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后真相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后真相  > 正文

从《另一个拉姆》事件看舆论失焦网络负面情绪的破坏力与媒体从业者的形象危机

作者:刘逸飞 赵梦迪 时间:2021-04-29

【摘要】文章《另一个拉姆》能够掀起巨大讨论乃至引起舆论的反转与失焦,与当下社会民众面临的转型期社会压力以及逐渐兴盛的女性平权思潮都关系密切。而从媒介伦理的角度进行剖析,其背后更是蕴含着媒体组织和从业者面临的社会形象危机,以及网络负面情绪的强大破坏力问题,这些危机和问题,值得引起每一位新闻人的警惕。

【Abstract】the article“The other ram”can stir up huge discussion and even cause the public opinion to turn over and over agai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pressure that the society faces and the rising trend of thought of equal rights for wom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ethics, it also contains the image crisis of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deliberate manipulation of the powerful force of online emotions, these issues and possibilities, that should alert every newspaperman.

【关键词】反转新闻;舆论失焦;家暴;婚恋观;媒体从业者

【Key words】reversal news; public opinion out of focus; domestic violence; love and marriage; media practitioners

【案例简介】

2021年2月6日,曾就职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马金瑜,在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上发表文章《另一个拉姆》,讲述自己被丈夫家暴和“逃离”的经历,文章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此后文章被转发到微博平台,掀起众多网友关于家暴和婚恋观的巨大讨论。

IMG_3271(20210228-164225)

文章发布后,一些前专业媒体从业者和自媒体博主,利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声,谴责马金瑜丈夫的家暴和出轨等行为,力挺马金瑜。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同情马金瑜遭遇,攻击马金瑜丈夫的言论,其中不乏过激表达。同时也有一部分声音认为马遭遇的困境也有自身婚恋观不正确的原因。

IMG_3278(20210228-170052)AF6BDF292BF889C7F3AF840F74A39A89

2月7日,警方介入该事件进行调查,并表示并未收到马金瑜被家暴的报案记录。同时马金瑜丈夫谢德成接受了媒体采访,否认了家暴和出轨的说法。

2月9日,贵德县委宣传部针对此事件进行了官方的调查通报,在通报中多处内容与《另一个拉姆》中描述内容不相符,包括由马所陈述的家暴事件和当地的妇女跳河自杀等情况。同时其丈夫谢德成再次发声,介绍自己“扎西”名字的来由以及争取孩子抚养权的决心。大量评价开始倒向指责马金瑜提供不实信息、玩弄网民情绪、众筹还债等行为。

861E1850E5FFAB40755C791B1388ECCAIMG_3276(20210228-164904)

2月10日,马金瑜接受红星新闻采访和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圈》栏目专访,提供了丈夫谢德成承认出轨的录音证据,尚未提供关于家暴事件的直接证据。

561234C8BF790F2EF66E418154D38AD2D4844B37B51C080BEEF7592243888C9C

【案例来源】

1、真实故事计划:马金瑜 《另一个拉姆》

https://mp.weixin.qq.com/s/_hs3BdwDz1iDyfOOD7Mahg

2、连清川(前《南方周末》记者,资深媒体人) 冰川思享号:如果你无法同情马金瑜,你也不会伸手拯救拉姆!

https://mp.weixin.qq.com/s/G6XAeoR__HlPHFucs181rw

3、红星新闻:《前女记者称被家暴,官方公布调查结果》

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203300854.html?weibo_id=4602799146929141

  1. 新京报:《马金瑜回应质疑后,贵德发布初步调查结果,尚未与其取得直接联系》

    https://mp.weixin.qq.com/s/a0IYzGuhxGvKieMRxaz6ag

    5、红星新闻:《马金瑜出示录音证据:谢德成承认出轨 女工称马曾身上带血和淤青求助》

    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102/302bde0710c29e78f7312d1210a1c9ce.html

    【案例分析】

  2. 案例讨论

  3. 新闻反转下的舆论失焦

    在《另一个拉姆》文章发布并引起热议后,网络讨论的重点主要停留在对家暴行为的批判和对马金瑜本人遭遇的同情上,同时出现了部分关于马婚恋观的争论,一些批评的声音指责马的悲惨遭遇与其过于“理想化”的婚恋理念不无关系,但这种批评也随之引起这是“受害者有罪论”的反驳,总体而言,舆论声音是围绕事件本身进行。

    但在马的丈夫谢德成发声和官方通报带来一次反转后,网络舆论的关注点开始聚集在马的前记者身份、马的记者朋友为其“众筹还债”的事件,进一步延伸至对特定媒体和记者群体的攻击,乃至对整个记者群体表达不信任,出现了明显的舆论失焦。而最后一次马提供“出轨”录音证据之后,讨论热度已明显消退,部分信任“家暴”事件确有其事的网友认为这是又一次“反转”,而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出现了讨论议题偏移的情况,除了表达对“家暴”证据不足的质疑,关于事件本身不应“占用公共资源”的谴责开始增长。

  4. 网络负面情绪的巨大破坏力

    传播学者陈龙曾经对网民们在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借题发挥作过剖析,网民通过“借题”所发表的最终往往是“某个批判性结果”,同时传达出负面情绪。学者喻国明等人对负面情感传播机理的探究,也得出了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和转发网络负面信息的结论。在《另一个拉姆》的反转前后,充斥着的最响亮声音始终是批评甚至攻击指向的,从一开始对谢德成的人身攻击,再到后来对马金瑜的个人行为进行指责,乃至最后发展为对整个所谓南方系、新京系记者群体的抹黑,负面情绪的倾泻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此外,随着事件细节被媒体和政府调查报告不断披露,网络负面情绪出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例如对于政府工作的不信任和对民族差异的有意放大,这样的负面表达增长是具有明显破坏力的。具体而言,网络负面情绪的扩散带来了三方面的破坏,第一方面是在事情真相尚未明了前,就进行了对事件当事人的网络暴力,第二方面是延伸至对整个记者群体和部分媒体形象的抹黑,第三方面是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减损和对藏族地区民众的攻击会破坏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

    二、现象产生原因探析

    (一)婚恋观、家暴议题的高敏感度

    《另一个拉姆》能够迅速引爆舆论场,与其内容涉及议题的高敏感度不无关系。在女性平权运动兴盛、公民法律意识提升的当下,“家暴”作为一种违反法律的暴力行为和深受厌恶的不良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对家暴行为的声讨,无疑是表达正义感并且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有效方式。

    而于此同时,马金瑜这段婚姻中双方身份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关于婚恋观的讨论。婚恋观作为一种关于婚姻与爱情的价值观,一直以来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缩影,在消费文化冲击下,传统中国的婚恋观变化急剧,尤其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来说,婚恋观上的分化成为重要现象,因而有关婚恋的争论也从未止息。在《另一个拉姆》的故事和评价里,知识分子、记者、独立女性与受教育程度有限、农民、落后地区等词汇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为一直以来占据重要地位的婚恋话题讨论提供了新的支撑案例,让持有不同婚恋观的网民都有了发言欲望,因而也带来了讨论热度的提升。

    (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缺失

    在事件发生反转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报道下的相关评论中,“XXX报记者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会信”“XX系资深记者,颠倒黑白轻车熟路”“果然是媒体人”“果然是记者”这样明显情绪化和指向清晰的表达,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支持。这些污名化陈述的背后,是部分网民明显对记者和媒体的不信任,而这种信任缺失实际上折射的是传统的媒体角色和记者群体公信力丧失的问题。

    追求时新性是新闻业古已有之的竞争法则,但在移动互联技术将新闻时效要求提到“即时”,而内容把关程序又严重缺失的今天,一直站在舞台中央的主流媒体报道出错并被民众了解的几率大大增加。相比部分自媒体层出不穷的分身“马甲”,主流媒体坚守的“牌坊”则在一次次的犯错中不断折损。此外,当下新闻采集的广泛性需求铸就了媒体组织内记者群体的高流动性特征,出现了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的记者群,而产自其中的一篇影响广泛的错误报道,可能会给一家媒体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压力增加

    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性的社会意见,其本质上是对社会心理的反映,在《另一个拉姆》整个事件的发生和反转过程中,网络舆论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对抗,尽管必然会有强势和弱势发声之分,但发声方式的非理性本身就值得考察和反思——无论是关于婚恋观、家暴议题的讨论,还是对媒体的公信力表达不满,本来都有机会按照更冷静和切实的方式进行商讨,但显然舆论最终走向失焦,情绪化表达主宰了全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许多讨论者并不想探究事情的真相,而更多是将这种参与讨论作为一次泄压的机会。

    这种泄压行为揭示的事实是,因为当下中国依然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跨越的进程中,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而身处转型期社会的人们,实际上面临着愈来愈多的现实问题与生活压力。尽管在基本物质层面的温饱问题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精神层面的空虚和失落却在不断蔓延,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借助互联网平台抬头,人们抱团取暖,同时努力寻找负面情绪的发泄口,在聚集和发泄中造就了并不宽容的网络舆论环境,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网络群体冲突。

  5. 反思与应对策略

    (一)减缓压力:政府完善法律规章,规范运行权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急速转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一些偏差认知观念和畸形诉求的出现在所难免,但这并不能成为网民将网络空间视为“法外之地”,肆意发泄情绪的理由。要想从根本上削弱网络情绪的破坏力,必须注重社会情绪的疏导和社会矛盾的消解相结合。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深切关注公众情绪,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并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增强公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群体意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各机构、平台、部门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减少社会矛盾点、舆情爆发点。

    (二)重塑形象:媒体建立核查机制,行使更正权

    近年来,反转新闻愈演愈烈,以往真实权威公正的媒体形象在公众心中大打折扣,稳定的舆论生态也遭到了破坏。在《另一个拉姆》事件中,马金瑜的记者身份也成为舆论漩涡的风口。因此,重塑媒体形象,为新闻工作者去污名化迫在眉睫。首先新闻媒体应建立严格的核查制度并落到实处,仔细筛查、实地考察信息的来龙去脉,继而确保信源真实可靠,有效从源头杜绝新闻虚假现象。其次在面临疑点和不确定时,要更加谨慎仔细地寻求全面信息,在确凿言辞和有力证据的支撑下进行客观平衡的报道。最后,在报道出现偏差时,新闻媒体应及时行使更正权,对不准确、不客观、不公正的信息进行更正,主动及时地弥补错误。这不仅是对受众诚信的体现,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三)提升素养:网民培养慎思习惯,拒绝沦为群氓

    网民作为舆论发声的主体,他们的媒介素质是影响新闻舆论走向的关键,因此,想要降低网络负面情绪蔓延的破坏力,提升民众的媒介素质是根本途径。但公众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来看,应该坚持创新性和持续性相结合的方略,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和多重路径,形成培育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综合效应:一方面要对媒介素养不足者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他们的慎思能力、质疑能力和分辨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习新闻专业基本知识,了解媒体平台特性,对信息有更加理性的把握。另一方面,严格规范管理网民行为,对恶意制作发布、围观起哄、炒作谩骂等伤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进行分层次处罚。教育与管理两手抓,持续培育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为优化媒体生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6. 张小平,蔡惠福.网络情绪传播的特征、影响及应对策略[J].传媒观察,2021(02):15-23.

  7. 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EB/OL].2011-10-21[2020-5-25].http://www.doc88.com/p-44759963422754.html

  8. 韩金鑫,刘庆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紧迫性与现实路径[J].新闻前哨,2021(02):23-24.

  9. 张瑞.网络传播视野下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86-87.

上一条:“杭州女子失踪案”:后真相时代下看主流媒体的新闻反转 下一条:以“广州女教师体罚学生致吐血”事件为例看“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形成与引导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