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正文

学生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公众在新闻传播中身份的转变

作者:李碧雯 时间:2022-05-02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加之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生产和分发热情日趋高涨,出现了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组成“大共同体”的直接反应的公民新闻。本文以“学生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基于舆论监督和参与式新闻的相关理论,从公众参与角度分析公众在该新闻事件中身份的转变。

【关键词】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w media, coupled with the increasing enthusiasm of the audienc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ews communication, there has been a direct response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call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a "big community". Citizen New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cident of "the students drank half a box of milk at the school gate" and analyzes the change of the public's identity in the news ev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key words】Public participation;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Citizen Journalism;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案例简介】

9月13日,网传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保安对学生行李、书包进行检查,因不准带牛奶入校,两中学生被迫蹲在校门口喝奶引发关注,广大网民和家长纷纷指责学校管理欠妥。

9月14日,网传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后,渠县教科局法规股、后勤服务中心和当地公安部门均已介入调查处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约谈该校校长,并责令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

9月15日,据封面新闻报道,涉事学校的确有拒绝校外食品入校的规定。事发当天,因担心牛奶被收缴或被销毁,两名学生一口气喝掉了11盒牛奶,共计2750毫升。

9月17日,东方今报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向黎校长除了是达州外国语学校的法人代表外,其名下还有文旅集团、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农业公司、酒厂以及砂石场等,共15家公司。针对向黎校长名下的企业,渠县教科局政策法规股杨股长表示目前并没有进行调查,因为“作为教科局没有权限”。 

9月15日,四川渠县两学生带牛奶进校被拒。

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学校南大门门口为事发现场

来源:封面新闻

【案例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6jow3WxFl75YLbYmmSKfQQ

https://news.ifeng.com/c/89YYbjKoHUe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1708774

【案例观点】

一、支持学校做法

部分网友对学校的做法表示理解,“学校对自己采购食品负责!出了问题可追责学校。而自带食物,出了问题,是谁的问题?”有人认为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管理,如此做法无可厚非。

二、反对学校做法

视频发布后,有网友称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正常长身体喝点牛奶怎么了?”“过分了,没必要这样。”还有人质疑学校是为了照顾校内小小卖部的生意。还有网友认为,规矩是规矩,但是学校需要更人性化的管理。

【案例分析】

一、公众新闻与公众参与现象分析

(一)新媒介技术带来新闻业的变革

新媒介技术给新闻业带来变革的核心是“元传播”层面的开放,公众的参与打破了专业机构对作为“元传播”的新闻的产制。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新闻已然成为当下新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众新闻生产在今日中国新闻业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赶往事件发生现场,就会直接使用公众所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新闻内容。“学生蹲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就属于突发事件,最开始作为新闻事件是通过现场多位目击者亲手拍摄的视频进行传播的,在各大专业媒体的多方转发下,更是冲上了当天的微博热搜榜。公众在阅读到该新闻事件后,也就自己的看法在公众平台上发表观点,间接参与了新闻的生产。而后新京报、封面新闻、东方今报等专业媒体机构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根据评论意见调整新闻产品,如新京报就“学生蹲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发表新闻评论,讽刺学校的“冰冷”管理;东方今报记者就大部分网友发表的怀疑学校小卖部利益链为源头,调查出校长名下拥有多个产业,就该事实采访渠县教科局政策法规股杨股长,对是否有权利调查校长名下的产业进行询问。由此可见,在社交媒体时代,公众经自媒体平台所发表的针对专业新闻的意见可以置换或者扭转原本报道的种地那,从而对专业媒体机构的后续报道产生影响。无论是专业新闻机构是主动还是被动吸纳公众的观点,其结果都是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壁垒。

(二)新闻话语权的让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手机的广泛应用,以主体多元、去中心化、话语表达自主灵活、传播速度快等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呈现井喷之势。“人人都有话语权、随时随地皆可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民众开辟了话语表达的新渠道,改变了过去由党和国家主导社会舆论的局面;另一方面使得媒介与话语深层次融合,加大了自媒体舆论的引导难度。自媒体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碰撞、话语权激烈争夺的重要场域。在“学生蹲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中,公众率先掌握了话语权。牛奶是其中一名学生的婆婆买的,两名同学均为初一新生,不了解学校不准带外食的规定,得知规定后情急之下,怕牛奶被学校没收,才打算一口气喝完。这件事情的真相,听完让人内心五味杂陈。学校的做法,有一刀切和不近人情之嫌,在学校的冰冷规定和执行下,两名学生的懂事让人心疼。现场视频成为了公众质问学校管理的当头一棒,掌握话语权后,学校处理方式的“不够灵活”也引发网友对学校管理的种种猜疑。

(三)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和网络维权的发展

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公民的法治意识也随之增强,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维权事件屡见不鲜,在网络发声、寻求舆论关注以推动维权进程正成为网络舆情的一大类别。求助主体选择在公开网络曝光恶人恶事,希望借助大众关注驱动舆论审判。“网络维权”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在特定条件下,私力救济完全可以作为公力救济的补充,在公力救济未能覆盖或是力有未逮的地方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网络舆论的巨大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帮助了维权者获取更多社会关注,也有可能让舆论走偏,误导甚至欺骗不明真相的网民。针对“学生蹲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可以看到呈现出来的多是积极的影响,还没有形成舆论走偏的局面,反而督促了学校在学生管理层面进行整改。在液态监视状况下的网络维权整体上,维权者以情感化话语、强说服性说辞、直白式表达尽可能在高速的网络信息流中换取被大众凝视、监视的机会。在该事件中,虽然作为当事人的两位学生并没有通过网络进行自我维权,但旁观的群众作为了维权的替代者,将现场视频通过网络发布试图争取大众对两位当事学生的同情,以及对该校管理的监督。

二、公众在参与式新闻中实现身份的转变

(一)参与式新闻的利

在西方,传统新闻业扮演的一个重要制度性绝是民主的“看门狗”,意思就是新闻是民主的守护者。这种守护角色在传统新闻业中更多地体现在新闻机构通过专业的新闻报道,还原事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对其他权利部门进行监督。在目前的网络维权中出现了一个描述部分维权行为的词:“小作文”,指的是维权者在网络发声时常以情感化、细节感丰富的长文来叙述事件始末,“动之以情”的表达也常点燃情绪化强烈的舆论热潮,倒逼相关方进行回应处理。这种行为选择从尽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情感共鸣、从而推动事情快速解决的角度具备一定合理性,但也是以自身创伤、伤痕曝光,隐私信息让渡给全网聚焦的代价交换。在该事件中,则是通过拍摄两位当事学生蹲在学校门口喝完半箱奶,旁观群众纷纷劝说的引人同情的画面,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同情,从而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教育部门就责令学校进行整改,推动了事情的快速发展和解决。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即从旁观者到监督者和维权者,从中可以窥见公众参与式新闻的利。在新媒体时代下,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数码和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由此受众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增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的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呈现,同时了丰富新闻来源和报道内容。

(二)参与式新闻的弊

尽管公众作为参与者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新闻的生产,带来不少积极的影响,但其中也隐藏着一系列弊端。首先,新闻专业主义受到挑战,虚假新闻滋生,新闻真实性缺乏保障;其次,也容易导致低俗、媚俗、庸俗新闻、黄色新闻的出现。自媒体的发展,既实现了公民自由表达话语权的愿景,也产生了非理性和泛情绪化表达等一些负面效应,信息真假难辨,舆情危机时有发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政治安定以及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反观“学生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如果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而是某些对学校有意见的家长或者学生借题发挥,编造虚假事件来引导大众舆论,消费公众同情,最终会适得其反,带来效果的反噬,如影响媒体的公信力,损害社会信任机制,破坏舆论生态。

三、公众参与新闻的伦理困境应对之策

大量的事实证明:新技术产生的新媒介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可以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的传播平台,发布自己亲眼见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亲手拍摄下来的新闻,表达他们最直接、最真实的观点。可以说,参与式新闻的出现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既有机遇又是挑战。由于普通民众新闻职业素养的缺乏,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的监管缺失,非职业新闻工作者参与新闻传播,难免使新闻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除了窥见公众参与新闻带来的正面影响,也应该思考其产生的新闻伦理困境的应对之策。

(一)网络监管部门加大审核惩治力度

网络的虚拟性和社交性,在不断激发公众表达欲望的同时,也削弱了公众的社会责任。部分网络用户钻网络匿名制度的空子,蓄意制造和传播谣言,成为新闻反转的始作俑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反转现象,管理者应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二)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需要摈除焦虑的心态,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媒体人应该回归新闻人本位,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履行职业责任,不要利欲熏心为钱所动,尤其是为了某种目的策划不良新闻的行为,要坚决杜绝。

(三)意见领袖正面引导网络舆论

受众由于媒介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刻板印象等特质,容易在新闻报道初期就引发一些不良舆论。这个时候不仅需要媒体极力查清事情真相,更需要具备较高素养的意见领袖,牢固把握网络意见这一舆情把控环节,积极传播正面舆论,与理性网友站在一条线上,使理性网友的理性立场得到强化。

(四)受众增强理性,提高媒介素养

一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跟风、不偏听偏信,切勿跟风随大流,要有质疑精神,对问题有自己的基本认知;二要提高掌握新媒介的使用能力,学会利用媒介获取多方信源,对媒介内容加以辨别,自主获取信息,加强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三是增加知识储备,形成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了解,从而提高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与反思

“学生校门口喝完半箱奶”事件只是公众新闻的其中一个例子,从中折射出来的自媒体时代网络次生舆论危机应该值得警醒。如在网络维权事件中,在维权主体发布相关内容后,事件本身的冲突性和“证据”的叙事方式都会在“吃瓜群众”的围观中产生级联效应,并对舆论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围观的逐渐深入,“吃瓜群众”会不断参与到维权事件的议论当中,并产生一些的效应和行为,从“围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网络维权广泛使用之后,在网络舆论场中,都会有一群自发聚集起来,对事件进行围观和讨论的“吃瓜群众”。但维权主体的情感动员和“吃瓜群众”的讨论表达极有可能造成话题迁移、网络暴力、舆论审判等次生舆论危机的产生。认清利与弊,保持独立的思考,才能为网络舆情的化解更好地助力。

【相似案例】

1.快递小哥雨中爆哭:https://www.163.com/dy/article/E10SNGNL0514E0A5.html

2.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被拍:https://www.sohu.com/a/242652337_100208379

【参考文献】

[1]陈鹏.公众新闻生产如何改变新闻业:基于新闻规范、观念与文化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2):63-67.

[2]孙蕾.邻避时代循环经济的新闻报道及公众参与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52-65.

[3]王江蓬,李潇凝.建设性新闻视域下的公众情绪治理——以重大突发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编辑,2021(10):16-19+24.

上一条:金毛Siri托运致死事件:网络维权中的公众参与 下一条:浅析三亚女子跳舞坠楼案中的公众参与下的媒介失范现象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