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正文

浅析三亚女子跳舞坠楼案中的公众参与下的媒介失范现象

作者:熊文卓 时间:2021-11-04

【摘要】现如今,网络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其中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后真相似乎更加成为了一种时代趋势。公众参与式新闻是网络媒体中的典型传播现象,正因如此,公众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诉求赶在了事实真相挖掘的前面,这种情感诉求所形成的网络舆情既会导致谣言的传播又有利于事件真相的调查。在公众与媒体的相互影响之下,反转新闻屡见不鲜,且由于媒介在各种阻挠因素的情况下严重失语,事实真相没能及时浮出水面,这对于媒体在公众面前的公信力以及真相的探究均有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以三亚女子跳舞坠楼案为例,分析公众参与对整个案件走向的影响,以及媒体在这次事件中的失范现象。

【关键词】三亚女子跳舞坠楼案;公众参与;媒介失范

【Abstract】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network media is in full swing.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makes post-truth seem to be a trend of the times. Public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is a typical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in the network media, because of this, the emotional appeal of the public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is ahead of the truth digging, and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ormed by this emotional appeal will not only lead to the spread of rumors, but also be conducive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uth. Under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he public and the media, reversal news is common, and because the media is seriously aphasic in the case of various obstructive factors, the truth can not be surfaced in time,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media in front of the public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uth.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case of a woman dancing and falling from a building in Sany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the trend of the whole case, as well as the anomie phenomenon of the media in this incident.

【Key words】Sanya woman dancing and falling cas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dia Anomie

【案例简介】

2021年5月6日中午12时左右,三亚一女子从高层坠楼。

2021年5月6日17:02,网传视频遭到疯传,该视频是由目击市民拍下的女子站高层阳台外跳舞后坠楼的事发画面。视频中,该女子身着红衣站在阳台外边缘,一只手抓者护栏,另一只手则高举做舞蹈摇摆动作,过了一会儿便在拍摄者的尖叫中坠了下去。

2021年5月6日17:14,物业回应女子阳台跳舞坠楼:从20多层坠楼,领导已在处理。物业称自己曾上楼进行阻止,但被对方的“没事,在拍视频”回绝。

2021年5月6日17:41,警方回应三亚女子跳舞坠楼事件,称正在核实情况。

2021年5月6日17:57,三亚跳舞坠楼目击者发声:曾多次进行劝阻,女子坠楼前称在拍视频。

2021年5月6日18:37,警方通报三亚女子跳舞坠楼称,该女子所在房间内留有一封遗书。

img-16249495458736fd26fc2010f0e8ffdc32302ae7d8373

来自海南警方

2021年5月7日凌晨,有网友在微博中传播坠楼女子所留下的遗书,一时间引起了公众对真相的探索。

IMG_256

来自极目新闻

2021年5月8日21:30,当地政法委相关工作人员称,女子行为有异常,已经介入调查,但之后并没有给出更多的具体的解释。

2021年5月9日12:22,三亚41岁跳舞坠楼女子遗体已火化,殡仪馆工作人员称,女子父母已经来到三亚办理身后事。

2021年5月12日,记者采访获悉,涉事房间并未在物业登记报备,所属民宿为“黑旅租”,并没有在警方处办理公安系统。

【案例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105349741854411&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201740331345331&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149030420978883&wfr=spider&for=pc

【案例分析】

在事故发生的两天内,有关此案件的公众舆情便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由事件刚发生时公众对逝者的谴责转变为公众对真相的渴求和挖掘,在此过程中,媒介没有做到有效的舆论引导,也没有发挥其报道真相的作用。这无疑是为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更添了一份助推力。

一.公众参与形成的舆情对案件走向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在三亚女子坠楼案发当天,一则关于女子坠楼过程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了网民的热议。视频中,女子一身红衣,站在20多层楼的阳台外边缘跳舞。突然,随着视频拍摄着的一声尖叫,只见视频中的红衣女子瞬间从高空坠落,场面陷入恐慌。对此,大多数网民的态度是,该女子自作自受,存在精神问题,不仅给住在周围的居民也给看到视频的大家带来了恐惧感和不适感。一时间,舆情的矛头指向了对逝者本身的谴责,而不是事情的真相。一方面,网络视频中的画面未经处理,的确引人不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来网民作为旁观者对待生命的态度的冷漠。这些均造成了舆论失焦现象,即舆论的重点本应在挖掘真相中,但由于媒介的示范传播和公众的情绪宣泄使得舆论的重点发生了偏离。

(二)积极影响

然而,当警方通报在逝者房间发现遗书之后,公众也开始对此事件的真相产生怀疑。警方通报之后,一份网传的打印版遗书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在这份遗书中,逝者表明了自己想要捐献器官以及将骨灰洒进大海的遗愿,对此,警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只承认了遗书中存在将骨灰洒进大海的遗愿。警方不明确的答复和正在调查的回应使得公众不免地参与到真相推测中来。部分网友通过对网传多段视频的截图进行对比,发现女子跳舞时楼下晾晒的物品不一致,并推测出该女子不止一次地进行在阳台外边缘的跳舞行为,而被扒出来的公寓酒店经营群聊天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也有部分网友通过网传物业上门劝阻的视频推测室内所谓给逝者“拍视频”的戴口罩男子具有很大的嫌疑。至此,舆论的焦点不再是女子的“过激行为”,而是转至对该行为背后原因的深究。有人认为该女子是拍摄短视频的网红,为了博关注而做出危险行为,属于意外死亡;也有人认为该女子本身有自杀的念想,借拍视频的机会了结生命;还有人认为这次事件属于他人间接谋杀,室内的男子具有最大嫌疑。这些为探究真相而形成的公共舆论虽然未能全部发挥其社会功用,但它们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声音,是珍贵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警方调查提供了一些方向和线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后真相时代下对真相的揭示,进而促进社会事件的有效处理。

二.媒体的失范现象

(一)冒犯与失礼

在此次坠楼案件的跟踪过程中,存在着媒体的冒犯与失礼行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跟踪此新闻事件调查的部分媒体在微博号上发表事件的最新走向时不断附上红衣女子的“诡异”跳舞视频,屡次对想要了解新闻事件进展的受众营造不适的氛围,存在着冒犯与失礼行为的嫌疑,引起了网民的强烈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传同楼的住户接续搬走等迷信言论提供了传播机会。另一方面,这些媒体对于事件的跟踪新闻选择在快到凌晨的晚上进行发布,更是给正准备睡觉的网民带来了恐怖氛围。这种通过冒犯受众来博取受众眼球的失礼行为便是典型的媒体示范行为。

(二)媒介失语

此次坠楼案件的真相到现在(六月底)仍不为人所知。对此,媒体确实曾带着公众的怀疑和推测去现场进行过调查,可只是获得了少量的线索,而事实的真相却因为媒体的碰壁郁郁而终。部分媒介从该女子尸体被火化后便停止了相关新闻追踪报道,还有部分媒体转向追踪该女子所租民宿存在的“黑租旅”问题。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对此,部分媒体记者表示未能通过权威渠道证实各种网传线索的正确性以及获取事情真相。如紫牛新闻记者就地向派出所进行求证被告知负责该事件民警不在,拨打三亚市公安局宣传部门办公电话也被相关人员告知负责该事件的领导正在开会。媒体在采访实践过程中的屡次碰壁使得真相逐渐被水淹没,此次事件的真相渐渐没有媒体再提起,只成为了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直到最终也从公众的记忆中抹除。此次突发事件中媒介的严重失语造成了真相难以浮出水面的严重后果,这既不利于公众的知情权维护,也成为了阻碍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绊脚石,还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

舆情分析是舆论引导的前提,是舆论引导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舆情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的,对此舆论引导者需要在把握舆情、分析舆情的基础上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1.舆情分析

舆情,即公众的意见,是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与国家决策产生的主观社会政治态度。对于三亚女子跳舞坠楼而言,这里的舆情则特指公众对社会客观情况产生的主观社会态度。该事件发生不久公众的舆情呈现出对逝者行为不满和谴责的趋势,随着遗书的出现,公众舆情开始向探究真相转变,这就要求舆论引导者及时把握舆情转变这一信息。把握舆情之后,舆论引导者应该对这个舆情进行准确分析,这个分析不仅要为挖掘真相服务,还要为引导舆论服务。在这一案例中,做好舆情分析不仅能够使舆论引导者得悉更加多元、完整的新闻线索,还能借此分析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2.舆论引导

在舆情分析到位后,舆论引导者就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胡锦涛主席就曾说过:“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对于三亚女子跳舞坠楼事件,一方面,舆论引导者在前期应当做好新闻把关工作,不要让涉及引人不适的视频画面重复、多次地播放与转载;另一方面,舆论引导者在后期要做好新闻调查工作,及时报道事情的真相,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以免造成公众恐慌、争议甚至负面舆论的出现。而在这一事件中所体现的舆论引导显然并不成功,这表现在前期公众情绪宣泄占据舆情主要内容,后期公众又因得不到真相而焦虑、争议不断直至不了了之。

(二)媒体道德修养和话语权

新闻工作者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引导,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工作者按良心行事;党对党报的领导和监督要求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而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更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按良心行事。而在这次事件中,新闻媒体屡次在晚上发布相关视频的行为就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博取眼球不顾及公众的情绪感受。对此,我们不仅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和有效的监督体系,更需要新闻工作者自觉开展批评及自我批评,增强以人为本的自觉意识及良好的工作作风。

此次案件属于突发案件,具有突发性和复杂性,在社会公众中造成了短暂的轰动效应,因此新闻媒体及政府的对应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我们一直倡导信息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利,对此媒介话语权也被提上日程。可是在这一事件中,新闻记者屡次遇到被相关政府人员以各种理由拒绝采访或不肯或没能透露出实情的情况,这造成了媒介的严重失语,使得媒介的话语权遭到严重破坏,媒介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也被严重阻断。这些阻碍因素成为了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信力,甚至也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因此,媒介话语权的行使应该得到更好的保障,只有这样,媒介才能更好地传达政府领导要求,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发挥连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波.舆论引导论[D].湖北省:武汉大学,2013.

[2]柳燕.国内公众参与式新闻发展探析 ——以INXIAN系列为个案[D].陕西省:西北大学,2012.

[3]王忻.重大突发事件的媒介话语权研究[D].山西省:山西大学,2010.

[4]庹继光,李缨.“媒介失语”比“媒介审判”更可怕——以一个典型的个案为例[J].新闻界,2005,(04):60-61.

[5](美)科瓦齐,(美)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M].刘海龙,连晓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03-219

上一条:学生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公众在新闻传播中身份的转变 下一条:从“大连轿车撞人逃逸事件”看报复社会类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公众参与现象分析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