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失语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失语  > 正文

南昌红谷滩杀人案中的媒介失语

作者:张晨晖 时间:2020-10-07

【摘要】媒体作为社会稀有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是其根本职责所在,但是媒体失语现象一直存在。2019年发生南昌红谷滩案件,由于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缺位,网络上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导致对相关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一定程度上向单一的“女性主义”视角转移、扭曲,这导致了舆论场失焦。

【关键词】南昌红谷滩;媒体失语;舆论失焦;女性主义

【Abstract】As the entrusted users of rare socia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he media is responsible for meet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public. In the case of Honggutan in Nanchang in 2019, due to the lack of the first-time media reports, the disclosure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led to the shift and distortion of th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relevant ev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to a single "feminist" perspective, and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was out of focus.

【Keyword】Media Aphasia; Feminism; public opinion out of focus; Murder Case

【案例简介】

2019年5月24日下午,24岁的实习律师沈某下班后与两位女子走在南昌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上,突然被万某弟(化名)从背后连刺多刀,在沈某倒地后,又往沈某颈脖部连捅数刀。半个小时后,万某被捕。而沈某经抢救无效后去世。2019年11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万某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例来源】

1,百度百科《5·24南昌红谷滩伤人案》https://baike.baidu.com/item/5·24南昌红谷滩伤人案/23520161?fr=aladdin,

2.澎湃新闻《红谷滩杀人事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710444

【案例分析】

“失语”一词来自医学,指的是后天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困难或失去说话能力。”本文所研究的“媒体失语”借鉴这一医学上的定义,“媒体失语”是指“新闻媒体对某件本该报道的新闻事件报道不及时、不完整、不报道或媒体发声无效的现象”。

在我国有关媒体失语案例中,较为经典的是2003年我国媒体关于“非典疫情”的报道:2002年11月广东发现第一个非典病例,一直到2003年3月底,这四个月里我国媒体对于疫情的相关报道基本为零。在此次事件报道中媒体的一片噤声,某种程度加重了疫情的发展。

一、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体失语

南昌红谷滩事件于2019年5月24日发生,但时间发生之后,主流媒体的专业报道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主要是一些案发时图片和聊天截图在网络流传。直到5月27日在微博输入关键词“南昌红谷滩杀人”,出现的专业媒体报道主要集中在“凤凰网”与“新京报”;而在澎湃新闻客户端,通过关键字搜索也只出现3篇相关的报道。

结合此次事件分析,媒体失语原因如下:一、相关政策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限制,造成了客观上的报道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定义突发事件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因此按照有关规定,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由政府负责或授权发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即时报道。如2016年7月20日邢台发生严重洪灾,但知道22日主流媒体才对此进行相关报道,并且在具体伤亡人数上没有确切报道。在洪水爆发后的第16个小时,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没有人员伤亡”,直到7月23日上午,才公布了死亡人数。二、媒介安全考量。“南昌红谷滩杀人案”是一起性质十分恶劣的恶意伤人事件,处于社会安全的考量,媒体对此类报道一般比较审慎。然而与此同时,2019年5月28日本川崎市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的案件,造成15人受伤。在事故的第一时间,环球网、新京报等媒体就在第一时间对该案件做了突发报道。

二、失语后的舆论失焦

主流媒体对恶性社会事件报道的规避与忽视,不仅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同时权威信息渠道的缺位,意味着非官方传播渠道的活跃,大量的暧昧、模糊、真假难辨的信息涌入互联网,真真假假、指向不明的内容反而更容易引发公众的猜忌、不信任和负面传播。

在南昌红谷滩案件发生后,一张未经证实的微信聊天截图在网上流传甚广——一位爆料者自称是为嫌疑人“做笔录”的,爆料人表示嫌疑人杀人的原因是“找不到老婆,好讨厌女的……想拖一个漂亮的女人一起死,做一对鬼夫妻”。爆料者还补充说到,“搞笑的是他本来想杀最高的那个,但是拔刀走过去瞬间觉得中间这个女的好漂亮,就杀中间的女孩……”。杀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权威信源的缺失,但互联网上的“猜疑”、“想象”、“相关人员”、“过度解读”的声音永远不会停止发声,因此导致网络上大部分公众对于案件的解读与归因,都以这一份未经证实的聊天记录为基础。

一时之间,网上涌现出了众多基于“女性视角”的控诉的评论和文章,营造了一种社会上的女性“人人自危”的氛围,这些主要依据的是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微信截图中表达的凶手的犯罪动机——凶手因为找不到对象而仇恨女性,尤其是外表漂亮的女性。“仇女”这一犯罪动机未经官方证实,正如“平安北京”所科普的,此次事件与过往的性侵、家暴等案件不同,红谷滩杀人事件在犯罪场合、作案方式、凶手心理等方面更具有一种“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特征。退一步说,即使这一犯罪动机属实,以单一的性别视角或者女性主义观点对红谷滩杀人案件进行讨论,也依旧是不合适的。一起案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标签化的处理不利于社会的正视和反思。同时,将诸如“搞笑”、“鬼夫妻”和“漂亮女孩”等字眼与杀人案件放在一起讨论,这样的信息直接引导大众往“反社会”“厌女”等方向解读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可以肯定的是,女性群体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风险与挑战,因此呼吁性别平等或是女性权益保障是极为必要的,但这应视具体事件、场合而有所区分。许多女性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的对于女性在社会上生存面临的压力,这无形中“消费”了这一起社会悲剧,狭隘地用性别视角剖析这一事件,将会遮蔽公众更广阔的审视视角以及案件背后更复杂的社会联系,红谷滩案件反映出的是善恶之间的对立,而不是男女之间的矛盾。

三、比较话语下的媒体失语

同样作为媒体失语的案例,以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媒体在对这个案例报道中,较为突出的特征是——事故发生地天津的本地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存在明显的媒介失语和监督缺位的现象。

在天津港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以《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全国性的主流新闻媒体奔赴事故现场,对灾难事故进行实时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传播范围之广、透明度之高、报道视角之全面可谓前所未有。而天津的本地媒体却在此次爆炸事故新闻报道过程中表现为灾情报道的缺位、辟谣报道的忽略、问责报道的缺失等诸多问题,使得作为本地媒体的具备的地理位置的接近性、人情事情体察的亲近性等优势一一丧失。

首先,除了全国性的主流媒体报道缺位,地方媒体的失语和沉默同样值得关注。缺失了对事故的爆炸原因、责任追究、不良后果等关键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丧失了地方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话语权,极大地损害了地方媒体的权威信。天津一直被调侃为“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其次,在突发事件的信息流通中,互联网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在南昌红谷滩案中,暧昧的聊天截图和众说纷纭女性恐慌,不但恶性伤人事件的严肃性,还把对事件本身的讨论和关注不断扭曲和分散。;而在天津港爆炸案中,先是来自网友一系列图片视频率先将事件披露,网络资源与媒体报道充分结合,相关话题的浏览量和公众号文章是巨量的,不断引导大众对事件的全面、深度的了解与思考。

四、小结

多年以前,梁启超就在其《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开门见山地提到报馆的职责所在就是“去塞求通”。而约瑟夫·普利策也曾说过,“倘若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眼下,媒体的职责与功能早已不仅仅局纸媒,但“社会发现问题、及时发出警告并帮助解决问题”依然是媒体应当追求的。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面对突发事件,主流媒体失语会给谣言传播留下机会。新型主流媒体要注重时效性,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避免出现失语现象,当然这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在社会突发事件中,“不知情”比知情更容易引起恐慌,主流媒体应及时担负起报道新闻的责任,消除恐慌,正确引导舆论,避免谣言、流言的传播。

在报道方式上,在红谷滩杀人事件的报道实践中,案发现场令人不适、容易引起效仿的图片或者视频,完全可以经过专业处理乃至剔除不用(例如新京报在报道日本持刀杀人事件时就主要以现场救援视频为资料)。通过媒体对案件的曝光与报道,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讨论,进而倒逼相关政策与社会保障的完善,才是对受害者家属最大的尊重,也是震慑潜在罪犯并有效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新媒体竞争下,如果权威媒体在专业领域的报道上,能够再稍多一些“读者友好”,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些专业词汇“翻译”给大众听,而不仅止于对通告单纯的复制黏贴与简单的延伸阅读,最重要的是,能及时跟进调查,是否就能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而对于受众和用户的大众而言,在表达“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愤怒的同时,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层出不穷的新热点中继续遗忘,甚至麻木被动地等待下一次的危机与恐慌来临,而应当去积极反思,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应该了解什么,关注什么,追问什么?

参考文献:

[1]黄灿灿.地方媒体在灾难报道框架中的缺位——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J].当代传媒,2016(1)

[2]李想.新型主流媒体失语现象探析[J].北京传媒研究.

[3]庄猛.由 “媒介失语” 谈新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J].新闻知识,2011(1)

上一条:长春长生疫苗案中的媒介失语 下一条:7.19河北邢台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媒介失语现象探析

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