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后真相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后真相  > 正文

莆田男子砍死邻居案报道: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反转”

作者:唐明月 时间:2022-05-01

摘要:后真相是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选中的年度词汇,后真相的流行是互联网社交媒体职业伦理的冲击,是继20世纪60年代“新新闻主义”以来对新闻报道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又一次重大挑战,后真相的基本特征是情绪在前,真相在后,观点在前,真相在后;成见在前,客观在后。在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又传播者,媒介素养不足,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反转舆论反转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从“莆田男子砍死邻居案”中分析后真相时代媒体的报道特点,剖析后真相存在的原因,以及探讨针对舆论失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后真相、情绪化、导向性、舆论反转

Summary:Post-truth is the word of the year selected by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in 2016. The popularity of post-truth is the impact of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nternet social media.It is another major challenge to the objectivity and authenticity of news reports since the "new journalism" in the 1960s.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truth are emotions first, truth behind, opinions first, truth behind; stereotypes first, objectivity behind.In the post-truth era,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media is that the audience is both information receivers and disseminators, and lack of media literacy.Fake news emerges in endlessly, and news reversals often happen.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reports in the post-truth era from the "Putian man hacking his neighbor to death",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post-truth, and discuss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public opinion anomie

Key words:Post-truth、Emotional、Orientation、Public opinion reversal

 

 

 

 

 

 

案例简介:10月10日13时许,莆田秀屿平湖镇发生一起2人死亡3人受伤的重大刑事案件,被害为一家祖孙四代。当晚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发布协查通报。

协查通报

图1公众号:上海本地《莆田欧某中砍死邻居被通缉竟把被全网力挺心疼?为何这个上有89岁老母的55岁男子最终选择以暴制暴?》

10月11日,公安机关发布协查通报称55岁男子欧某有重大嫌疑,发布悬赏通告。据知情人士称嫌疑人欧某中作案动机因房屋建盖纠纷。

悬赏通告

图2微博:《北京时间》

10月12日,极目新闻发表评论《莆田男子砍死邻居疑因盖房纠纷,“别逼出来”的惨剧何时休》

10月13日,一时网上舆论哗然,为嫌犯欧某中抱不平,指责政府之前的不作为行为请求给欧某中“公正的审判”。

文本框: 网友评论

图4公众号:上海本地

图3微博“莆田男子杀死邻居案”广场网友评论

10月14日下午1时许,疑似被救男子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题为“知恩图报,等待结果,会尽力一切帮助”

案例来源:

[1]屈旌.莆田男子砍死邻居疑因盖房纠纷,“别逼出来”的惨剧何时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394788302652102

[2]林铃锦.莆田在逃嫌犯因盖房与3邻居有矛盾 村支书:快解决好了,他老婆不同意

[3]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10_14_610790.shtml

覃钰钰,李佳英.莆田2死3伤刑案受害者家属:嫌犯有前科,曾因故意伤害被逮捕

[4]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10_16_611107.shtml

[5]李兴罡,曾业.欧金中同村人称:几个邻居阻止他建新房,还打了他老婆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10_15_610903.shtml

[6]蒋紫雯.莆田“2死3伤”嫌犯30年前救起男子:希望他回来自首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10_15_610896.shtml

[7]咸运祯.莆田刑案致2死3伤:农村土地纠纷何以至此?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10_14_610869.shtml

[8]屈旌.极目快评|发现尸体奖5万,发现线索奖2万?悬赏通告不能这样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09614270102002

[9]莆田秀屿:已针对网友反映的基层干部不作为问题启动调查程序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10_12_610548.shtml

案例分析:

事件经过:10月10日13时许,莆田秀屿平湖镇发生一起2人死亡3人受伤的重大刑事案件,被害为一家祖孙四代。10月11日,公安机关发布协查通报称55岁男子欧某有重大嫌疑,一时媒体发声,将欧某塑造成村霸的形象,网上一时舆论倒向一边,谴责辱骂欧某。

事件发生后,就欧某的形象在媒体报道中经历了多次反转。

版本一:欧某中是一个“村霸”,多年来侵占多人土地,因土地纠纷与他人各轻伤,在这种报道中,欧某中成了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网上多是讨伐的言论。

版本二:情况发生了反转,经调查欧某中才是长期被“村霸”欺负多年的人,多年来一直受到邻居压迫,想建新居屡次受到邻居阻止,多次求助没有响应,无奈之下对邻居痛下杀手,知道真相的网友纷纷倒戈,为欧某中求情,期望法律轻判,批判“村霸”邻居死有余辜。

在网友曝出杀人真相之后,媒体报道的重点发生偏移,不再聚焦于杀人事实,转而报道这些年来被害者一家对于“凶手”一家的刻薄,通过对凶手多次求助无果,惨遭压迫,最后“愤起杀人的描述”,引发了网友对凶手的同情,建房需邻居同意,多年求助无果这类事实的描述,引发了网友对公权力的对抗,事件发生后最后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刑事事件了转化为了对建房程序的质疑,在舆论这一变化中,媒体报道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媒体偏离了报道重点。这整个过程中媒体的报道呈现出导向性、同质性、情绪性的特点。

一、媒体报道特点

(一)导向性

媒体在对整个事件的报道中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把人们的视野从刑事事件引向了住房修建程序上,例如《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知情人士爆料!福建莆田杀害邻居在逃嫌疑作案动机或为建房纠纷,《观察者网》的报道:莆田2死3伤案最新案情:邻居曾阻止嫌犯建新房,还打了他老婆等报道中,媒体故意强调建房纠纷,将读者向建房程序不合理上面引导,在针对莆田警方发的悬赏通告,极目快评是这样发表的《发现尸体5万,发现线索奖2万?悬赏通告不能这样发》,媒体报道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把一桩刑事案件向普通民众与公权力的对抗中引导。

(二)同质性

从网友爆料嫌犯欧某中多年因建房需要邻居同意,多年求助无门之后,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官方媒体报道的重点开始统一的向建房程序上偏移,报道方式大多是先由莆田男子杀人案为引子,然后分析其杀人动机,最后引出当前的建房程序,其中包含了大量科普和分析,媒体报道的大致思路类似,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这也是当前媒体的特点,在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各媒体报道的方式、思路和角度雷同,甚至是直接转发,只有极少数的媒体会自己去深入实地进行采访,自己总结思路。

(三)情绪性

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有的媒体使用到“村霸”一词,这一词具有很强的情绪煽动性,能够激发读者打抱不平、抑制强暴的心理。在事件发生反转之后,媒体通过报道30年前欧某中默默无闻从深海中救出被海浪卷走的男孩,自己生了一场大病;邻居联合起来阻止欧某中建房,并带人冲到欧某中家里打了欧某中的老婆这一系列报道,塑造了一个善良、受人欺负的受害人形象。这些报道中救人英雄遭欺负,人多势众打女人,建房自己无权力。每一个话题但拎出来都会受到网友的关注,煽动网友的情绪,而在欧某中杀人事件中媒体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将欧某中是怎样从一个老实人被迫成为一个杀人凶手的过程展现在网友面前,引发网友同情,激发网友参与媒介审判之中。

二、后真相存在的原因

(一)人人皆有麦克风的社交媒体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UGC,UPGC模式人人皆有麦克风,传统媒体不再具有优势,当一个事件发生后第一个发生的不再是专业媒体,而是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发布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也没有去了解事件的全貌,发布的信息只是自己所看见的一部分,“眼见不一定为实”,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网友发布信息大多评自己的喜好,他们不会考虑发布信息的客观性,凭自己当时的感受发表评论,新闻的客观性无法保障,在新媒体的技术赋权下,新闻线索采集者身份发生变化,信息量增多;信息传播速度快,新闻核实的时间缩短;专业化缺失,把关人效应缺失。虚假新闻、煽动性言论像病毒一样在互联网中传播。且人们获取信息更倾向于相信熟人,信息经过熟人传播更能得到认可,会强化观点的传播,使情绪大于事实。

(二)迎合受众的新闻叙事模式

在商业逻辑支配下的社交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缺失,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为了迎合受众需求,夺取受众眼球,故意发布一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与情绪宣泄式的新闻报道,利用社交媒体掀起情绪引发受众共鸣,社交媒体失去了应该坚守的社会责任,传统媒体的新闻叙事模式发生改变,虚假新闻泛滥。在本次事件中,媒体使用“村霸”,刚开始编写了一个恶霸欺负弱小,并在弱小一再忍让,得寸进尺杀人的故事。而后又营造了一个恶霸欺负弱小,弱小走投无路,被逼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痛下杀手的故事。媒体前后的报道都遵从了迎合受众的新闻叙事模式,无论是哪种故事都能引发受众情绪,使受众忽略了杀人事件本身,而去关注杀人原因,并扮演“正义使者”在网上发泄情绪,情绪永远大于事实。

(三)监控不到位的网络平台

后真相和受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在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受众有了一层保护伞,受众在社交平台少了约束和规则,发表言论没有顾忌,发言容易走向极端,发表一些激化矛盾的言论,但是网络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很好的监管和限制,受众和媒体乱说话是不用付出代价的,这也是为什么虚假新闻频繁发生的原因,在本次案件发生之后,媒体仅仅根据官方通报和受害者家属的描述就发表新闻报道,没有给嫌犯方说话的机会,这才发生了之后网友曝出杀人真相后的舆论反转。

三、对舆论失范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新闻把关

社交媒体没有门槛,只要能上网,人人皆有麦克风,信息种类多,更新速度快,这加大了新闻把关的难度,对于新闻信息的发布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没有经过证实的信息,不应该也不能成为专业媒体新闻素材的来源,对于新闻信息的把关要从新闻素材采集开始进行把关,增加把关环节,网络平台在利用算法推送、信息筛选进行信息推送的同时还要进行信息检索把关,此外还要有人工编辑对内容进行把关与审核,人机结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二)坚守新闻真实,提高媒介素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编辑应该以事实为基础,新闻应该是还原真相,报道事实,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捏造事实。新闻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根据自己喜好发布新闻,不能为了自身利益捏造虚假新闻。此外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提高站位,要提升自己对于信息的阅读、分析、提炼能力。还要增强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去伪存真,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还原真相,正确引导受众情绪,在事件发生之后,剖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事件真相,消除受众误解安抚受众情绪。同时也要考虑到受众的情绪,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客观中立,避免使用带有情绪煽动性的词语,采用灵活的报道方式。

(三)加强网络监管,加大惩戒力度

社交媒体的低门槛使得信息冗杂;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得信息难把关,社交媒体的高速率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快;社交媒体的机器算法使得信息难把关;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得难追责。针对网络匿名性,社交媒体应当进行实名认证,对网络发言进行约束限制,网络编辑要当好新闻的监督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既要守好信息审核的关口,又要当好客观中立的意见领袖。现在虚假新闻频出不穷,但是对于需要新闻的惩罚机制和执行力度是远远跟不上层出不穷的假新闻的。针对后真相时代新闻异化的现象,仅仅只是加大监管是不够,还需要对为博取眼球恶意造假的媒体从业人员和媒体应当加大惩戒力度,只有当媒体和从业人员受到严厉的惩罚之后,他们才会重视新闻从业道德规范,遵守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才能真正回归事实本身,而不仅仅只是服务受众、迎合受众。

参考文献:

张捧,陈淼.后真相语境下网络新闻异化现象及防范[J].编辑学刊,2021(11):31-34.

唐雪梅.后真相时代媒体情绪化报道的伦理反思[J].青年记者,2021(06):111-112.

刘士超,张志坚.失真、非理性与主体失落: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失范现象——以江歌案为例[J].东南传播,2018(03):81-84.

康智,王晓琳.情绪主导与传播:新闻后真相再思考[J].青年记者,2019(01):11.

石力月.社交媒体时代的客观性:个人化叙事的报道与作为事实的舆论——基于“江歌事件”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9(05):14-24.

上一条:19岁四川男孩看守所死亡父母均为残疾人事件:后真相时代该如何呼唤新闻真实 下一条: 以“贫困大学生备战考研期间偷外卖被抓”为例浅谈“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情绪化传播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