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素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专业素养  > 正文

从央视播报“甘肃银川”事件探讨媒体新闻专业素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作者:马江梅 瞿蓝钰 黄盟 高韵晴 时间:2022-08-28

【摘要】2021年十月新冠肆虐西北,宁夏疫情受到社会关注,但央视播报“甘肃银川”的失误在网上引起热议。这暴露出了官方媒体工作者新闻专业素养的缺乏,动摇了官方媒体的权威。本文旨在分析此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事件所反映的媒体新闻专业素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尽量规避此类行为。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新闻素养;媒体报道

【Abstract】In October 2021, the novel coronavirus raged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n Ningxia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However, CCTV made frequent mistakes in reporting "Ningxia Yinchuan" as "Gansu Yinchuan", which caused hot discussions online. This exposes the lack of news professionalism of official media workers and shakes the authority of official media.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is inciden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media professionalism reflected in the incident on media credibilit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 aiming to avoid such behavior as far as possible.

【Key words】media credibility; ournalism attainment ; media coverage

【案例简介】

10月20日新闻联播公众号出现一次将宁夏银川市编辑为甘肃银川的错误,“10.19日,甘肃银川金凤区森林半岛小区采取全封闭管理”被网友纠正,10月23日CCTV新闻30分栏目又将“宁夏银川”播报为“甘肃银川”,此外,10月26日又出现了“宁夏中午”,而且据有人统计,在十月份这一段时间来,央视至少已经三次将银川划拉给甘肃,其中包括文学类的,口播类的,以及图片类的。这一事件引起不少非议,随后“甘肃银川”事件也登上了微博的热搜。宁夏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央视作为公众媒体,却在“甘肃银川”还是“宁夏银川”上多次出现错误,实属不该,多次犯这种低级错误也会让群众对公众媒体的专业素养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有一些网友针对这一事件对央视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并且希望犯错的工作人员以后能加强专业素养和审核制度,还有网友认为这一错误也源自于宁夏自身的先天的偏僻落后以及地方政府、媒体多年来不重视自身的对外宣传。

(图片来源:公众号:宁夏深1度《“甘肃银川”,贻笑大方》)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发言截取)

【案例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pkgdaATv33mPohNAhQmFVA

2.https://zhuanlan.zhihu.com/p/425136803

【案件分析】

一、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源自百度百科)

二、新闻报道失误的原因

(一)媒体人自身素养不足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而银川又是自治区的首府,相对来说是熟悉度较高的城市。“宁夏银川”,接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人应该对此都会有基本的了解,而不会认为是“甘肃银川”,但作为中央媒体的从业人员却对此并不知晓,实在令人费解。究其原因,不能否认的是,媒体人自身的素养仍有待提高。

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媒体专业素养,更应具备文化专业素养,最少也应该掌握基础的常识性知识。否则,对于一个知识素养不足的媒体人来说,其新闻报道也只能停留在“媒青天”的简单思维模式中,只能对社会矛盾作简单展示,对社会情绪作强化反应,对价值理念作简单呐喊。其向大众传递的信息也必然是缺少思想性、广博性。

“甘肃银川”事件,是一些媒体人在知识领域上的欠缺的表征。如今,在新媒体技术及网络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媒体人往往只关注于媒体的专业知识,而缺乏其它基础的文化知识,亦或是常识性知识。随着社会对于新媒体的需求性增加,媒体人如若不能在社会的潮流中积极地提升自我素养,其必然就会出现报道失误等问题。

(二)媒体人缺少质疑精神

从“甘肃银川”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的是媒体人对于质疑精神的缺乏。从写稿子的记者写作“甘肃银川“到审稿子的编辑审核”甘肃银川“,再到出字幕的编辑字幕为”甘肃银川“,再到播稿子的主播播出”甘肃银川“,并未有人指出它的错误。

这也正反映出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忘记了质疑,已经忘记了说“NO”,只剩下照本宣科,只剩下执行命令,只剩下一味地迷信权威。这也正是”甘肃银川“一次次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原因。

(三)媒体工作审核机制疏漏

“甘肃银川“事件让人们惊讶于央视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的同时,也让人们联想到如今媒体工作的审核机制。再这一事件中,本该环环相扣,层层审查的媒体工作审核机制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从记者到编辑,从编辑到主播,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笔误或口误,而是一群人忽视了媒体工作的严谨性。

媒体工作审核机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疏漏?媒体工作的审核程序是如何?虽然这些具体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本事件也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觉:媒体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而让本该严谨的流程出现了纰漏,造成了最终的报道失误。

三、对媒体公信力的负面影响

(一)媒体权威性的下降

媒体权威性是评判媒体公信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新闻媒体只有在大众心中树立起权威性,才能使得新闻能更加不受阻碍地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建立起媒体公信力。

然而在本案例中,媒体报道的失误已经造成了媒体权威性的下降,对媒体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央视媒体是人们心中的权威性代表,人们已经习惯了去信赖央视的播报,央视的权威性已根深蒂固。但此次央视播报“甘肃银川”事件却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央视媒体这个老牌媒体的权威性。借由此次事件,人们会思考在以后的央视播报中,是否应该继续信赖,长此以往,央视媒体将不再是人们心中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也就丧失了它的媒体公信力。

(二)媒体信誉度的下降

媒体信誉度同样也是衡量媒体公信力的一杆重要标尺。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内容,人人都要遵守,新闻媒体也不例外。

但本案例中央视媒体错将“宁夏银川”播报成“甘肃银川”已然是造成了媒体信誉度的下降。央媒的历史渊远,因此它积攒了非常高的信誉度,人们已经形成了“只要是央视播报的新闻就一定是真的”这样一种思维。而此次央视频频出错,却是亲手打破了这一局面,不仅银川的人们会对其充满失望,甚至全社会的人们都会在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这些显然都是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着舆论影响力的大小,而舆论影响力又决定着社会影响力。此次案例中,央媒屡次将“宁夏银川”错播成“甘肃银川”,不仅只是字面的失误,更要紧地是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为央媒过往的高权威性和高信誉度,以至于人们在接收其播报的新闻时不会有过多的思考和质疑。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人们就只知“甘肃银川”了,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文章引用等方面会出现较大的影响。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升媒体工作者素养

首先,就专业素养而言,媒体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客观真实且准确以及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真实准确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无论是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还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都特别强调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且作为主流官方媒体,一般是受众最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央视的公信力不容小觑,这就要求在编辑及审核中媒体工作者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其次,就文化素养来说,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应该是媒体工作者具备的,不可只专注于专业素养的发展而忽略基础文化素养的保持提升,切勿因小失大,像此次事件中因地名播报错误激起大众对央视权威的质疑,可以说,越是基础的知识越不能犯错误。

(二)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新闻是间接推动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使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主要的竞争力,也是媒体立足社会,寻求生存发展,以及媒体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的前提。作为主流官方媒体,一般是受众最先接触的,也是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央视的公信力不容小觑。这就要求央视应当承担起该有的社会责任,应该更为严格要求内部人员,并且健全内部审核和编辑机制。

(三)工作人员应敢于质疑

一条新闻的播出必然是经过一系列流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对“甘肃银川”提出质疑,不禁让人感到疑惑,肯定不全是所有人文化知识欠缺,还在于很多人保持沉默。这与当前社会个人主义以及国企内部的官僚化有关,许多人只关注于自己工作,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不会过多去注意。所以对此央视内部应该加强一定的奖励惩罚力度,鼓励工作人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更有利于整体的运行,也是在向公众呈现内容之前及时的挽救措施。

(四)及时反馈公众的问题

此次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有不同的发声情况,有些人认为以前宁夏本身属于甘肃,这样播报没有问题,有些认为这是对整个宁夏地区的不尊重,还有些认为主要因为宁夏太偏僻……众说纷纭,但无论站在什么角度考虑,首先不可否认这是主流媒体工作的失误,在事情发酵时,媒体都应该正面回应,及时承认错误,回馈公众问题,而不是让公众自我争论导致事件朝向不可逆方向发展,进而影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五、案例体会

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类进入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原有通过感知认识世界,从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大众传媒中具有话语垄断地位和优越感的电视传播能力其实是被削弱的,越来越多人倾向网页浏览信息,而不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新闻联播,但央视等主流媒体还是有很大的受众群体,以中老年为主要代表,他们对主流媒体的权威是很难去质疑的,媒体的公信力也依赖于这样很多的受众,但这不是主流媒体可以放松要求的原因,相反主流媒体更应该担起责任,准确报道。此外,受众对家乡的消息关注度是远高于其他,所以每一个地方都应该一视同仁,并不能说宁夏作为不引人注目的一个省份,所以播报错误情有可原,这对于宁夏人民来说是十分不公平且难受的。最后,也希望公众能够切身体会他人所感,尊重每一个地方,不要因事不关己而将媒体错误转移消除化。

【参考文献】

[1]陈慧莹.2015年国内媒体失误报道分析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

[2]祁涛,陈艳红.新闻报道失范与舆论引导失误[J].中州大学学报,2015(06).

[3]武嘉璐.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审视[J].视听,2021(10).

[4]李茉林.新闻传媒公信力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09).

上一条:从梨泰院踩踏事故看“竞速社会”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弥与重构 下一条:父亲为儿子自制药治疗罕见病报道事件:敏感内容报道的尺度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