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正文

从受众对“油腻中年”的刻板印象分析群体阶层的焦虑与标签化传播的隐忧

作者:吴兰兰 时间:2017-12-06

【摘要】10月27日晚,作家冯唐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截至10月30日晚,这篇文章转评数达1.2万加,点赞数1万加。“中年”、“油腻”、“猥琐”等词火爆社交媒体,网民纷纷列举自己心中的“中年油腻男”的标准。一时间,各大自媒体营销号纷纷发文讨论“油腻中年”,甚至于各大主流媒体也加入队伍,大肆批评“油腻中年”。“油腻中年”话题引爆的原因是什么?在本我、自我、超我的人类传播三重诉求原理上,受众对“油腻中年”的社会学想象力是什么?这种标签化的符号操纵又将会给传播带来什么影响?本文将以冯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为契入点,简要谈一下社会转型期群体阶层焦虑问题以及标签化传播带来的隐忧。

关键词】:标签化、油腻中年、符号操纵、社会学想象力

abstact

On the evening of October 27th, writer Feng Tang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We Chat's Official account, "how to avoid becoming a greasy, middle aged and obscene man", setting off an online carnival.At one time, the major media We Chat's Official accounts one after another to discuss the "greasy middle age," and even the major traditional media also joined the ranks, criticise the "greasy middle age."What's the reason that the conversation blew up?In terms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triple appea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the ego, the ego and the superego,what is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of the audience for "greasy middle age"?What effect will this tagging symbolic manipulation have on communication?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talk about group anxiety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and the hidden worries of label spread .

key words】:tagging symbolic manipulation、greasy middle age、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案例简介

10月27日晚,作家冯唐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截至10月30日晚,这篇文章转评数达1.2万加,点赞数1万加。“中年”、“油腻”、“猥琐”等词火爆社交媒体,网民纷纷列举自己心中的“中年油腻男”的标准。百度百科对它的解释是:“中年油腻”,是指那些不注重身材保养、大腹便便,外表随意,谈吐粗鲁的中年男子。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发文《“油腻中年男”招惹了谁?外媒:当中国男人,难》,文章称外媒认为这个时代的中国男人似乎不太好当,尤其是中年男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躺着中枪”,成为舆论调侃的对象。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称,不知是出于对自身“油腻”的自省,或是对同辈陋习的看不过眼,冯唐上月27日在微博发表题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以欷歔自嘲的笔调列出了避免成为“油腻猥琐男”的十大原则,立即引发热议。

报道称,这些“指导原则”有的不失鸡汤式励志(“不要停止学习”“不要给人添麻烦”),有的却像对中年群体特性的唾弃(“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当众谈性”)。冯唐没有明确道出“油腻”的定义,但文章发表后排山倒海的社交媒体讨论,已迫不及待地归结出中国式“油腻中年男”的标准:油腔滑调、肚腩隆起、不修边幅、爱吹嘘往事……尽管有人觉得对“油腻中年男”的集体嘲讽不过是场无聊的口水战,但冯唐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并激起大量讨论,似乎也说明该课题触及了社会某条敏感神经。

【案例来源】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71120/2243825.shtml

【案例分析】

油腻中年标签化引起的网络狂欢

10月27日晚,作家冯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中年”、“油腻”、“猥琐”等词火爆社交媒体,随后,“油腻中年妇女”、“恶臭男孩”、“恶臭女孩”等各种群体性标签相互斡旋博弈对抗。

网民纷纷列举自己心中的“中年油腻男”的标准。不少人对号入座,甚至还列举出了作家冯唐给出的十条劝告之外的诸多标准,如“戴各种手串儿”、“腰间挂钥匙串”、“收藏普洱大谈茶文化”、“爱听草原歌曲”等等,引人追捧。另外,百度百科“中年油腻”词条解释为,指那些不注重身材保养、大腹便便,外表随意,谈吐粗鲁的中年男子。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油腻中年”找到相关新闻约1,750篇,搜搜微信搜索“油腻中年”四字,检索到18197篇文章,生活文艺类、医药类、养生类、权威媒体类、企业营销号公众账号都抓住热点话题,大肆宣传。内容分为科普养生类(以央视新闻的“必看|一图教您逃离’油腻中年’”为代表)、发表观点替中年男性辩白的(如虎嗅网的“俞敏洪谈中年油腻男人:中年男人不好当”)、冷静思考“油腻中年”的(这类主要以传统媒体评论为主)。

二、油腻中年话题引爆的原因

前文笔者主要概述了“油腻中年”标签化引起的网络狂欢的表现,关于现象的内里传播机理,我们还是有必要进行深一层次的讨论。笔者认为在传播渠道上,由于微信朋友圈的强关系网络,信息传播更容易引起反馈,引发注意力;在传播技巧上,这种刻板化的标签符号操纵与后真相碎片化浅阅读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连;在群体心理方面,“油腻中年”在包括中年男性在内的所有受众群体中,在自我、本我、超我的三个层次上面分别产生了共振,因而引起掀起话题共情。

1、微信强关系网络传播:现实情境秩序的复现

如果说微博是一个广场,那么微信就是一个私家客厅。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广场,进入私家客厅则需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微信朋友圈,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就是将现实中的社交关系通过网络进行可虚拟的重现,而微信上的的社交关系更多的是熟人关系,所以也更具认同感和亲密感。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对“社区”一词做出界定,将其定义为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等为特征,是一种由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富有人情味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微信朋友圈将QQ即时通讯、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融为一体,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有效结合。在朋友圈中转发《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这篇文章,它的阅读对象包括家人、亲戚、老板、同事和陌生人,有人对号入座,有人含沙射影,假文章之口,道未言之事,它将现实中的不满在网络中寻找到倾诉对象、吐槽对象和批评对象。

标签化符号传播:浅阅读时代下廉价情感的喧嚣

麦克卢汉指出,“从古登堡时代起,我们的全部技术和娱乐一向不是冷的,而是热的;不是深刻的,而是切割肢解的。”信息大爆炸让人们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碎片化生存、浅阅读已成为这个信息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主旋律。人们更倾向于接受肤浅化的娱乐信息,严肃的新闻报道则门可罗雀。

“油腻中年”一包含“油腻”这个形容词,二包含“中年”这个限定群体。谈及“油腻”,我们的文化符码中“油脂”有诸多负面的色彩,“油脂”与身上赘肉紧密联系,身上赘肉又自然延伸到大腹便便、好吃懒做的胖子。歧视“油脂”几乎与歧视“胖子”一样毫无来由,充满刻板印象的偏见。“中年”让人联想到中年新陈代谢放缓发福的形象。这种标签化的符号传播,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话题讨论中来,带着嘲讽、批评、自嘲等等各种情感,高度参与其中,喧嚣廉价的感情。

3、受众社会学想象力: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次情感场域的共振

作家冯唐对“油腻中年”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中年男性这一群体,在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他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会受社会思潮、社会结构的影响,因此为何冯唐笔下的中年人他认为是“油腻”的,这其中包括社会对中年男性的社会期待,通过社会期待,大众建构起一套社会价值规范和心理秩序来规制统治这一群体。

无意识的本我:原始内心的冲动

按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是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即享乐原则,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也就是说人们在做某些选择的时候根本无需考量各种其他影响因素,只是出于满足自身的需求来定。在“油腻中年”的标准中,所谓一些生活习惯,诸如戴手串儿,腰间挂钥匙串儿等等,在满足程度上,也只能是一种个人的无关乎价值,不关乎理性的选择,“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当众谈性”等等言论,中年与“油腻”搭上关系,原本无联系的两个事物,在这种特殊的话结构中构筑起一道泾渭分明的“三八线”,引人围观。不少人替中年人感到愤慨和不公,正是出于对个人内心最原始,最本真的选择所做出的拥护。

现实原则中的自我:社会转型期中年男性群体阶层的焦虑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中年男性的包括不自律、忽视个人形象、自夸、贪恋生命等等现象确实存在。其中,对生命的贪恋被表达为对食物的贪恋和对养生学说的沉迷,同时也包括追忆式的自恋。这种内心境况呈现在实际生活中则变为对养生的重视、对往昔的留恋与怅。然而外在形象大多无力与自然规律新陈代谢相抗衡。随着身体免疫系统的全面下降,中年人的肥胖率普遍增加,谢顶的几率也在提高,这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年男性群体阶层的焦虑,眼看髀肉复生而无奈自怨自艾。

他人角色期待的超我:社会价值观念的建构与抑制

超我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正如米尔斯所说,人是社会人,人会受社会思潮、社会结构的影响,而超我同样是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的。

前段时间,“保温杯”成为中年男子的代名词,当作家在敦促人们“不要做一个油腻的中年男子”之时,实际上所取悦的对象是一大片尚未油腻的年轻人,取悦的是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女性乐意看到这类建议,这满足了她们内心对于美好的中年男性的想象——保留青年活力但又具备丰富生活阅历的男性模样。有人对号入座,深入反思,有人嫌弃身边的老同学、新同事,浑身油腻,有人甚至吐槽自己的老公就是油腻男一枚。

年轻人在这件事情上拥有嘲讽的资本,而中年人则从被期待,被依靠,被英雄化,到现在的被鄙视在于中年男性群体没有达到社会、年轻群体、女性群体的美好的构想,不符合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期待。

三、标签化符号操纵带来的隐忧反思

大众传媒以“标签化”进行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受众能够将新的报道对象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迅速结合形成交汇,从而引发大众讨论。

在后真相主义的时代,大众总是情绪先行,事情的真相的重要性反而在次要位置上,引发大众的共鸣,挑动大众神经的信息才是大众津津乐道的。人们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进行选择筛选,浅阅读的时代,受众也更倾向于在庞杂信息中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地对某一类群体进行情绪化的批判,例如对熊孩子、城管、女司机、摔倒老人进行宣泄自己的情感。这种标签化的符号传播策略,虽然易于传播,易于引爆热点,但是受众更容易被情绪带着被动追逐热点,缺乏冷静的思考,在追逐热点中受众渐渐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在对油腻中年男人的批判中,受众针对中年男性这一群体,受众也只是选择性注意到中年男性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却自动忽略中年男性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的贡献以及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巨大的舆论挞伐中年男性这一群体。中年男性从过去的被英雄化到现在的被鄙视,两方面都是都有失偏颇的。

上一条:网红saya殴打孕妇事件为例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公众参与 下一条:以《临高启明》为例浅网络论坛传播的媒介伦理问题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