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雅事件中微博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析
时间:2018-12-04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为公民参与社会事件的环境、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人人拥有了能够充分表达的麦克风,表达的欲望更加强烈,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由此所形成的公民参与舆论场也变得更为自由和复杂,易于形成网络意见领袖,对事件的价值评判产生关键性作用,很大程度上把握着舆论的导向。本文取微博舆论场作为媒体参考环境,以王凤雅事件为例,简要分析在万物皆媒体的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中,微博大V在社会事件中发挥的意见领袖作用和影响力要素。
【关键词】微博;意见领袖;公众参与
【Abstract】
The internet era provides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events. Everyone has the microphone to fully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n terms of public events, which makes the expression desire getting stronger as well as the express channel becoming open access. Thus, the resulting field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more free and complex. It is easy to form an opinion leader tha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events and largely grasp the the direction of the public opinion. This paper takes Weibo as a referenc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 takes Wang Fengya event as an example, and briefly analyses how the Weibo celebrity playing a role of opinion leader affects the public opinion and discover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new era of everything is media to raise opinion.
【Keys words】Weibo;Opinion Leader; CitizenParticipation
【案例简介】
王凤雅(2015年—2018年5月4日),女,家住河南省太康县,2017年9月,2岁半的她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因王凤雅的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
2018年3月,有人曝料善款并未用于救治王凤雅。某自媒体发布的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还声称,王凤雅父母用募得的15万善款带着儿子去北京治疗兔唇,却放任女儿的眼病不断恶化,以上说法均为谣言。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经警方调查确认,王凤雅家属本次募集的善款主要通过水滴筹,获取善款额为35689元,另外通过网友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获取善款2949元,共计38638元。
2018年4月9日夜里11时53分,一位微博ID为“作家陈岚”的女士,在新浪微博实名报警。她在微博中称,“王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此外,她在当日发布多条微博,声称王家家属骗捐、重男轻女。
从这一天起,王凤雅的母亲杨美芹被网友贴上“恶毒母亲”“诈捐”等标签。她接到无数个电话、短信,谩骂、诋毁纷至沓来。她去张集镇时,有陌生人拉住她问,“你是不是虐待孩子?”此后很多天,她不敢走出家门。
而后,这位母亲又晒出了15万元善款的使用清单和花销明细。“孩子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让她吃好喝好,比如奶粉是200元一罐的。”甚至在镜头面前,这位母亲哭得险些昏厥。舆论开始发生反转,一些大V和网友纷纷开始道歉。
纷扰的舆论声中,王凤雅于5月4日在张集镇卫生院去世。得知死讯那一刻,王太友给张集镇政府和派出所打去电话,让他们证实王家没有虐童。王凤雅下葬前,公安人员将王凤雅穿好的寿衣扒下来,正面、反面对身体拍照,以证实王家不存在虐童行为。
2018年9月4日,王凤雅母亲杨美芹已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起诉作家陈岚名誉侵权,当天法院已经立案受理。对此,作家陈兰在微博上公开回应说,并不存在造谣,愿意通过法律厘清事实。
【案例来源】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5-31/8526786.shtml
http://news.ifeng.com/a/20180524/58432096_0.s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87%A4%E9%9B%85
【案例分析】
一、意见领袖及影响力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中的经典概念之一,最早由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1944年)一书中提出。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对美国1940年总统选举时选民投票意向研究,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发现了在人际交流中对他人态度产生影响的意见领袖。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社会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成员,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性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习惯于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言论或进行交流。而在这种情况下,意见领袖天然就具有了一种可以被关注的能力,甚至可以代表部分人群的利益。意见领袖的一些观点和态度的表达,尤其在社会重大事件中,往往很容易成为一种舆论的导向。它已经拥有了一种影响力。正如王凤雅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一个微博ID为"作家陈岚"的公众人物,其言论在该事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将在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而"影响力"作为衡量意见领袖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本身即是一个包涵诸多标准在内的一个变量。因此,二者在各自研究分析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微博消息中公众参与的特点
(一)公众参与的媒介环境日趋开放、自由化
新媒体时代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这个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时代发展至今,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向用户提供了更大可能的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及媒体形态。
媒体的发展从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历经了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变迁。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开始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时代已经从每个公众的指尖开始,并且迅速将信息传播至社会,甚至产生影响。
个人媒体的媒介环境日趋自由,公民参与社会事件的表达成本降低;环境日趋开放,公民参与社会事件的交流质量不均。王凤雅事件的爆发、发酵和反转,正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滋生的一种传播流动现象,并且在部分个人媒体的舆论导向下对新闻真实提出了挑战,最终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伤害。
(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增强
当媒体环境得到一定的自由化之后,使得公众参与的行为也相应自由化。公众在参与社会事件的过程中,从知情权的获取发展到了表达权,甚至可以说在万物皆媒介的影响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权。
王凤雅事件中,作家陈岚在其微博发表的关于王凤雅母亲将其善款用作儿子的治病费用等消息在发布的时候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转发和评论,继而大多数网民开始发表对该事件的主观评价和议论,舆论开始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对王凤雅母亲和家庭进行了强烈的道德质疑和谴责。
而当新闻发生发转后,此前参与了评论的部分网民又纷纷开始对此进行公开道歉。这一过程的发生,正是体现了公民参与社会事件并对其发表言论的新闻失实性。正是由于公民参与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参与社会事件的门槛变低,导致信息存在及时性的易碎片化,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容易造成一定的舆论伤害。
(三)新闻真实性和表达情绪化
媒体环境的开放化、公民参与的主动性、公众表达的自由化使互联网的空间成为了一个万物皆可言论的市场。而信息传递的迅速和海量,使得信息的真假难以及时判定,而公民参与过程中的主观情绪影响又给真实的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该事件中,就有很多"不理智"的公众表达体现,不明缘由、捕风捉影地任意表达,断章取义地"开喷",舆论开始迅速转向"诈捐"、"重男轻女"、"父母不是人"等,瞬间在微博言论场上形成了一阵舆论旋风。甚至有部分"键盘侠"对王凤雅一家人进行了人肉搜索和电话骚扰,继而发生了王凤雅母亲的自杀行为等潜在悲剧。
公众表达在该过程中的舆论表达对王凤雅家庭的肆意指责,其实是一双看不见的手,站在舆论的道德制高点对当事人进行评判,对还未经证实的新闻事实妄加言论,认定个人的表达就是事情的真相。这正是一种情绪化表达的倾向性。
三、微博对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一)打破了意见领域的界限
现实生活中,意见领袖的话语领域是特定的,存在议题性。但是当领域拓展到微博上,这个话语领域被放大,公众的参与性变得广泛。只要公民有心,可以对任何议题发表言论,对于拥有一大批粉丝的微博大V而言,他的言论将立即被广泛关注,从而得到迅速的传播。且不论他的言论表达是否真实/公正,然而,他的粉丝已经对他产生信任,因此并不能分辨。这正是微博这个舆论场对意见领袖的界限的打破。
比如在该案例中,一个微博名为"明白漫画"的账号,在新闻未发生反转之前发表了多幅以王凤雅为主人公的漫画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其父母/家人在王凤雅生病时对她的态度,比如她和弟弟同生病时父母截然不同的照顾态度在漫画中一览无余。漫画本身对读者而言具有明显的信息引导,尤其是一个小姑娘蜷缩在黑暗的房间角落里呼救的画面刻画,让诸多网友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油然而生,纷纷借由漫画的表达对王凤雅一家进行"重男轻女"/"枉为人母"等批判,舆论导向开始变得更加明确。
(二)降低了意见领袖的门槛
意见领袖的形成价值有六个因素,就是:信源、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等六个因素。但在微博上,成为意见领袖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尤其是对其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限制开始变的更加宽容。在微博环境中,你不再需要通过现实的人际交往认识很多人,只需要你发布的内容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关注,在这个舆论场中,你对社会事件发表的个人言论就会得到粉丝的评论和转发,而这个过程就已经产生了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一部分人的意见领袖。
四、意见领袖影响力的作用
意见领袖具有"偶像"、"榜样"的意义,通常是某一群体的心中价值判断的代表。意见领袖的言行和作为将成为追随者们的一个价值判断标准,也就成为了该群体的利益表率。而意见领袖本身具有责任感、使命感,敢于表达,所以能够代表群体和个人利益讲话,致使追随者对其产生好感,直至达到信任。
在微博这一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化身为一些微博大V,这个新的领袖形势给传统的“意见领袖”赋予了新的意义。
(一)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新阐释
“大V”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造词,这一群体的异军突起,给传统“意见领袖”的概念赋予了新的阐释。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媒环境下,媒体对大V社会角色的定位,见证了意见领袖概念的新媒体化。
(二)微博意见领袖区别于与其他网络应用中的意见领袖
选择关注用户数量、粉丝数量、是否被验证身份和发布微博数量四个指标作为识别意见领袖的关键。认为只有找到用户重要性的量化工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准确找到网络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也即最核心的人物。
【参考文献】
【1】方兴东冉旭仇蝶.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分析.无线互联科技,2015.
【2】王晨旭.微博消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影响力建模研究.软件学报,2015,26(6):1473-1485
【3】王志立.网络舆论场域中新闻反转现象的传播学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8(02):45-48.
评论
|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 |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