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后真相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后真相  > 正文

“杭州女子失踪案”:后真相时代下看主流媒体的新闻反转

作者:钟子阳 石亚辉 时间:2021-04-29

摘要】:2020年7月,杭州市发生了一起女子失踪案,引发全网高度关注。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主流媒体、自媒体、网友裹挟其中,参与案件报道或讨论,推动案件侦破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失范行为。这些失范行为主要体现在主流媒体的反转报道、过度逼视与猎奇,自媒体的灾难消费、过度娱乐等方面。综合来看,杭州女子失踪案中的媒体失范行为主要体现在主流媒体的新闻反转与自媒体的灾难狂欢。本文希望通过对上述失范行为进行现象与动因分析,尝试给出对策,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关键词】:杭州女子失踪案、反转新闻、新闻娱乐化、媒介素养

英文摘要】:In July 2020, a missing woman occurred in Hangzhou, which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whole network.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the case, professional media, self-media, and netizens coerced them to participate in case reporting or discussion, promot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but also exposed many anomie behaviors. These anomie behaviors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mainstream media's reversal of reports, over-watching and curiosity, disaster consumption by the self-media , and excessive entertainment. Taken together, The media anomie in the Hangzhou woman disappearance cas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news reversal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the disaster carnival of the self-media. This article hope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a and caus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anomie behaviors, and try to g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and society..

Key words】:Hangzhou woman disappearance case; Reverse news;News entertainment; News Literacy

案例简介】:

2020年7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堡北苑小区发生一起女子失踪案件,许国利的老婆来惠利失踪。该案因情节离奇引起网友与媒体高度关注。

案发后,小区有居民反映,有些网红蜂拥而至、开启直播,这种现象在警方发布通报后仍未消失。

7月23日上午9:08,津云发布报道《杭州失踪女子已找到:警方在小区化粪池发现其尸体》,报道提到信源为“接近警方人士”,并得到了“另一渠道确认”。该报道得到了包括凤凰网在内的众多知名媒体转载报道,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随后澎湃新闻发布报道,表示其向杭州警方求证失踪女子在化粪池的报道是否属实,江干公安分局政治处相关负责人回复澎湃新闻:系谣言,具体案情以通报为准。

当天10:14,央视新闻官方发布微博,表示杭州警方发布案情通报及失踪女子丈夫有重大作案嫌疑,并贴了一张通报图片。随后澎湃向再次向杭州警方求证,江干公安分局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通报是假的,警方没发过,但“通报”内容真假不知。一时众说芸芸,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当天11:22,澎湃发布原创报道,称来女士丈夫被警方控制,信源是“从接近警方人士处获悉”。

当天21:59,杭州公安发布通报:失踪女子已遇害,其丈夫许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在此过程中,诸多媒体密切关注紧密报道,爆出许国利杀妻过程中分尸并扔至化粪池等案件细节。与案件侦破过程中,许多网友和自媒体化身“网络福尔摩斯”,通过捕风捉影和脑补的细节“破案”。在媒体曝出分尸化粪池等细节后,“化粪池警告”、“两吨水警告”等网络梗流行于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

案例来源】:

  1. 《杭州女子失踪案又反转,媒体到底怎么回事?》

    https://xw.qq.com/cmsid/20200724A03WUE00

  2. 《杭州女子失踪案几度“反转”,谁在传播假消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012105005084997&wfr=spider&for=pc

  3. 《对不起,“化粪池警告”这个梗一点都不好笑》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31389809950757

    案例分析】:

    一、主流媒体与新闻反转

    1.“杭州女子失踪案”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反转

    本事件的反转新闻集中出现在7月23日当天,在【案例简介】版块已有陈述。总结来看,本事件的反转可分为两部分:1.媒体表示女子已遇害,尸体于化粪池找到——江干公安分局政治处相关负责人辟谣2.媒体发布警方通报图,表示杭州失踪女子丈夫有重大作案嫌疑——江干公安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公告是假的,警方未发布,但内容真假未知。(杭州警方于当日晚间发布通报)

    根据整理的时间轴,第一个消息是津云首发,随后大量媒体跟进。津云是融合天津日报天津网、今晚报今晚网以及天津日报微博、微信等的新媒体平台,属于正规的机构媒体。而这条消息被另一家主流媒体澎湃新闻辟谣,澎湃转引了警方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至此第一部分反转结束。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央视新闻转发的“警方通报”是第二轮新闻反转的源头。由于央视作为官媒一贯以来的权威性,该条新闻同样被大量转发。不久后再次向杭州警方求证的澎湃新闻辟谣:警方未发出此通报。

    直到当天晚间杭州警方正式发出通报,这场一波三折的新闻反转才尘埃落定。

    图片来源:杭州公安官方微博

    2.“杭州女子失踪案”中主流媒体失范行为动因分析及对策

    (1)为抢时效,忽略新闻真实

    “杭州女子失踪案”由于事件持续时间长,在反转新闻频出的23日当天,经过近20天的话题发酵,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主流媒体纷纷对此事件跟踪报道,呈现竞争态势。因此,当津云首先曝出女子尸体已找到的新闻时,大量媒体没有审校核实,而是“一键转发”,选择第一时间获取受众注意。同理,央视新闻的“警方通报”却在不久后被警方辟谣,说明此通报并没有得到官方核实就被发出,这同样是为了抢时效忽视新闻真实性的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抢时效已不再以“天”或“小时”计算,而是以“秒”计。同样的新闻晚发一分钟,可能受众已经调转视线,奔赴下一个热点。在这种强大的市场压力下,许多主流媒体为了和网络媒体、自媒体竞争,以及顺应行业潮流,没有严格审校便把新闻发出。这种行为的本质还是没有厘清新闻时新性与真实性的轻重关系:当媒体发出的新闻失去真实性,媒体便会失去公信力,而公信力才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因此,主流媒体应提升对媒介公信力的重视,用持久稳定的高品质新闻产出,巩固而非消耗纸媒时代积累下来的公信力。

    (2)程序失当,违背新闻规律

    如前所述,具体分析这起事件中的新闻传播链条,可以将其中涉及的消息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来女士遗体疑似已经找到”的原始报道,后一个部分,则是那张来历不明的“虚假通报”,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报道。

    对于前一个部分,尽管警方并未证实消息的真实性,但原始报道有署名记者对其负责,来历清晰可查,对于其中关键信息,记者也使用了“疑似”这样的保守说法。因此,不妨把这看做是媒体以渐进方式挖掘真相的过程。毕竟,许多新闻事件的信息,本来就是分阶段披露的,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因此,媒体在事件某一阶段的报道,只要有其来源与根据,不论在之后被证实还是证伪,在当时都有其价值。但是,后一个部分的消息,性质却与前者截然不同,那份以警方名义发表的“虚假通报”,却是彻头彻尾的谣言。涉事的记者或编辑,明明没有从警方那边获得消息,却敢于把来历不明的图片当成官方通报发表出来,这违反了基本的新闻规律: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无论主流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应遵从这一规律。

    (3)无声处理,丢失重要环节

    事后纠错问责制度是新闻发布的重要环节,因为媒体不可能保证永不犯错,但是犯下的基本错误可以通过媒体自身补救,如发布更正声明、致歉读者、问责当事人等,将损失和负面影响减小。然而在本事件中,发布了假新闻的央视新闻只是删除了相关推送,没有进行情况说明,也没有向警方或读者致歉,这种无声处理的态度和新华社在“双黄连”事件中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

    主流媒体应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将发送前的新闻核实,发送中紧跟事件进展随时准备更新,发送后的纠错问责形成有机链条,这样媒体内部生态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自媒体与灾难狂欢

    1.“杭州女子失踪案”中的自媒体乱象

    在以社交媒体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被动的“受众”借由新兴技术与平台获得发表言论的能力,一部分受众甚至通过个人特质或机构化运作获得足以匹敌机构媒体的受众规模,成为在社交媒体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自媒体,并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新闻道德与媒介素养教育,这批在网络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自媒体在往往在伦理上做出出格举动,造成负面影响。在“杭州失踪女子案”中,一众自媒体低俗造梗,以当事人的惨痛遭遇为原料,打造了一场毫无底线的灾难狂欢。

    在该新闻甫一爆出之际,诸多自媒体便化身“网络福尔摩斯”,对案件进行详细分析,这其中的诸多言论往往建立在捕风捉影的“传闻”之上,被参与讨论而又不明真相的网友当做事实传播,形成谣言。然而,一众自媒体的失范行为主要发生在7月23日及之后,随着警方证实案件细节,凶手“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妻子熟睡之际,将其杀害并分尸扔至化粪池内”,网络上出现了“化粪池警告”、“两吨水解决问题”、“绞肉机了解一下”等低俗玩梗现象。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这样的内容,“没有什么是两吨水解决不了的”、“昨晚跟媳妇大吵一架,我随口一句化粪池警告,今天她把家务都做了”、“老公说出充电水费,妻子立刻端来洗脚水”……这些玩梗行为是建立在来女士巨大的悲剧遭遇之上,也会对其亲友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是在道德伦理范畴内突破底线的行为,应该遭到社会的谴责。

    2.“杭州女子失踪案”中自媒体失范行为动因分析及对策

    (1)媒介素养与新闻道德教育缺失

    自媒体大多由零散的社会个体或小规模的社会组织构成,其从业者也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的新闻教育,对于自身所具备的媒体属性以及媒体所具备社会公器属性缺乏清晰的认知,因此也不认为自己该承担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在发布信息时较少考虑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这归根结底在于媒介素养与新闻道德教育的缺失。

    有鉴于此,社会应在对此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推动媒介素养与新闻教育资源的扩大。如鼓励高校开设针对自媒体的媒介素养与新闻道德教育课程,并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开放,提高资源的可获得性,便利自媒体从业者的观看学习。在高校之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力量也应该积极介入并推动问题解决。

    (2)行业规范与社会规制缺席

    在上百年的新闻业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互动与政府治理的多重影响下,机构媒体内部发展起了一套相应的行业规范,机构媒体之外也形成了相应的法规及政策规制,这些都对机构媒体的职业行为产生了强大的制约,对新闻从业者的失范行为有着较好的规避与惩戒作用。

    自媒体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兴起的新兴事物,对内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在外也缺乏相应的社会规制,因此自媒体在发布内容时也缺乏对伦理道德的敬畏心理。在“杭州女子失踪案”事件中,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如果对消费悲剧有着相应的惩戒规定,势必会对从业者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防止该行为成为一种流行现象。

    (3)流量导向与技术崇拜泛滥

    自媒体乱象的根本内在动因是利益驱动,而最为显著的外部因素是社交平台的流量导向机制。社交媒体平台主要依靠内容的阅读量来进行平台分润,而一些具有暴力、血腥、色情元素的内容往往能最直接的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在收益的诱惑下一些自媒体不惜违背伦理道德,发布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点击。

    此外,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自媒体借由技术赋权而获得蓬勃发展,同时也被技术桎梏,进而危及社会。在人工智能、机器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下,社交媒体平台利用技术来进行内容审核、流量分配,如抖音通过单个作品在小范围流量池中的数据表现来判断是否将该作品推送至更大的流量池中进行展示,这其中完全缺乏人文价值等维度的判断,因此导致“化粪池警告”等能满足用户娱乐心理的低俗梗流行一时。

    应对这些问题,需要自媒体自觉抵制无底线的利益驱动行为,也更需要社交媒体平台改变“流量”这个单一的价值评断标准,并警惕技术发展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沦丧。

    参考文献

  4. 张瑞.网络传播视野下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86-87.

  5. 张丽萍.媒体新闻反转现象的剖析思考[J].记者观察,2020,(10):148-149.

  6. 沈勇.新闻反转类型成因及规避的思考[J].记者观察,2020,(12):100-101.

    [4]刘国帅,曹淑珍.伦理视角下自媒体中的失范现象——以抖音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6):121-124.

    [5]王珏.探析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问题[J].传媒论坛,2020,3(22):29-30.

    [6]程明.自媒体道德失范行为的治理路径[J].学习月刊,2020(10):49-51.

    [7]谭蕊,唐琴.大众传媒对灾难事件的消费行为研究[J].理论观察,2015(11):104-105.

上一条:以“救遭猥亵女同学后被捕被退学”事件为例看查退场后的新闻报道 下一条:从《另一个拉姆》事件看舆论失焦网络负面情绪的破坏力与媒体从业者的形象危机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