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后真相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介后真相  > 正文

从乌鲁木齐市住宅楼火灾事件浅谈自媒体和后真相

作者:郭雪 丁怡婕 韩宝瑾 安鑫 时间:2023-03-08

摘要】2022年1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吉祥苑小区一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随即“因为疫情防控过严导致居民逃生困难、消防车救援困难”的消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11月25日深夜,政府对事件中的疑点和网络上的谣言进行回应辟谣。在为伤者、逝者哀痛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虚假新闻频发?对此有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以“新疆11·24特大火灾”这一新闻下的虚假消息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社会危害,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媒介后真相;11·24新疆乌鲁木齐住宅楼火灾事故;疫情防控

Abstract】On November 24, 2022, a fire broke out in a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Jixiangyuan Community, Tianshan District,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news that "the stric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made it difficult for residents to escape and rescue fire trucks" was widely circulated on the Internet. Late on November 25, the government responded to suspicions in the incident and rumors on the Internet. While mourning for the injured and the deceased, we are also reflecting on: wh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alse news? Is there a solution to u? This paper takes the false news under the news of "Xinjiang 11·24 massive fire" as an example, analyzes its causes and social harm,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Post-truth;11·24 Urumqi residential building fire accident;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案例简介

2022年11月24日19时49分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吉祥苑小区一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接到消息后,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公安等力量也先后迅速到现场展开急救行动。

11月24日22时35分许,现场明火被扑灭。伤者均因吸入有毒烟气紧急送往医院救治,10人经抢救无效死亡;9人为中度吸入性肺损伤,生命体征平稳,无生命危险。起火部位在高层住宅楼15层,火势蔓延至17层,烟气扩散至21层。初步判定起火原因为家庭卧室插线板起火。

11月24日晚,大火扑灭之后,网络上流传多篇文章称“过度防疫造成楼道单元门、救生通道被锁死,受害者无路可逃,这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因疫情防控导致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小区,抢救不及时而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文章一经发布,便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火速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开始痛批疫情防控下的管理措施,从新疆乌鲁木齐的防疫政策谈起,最后甚至扩散到对全国各地防疫政策的不满。

6ee3057043c8ef35360b52103264f324fdae33f5a5c64a3ef27fb5d235d4a0

11月25日深夜,乌鲁木齐市召开“11·24”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介绍了“11·24”火灾事故有关情况,对于网友迫切关心质疑的事发小区“楼道单元门、救生通道被锁死”“消防车因疫情防控耽搁救援”等问题进行回应。在发布会上,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区长哈米提·买买提伊明澄清:事发小区于11月12日起便已降为低风险区,小区居民住户可错峰有序出户下楼活动;不存在铁丝捆绑的问题,楼栋所有住户门、单元门均未封闭,网上所传楼层门用铁丝捆绑的图片为移花接木、恶意拼接。关于消防队救援问题,乌鲁木齐消防救援支队队长李文胜介绍:“事发小区进出道狭窄,且停车位较少,道路两侧停放大量私家车,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小区实施作业。在开展搜救及楼内扑火的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楼前私家车道进行移位,拆除日常设立的地桩,全面打开建筑南北侧火灾扑救作业面。”

案例来源

西西弗评论《乌鲁木齐大火中的真相与谣言》https://mp.weixin.qq.com/s/mJ-4QoYug8-FUhBr70hSAQ

新华社《乌鲁木齐市召开“11·24”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

https://mp.weixin.qq.com/s/gdZJgfLG_XEdYcmvLHw-gA

一、问题成因

(一)新闻的碎片化呈现

在事件中,碎片化信息重构了网民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却无法还原真相。网民只能根据不完整的信息盲目作出决策和表达意见,而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和意见往往就饱含着情感的控诉,网民就成为了情绪的载体。立场和情绪渐渐取代了真相和真实。即使出现了与自己立场和情绪截然相悖的证据,人们也倾向于先抵触和无视这些信息。使得情绪走到了事实的前面,模糊了观点和事实的界限。

(二)社交媒体的兴盛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信息逐渐碎片化,假新闻、流言蜚语、轶事绯闻呈现病毒式传播的趋势,相较于严肃刻板的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依赖一个个“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更愿意接受的信息,并将其当做“真相”。而社交媒体的兴起放大了人们的情绪化表达。在互联网的公共空间中,网民讨论与辩驳的最终目的往往不在于寻求真相,而在于寻求所谓“共识”,甚至“站队”。

在本案例中,部分网友为了“自己想要的真相”,不惜网暴说出真相的人。在微博发帖的博主被网暴到删帖,知乎的高中生也被质疑。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不愿接受别的观点。

(三)网络事实化导致的信息同质化

我们正处于网络事实化阶段,可用的事实数目非常多,并且几乎“随手可得”,总是有各种事实支持这各种观点,这纷繁复杂的事实使得我们失去了“得出结论”的能力。多样的事实强化了人们本身的立场,毕竟我们总能找到“事实”去支撑我们的观点,驳回他人的观点。当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网民被埋没在超载的信息海中,信息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海量信息埋没了真相,网民因为认知不同所以对待事件的态度不同,因媒介的接触不同而产出偏见。海量同质化的信息不仅禁锢了网民的认知,也同质化了他们的情绪,这使得网民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假,只能根据相似信息的数量,唯“多数论”,认为“多数就是真理”。

二、利弊分析

(一)媒体公信力下降

多数自媒体认为,真相并不重要,舆论和流量才是王道。他们避开了关于事实真相的寻找,从自身的主观态度出发,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它们娴熟地迎合大众心理,引导舆论进行夸大和不实报道。

(二)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

开放的平台使得信息生产的权力也不再被传统媒体所“垄断”,在没有相关训练和道德建立的情况下,大量“吸睛”“猎奇”消息被批量产出,满足“新闻游猎者”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需要大量调查成本和理性表达的传统媒体的存在空间自然遭到极大的挤压,使得传统客观表达的,基于事实的新闻信息的影响力不断降低。

(三)对防疫政策的不满

事件发生之后,一股埋怨政府、呼吁解封的思潮开始在民众中蔓延。人们被封控太久,防疫方面的负面新闻以及天灾人祸太多了。人们有不满情绪,于是借题发挥,宣泄情绪。

三、对策建议

(一)国家政府:加强行政管理,健全舆情处理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作为舆论发酵场地的网络平台,有必要在技术监管层面及时介入,控制带有个人身份照片的信息传播,保护公民基本权利,防止事件未明之前舆情被引导发酵。政府既要做好事前预防,也要做到事后及时追责。对利用网络散步不实信息引导舆论的行为进行严加监管和治理,构建良好的网络社区环境。

(二)新闻媒体: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专业媒体来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众声喧哗”时,理性发声,正确引导舆论。媒体更要在进行社会暴力的新闻报道时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坚持媒介伦理规范是做好一切新闻报道的基础。媒体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不能为了博取眼球做不实报道,尤其是相对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不能被社会舆论所影响,随意发声。

(三)自媒体工作者:提高自身素养,规范内容生产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批非职业媒体人成为新闻生产者。自媒体从业人员更要坚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养,输出真实的高质量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媒介赋权”的意义在于更全面的传播事实和真相,因此,自媒体大v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职业新闻人的媒介伦理规范,在传播新闻时坚持客观公正,对信源真实性反复求证。

(四)网络平台:落实把关,加强管理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遭遇不端后诉诸网络成为不少人维权的常态选择,通过网络的低成本曝光和高效率传播,达到引起关注和震慑对方的效果。社交平台的“低门槛”“弱把关”是导致网络情绪化传播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在维护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运用技术手段对于平台加强管理,落实把关制度,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核实,及时制止虚假、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五)公民、媒体用户: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理性维权方式

公民用户作为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应当掌握基础的新闻素养,克服标签和偏见。在看到、听到一件事情时,用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不盲目站队,学会接受并用于承认与自身原有看法不同的事实。并用理性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四、自身体会和思考

今年已经是疫情的第三年,自从奥密克戎病株出现以后,新冠病毒的感染力大大提升,国家政策还是以动态清零为目标,本意是为了国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着想。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长期的封控带来了国民经济水平下降,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行程被控制,幸福指数降低。由此,大部分网民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被煽动情绪,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科学处理问题,减少情绪化方式。不信谣不传谣,要相信法律、保持冷静。当今社会,网络暴力和舆论暴力的成本实在太低,很多人在评论一件事情时往往没有独立的思考而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从而不自觉地成为施暴者、压倒骆驼的稻草、雪崩时的那片雪花。身为旁观者,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跟风、不盲目地发表言论。媒介暴力之所以泛滥,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受众的再度传播。因此,应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提高其对网络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的能力,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增强受众对媒介暴力的认知与辨别能力。

五、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一:哈尔滨男子烧伤事件

一位曹姓女士称哥哥被同行活活泼汽油放火烧死。不久后,还有网友在微博传出了死者被烧的视频,甚至当事人还说是被联合执法机构打压造成的事件。一时之间,全民都在为这件骇人听闻的谋杀案件而愤怒,大多数网友都加入了讨伐大河子的行列,希望能帮助曹女士一家寻回一个公道。后在5月15日,哈尔滨市调查组发布关于“哈尔滨道里区曹某涛烧伤身亡”调查情况通报,公布了接警情况、事件始末、医院急诊室视频和网传“绳子捆绑痕迹”等事实,正式认定是曹某涛自己点的火,并表示在调查中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等147家媒体进行内容转载。

案例二:扶贫干部怒斥懒惰父子事件

今年2月,一名辽宁扶贫工作者怒斥一对懒惰父子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这对父子地面上垃圾遍地,尿桶被他们放在床边。扶贫工作者表示父子睡到自然醒,不干活,扶贫送给他们养的牛都被饿死了,居然还不知道,安排了工作半年只出工两次。据新浪新闻报道,事发地点并非网传的辽宁抚顺,而是内蒙古通辽市。2月3日,海斯改村包联干部回应,视频中的爸爸有病和爷爷有病不能自理,16岁儿子平时照顾爸爸和爷爷,家庭没有劳动力,祖孙三代因病贫困;牛也是病死的,不是被父子饿死的。通辽扶贫开发办公室表示,正商议如何处理涉事扶贫干部。

这三个事件都属于反转新闻,公众偏重于事件所赋予的情绪感受远远大于对事实真相的理性判断。在此次舆情发酵过程中,家属爆料称死者曾被“绑绳子”的说法,是衍生出“黑社会作恶”猜想的关键。这类影响舆情走势的传播点,是政法机关进行舆情回应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既然舆论能由此衍生猜测,那么处置部门也能从该处切入进行反向发力,以此打破猜想。不过,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多数舆情事件中,舆论并不站在官方一侧,因此官方必须花费更多力气去澄清事实真相。这部分工作必不可缺,而且是越快越好。否则一旦未经证实的信息从微博、短视频向其他平台扩散,传播量级倍增,那时官方再想要扭转负面认知,难度将会更大,成本也会更高。通过以上三个事件,可以看出出现在反转新闻中的内容生产者往往缺少专业的新闻传播能力与素养,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造成群众极化、网络暴力等污染网络空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符楠楠.网络自媒体的政府监管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19.6.1

上一条:以《我的县长父亲》被删事件为例浅谈后真相时代自媒体误导公众情绪的行为 下一条:以重庆交大学生被公告退学为例浅析后真相时代的媒介失范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