了造谣所需受到的法律惩罚以及当地机关的处事效力,从源头上造成了事件的反转,恶意引导了舆论的风向。
(二)敏感话题引起公众共情,真相让位于情绪
当“体罚虐童”、“受贿”、“求助无门”等极具新闻点的敏感词出现的时候,人们的共情心理和正义感立即被点燃。并且该事件还牵扯了教师群体,一些网民不仅到处转发相关报道帮助发散舆论,还辱骂涉事老师,公开质疑教育部门和警方,最终导致整个事件愈演愈烈,舆论几乎一边倒。
(三)传播者责任意识不够,片面追求流量
在此次事件中,许多对当事人的爆料感到愤怒的网民还未等权威机构的最后调查结果出来,就听风就是雨为所谓的事件真相增加热度,更有诸多具有影响力的微博大V等在其中推波助澜,纷纷转发造谣的微博。这就体现了当代许多网民在碎片传播中的责任意识还未完全树立。
(四)传播主体复杂化,公众接受信息的来源增加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播路径,传播渠道日益复杂化,传播主体日渐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公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增加,完整的事件以不同碎片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使得事件的全貌难以展现。信息在一次次的发布、转发中逐渐失去原貌,情绪化趋向明显。
二、“后真相”下情绪先行的利与弊
(一)积极影响
1、从公众的角度
公众以后再面对社会事件或类似网络求助案件时,不盲目听从只言片语,会多一些理性判断和理智思考,少一些情绪和敏感偏见,给司法机关调查真相及公示留出足够时间,加强自身对传播和发酵未经核实新闻的责任意识,普及了基本的网络法律意识,对自身在网络上的发言会更加谨慎。
2、从网络媒介维权的角度
网络维权者寻求帮助时,可以利用网站的舆论以及讨论来得到热度从而解决问题,借助自媒体发酵的热度和网民们热心的转发传播,必要时刻可以成为人们对抗资本或者权威的工具。同时,对此次事件中编造事实的家长的处罚,能起到警示其他别有用心之人的作用,不要利用热度来传播或捏造造谣事情而滥用网友的同情心和社会关注热度,事件反转以及司法机关介入后会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道德的谴责。
(二)消极影响
1、侵害被报道的对象
案件中的老师,被欲加之罪编造罪行,再被数万网友转发辱骂骚扰等网络暴力,受到了校方的处分,造成了心理上巨大的伤害,是对犯罪嫌疑人公民权利的侵犯,罪刑应该是由法定,而不是由媒介和公众定。其次,孩子也被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给利用,不计手段对孩子的日后学习也会造成影响。
2、透支公众信任,影响媒介的公信力
案件进程的推动和真相的澄清,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舆论助力,过激维权透支公众信任,恶意消费和欺骗公众情感,滥用网友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只会使网友越来越谨慎和麻木,不会再轻易发声,使得真正有需求的维权者的声量得不到普罗大众网友们的支援和发声。
3、造成模仿事件的发生
在这个自媒体盛行和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些维权者或自媒体为了博眼球和关注,可能会效仿此次事件,恶意炒作以及夸大和捏造情节以便获得更多的流量、关注和热度,蓄意歪曲事实造成社会影响事件,从而使司法机关得不到信任,没有给调查真相留有充裕的时间,一切调查结果还未出来,就已经盖棺定论,微博官司会越来越多,网民断案成为常态。
三、“后真相”时代营造理性舆论环境的建议设想
(一)当事人:提高法律意识,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维权
网络维权是民众走投无路时可以采取的方式之一,借助自媒体发酵的热度和网民们热心的转发传播,必要时刻可以成为人们对抗资本或者权威的工具。但利用舆论进行维权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捏造事实,滥用网友的同情心和社会关注热度,否则事件反转以及司法机关介入后会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道德的谴责。
(二)公众: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理性发声
网友在网络围观时则应怀有分界感和分寸感,可以保持关注,但不要参与网络暴力。作为个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即使是通过网络,也要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为一面之词的控诉所蒙蔽,不为一时的情绪所主宰。
(三)自媒体:提高责任意识,将新闻真实性放在首位
对于自媒体来说,应提高责任意识,加强自身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敏感性,提升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力。对于存疑的网络新闻进行多维的真伪辨别,而不是即刻抢新闻式的不假思索进行报道。在新闻没有扩大传播时,应该首先对新闻的真实性做出判断,而非第一时间推波助澜。在部分反转新闻中,自媒体甚至还对传播虚假新闻起到了推手的作用,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四)权威媒体:发挥专业性和权威性,正确引导舆论
在本次事件中,权威媒体并没有在事件反转之前进行舆论引导式的新闻传播。虽在事件反转后加大辟谣信息的传播强度且发布评论式的议题报道,对反转后的网络舆论进行了有力的引导。尽管专业媒体在反转新闻传播之初蹭热度博眼球的力度较低,但是媒体在新闻传播初始阶段的事实核查、采访调查等报道工作做的较少。
(五)有关部门:加强自媒体立法,提升舆情应对和处置能力
在网络自媒体泛滥的后真相时代,当有引人注目、能够激起公众情绪的网络信息出现时,许多媒体想到的不是去甄别新闻真伪,而是抢先报道以吸引大量流量来盈利。面对自媒体多次传谣,恶意带节奏引导公众情绪的行为,各有关部门应加快自媒体相关立法,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惩罚系统,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挤压谣言传播时间和空间,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相似案例比较
(一)腾讯老干妈事件
6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则民事裁定书,腾讯请求查封冻结贵州老干妈公司名下价值1624.06万元的财产,法院裁定同意。原因是老干妈在腾讯投放了千万元的广告,但长期拖欠未支付,多次催办无果,只能被迫依法起诉,申请资产保全,冻结对方企业账户。而裁定书发出后不久,老干妈回应:腾讯被骗了,公司从未和腾讯发生过广告业务。7月1日午间,贵阳市公安局双龙分局通报称,该案件系3人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腾讯公司在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之后通过互联网倒卖非法获取经济利益。
(二)罗冠军事件
8月,网名为"加油吧Vicky"的女生在网络上,公布了自己一段惨痛经历。在女子的控诉中,她声称自己的前男友“罗冠军”曾经披着“虚假的爱情”的外衣,强奸自己,女生还曾经为其打胎,而且男生还有过强奸其他女生的行为。事件曝出后,夹杂着大众的愤怒和对女生的同情,“罗冠军”这个名字一下子被冲上热搜。然而,事件很快出现反转。9月4日下午,罗冠军在本文微博“@L倔强青铜10431”在微博发布长文《罗冠军的自白与呼吁》,声称事情并非女生一面之词,因为这个事件,自己已经“完全社会性死亡”,声誉尽毁。半年的时间3次搬家,多次换工作。罗冠军的姐姐也在网络上曝光两人的聊天记录,表明两个人是正常的情侣交往关系。而且罗冠军姐姐提到,女方曾经收弟弟1万元分手费,想利用大家的正义感,让罗冠军背上骂名。9月5日,女方委托律师发表声明,表明自己没有被罗冠军强奸,愿意向公众和罗冠军及其家人道歉。罗冠军也表示自己放弃刑事控告,但是会继续进行民事名誉侵权诉讼。
(三)案例异同分析
这三个事件的相同之处都在于是反转新闻,反转周期极短,且伴随着舆情的不断变化,同时它们的内容比较敏感,容易引发公众的焦虑以及焦点。同时这些舆情在传播中,媒体主观倾向使事件被模糊报道,媒体采用“标题党”和“贴标签”的手法来刺激公众感官、吸引受众眼球、固化新闻人物的现象,同时,一方面,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制造新闻的轰动性,引发广泛关注,某些媒体故弄玄虚制作断章取义、耸人听闻、煽情低俗的标题。另一方面,一些媒体通过提炼、编辑等常规新闻报道操作流程,将一个复杂的事态或者人物简化甚至异化成一个契合当下舆论关注热点的符号,为其“贴标签”。由于公众缺乏相应的批判性思维与思考,很容易直接跟着舆论走向走。除此以外,损害他人权利,违法法律法规。不同之处在于,三个事件诱发的原因不同,引发的公众焦点也不同,学生体罚事件主要是利用了教师的职权问题,腾讯老干妈事件则是媒体的错误报道。罗冠军事件充分利用了当下公众对女性群体的保护和同情。
五、启示与体会
网暴的力量是毁灭性的,在所有这些网暴造成的悲剧事件中,每一个跟风的网友,都是造成雪崩的那一片雪花。此次事件中,这位家长的无底线造假炒作固然可耻,但是在整个事件中,众多网友的盲从却令人感到遗憾。只要对当事人发的帖子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很多疑点,但是许多网友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事情都没搞清楚,撸起袖子就开骂。管他真假,自己先痛快了再说,这是一种典型的乌合之众的狂欢。
偶然有理性的声音发出,也立刻被淹没在这些所谓“正义”方义正辞严的批判声中。群众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更甚者只愿相信自己所以为的,站在自以为的道德高度上,施行自以为的正义之举,只要有人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就会遭受同样的网络暴力,就像此次事件中对家长提供的吐血照片提出质疑的医生,网友对其也进行了网暴。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不要轻易的成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因此,群众在接触新闻事件时应当多一些理性判断和思考,少一些情绪和偏见,对新闻持有质疑,不要立下结论,给调查真相留出足够时间,才能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近,离谣言越来越远。慎用网络,远离暴力。
【参考文献】
[1]胡翼青.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06):28-35.
[2]张华.“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新闻大学,2017(03):28-33+61+147-148.
[3]刘宇轩,巢乃鹏.后真相时代的受众心理与媒体策略[J].青年记者,2017(16).
[4]王秋菊.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特点、引导难点及建议[J].青年记者,2017(16):22-24.
[5]安景璐.后真相时代对网络“反转新闻”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7,21:1-3.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